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现在有20个藏族乡,青海省西宁市所辖的每个县,海东地区除平安县之外的所有县城都都有藏族乡分布。随便说一下,海东地区平安县之前也有一个藏族乡——加定藏族乡,2001年改为现在的加定镇。

西宁市

湟源县
【日月藏族乡】
藏乡简介:人口1.3万,汉族,藏族占总人口的40.3%。日月藏族乡位于湟源县西南部,青藏公路(199国道)穿乡而过,距省会西宁75公里,地理位置北与本县大华乡、波航乡、和平乡接壤,东接湟中县,南邻共和县、贵德县,西临共和县。整个地貌以高山峡谷和山原地带为主,平均海拔3100米,总面积4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万亩,利用草场面积45万亩,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河流密布,是远近闻名的药水河的发源地,动植物资源相对丰富。久负胜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东科寺。


湟源县日月藏族乡风光 日月山

藏乡宗教:久负胜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东科寺位于日月藏族乡。东科寺亦称“东科尔寺”、“洞阔寺”,都是藏语的译音名称,原名全称“东科尔具善法轮洲”。东科寺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西元1648年,由四世东科活佛多结嘉措创建。1723年因罗卜藏丹津事件被清军毁坏,其遗址在今县城东百米处,当地称作“旧寺台”。1736年由五世东科尔索南嘉措移建于现址。
东科寺在历史上广有寺产,极其富豪,且有很大的政治权势。东科寺有六座属寺,本县境内有金佛寺、下拉拉寺、贵德曲乃亥寺,甘肃天祝县天堂寺,肃南马蹄寺。1958年宗教改革后,寺院被封,一些珍贵文物及档案经书,大多失散,寺院除剩活佛府邸一座48间外,主要建筑被拆毁。1983年重新开放,该寺现有僧人17人,由3人组成管理委员会管理行政和宗教事务。

湟中县

【群加藏族乡】 
藏乡简介: “ 群加”藏语意为“凤凰落过的地方”,地处湟中县东南部拉脊山南麓,距县城鲁沙尔82公里,距省会西宁市90公里,面积93.3平方千米。辖唐阳、土康、来路、下圈、上圈5个村委会总人口2307人,其中藏族1273人,汉族1017人,土族17人。1951年设群加乡,1958年并入上游公社,1961年分设群家公社,1984年改设群加藏族乡。群加藏族乡有原始林区,有200多种植物资源和20多种动物资源,1996年被青海省农林厅批准建设成为省级森林公园,群加林区内有黑峡、尕昂、军功等旅游景点。

藏乡宗教:群加藏族乡现在有桑丹楞寺、支扎寺。

【马场藏族乡】 
藏乡简介: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府驻地6千米。人口0.9万,藏族占总人口的39.9%。面积80.5平方千米。辖加牙、新城、周德、班隆、马场、七家庄、下台、上台、海马沟、白路尔、静房、白石头12个村委会。1949年属上新庄乡,1958年属上游公社,1963年分设马厂公社,1965年并入上新庄公社,1984年分设马场藏族乡。

大通县向化藏族乡和塑北藏族乡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向化藏族乡】
藏乡简介: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是全县牛羊育肥基地之一。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23公里。人口0.9万,以汉族为主,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46.6%。 面积172平方公里。 辖上滩、下滩、三角城、将军沟、 达隆、驿卡、麻庄、流水口、立树尔 9个村委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向化乡,1951年改第六区第四乡,1952年改为向化乡,1956年设向化藏族乡,1958年合并为东风公社,后易名向化公社,1984年复设向化藏族乡。

【朔北藏族乡】
藏乡简介:朔北藏族乡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辖乡,是本县主要产粮区。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5公里。人口1.1万,以汉族为主,其中藏族占40%。 面积43.7平方公里。民国廿六年(1937年)设朔北乡,1951年改第四区第二乡,1952年复改朔北乡,1958年改为红光公社,次年又更名朔北公社,1984年改为朔北藏族乡。
海东地区

互助土族自治县

【加定藏族乡】 
藏乡简介:位于县境东端,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76千米。人口0.7万,以汉族为主,藏族占总人口的26.1%。土族占总人口的22%。面积606.5平方千米。辖桥头、浪士当、加塘、扎隆口、扎隆沟、下河6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加定乡,1956年改设加定藏族乡,1958年合并为北山公社,1961年分设加定公社,1983年复设加定藏族乡

