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藏高原地区回藏贸易体系的人类学探讨

研究回族和藏族——这两个在地缘结构上渗透、宗教信仰不同、经济上又存在互补关系的民族之间的贸易体系,不仅具有学术意义,也会为现实提供积极的参考价值。通过分析回藏贸易交往过程中的认主仪式和保约,可揭示回藏贸易交往得以进行的社会基础,并对交往的结构和观念作出初步的探讨和总结。  

文化专题 2022-09-29

浅论藏传礼仪概念界定与形态结构

本文基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政策引领下,对继承和发展西藏传统礼仪之策创新性提出“藏传礼仪”新概念,并对其形态结构进行分析,梳理三种结构分类并加以叙述。

文化专题 2022-09-28

苏美尔文明与象雄文明比较中藏族历史源头新探

我们经过比较后发现,苏美尔文明与象雄文明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特别从语言文字、“黑头人”的自我认知、宇宙起源观、宗教神灵与祭祀、科学技术掌握水平、民风民俗等的比较中体现出来。

文化专题 2022-09-27

汉藏语猴祖神话的谱系(下)

在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逻辑结构—民族结构—历史结构的对应。这是潜藏在中国文化深处的最具本质意义的一种关系。揭明这一关系,既是本文从谱系角度考察中国神话的主要目的,也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对于中国文化研究的最重要的启发。

文化专题 2022-09-23

汉藏语猴祖神话的谱系(上)

本文从发生学角度对目前所见的45例猴祖神话进行了分类描写,依据相关的语言学资料构拟出五种共同母语形式,经神话学和语言学的比较研究,给出了汉藏语猴祖神话的谱系。在解释这些分类体系的时候,本文着重论述了中国猴祖神话的不同历史形态与不同民族文化的对应关系,以及其中各思想要素的源流。

文化专题 2022-09-22

藏族关于自身族源之传说的宗教人类学阐释

关于藏族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其源流明显属于两种传说系统 : 一种是佛教的, 一种是苯教的。透过这层宗教的迷雾, 可以看出远古西藏高原形成和人类活动的雏形和规模, 它与现代地质科学结论和人类学者、考古学者的论证惊人的接近, 并为今日考古发现的大量实物所证实。从这个角度去探讨藏民族的起源问题, 许多难解、费解之谜, 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文化专题 2022-09-21

汉藏教理院:推动汉藏文化交流的重地

今年是汉藏教理院建院90周年。汉藏教理院当时在重庆缙云山的缙云寺内创建,抗战期间,既是当时国内佛学界的高地,也是推动汉藏文化交流的重地。

文化专题 2022-09-19

拉卜楞寺院羌姆仪式的动态过程与认同功能

拉卜楞寺院羌姆仪式不仅可作为宗教信仰仪式, 还可作为以表演为中心的民间文化研究文本加以解读分析, 该表演仪式从宗教层面达到了演绎藏传佛教教义的目的, 从政治层面使国家权力得以伸张, 从民间层面实现了族群凝聚及认同功能。

文化专题 2022-09-15

马家窑文化与史前“彩陶之路”

彩陶之路不仅是中西方文化在彩陶方面的交流,还包括顺此通道在金属器、农作物、家畜、宗教、艺术、思想等诸多方面的交流。

文化专题 2022-09-14

青海边墙:世界屋脊上的万里长城(下)

青海明长城是中国长城的组成部分,在历经了四百多年的沧桑后,我们所面对的这段长城就是一段若隐若现的历史,它的遗迹承载着各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记忆。虽然在许多地段,漫长的岁月早已将它的身躯侵蚀得残破不堪,但岁月的沧桑丝毫无损于这些城墙无可比拟的历史价值。正如有人所总结的:“长城丰碑不仅铭刻了中华民族大融会大结合的历史事实,而且也是各族人民智慧与血汗的结晶”。

文化专题 2022-09-09

青海边墙:世界屋脊上的明长城(中)

长城是一个个普通的建造者智慧与勤劳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产力和创造力的体现。

文化专题 2022-09-08

大通长城——“青海的八达岭”

关于长城长度《西宁卫志》明确记载:“隆庆六年修完:自娘娘山沙尔岭起,剳板山下止,边墙、水关、山崖共四千四百三十三丈。”

文化专题 2022-09-07

藏族村落地名的空间格局、生成机制与保护策略

本文以夏河县为例,根据《夏河县行 政区划图》《夏河县志》等,分乡镇汇总了行政村和自然村地名共338个藏族村落地名, 建立了地名数据库,借助GIS空间分析、数理统计方法,从文化景观视角出发解读藏族村落地名的类型、空间格局、文化特质和生成机制,旨在挖掘藏族村落地名的文化景观内涵,传承和延续乡土文化。

文化专题 2022-09-06

浅析拉卜楞寺七月“米拉日巴劝善法会”的历史渊源及其文化意义

本文通过在拉卜楞寺实地调研,搜集当地口头传说,并参阅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探讨了法会过程、法舞内容,以及其对藏族民众生活的影响。

