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郎格登经常回忆起自己年幼时跟着做马帮的父亲辗转于芒康、迪庆、察隅等地的情形:瘦瘦小小的人儿,学着大人的样子吆喝,时不时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搭话闲聊。“小时候,觉得和村里其他孩子相比,自己见过更大的世界了。长大才知道,我的世界应该更大。”从西藏到黑龙江,再到北京,以及将要奔赴的陕西,年轻的斯郎格登一路奋斗,一路逐梦。
图为斯郎格登
从西藏到黑龙江:想去外面看一看
2016年,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第二高级中学苦读三年后,斯郎格登顺利考上大学。“高中时,老师们经常告诉我们一定要有梦想,并且经常和我们讲述内地的事情,我特别好奇,也很向往。”所以,填报志愿时,斯郎格登报考了黑龙江大学,并且选择了自己并不熟悉的电子工程自动化专业。
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斯朗格登来到了黑龙江,开启了他的大学生活。“因为第一次到内地,肯定需要去慢慢适应,不过并没有出现像之前听说的那样‘内地很热,去了会头晕’‘适应不了’等情况。”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们非常关心像斯朗格登这样的少数民族学生,经常把大家召集起来,询问是否有困难,并及时提供帮助。因为擅于沟通和交流,并且为人真诚,斯朗格登被推选为少数民族学生代表。
图为斯郎格登(右三)大学时期和同学们受表彰
“生活上的困难我们基本可以自己克服,但是学习上确实需要帮助。”在一次少数民族学生代表会上,斯朗格登向学校提出了请求,“我们专业的一些课程,比如高数、代数、信息工程等对我来说比较吃力,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因为我而重复讲解,后来我的舍友们主动提出为我补课,我才能跟上进度。我想,可能不止自己有学习方面的困难,所以请学校帮助那些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很快,斯朗格登的请求得到学校的回应,学校组织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室,请研究生支教团队免费给基础弱的同学进行一对一辅导。“作为被帮助对象,我们都很高兴,并暗下决心:学习差没关系,但是一定要端正态度。慢慢地,我们的成绩都赶了上来。”虽然在异地他乡,但是斯郎格登从没有感到孤单过,“遇到困难时总有人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生活和学习上我们是受帮助的人,所以在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我们非常积极踊跃。”每当学校举办活动时,斯朗格登总会和能歌善舞的同学们为大家带去精彩节目。“我们非常愿意向同学们展示自己民族的文化元素,让彼此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更亲近。”大学期间,斯郎格登和其他少数民族同学曾获得过多次表扬和奖励。
从黑龙江回西藏:种下学习的种子
作为从西藏走出来的大学生,斯郎格登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他也了解,家乡的许多孩子因为父母常年外出打工或受教育程度不同,对辅导孩子功课心有余而力不足。2017年,还在读大二的斯郎格登与高中时的好友斯郎旺修一拍即合,组建了昌都大学生公益团队。他说:“志愿者们都是一群分散在全国各地念书的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回到西藏做公益。”
图为斯郎格登(左三)大学时期参加活动
截至目前,志愿者团队从最初的10个人,发展到1000多人,支教团队遍布西藏自治区昌都市11个县。公益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团队获得了昌都市五四奖章,并被昌都市授予团中央抗击疫情“先进集体”。斯郎格登个人也在2018年、2019年间分别获得过昌都市公益团队先进个人、昌都市公益团队“优秀队长”及昌都市“最美志愿者”称号。
斯郎格登把所有的荣誉都化作继续奋斗的动力,“我一直都记着我的大学老师说的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们以后一定要去融入这个社会,并且去服务这个社会,如果有可能,我希望你们能引领社会。’”斯郎格登说,“受益于国家的援藏政策,我们有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所以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也想为家乡做一点实事。我们把学习的种子种下,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去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以及引领社会。”
四年的大学生活,斯朗格登过得充实又快乐,“我的大学生活让我真正地进入到一种多元文化中,感受到了温暖和支持,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交流和沟通,更逐渐清晰自己的梦想是什么。”2020年,带着老师的殷殷嘱托,斯朗格登顺利毕业。
从黑龙江到北京:追逐梦想不停歇
大学毕业后,斯郎格登在大哥鼓励下,来到了北京。“大哥在西藏民族大学毕业后一直北京工作。深有感触的他不止一次地跟我说‘来北京吧,这里是一个可以谈理想的地方,也有展示才华的舞台。’说来也是幸运,我毕业时,恰巧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出版社总编室进行招聘,一直喜爱藏文的我通过了考核,得到了这次的机会。”斯朗格登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图为斯郎格登(右)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参加活动
藏文功底扎实的斯朗格登,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这样重要的藏学研究机构,得以眺望更广阔的藏文化知识海洋。并在老师们的帮助下他很快找到了与自己专业有触合点的方向:开发智能应用系统,做藏文文献数字化。
经过前期的准备,斯朗格登迅速投入软件研发,他请同学负责信息录入工作,自己负责藏文校对,两人搭档仅用了一年时间就交出了漂亮的答卷——“东噶藏学大辞典应用软件”成功上市。使用者只需下载“东噶大辞典”App,就能像使用搜索引擎一样便捷搜索藏文词汇。“我是带着情怀来做的。”在斯郎格登的观念里,《东噶大辞典》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工具书,更象征着藏学国际话语权,因为所有语言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弥足珍贵,把《东噶大辞典》做好,意味着与世界接轨。斯郎格登说,“对我自身而言,因为有藏研中心提供广阔的平台,加上援藏教育的加持,我才有机会来到北京就业,就业的同时能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守护本民族的语言文化。”
2022年,打算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斯郎格登被西藏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录取了。“我家的五兄妹,其他四人都就读于西藏民族大学。”对于斯郎格登来说,报考西藏民族大学是一种情怀,也是继续梦想的征程。
西藏、黑龙江、北京、陕西……斯郎格登一直奋斗,一路逐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