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女强人,只不过按照内心的想法坚持下来罢了。生活很苦,但还是要挣扎着努力。”阿热,一个大山里走出来的农村妇女,在城市里经历了艰难的奋斗打拼,终于换来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图为阿热
“我要走出大山”
1969年,阿热出生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的一个小山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我的父母都是善良朴实的农民,我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大山里的日子不好过,父母只能靠种地来养活我们。哥哥因一次意外导致左手受伤,从此干不了重活。弟弟年龄尚小,所以我从小就帮着父母干活。”因为阿热的家住在村子里较偏远的地方,几乎接触不到其他人,所以阿热从小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见到生人就躲避,十分害羞。
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因为家里条件差,阿热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其他小朋友去学校。“我真的很想读书,每次看到别人去学校,我就偷偷抹眼泪。”后来,父母实在不忍心看到女儿这样难过,在阿热10岁的时候把她送去读一年级。“上学的那段时光对我来讲是无比快乐的,这么多年我仍然记得。因为放学就得赶回家帮父母干活,所以我会尽量在回家的路上就完成作业,一是回家没有时间,二是即使晚上有时间,父母也点不起蜡烛让我写作业。有时我只能等到第二天早上,趁着天色刚亮赶作业。有时和妈妈到地里干活,我会偷偷带上连环画,趁着休息的空档,赶紧看几眼。”对阿热来说,即使这样她也觉得幸福。
图为阿热(第二排左二)和部分员工
就这样坚持了两年半,父母实在负担不起,阿热最终还是辍学回家了。“我不抱怨父母,因为在当时我们那里很少有女孩被送去上学,大家都认为女孩子以后是要嫁人的,学会做家务和农活才是最重要的。”但是,阿热从小就梦想着“要走出大山,要到城市去”。
为女儿来到城市
上世纪80年代初,阿热的哥哥在初中毕业后跟着朋友走出了大山,到成都做生意。留在家里的阿热羡慕不已,她不断写信给哥哥,告诉哥哥自己有多么的想走出大山。哥哥的回信中,也不断鼓励阿热,并答应她,有机会一定会把阿热带出来。但是不久,父母和长辈们给阿热订下了婚约,为了不让父母操心和难过,阿热最终答应了。婚后,阿热生了一个女儿,此时的她走出大山的想法更加强烈了。
图为阿热藏餐的员工在为客人倒酥油茶
“女儿是我走出大山最大的动力,我希望她的生活能和我不一样。”1995年,26岁的阿热不顾家人反对只身来到了成都,“当时从家乡坐车到成都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我既兴奋又担心,兴奋的是终于实现了愿望可以到大城市里去了,担心的是自己没有文化,又不会讲汉语,怎么找工作?会有人聘用我吗?”满怀着憧憬和顾虑,阿热来到了成都。
后来,经哥哥请人帮忙,阿热得到了去上海一家酒店当迎宾员的工作机会。“哥哥想着这份工作应该不需要讲太多话,可以给我一个学习语言的过程,但是第一次面对一座陌生的城市,我退缩了。”一方面是因为不适应,另一方面是阿热放心不下刚满一岁的女儿,“孩子是我最难割舍的,当时我脑子里想着的都是女儿。为了离孩子近一点,我决定回成都。”虽然哥哥觉得很可惜,但是他还是尊重了阿热的想法。
回到成都后,阿热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路边的小面馆打工,负责洗碗、端盘、扫地。那时候每天都很累,睡觉的时候就打开一张折叠钢丝床睡在厨房里,就这样持续了两个多月。”当时刚好是成都最热的时候,因为长时间的疲惫再加上中暑,有一天阿热突然晕倒了。
哥哥心疼阿热,把她接走了,让她在自己开的音响店上班,就这样阿热在哥哥店里工作了5年。“后来,我想着自己年龄一年比一年大,还有孩子要抚养,我希望女儿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后面花钱的地方还有很多,不能一直靠哥哥的帮助。”逐渐的,阿热有了创业的念头。
当时阿热生活在成都市武侯祠附近,这里是成都市多民族共处、多元文化共存的地方。“当我正为如何创业而苦恼时,路边卖酥油茶的小摊给了我灵感。在青藏高原,酥油茶是很普通的东西,但当时武侯祠附近几乎没有藏餐馆,要想喝酥油茶需要在路边排队。于是我决定自己开一家藏餐馆,这样既可以挣钱,还能让很多人在外地也吃上家乡的美食,在异地他乡感受到一份亲切。”
