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球秘境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着河谷的通道进入到墨脱县境内的峡谷地带,带来了温润的气候和丰沛的降水,也孕育了西藏唯一的热带雨林和瑰丽纷呈的森林生态系统景观。

文化专题 2021-04-02

寻味藏北,丰富的饮茶文化

一方水土一方情,藏族丰富的茶文化,悠久的饮茶历史,与各民族一同构成了中华民族茶文化大观。

文化专题 2021-03-30

青海湖边“守鹤人”:用爱心和虔敬呵护圣湖精灵

“我敬畏这些鸟儿,保护它们,在我看来不是一项工作,是我的义务。”在智华的心目中,青海湖的鸟儿是大自然纯净的生灵,它们和人类的生命同样宝贵。

文化专题 2021-03-29

我心中的歌:藏北草原赛马会

哪怕是再偏僻,再荒凉,也能找到自己真正的乐趣。因为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家乡的土地充满爱恋之情。

文化专题 2021-03-26

藏族著名摄影家根秋多吉镜头下的藏区巨变

藏族著名摄影家根秋多吉作为一名《甘孜日报》的新闻记者,从1986年开始从事新闻和摄影工作,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他走遍了四川藏区大部分农村牧区,用传统胶片和数码拍摄了20多万张反映藏区发展变化的珍贵图片。

文化专题 2021-03-25

汉、藏、羌民族为什么要找源头?

在民族迁徙和交融的历史过程中,“共同的羌族历史文化”的建构,产生的历史记忆,认同羌族为这一地区许多民族的“共同起源”。“羌族,像是汉、藏间的变色光谱,愈往东南,这儿的羌族便愈像汉族;愈往西北去,当地的羌族就愈像藏族。”

文化专题 2021-03-23

柴达木“南八仙”:一个有根的传说

“从来就没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是的,没有当年大规模的地质普查,没有以石油勘探为开端的柴达木开发,哪有今日千万吨级高原油气田的规模?没有先行者、拓荒者的筚路蓝缕、舍生忘死、勇往直前,哪有今日柴达木的发展进步、欣欣向荣?

文化专题 2021-03-22

长江源头的传统村落守护者

“房子是有生命的,但房子里没有人了,它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尼玛最大的愿望是让传统藏式建筑工艺在保护中发展,留住古村落的印记,传承传统藏式建筑工艺,为每一个传统村落赋予新的生命。

文化专题 2021-03-18

张学良与九世班禅的交往

张学良与九世班禅交往的这段佳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各民族间的关系,是历史上值得关注的一页。

文化专题 2021-03-17

雪域青花夺天工——千年瓷器里的中华民族交融史

人们驻足品赏,既慨叹于壶的精美绝伦,又仿佛能透过其光洁无瑕的釉面、巧夺天工的工艺、祈福吉祥的藏文文字,望穿岁月,看到过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文化专题 2021-03-16

世界海拔最高山柳灌木丛与那曲种树

2001年7月初,我跟随“藏北高原无人区科考团”在海拔4800多米的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班戈县保吉乡,发现了面积达300万平方米的山柳灌木丛。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片山柳灌木丛。

文化专题 2021-03-15

栩栩如生!西藏古代印章长这样

西藏印章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印章史上极富魅力的瑰宝。千姿百态的古代印章,表现内涵丰富,用途广泛,主要用于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目前,明代“正觉大乘法王之印”等珍宝珍藏于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珍宝馆等。

文化专题 2021-03-12

含牛奶、小麦淀粉这不是蛋糕,是古藏纸

“借助多种先进的科技手段,我们首次识别了古代藏纸中瑞香狼毒纤维的生物标记物,并利用此方法鉴定此次研究的古代藏纸是以瑞香狼毒为原料,这是迄今发现最早以瑞香狼毒为原料的藏纸。”杨益民2月2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项研究还首次在古代藏纸中发现了由“奶+小麦淀粉”组成的独特的施胶剂。

文化专题 2021-03-08

“林芝”地名的由来

林芝是藏文尼池( nying khri )或‘娘池’(nyang khri)一词音译而来,藏语意为“娘氏家庭的宝座或太阳的宝座”。解放后,测绘队的同志根据当地的物产特点,并取其谐音把“尼池”写作“林芝”。

文化专题 2021-03-05

黑帐篷:驮在牦牛背上的家园

黑帐篷,游牧人灵魂深处的歌,惟愿它能长久地传唱下去……

文化专题 2021-03-03

“百年梦境”酥油花开塔尔寺元宵夜

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中国酥油花制作最高技艺水准的塔尔寺酥油花展,今年再度不公开展览。

