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勇:坚持“三化”出版 推动出版业现代化发展

“三化”出版,是新形势下出版业现代化发展的最佳路径。坚持原创化,解决的是内容问题,对出版企业来说,拥有优质的内容始终是发展的根本,只有具备了强大的出版原创能力,才能在内容建设上不受制于人,才能构建起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坚持特色化,解决的是市场问题,“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才是吸引读者选择你的根本原因,只有具备了独特的出版风格、树立起独特的出版形象,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出版市场上独树一帜、乘风破浪。坚持融合化,解决的是发展问题,任何一个行业,如果只关注眼前利益,终将付出未来的代价。对出版业来说,加快融

人物专访 2022-11-15

袁福生:追光的藏族小伙,拍视频讲述“家乡的故事”

“小袁的故事”突然就有点火了。小袁,雅砻江畔一个追光的藏族小伙子,利用大学里学来的本领,拍摄系列短视频,记录日常生活。在四川南充读大学的小袁即将毕业,他决心回到家乡,像爷爷和父亲那样,助力乡村振兴。

人物专访 2022-11-14

东周、万玛王青:在草原深处,守护高原古老马种

藏族群众爱护河曲马,河曲马也为藏族群众的增收致富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村民都开了藏家乐、民宿,吃上了旅游饭,而骑马体验是受游客青睐的特色服务项目之一。“一个旅游季下来,平均每匹马能给主人挣上万元的收入。”东周说。

人物专访 2022-11-03

杨华珍:为藏羌文化绣出一条花路

作为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华珍和年过六旬的老奶奶们用绣花针闯荡江湖,与植村秀、星巴克、环球影业等20多个品牌开展IP授权合作,让非遗作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2021年3月,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上发了一则消息,向全世界介绍:“杨华珍致力于传承羌绣并发扬光大,还得到了很多大牌的青睐,让这朵民族艺术之花绽放在世界舞台。”

人物专访 2022-11-02

刘觖:这座藏传佛教寺院为何被称“高原小故宫”?

为何这座藏传佛教寺院被誉为“高原小故宫”?该寺为何因回廊壁画被赞誉为“前有敦煌,后有瞿昙”?民间传言明代建文帝曾归隐瞿昙寺,寺中又有何端倪?

人物专访 2022-11-01

央宗卓玛

她单纯、善良、热情、对她热爱的音乐执着坚守着。从小怀揣着对部队的崇敬之情,大学毕业后她如意的心愿走进了军营、她独特的音质被战友们亲切称为黄鹂鸟。这些年她走基层,到哨所用自己的歌声为战友们带去欢乐,送去祝福,在战友眼中她就是军中最美的格桑花。

影视娱乐 2022-10-31

格勒巴桑:投身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我曾走出国门,现在回到家乡,就是要把个人理想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看到农牧民能把产品卖出去,我特别高兴。”格勒巴桑说。

人物专访 2022-10-28

拥金措:把家乡唱给你听

这几天,随着原生态音乐专辑《向阳之地·亚丁》的上线,那个在《祥瑞康巴》《我爱你,中国》《梦回皮洛》等MV中高亢嘹亮、清澈婉转的天籁女声,跟稻城亚丁的绝美风光一起,击中了无数网友的心坎。

人物专访 2022-10-26

三江源上“乘风破浪的姐姐”:靠土特产实现梦想

“我想帮助当地牧户解决因为销路不通畅而无法让优质产品走出的问题,看到被帮助的阿爸阿妈露出纯真的笑脸我就特别欣慰。”代青永措说。

人物专访 2022-10-24

斯郎格登:西藏、黑龙江、北京……一路逐梦

西藏、黑龙江、北京、陕西……斯郎格登一直奋斗,一路逐梦。

人物专访 2022-10-20

西合道:笔尖修行 用心画每一笔

作为一名笔尖修行者,西合道曾在全球多个国家现场展示传统唐卡绘画技艺,让唐卡技艺走出了国门。

人物专访 2022-10-19

剛·加才:青海湖的环保摄影师

我试着为他留下一个绿色标签:大湖环保摄影师……

人物专访 2022-10-18

热西·才让旦:藏族音乐正以多元化方式走向国际

“事实上,藏族音乐正以多元化方式走向国际。”热西·才让旦告诉记者,他在交流中得知藏族音乐在艺术、学术领域受到欧美学者关注,多部以藏族音乐为配乐的电影斩获国际奖项,越来越多的藏族音乐人在海外崭露头角。

人物专访 2022-10-18

次仁拉姆:藏北高原“最美”特教老师

2013年成立的那曲市特殊教育学校,是那曲市第一所对多种类型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九年义务教育的综合特殊教育学校,热爱教育事业的次仁拉姆是该校校长。2013年担任校长后,她在全新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探索耕耘特殊教育事业。

