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产生的,是藏族人民在生产劳动、自然交往、生活习俗、娱乐活动、宗教信仰、军事活动等过程中形成的。
文化专题 2021-11-04
皮洛遗址为何十分重要?10月29日,记者专访了著名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在他看来,该遗址的发现“超出以往想象”,可以用“石破天惊”来形容。
文化专题 2021-11-03
他表示,项目需要利用梵文、藏文、汉文和英文等语言和资料优势作为推进的基础和保障,将实现布达拉宫馆藏贝叶经的全面整理和每一部贝叶经的详细目录。全面掌握布达拉宫贝叶经的总体信息,以多文字成果为形式优势,以样本基数为内容优势,与国际学术范式相对接,掌握中国在全球贝叶经研究中的话语权。
文化专题 2021-11-01
2021年10月20日下午两时,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叶拉太教授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文科楼二区负一楼学术报告厅以“跨喜马拉雅区域南北互动--基于吐蕃史的视角”为题,发表了一场非常精彩的学术演讲。
文化专题 2021-10-29
吐蕃贵族达延氏联姻吐蕃王室,或因为吐蕃王朝做出卓越贡献,吐蕃王国赐予达延氏为“甥阿夏王(དབོན་འ་ཞ་རྗེ)”爵位和身份,并给与世袭的权力。因此,笔者认为出现2018血渭1号墓出土银制印章,不仅改变不了这座墓葬的吐蕃属性,而是更进一步佐证了这个史实。
文化专题 2021-10-22
让我们再一次表示对藏族著名学者东嘎·洛桑赤列先生的尊重之情,并希望此文能够作为对其在吐蕃考古学所作贡献的一种难以忘却的纪念。
文化专题 2021-10-21
古代藏族在向先进学习的同时把纸和造纸术传布到了他们生活的周边国家,推动了周边国家文明的进步;而麝香和茶叶这两种饱含浓郁中国文化的重要农产品也跟随着藏族商人和僧侣到达南亚和中亚。可以说,古代藏族是中国与其周边邻国对外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文化专题 2021-10-18
科考队员对尼玛县128幅岩画的调查发现,藏北高海拔地区不少动物形象都在岩画中有所反映,体现了羌塘高原独特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文化专题 2021-10-09
藏式童装把传统的民族风格与现代时尚服饰文化融合在一起,活泼可爱、款式多样、穿着方便、不失现代人的审美情趣,独特时尚的风格愈加符合现代消费者需求,也展示着藏族人民的创造力和时尚思维。
文化专题 2021-10-08
经李少魁先生授权,即日起,藏人文化网将分期转载分享李少魁先生多年来藏学研究的一些专著专稿。李少魁,清藏史学者,仓央嘉措历史文化研究者,仓学研究首倡者,西藏仓央嘉措文化研究协会会员。
文化专题 2021-09-28
如今,他带着徒弟,多次参与西藏文物保护单位的壁画绘制、修复工程。算下来,十年间,西藏唐卡画院共培养了300多名优秀的唐卡画师。
文化专题 2021-09-26
藏羚羊大迁徙,每年重复一次,一代代藏羚羊都不会忘记迁徙的季节和路线,场面壮观,气势宏伟。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加入到守护之旅中,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藏羚羊。
文化专题 2021-09-18
比赛中,选手需要举起立方体的帆布沙袋,从起点走向两米外的终点,再将沙袋准确放在终点圈内。每个沙袋重量从90公斤到150公斤不等。选手有三次机会,扛起最重沙袋到终点并准确放落者获胜。这个项目因此也被称为“藏式举重”。
文化专题 2021-09-16
李少魁先生将他这二十多年的探讨所得的成果和心得集结成册,以这一本《仓央嘉措去哪儿啦》奉献给众多的仓央嘉措之谜的热心探索者们,我相信这对有关的研究会起到推进的作用,当然是一件大好事。李少魁先生要求我为此做一序言,因为与先生交往多年,常常讨论这方面的问题,感谢先生对我的信任,盛情难却,因此写下以上这些并不成熟的文字,权充书前的序言。
文化专题 2021-09-14
这一时期,反映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地藏族风情、现实与矛盾的纪录片、故事片、歌剧片、儿童片等影片陆续在国内公映。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解放后,藏族幸福新生活的面貌,使得新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园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
文化专题 2021-09-06
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位于迭部县西北30余公里处的益哇镇。这里丰富的森林、草原、水体等自然景观与独特的人文景观互补融合,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典范。
文化专题 2021-09-02
明朝是在修长城一事上最下功夫的朝代,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八达岭、居庸关、山海关、嘉峪关都是明代修建的。明朝在青海境内修筑长城防御工事,跨正德、嘉靖、隆庆三朝,长达六十多年。青海境内的门源、互助、大通、湟中、贵德、乐都等地都有明长城遗址分布。
文化专题 2021-09-01
Copyright © 2025 tibetcu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