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当代著名女作家,她少年从军,部队为医,11年当兵的独特经历和对心理学的研读使她对青春和人生的理解更为沉重和深刻,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红处方》、《血玲珑》等。《我从西藏高原来》以毕淑敏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的经历为背景。描写了极度寒冷与缺氧的西藏高原上的五个年轻女孩的跌宕起伏的青春故事和西藏的风土人情。在这段独特的青春经历中体现了女孩们可贵的青春精神,也让读者体会与感受到青春中应具备的精神。
人物专访 2021-06-16
北京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第五届秘书长、新华社高级记者、资深摄影家唐召明作为亲历西藏近30余年变迁的见证人,用照相机记录下了海量优质图片,为西藏的精彩增添了不可磨灭的影像。他也在这30余年间,以自己新华社记者的身份为西藏广大民众做出了诸多贡献,《紫荆养生》经过三次专访,详尽了解到了这位从年轻到退休,堪称当代与西藏最为亲密的记者与西藏精彩的过往。
人物专访 2021-06-15
舞台上,不同的角色出场有不同的鼓点,演员演绎的一招一式都要与鼓钹点节拍相合。”西藏自治区藏剧团的扎西旺杰担任司鼓师至今已有38年,清脆利落、疾徐有序的鼓点中浓缩着他对藏戏艺术的热爱。
人物专访 2021-06-09
5月28至30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博物馆举办了“万玛才旦电影作品展映”,共展映万玛才旦导演作品《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塔洛》、《撞死了一只羊》和《气球》五部电影。同期还举办了万玛才旦和艺术家刘小东、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院院长杨飞云、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朝戈对谈活动。
人物专访 2021-06-08
如今,在拉萨城里的春夏秋冬、晨雾雪晴、闪电星空下,仝海明通过自己的情感和画笔,让世人看到了不同的拉萨城,用线条勾勒写意人生,坚持并践行自己的艺术追求。
人物专访 2021-06-01
班禅表示,无论是出家或是在家的修行者,无论是否信仰佛法、学习佛法,只要能从中找到慈悲善念的种子,就已经结下了与佛的深厚之缘。班禅呼吁宗教界加强戒律修持,鼓励和引导现代民众多行利他、利国之善事;同时勉励大家,要把时代的担子担好,传好接力棒,做好传承人。
人物专访 2021-05-27
在画室里,他用半生精力绘就出天祝唐卡的传奇。在教室里,他兢兢业业为学生传授唐卡技艺。他就是天祝县民族中学教师、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唐卡传承人马才成。
人物专访 2021-05-25
拉萨,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这里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着。来自内蒙古大草原的“80后”女青年邵铭萱就是其中一位,她带着梦想从年薪9万元的企业辞职来到拉萨创业,逐步发展成为了一位优秀的企业家。
人物专访 2021-05-24
21年来,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达娃用脚步丈量着一寸寸土地,从藏北到藏南,从雪山到激流,从晨光熹微走到满天星斗,挥洒的青春和汗水是她对家乡爱的表达。
人物专访 2021-05-14
记者专访了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除了儿童文学奖,几乎把国内文学奖拿了个“大满贯”的阿来,按照《办法》中的奖励条件,他错过一千万元奖励。对于这次公布的奖励,阿来有何感想?
人物专访 2021-05-13
如今,王育华和团队正在攻克发光材料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着手进行成果转化。他们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合作,开展包括光转换材料与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为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打下基础。
人物专访 2021-05-11
彭措达哇对于格萨尔王传奇的热爱和执着,和千万个高原藏族后裔一样,起初的环境熏染在他幼小的心灵种下了炽热的种子。他从小立志,长大要弘扬格萨尔精神,征战高原、降伏妖魔,惩恶扬善。光阴荏苒,星转斗移,彭措达哇这个康巴草原上的孩子还真成了抢救、保护《格萨尔》文化的领头雁。
人物专访 2021-05-08
桑旦尼玛,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大四学生。当我见到他的时候,他刚收到西藏民族大学外语学院翻译专业研究生考试录取通知书不久,对于即将开启的研究生学习,他充满了期待。当我问他选择专业和读研的目的时,他说:“我爱我的家乡,我想要把西藏介绍给全世界”。
人物专访 2021-05-07
在他的推介争取下,“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中国青绣保护传承基地”“中国山歌文化之乡”“中国酩馏酒文化之乡”等近10个国家级文艺之乡的研究基地称号先后在青海特色县乡落地,有力地激发了青海民间文化的品牌效应,增加村民收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精神力量,以民间文艺助力乡村振兴出实招、办实事,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组织承办了“我们的节日·阿尼玛卿转山会”“我们的节日·土族纳顿节”“我们的节日·贵德六月会”“我们的节日·河湟二月二”等地方传统节日采风、保护活动,为传统节日激发青海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
人物专访 2021-04-27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现设9个管护中心及40个管护站,管护人员共1688人。这些生态管护员常年坚守在林场、峡谷、无人区等偏远地区,承担着护林防火、维护林区安全、动植物资源监测等工作,他们默默坚守保护着园区的自然资源安全。
人物专访 2021-04-26
“那些极其珍贵、亟待保护的藏文古籍将优先进行数字化工作,逐步建立起庞大的数据库。”边巴次仁说:“数字化真正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了,这项工作我们会持续进行下去。”
人物专访 2021-04-25
日前,《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公布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名单的通知》发布,来自西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7级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巴桑欧珠获评全国“优秀红十字志愿者”。
人物专访 2021-04-12
近年来,贡觉杰在艺术创作时坚持本画派特色,同时与时俱进不断“求新”。2020年,由贡觉杰创作的唐卡作品《四季花》在由西藏文创园区举办的文创大赛中获得金奖。“未来,我的创作将更加着眼于展现我们西藏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等。”贡觉杰说。
人物专访 2021-03-24
《金青稞》是国务院扶贫办与中国作协高位主导的“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成果之一,出自当下重要的宏大主题及非虚构作家之一、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徐剑之手。
人物专访 2021-03-2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邀请到文化界的两会代表委员,听他们讲述如何弘扬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如何记录并展示蓬勃向上的中国风貌与时代气象,如何更好地推动国家发展与民族进步。
人物专访 2021-03-11
3月1日,在邛崃市藏羌织绣传习所,63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传承人杨华珍,正在精心指导来自阿坝州和当地南宝山的藏族羌族女学员学习藏羌织绣。她手把手传授挑绣、纳花绣等各种针法,学员们飞针走线间,白布上渐现“团花似锦”“鱼水和谐”“凤穿牡丹”等图案的雏形。
人物专访 2021-03-10
Copyright © 2025 tibetcu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