人物专访 2022-10-17

吕玲珑:用镜头“发现”稻城亚丁旷世之美

1995年,四川省著名摄影家吕玲珑偶然闯进这片神圣的土地,再次“发现”这颗遗落深山被岁月尘封的明珠,稻城亚丁通过他的一系列影像“横空出世”,重新震惊世人。

人物专访 2022-10-14

索郎达吉:用歌声带网友“听见”大美亚丁

“稻城亚丁官方旅游大使”索郎达吉用真挚热情的歌声,带领观众走进亚丁,领略“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净土”。

人物专访 2022-10-13

孙宏开:踏遍千山万水 追寻万语千言

他登上苗岭,迈进十万大山,翻越岷山、碧罗雪山、高黎贡山、喜马拉雅山……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生活居住的一个个高山峡谷,都留下了他求索的足迹。通过数十年田野调查,孙宏开为世人描画出一幅幅中国语言的壮丽图景。

人物专访 2022-10-09

甲热:外卖“跑出”幸福路

对于甲热来说,虽然每天奔波在路上很辛苦,但每个月多则上万、少则五六千元的收入,让她的经济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甲热说越来越多像她一样的藏族年轻人转变观念,或外出打工,或留在县城工作,通过自身努力来让生活变得更好。

人物专访 2022-10-08

拉东才索南:黑青稞,我的创业梦

拉东才索南并未止步于黑青稞种植,他对于黑青稞制品的研发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他首先从当地人喜爱的食物糌粑入手,凭借优质的口感,丰富的营养,慢慢打开了销路。此后,拉东才索南又联系青稞酒厂合作打造黑青稞粮食酒,还推出了黑青稞麦片等,产品线逐渐丰富,黑青稞产品也远销北京、上海和江苏。去年,黑青稞产品销售收入突破100万元,给种植户的分红就有30多万元。

人物专访 2022-09-26

昂旺丁增:18军“1号首长”警卫员的传奇人生

少年昂旺丁增昂首阔步加入了东藏民青,自此,开启了传奇性的人生。

人物专访 2022-09-20

扎西次仁:让果蔬飘香在“屋脊之巅”

18年来,扎西次仁每年有280天时间在阿里的乡村住宿、在田间地头度过。在改则县蹲点发展大棚蔬菜的5年间,扎西次仁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民们种植蔬菜,一步一步地改变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

人物专访 2022-09-16

向以桦

向以桦,1957年出生于四川万源。中国钢笔画联盟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作协会员、成都市美协钢笔画艺委会会员、香港美协会员。

美术工艺 2022-09-15

先巴吉:春风化雨 润心田

在学校,先巴吉不仅是一名治学有方的老师,还是一名“爱生心切”的“母亲”。牧区居住分散,年幼的孩子被家长送到这所寄宿制学校独立生活,难免遇到种种困难。

人物专访 2022-09-13

罗科:以工匠精神,做好翻译工作

罗科和他的团队,在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这个大家庭中,充分发挥民族语文翻译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工匠精神推进民族语文翻译事业行稳致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人物专访 2022-09-01

索南才让:一个牧人的文学梦

8月25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作家索南才让《荒原上》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这是青海省首位荣获鲁迅文学奖的作家。25日,记者与索南才让视频连线,独家采访到了索南才让获奖的幕后故事。

人物专访 2022-08-31

赵国栋:一杯酥油茶,蕴含几多汉藏交流史?

中新社“东西问”就此独家专访西藏民族大学副教授赵国栋博士,探究“一杯酥油茶”中蕴含的汉藏民族交流史。

人物专访 2022-08-26

嘎玛曲扎:翰墨飘香 沁满园

“未来,我想开发雕刻产品的经济价值,将雕刻技艺与旅游文化相结合,加入新的元素,将作品缩小细化,易于携带,把我们尼木县的雕刻艺术推出西藏,走向内地市场。”嘎玛曲扎信心满满地说道。

人物专访 2022-08-25

阿旺晋美:我的“彩色人生”

让我们一起走进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非遗藏传矿植物颜料制作工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阿旺晋美的“彩色世界”,领略师徒三代人的传承故事。

人物专访 2022-08-19

甲登·洛绒向巴: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甲登·洛绒向巴表示,未来只要自己还能继续工作,就会继续教育引导藏传佛教寺庙僧尼和广大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委政府周围,坚持宗教中国化,主动走好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激发爱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物专访 2022-08-09

强秋群培:色彩描绘人生 匠心传承梦想

作为勉唐派传承人,不仅要保护传承唐卡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加强学习交流,与其他画师一起提升唐卡绘画的技艺,今后的创作中会融入《四部医典》和天文方面的元素,把优秀的传统文化用唐卡艺术形式展现出来。

人物专访 2022-08-08

藏人之友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25 tibetcu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