藏乡人物:贾多杰

【松多藏族乡】 
藏乡简介: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34千米。人口0.7万,以土族为主,占总人口42.1%,藏族占总人口23.6%,还有汉族。面积207平方千米。辖十八洞沟、本坑沟、花园、松多、哈什、麻洞、马营、前隆8个村委会。1951年设松多乡,1952年改隶北山藏族乡,1958年并入红崖子沟公社,1963年分设松多公社,1978年改设松多藏族乡。



互助巴扎藏族乡甘禅寺

【巴扎藏族乡】 
藏乡简介:位于县境东北部,东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50千米。人口5千,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1%。面积522.1平方千米。辖抓什究、峡塘、甘冲沟、甘冲口、学科滩、彩隆、元甫、柏木峡8个村委会。1949年沿旧制设巴扎乡,1956年改设巴扎藏族乡,1958年并入北山公社,1961年分设巴扎公社,1983年复设巴扎藏族乡。

藏乡宗教:巴扎藏族乡的主要寺院是甘禅寺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建于西元1654年。寺院座北朝南,恰恰座落在山似凤凰展翅落地势的凤凰腹部,十分壮观。建寺者为丹麻.慈诚嘉木措,他是第四世班禅喇嘛却吉坚赞的弟子,安多当时有名的高僧之一,虽无著作留世,但其学识之渊博,显密经教之精通,品德之高尚,为雪域高原所称赞。甘禅寺在安多地区有一定的影响。该寺兴旺时有大经堂、续部学院、胜乐学院、法舞学院、医药学院、密集学院、护法殿、总务所、茶室、丹麻囊、巴扎囊及数座佛塔、本康、僧舍等建筑,有僧人700多人。至1955年有僧人55人,1958年拆毁。1981年10月重新开放,重建小经堂,购置了大藏经和其它经卷及法器,现有僧人20人。

化隆回族自治县

【支扎藏族乡】 
藏乡简介:位于县境西端,距县府驻地89千米。人口0.3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5.8%。面积163.4平方千米。辖正尕、江扎、街道、东朋、卡阳、年办、拉格堂、上米乃海、下米乃海、朱洞10个村委会。民国时置支扎乡,1950年改设雄先乡,1956年改为雄先藏族乡,1958改为雄先公社,1963年从雄先公社析置支扎公社,1984年改为支扎藏族乡。

【查甫藏族乡】 
藏乡简介: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54千米。人口0.6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9.3%。面积60.2平方千米。辖查甫一、查甫二、药水泉、索拉、窑洞、上曲加、中曲加、下曲加、来洞、查让、加斜、东台、黄河沿13个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查甫乡,1956年改设查甫藏族乡,1958年改设查甫公社,1984年复设为查甫藏族乡。

【雄先藏族乡】 
藏乡简介: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府驻地66千米。人口0.8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48.7%,回族占11%。面积124.9平方千米。辖雄先、花科、巴麻堂、乙麻昂、电岗、东由、完加、角加、拉赛、麻加、其大吉、其先、沙索麻、洛麻、上半主哇、东南村、西北村、沙柳湾、唐春19个村委会。民国时为支扎乡辖地,1950设雄先乡,1956年改为雄先藏族乡,1958年改设雄先公社,1984年复设雄先藏族乡。

【塔加藏族乡】 
藏乡简介: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驻地84千米。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5.9%。面积193.8平方千米。辖塔加一、塔加二、白加集、白加拉卡、德扎、尕洞、牙什扎、贡什加、曹旦麻9个村委会。1950年沿旧制设塔白加乡,1956年改为塔加藏族乡,1958年并入金源公社,1963年分设塔加公社,1984年复设塔加藏族乡。



金源藏族乡赛知寺


赛知寺白日光仁波切

【金源藏族乡】 
藏乡简介: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府驻地45千米。人口0.6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5.2%。面积343平方千米。辖上科巴、下科巴、恰加、支哈加、雄哇、土哇仓、旦麻、多西、日古、尖科、阿吾卜具、桑加吾具、下什堂、安关群哇14个村委会。民国时设科巴乡,1950年设科沿沟乡,1956年并为金源藏族乡,1958年改为金源公社,1984年复设金源藏族乡。

藏乡宗教:赛知寺位于金源藏族乡拆合山,海拔4000米,赛智寺是麻尼哇曼殊室利一世受贡依仓根教罗哲的指示在西元1677年创建(1677年),是赛知雅喀耿敦阿旺丹尔达活佛的驻锡寺院,现世名白日光是九世班禅大师为其举行坐床认定时轮法王,是时轮法王白日光仁波切的主要驻锡地。圣者白日光活仁波切是十四世达赖喇嘛的灌顶上师。现八十三岁,知识渊博,精通藏学、历算、建筑、藏医学、绘画等。圣者白日光仁波切于二零零六年七月四日至八日举行时轮金刚大灌顶。此次时轮金刚大灌顶信徒预计达35000--40000人。