文化专题 2021-03-01

从糌粑到VR:藏历新年的味觉、视觉“大餐”之变

农历辛丑牛年新年“巧遇”藏历铁牛新年,青海高原农牧民特别是生活在城市的藏族民众,正享受从“流口水”的糌粑到“镇馆之宝”VR体验的味觉、视觉“大餐”之变。

文化专题 2021-02-25

暂无图片
在中国日渐活跃的敦煌藏文文献研究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中国研究敦煌藏文文献的单位,由此前中央民族大学“一家独大”,日渐扩展至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敦煌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

文化专题 2021-02-24

丁真背后的理塘小微博物馆群

丁真工作的博物馆坐落在理塘仁康古街。这里是由理塘县依托东西扶贫项目打造的藏文化体验区,有十余座小微博物馆。它们主题各异、风格各具特色,运营主体也不尽相同。其中由理塘旅投出资打造的仓央嘉措微博物馆、康巴人微博物馆、藏戏博物馆、G318旅行记忆微博物馆和喜马拉雅之声微博物,尽管具有历史价值的藏品数量非常有限,但是凭借鲜明的主题和具有现代感、设计感的展陈形式让人眼前一亮。

文化专题 2021-02-23

春节和藏历新年“握手”背后的天文历算

藏族天文历算是藏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依据其原理编写的藏族气象历书至今仍具有指导农牧业生产、预报气象等重要作用,深受广大农牧民群众欢迎。

文化专题 2021-02-19

山崖上的足球场 西藏墨脱的“新年礼物”

这块建在山崖边上的球场,是墨脱第一块标准的11人制足球场。这也是旺前罗布不敢想象的“新年礼物”。

文化专题 2021-02-18

研读《大藏经》诸种大论所得《性空六义》及其详解

香巴噶居的《宝盒论》中说:“彼处事物存在,此处执取(关注)不存在,明空无执就显现”。妮姑玛说:“聪明五根识,对着显现物,心不执取境,无二光明空,无执虚幻生”。《金刚阿热里续》说:“思忆全抛弃,五官全关闭”。《中观四百颂》中说:“无心贪爱无,智者无是非”。

文化专题 2021-02-16

迪庆藏族文化与康巴文化的渊流初探

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人文精神积淀深厚,极具包容性和多样性,堪称我国民族和谐共处的一个典型案例。就迪庆文化而言,既有藏族文化和康巴文化共性的文化,又有同源异流的区域文化特色,展现的是多元、复合、绚丽多彩的文化。

文化专题 2021-02-10

格桑卓玛的《喜马拉雅童话》和爷爷

《喜马拉雅童话》不一样,不注重包装,重在内容。这本书由格桑搜集、整理、精选了45则流传藏族地区的古老故事编写而成,可读性极强。注重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文化专题 2021-02-09

那嘎藏戏:“根”深叶方茂

“那嘎藏戏的历史悠久,在前辈的不懈努力下,留下了很多弥足珍贵的财富,作为第七任戏师,我不能辜负戴在我头上的‘戏师’两个字。希望在有生之年把那嘎藏戏保护好、传承好,让它发扬光大,走得更远。”阿多说。

文化专题 2021-02-08

《藏族格言大全》解析

此书的出版可谓是对广大汉藏读者奉献了绝无仅有的精神财富,对历代藏族学者的分散或面临失传的格言诗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巨大作用,将会成为道德修养、处世哲学、传播文化知识的教科书。

文化专题 2021-02-07

去伪匡正 正信净信——从两起“假活佛”案件说起

近年来“活佛”“仁波切”广受关注,发生这样的案件并非偶然,既有少数宗教教职人员违背戒律,追名逐利,直接参与其中,也有不少信教群众盲从盲信,对藏传佛教缺乏基本的知识和鉴别能力,才给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值得深思。

文化专题 2021-02-03

相逢在青藏高原——敦煌古藏文《松赞干布本纪》残卷人物与葬地之一

敦煌古藏文《阿柴纪年》残卷(S.T.vol.69,fol.84),目前学界普遍当作706—715年吐谷浑大事纪年。殊不知,该残卷不仅提到神圣赞普(松赞干布尊号)、入蕃和亲文成公主,还提到下嫁吐谷浑王的弘化公主和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其年代应在633—642年之间,实乃《松赞干布本纪》抄本。这个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青海唐代王侯墓主之谜。

文化专题 2021-02-01

长江之源:生灵与文明的壮阔摇篮 (下)

夕阳下,当我们驻足于白雪皑皑的玉珠峰下,高天安详,大地静默,那一刻,我微笑的双眸渗出了清泪……

文化专题 2021-01-29

长江之源:生灵与文明的壮阔摇篮(上)

夕阳里,粗犷矫健的卓舞扬起尘埃,清澈流金的溪水带去欢笑,在绿色的山坳里一路奔腾……

文化专题 2021-01-28

Copyright © 2025 tibetcu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