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秋天来临,西藏的“风筝季”就开始了。秋日“斗风筝”,在拉萨广为流行,风筝的放飞技巧体现在空中的争斗和玩耍,是一项极具特色的西藏民俗娱乐竞技活动,有助于强身健体。
文化专题 2020-08-20
杨增贵,男,1944年7生于青海省湟源县申中乡后沟村。1959年开始跟随其舅父、排灯艺人李增瑞学习木雕技艺。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搞古建筑维修。1992年至今,在湟源县文化馆做排灯设计工作。
文化专题 2020-08-17
与近现代人群比较,故如甲木与广西壮族和藏族A型的现代居民接近。线粒体DNA的分析结果表明,故如甲木居民的母系来源多元化,大多数为欧亚东部类群,也有少量是欧亚西部类群,他们对中国现代藏族人群以及西藏的其他一些民族具有母系遗传的贡献。
文化专题 2020-08-14
炳灵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石窟之一,2014年“丝绸之路”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炳灵寺是其中的遗产点之一。炳灵寺石窟中汉藏佛教文化并存,尤其是唐中叶起,藏传佛教在这里得到持续发展,炳灵寺也成为藏传佛教的圣地之一。
文化专题 2020-08-13
该节庆文化活动,每年农历6月16至25日由各村社群众自发组织举办。隆务河流域村村寨寨定期举办这个迄今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民俗活动,其主要目的,既是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国泰民安,又通过这个节庆活动,让当地百姓与神共舞、与神同乐,达到邻里之间走亲访友、交流感情、其乐融融欢度节日之目的。所以,“六月会”的举行具有双重节庆活动功能。
文化专题 2020-08-12
“雄色,藏语意为‘古松林中’,雄色寺属藏传佛教宁玛派,现在有尼姑130多人。”西藏拉萨雄色寺经师次旦近日向记者介绍,该寺也是西藏自治区规模最大的尼姑道场之一。
文化专题 2020-08-10
藏北高原无人区,与大陆其他地方一样,在漫长的地质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这其中,以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尼玛县荣玛温泉最为著名。
文化专题 2020-08-07
“加吉寺的《纳塘新版·甘珠尔》整版墨印为藏文正楷,字迹工整,版印清晰,堪称佛教文化的‘百科全书’,其内容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语言、天文、医药等类别的藏文翻译典籍。在佛学、文化艺术、藏文文献学和甘珠尔版本学等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西藏布达拉宫管理处副处长、著名学者索南航旦介绍道。
文化专题 2020-08-05
江嘎尔藏戏是蓝面具藏戏中四大流派之一,是从早期的白面具藏戏发展而来。蓝面具是软式面具,由牦牛皮做成。开场的猎人带的是蓝色面具。演出正式开始后,身着猎人装束手持彩箭的尼玛带着面具首先出场,净场地,高歌祝福。随后,演员分列两班,一班穿戏装,带帽子,不戴面具,专司说唱。另一班着戏装,戴面具,随尼玛一起跳舞。说唱的一班,声音高亢、苍劲,有说有和。尼玛领跳的这一班,或张开双臂打旋子,或踩着鼓点列队行进,或叉开双腿跳着、间或交替左右单腿着地蹦着,色彩艳丽的软式戏装飘荡着。铺满格桑花的草坪上,原始的崇拜和对生命意识的冲
文化专题 2020-07-30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气候,青藏高原孕育着丰富多样的真菌资源,如何对其开展研究与利用?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主导、联合自治区农科院和西藏农牧学院四家单位近200余名科研人员共同完成的科研项目“青藏高原真菌资源研究与评价利用”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文化专题 2020-07-22
藏北那曲市班戈县其多山洞穴岩画,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这一洞穴岩画曾是我跟随“藏北高原无人区科考团”进行科学考察的地方。
文化专题 2020-07-15
萨迦班智达是萨迦派的代表人物, 除在佛学方面有极高造诣之外, 其对西藏地区划入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贡献, 其中萨迦班智达与蒙古阔端王的会见以及他的“致蕃人书”在这一历史事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专题 2020-07-14
西藏民主改革以后,《折嘎》艺术登上舞台。演唱形式有单人《折嘎》、双人《折嘎》、三人《折嘎》和《折嘎》小戏,演唱赞颂新人新事新风尚的新唱词,如今《折嘎》已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形式。
文化专题 2020-07-09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隆务河畔,被称为“热贡”,即“金色谷地”,是安多藏区文化艺术中心。当地黄南藏戏和以唐卡领衔的热贡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遗名录,因此也被称为中国“藏画之乡”。
文化专题 2020-07-09
塔巴陶瓷历史悠久,且具有非常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但是塔巴陶瓷发展近一千多年来,都是以师徒相授、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交流更新较少,所以在技术、工艺方面都比较传统。
文化专题 2020-07-07
这一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知名地学期刊《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上。研究不仅揭示了青藏高原东南部从低海拔沙漠到高海拔森林的重大环境转变,还探讨了青藏高原隆升对于亚洲季风格局和区域环境类型演化的驱动作用。
文化专题 2020-07-06
陶瓷唐卡是在特制的高温瓷板上的佛教艺术,其工艺大致是,先将含45%的骨炭及石英、高岭土的优质瓷土,经1300度高温烧制成坚实、平整的瓷板,并根据需要施以釉料。再在瓷板上经过打底稿、勾线、填色、描金、烧制、装裱等程序绘制唐卡。其中还会交叉甚至采用多次各种工艺,比如勾线有时需要勾两至四遍,烧制一般会根据颜色不同进行三至六次,最终将传统唐卡的画面、线条、色彩等完美体现在瓷板之上。
文化专题 2020-07-03
《康定情歌》就好像这座城市的名片,诉说着康定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风情。这座身处高原与盆地过渡地带的小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别的文化风俗,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文化专题 2020-07-02
藏族民间舞蹈在青海省流传甚广,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州、地、市、县。而且种类繁多,节目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共有八大类舞种,节目过千,有“卓”、“依”、“热巴”、“热依”、“则柔”、“拉什则”等。
文化专题 2020-07-01
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城东南约7公里的卓克基镇。它融藏、汉民族精湛的建筑艺术为一体,是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领导人居住过的地方,“红军长征途中最有特色的建筑”“古有郿屋,今有官寨”是毛泽东同志对他的赞誉。2005年被列入全国百家红色经典旅游景区。
文化专题 2020-06-30
西藏原来是不产茶的,但西藏茶却名扬海内外。说起这个话题,怎么也绕不过易贡茶场。作为西藏第一个茶场,它的发展在历经浮沉后,再一次焕发出新生机。
文化专题 2020-06-28
客观上,重构之后的端午节传说生发出了一种对民众进行德育教育的意义,而这一意义生成的场域是集体性很强的公众节日生活。族群通过对端午节俗中所纪念人物的地方化改写,以这个人物的行为事迹为教育平台,展示并强化了相关的伦理观念和价值标准,从而实现了一种教育公众的节俗意义。
文化专题 2020-06-24
Copyright © 2025 tibetcu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