乐都县

【下营藏族乡】 
藏乡简介: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32千米。人口0.6万,以汉族为主,藏族占全乡总人口的28%。面积98.1平方千米,辖下营、尕庄、上营、坑坑、白土庄、卡子门、杨家庄、上祝家、杨家堡子、下祝家、茶龙、塔春12个村委会。民国初属归德堡,后称维新乡、平等乡,1950年沿旧制设茶龙乡,1956年划归高店乡,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1963年分设下营公社,1984年改称下营藏族乡。



中坝藏族乡雪景

【中坝藏族乡】 
藏乡简介: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驻地34千米。人口0.8万,以汉族为主,藏族占总人口的32%。面积129.8平方千米。辖中坝庄、洒口、交头、嘛呢台、牙昂、红庄沟、确实湾、大湾、何家山、泉脑、山丹坡、四庄、柏杨沟、洪三14个村委会。民国时为归化乡,解放初仍设归化乡,1952年改为中坝乡,1958年并入洪水公社,1961年分设中坝公社,1984年改建中坝藏族乡。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道帏藏族乡】 
藏乡简介:位于县境东南部,东部和南部与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35千米。人口1.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71.4%。面积562.9平方千米。辖古雷、张沙、起台堡、夕冲、贺隆堡塘、贺庄、宁巴、多哇、多什则、俄加、立伦、旦麻、克麻、加仓、牙木、吾曼、铁尕楞、吾曼道、王家、比隆、拉木龙哇、循哇、木洪、贺隆堡、拉科、德曼、三木仓27个村委会。解放前为第二区辖地,1950年设道帏乡,1953年成立道帏藏族自治区(乡级),1958年并入东风公社,1961年分设道帏公社,1984年改设道帏藏族乡。

藏乡人物:佛学家喜饶嘉措出生于道帏藏族乡

【尕楞藏族乡】 
藏乡简介: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25千米。人口0.5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面积226平方千米。辖牙尕、麻尕、洛哇、相沙、比唐、哇龙、建设堂、曲卜藏、秀日、仁务、宗占11个村委会。解放前为第一区边都乡辖地,1950年设尕楞乡,隶属第三区,1953年属文都藏族自治区,1957年为县直辖乡,1958年与苏志乡合并成立红旗公社,1961年分设尕楞公社,1984年改设尕楞藏族乡。

【岗察藏族乡】 
藏乡简介: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35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9%。面积402.5平方千米。辖岗察、卡索、苏化3个牧委会。解放前称岗察百户部落,1949年建政时隶属第三区,1950年改设特别行政区,1953年建岗察乡,1959年与县牧场合并成立岗察公社,1984年改设岗察藏族乡。



文都大寺——十世班禅大师灵塔殿

班禅大师在文都寺的法座

【文都藏族乡】 
藏乡简介: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驻地15千米。人口0.8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4%。面积218平方千米。辖拉兄、毛玉、河哇、王仓麻、抽子、拉代、旦麻、相玉、白草毛、拉龙哇、公麻、江加、牙训、日芒、哇库、修藏16个村委会。解放前为边都乡辖地,1950年设文都乡,1958年与街子乡合并成立永丰公社,1961年分设文都公社,1984年改设文都藏族自治乡。

藏乡宗教:青海省文都寺佛学院是由十世班禅喇嘛创办的培养佛学专业人才的高级佛学院,现有学僧一百多人。佛学院从全藏各地的著名寺庙聘请了高僧大德轮流来学院讲授显密经典。 文都寺佛学院学风严谨, 显密兼通,学院内藏传佛教各个教派的佛教知识都有传授。现任校长为第二十六代噶尔哇活佛。

藏乡人物:十世班禅喇嘛 宗者拉杰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杏儿藏族乡】 
藏乡简介: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府驻地110千米。人口0.4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8%。面积65.4平方千米。辖大庄、胜利、日扎、峨哇、乱石头、卡洒哇、协拉7个村委会。民和建县后设杏儿乡。解放初为兴文乡,1954年改称杏儿乡,1956年成立杏儿藏族乡,1958年并入公社,1961年分设杏儿公社,1984年复设杏儿藏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