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匠人拉琼:以传统手艺传承民族文化1.jpg       图为扎西吉彩金银铜器厂工人正在制作产品。贡嘎来松 摄

  “纯手工打造才能传承最原始的民族文化”。近日,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扎西吉彩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西吉彩金银锻铜技艺的57岁传承人拉琼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扎西吉彩村有金银铜制作的传统。据考证,七世班禅丹白尼玛从尼泊尔请进工匠,在日喀则南部建立加工场地,专门供应寺庙用品。坐落于此的扎西吉彩村逐渐成为西藏金银匠最集中、产品质量最好的一个村子,是扎什伦布寺的专用作坊。

藏族匠人拉琼:以传统手艺传承民族文化2.jpg图为工人正在錾刻花纹。贡嘎来松 摄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后,扎西吉彩转为日喀则市金银铜器厂,其生产的金银铜器依然是纯手工制作,造型精美,工艺繁复,艺术与实用价值兼具。

藏族匠人拉琼:以传统手艺传承民族文化3.jpg图为银制酒壶。贡嘎来松 摄

  拉琼介绍,现在,厂里产品大多为当地家庭订做,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手镯、项链、头饰、胸饰、刀鞘及鼻烟壶上的装饰品等;另一类是生活用品,其中,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火炉、酒壶、锅碗瓢盆以及佛像、供器等铜制器具尤受欢迎。

  “每一件产品的制作都要经过打坯、塑型、雕刻、上色等诸多步骤。只有在反复捶打过程中才能练习各种不同的手法、姿势、角度、力度等。”拉琼说。塑型,是最考验技术,也是最能体现创意的步骤,要制作一件功能完备且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正是从这一步骤开始。

藏族匠人拉琼:以传统手艺传承民族文化4.jpg图为工人正在使用铁锤塑型。贡嘎来松 摄

  拉琼告诉记者,纯手工制作最大程度保留了传统技艺,但也导致产量低下。“曾有人建议,采用机械化流水线的方法提高产量,但我认为只有纯手工打造才能赋予产品质感,只有最传统的手艺才能保留最原始的民族文化。”他说。

  回忆“学徒”生涯,拉琼言语中不无自豪。18岁那年中学毕业,拉琼跟着父亲学习藏族金属锻制技艺,成为家族中唯一传人,这一干就是近40年。

  如今,扎西吉彩村早已不再是地处偏僻的小村落,厂门前的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车水马龙,各地的游客穿梭其间,许多人被厂内传出叮叮当当的捶打声吸引驻足。

藏族匠人拉琼:以传统手艺传承民族文化5.jpg图为银制茶架。贡嘎来松 摄

  2011年,扎西吉彩金银锻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拉琼成为这门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扎西吉彩金银铜器厂也被确定为非遗传习基地。

  “这门手艺以前主要是靠家庭式传承,避免技艺‘外流’,但现在打破了这种传统,只要真心好学,我都尽力传授。”拉琼说。

  但他感慨,现在年轻人读书更多,有更多的人生选择。而练习这门技艺,必然是一个长期枯燥的过程,因此少有年轻人愿意静下心来沉浸其中。目前他带9个徒弟,包吃包住,按月发放补助,就是希望能为这门技艺的传承作出贡献。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