文化专题 2022-09-05

青海边墙:世界屋脊上的明长城(上)

明代,朝廷为了平定西北边患,从公元1546年至公元1596年,历时50年修筑了青海境内的边墙。青海边墙作为明代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方式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其本体由夯土墙、石墙、山险墙、山险、河险及壕堑组成,长达331.8公里,从北、西、南三面拱卫着西宁。

文化专题 2022-09-02

纪念宗喀巴大殿落成开光二十周年

宗喀巴大殿落成开光20周年了。20年来,朝拜者络绎不绝,不知有多少人顶礼宗喀巴大佛和佛法结缘,在苦海中看到了光明的彼岸。在此,我们莫不感念多识仁波切所做的无量功德和广大乐善好施的信众的虔诚奉献。

文化专题 2022-08-30

藏族创世神话与宗教

就藏族创世神话与原始宗教而言,它们不仅在内容上具有相同的一面,而且在起源上也几乎是同时的,正因为创世神话和原始宗教有着这样一些共性,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也就显得十分必要。

文化专题 2022-08-30

汉文文献中对藏族先民的多种他称

在汉文古籍中最早将中国各民族分为华夏、东夷、北狄、西戎、南蛮五大民族集团。

文化专题 2022-08-29

勇攀地球第三极科考高峰——院士讲述青藏科考的故事

“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要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勇攀高峰的精神,不断向更高的科学目标迈进。”朴世龙说。

文化专题 2022-08-24

八廓街上那些有趣的“地名”

每个地名的由来都镌刻着文化的印记,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底蕴。

文化专题 2022-08-23

壤巴拉藏纸:记录时光中的千年文化

多年来,壤巴拉藏纸传承人依农把散落于各处的藏纸制作技艺一条条汇集整理起来,用心用情传承手工造纸这一传统技艺,他和众多的藏纸传承人用勤劳的双手,把纯手工制纸技艺从指间传向四方,将这一弥足珍贵的非遗技艺在净土阿坝大地上发扬光大。

文化专题 2022-08-22

八廓街的“独家记忆”

一条街,打开一座城市的记忆。作为世界上最具特色和魅力的传统文化街区之一,八廓街是拉萨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保存着漫长的历史、辉煌的建筑、古老的产业和独特的文化。期待千年古街不断焕发勃勃生机!

文化专题 2022-08-18

甘肃甘南:黄河九曲中的首曲倒流

这神奇的逆流一拐,便是著名的黄河九曲中的首曲倒流奇观。

文化专题 2022-08-17

普若岗日:最美冰川“打卡”地

今年8月,双湖县新一轮的近万名牧民陆续南迁至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安置点后,所“腾退”之地将回归野生动物。届时,加强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双湖草原将重新对游客开放,游客可以自驾来普若岗日冰川游览盛景,它必将再度成为最美冰川“打卡”地。

文化专题 2022-08-16

在“大猫谷”感受三江源之美

20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各族群众与山水相融、与森林共处、与草木共生,让他们参与分享生态保护的成果,这是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的最佳方案。

文化专题 2022-08-15

青藏科考:班公湖是个什么样的湖?

班公湖是一个东西向湖泊,总面积604平方公里,最大水深41.7米。班公湖地区年均降水量87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蒸发量2465毫米,年平均气温2℃。班公湖东部湖盆湖水主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三条主要入湖河流分别为青藏高原北部的多玛曲(乌江)、东部的昂卖曲以及南部的麻嘎藏布。

文化专题 2022-08-12

草原上的文体盛会——驯牦牛

骑手要凭借超凡的胆量和技艺在牛背上“起舞”,驯服这些最狂野的麦洼公牦牛。比赛现场,观众的欢呼声经久不息,沸腾在整个草原。

文化专题 2022-08-11

阿夏与吐谷浑史实考正之二

本文简要介绍国内外藏学研究者对“(Vol.69,fol.84)残卷”的各种释读,通过对拉丁文转写还原藏文以及对各家之论述进行对比,参考有关历史资料,从中发现和分析问题,认为这个残卷,无序罗列,错谬百出,中外研究者各说己话,争执不休,无法统一,更经不起推敲,暴露了残卷本身的碎片、无序和拼凑。本文归纳出八个方面的错乱,证明它是一份只能造成混乱,对唐蕃关系、吐谷浑历史没有任何研究价值,应该彻底否定,清除其影响。

文化专题 2022-08-10

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丨首上江源记

在我人生中第一次青藏高原之旅中,我跟随20余位水文与水资源、水生态与水环境等领域研究人员,在“无人无路无图”、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记录了一场艰苦的科学考察。

文化专题 2022-08-03

青藏科考:青稞如何走上青藏高原?

“民以食为天”。作为青藏高原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青稞是古代先民走上青藏高原生活、定居的重要物质基础。那么,青稞又是如何走上高寒、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并适应的呢?

文化专题 2022-08-02

Copyright © 2025 tibetcu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