2000年,阿热经营的第一家藏餐馆经过艰难的筹备后,开始营业了。“因为当时积蓄不多,店面并不大,装修也是简单的藏式风格。刚开始店里也只卖一些面块儿、手抓肉、酥油茶等基本的藏餐。”从此,阿热走上了她的创业路。
创业苦尽甘来
创业之初,阿热并不敢奢求挣多少钱,只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位顾客。“刚开始,经常一整天都开不了张,我有些着急。后来,我发现经常有来自不同地方的客人问有没有他们当地的食物,所以我慢慢尝试着做出更多品种的食物,满足不同顾客。”随着菜品不断丰富,加上阿热服务周到、为人真诚,顾客逐渐多了起来。过了半年左右,阿热的藏餐馆就开始有固定的客人了。一年以后,阿热的藏餐馆可以用“生意火爆”来形容了。
随着藏餐馆生意越来越好,阿热决定要扩大经营规模。她拿着这1年多挣来的钱,创办了第一家“阿热藏餐”。“当时,资金没那么多,装修到一半就没钱了,但我又不甘心放弃。在我特别痛苦无助的时候,给哥哥打了一通电话,哥哥问我怎么了,我什么话都没说只是一直哭。哥哥知道我这些年受的苦和委屈,对我说‘你一个女人在外面那么努力,那么坚强,还能自己创业挣钱已经非常不错了,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要放弃……’正是哥哥的鼓励,让我重新振作起来。”对阿热来说,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她没有理由放弃。
图为阿热藏餐的员工向外国顾客介绍菜品
2012年,第一家阿热藏餐馆终于开张了。但是,让阿热没有想到的是,客流量根本没有预想的那么多,几乎每天都处在亏损的状态。“因为藏餐的味道比较‘厚重’,来的客人基本上都是藏族百姓,很多内地客人在口感上接受不了,走到门口看看然后又犹豫地走开了。”
阿热和她的员工们在做了一些调查后,决定在坚持使用传统藏餐食材的情况下,结合大众口味,让藏餐满足更广大的消费者,并研发出不少新的菜品。为了吸引顾客,阿热把新研发出的菜品端到店门口,免费让大家品尝,并记录下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阿热藏餐的菜品丰富了,口味也更多元了,顾客们纷至沓来。
随着阿热藏餐的口碑和名声越来越大,生意也越来越红火,阿热先后在成都开了3家分店,成了名副其实的“女强人”。
“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阿热终于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城市中打拼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她激动、感恩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这一路的艰辛。她经常想着:还有很多像我当年一样的年轻人,希望来城市看看。
于是,阿热回老家招聘了一些愿意来城市发展的年轻人,手把手地教他们怎样洗碗、怎样打扫、怎样接待顾客。“我自己是白手起家的,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我希望年轻人,能够比我幸运,能够有一个途径。”阿热请人对员工们进行规范化训练,教他们走姿、站姿等基本的餐饮服务礼节,还给他们买了笔和本子,下班后教他们读、写、背诵菜单,模拟接待顾客的场景,并反复演练需要注意的服务细节。
图为阿热藏餐的服务员背诵默写菜单
随着阿热藏餐分店的开设,阿热在员工中挑选具有管理能力的人,进行重点培训和锻炼,然后让他们去经营分店,有些人从最初的洗碗工,变成了阿热藏餐的经理和股东。“我觉得很欣慰,这些孩子都勤勤恳恳的,他们同样是靠着自己的双手打拼出了今天的生活。”对阿热藏餐的员工们来说,这里是他们工作的地方,也是他们在城市最初的家,逢年过节,阿热会带着他们一起团聚,他们不愿意称阿热为老板,更愿意叫她“阿热嬢嬢”。
除了帮助员工,阿热还收留过很多无家可归或者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她给这些人提供住宿,让他们暂时在阿热藏餐帮忙,并且付给他们工资,直到他们想离开。“我自己吃过苦,见不得别人吃苦,能帮忙就帮忙,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随着阿热藏餐不断发展壮大,前来就餐的人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外国游客,阿热藏餐似乎不再仅仅是一个吃饭的场所,也成了一处文化交流传播的地方。
图为阿热藏餐的员工向国内外的顾客介绍菜品
“当我发现那么多人接受和喜欢藏餐时,我非常自豪。很多人在就餐时,还会问一些藏族文化,我们的员工在解释的同时,其实也是一种文化交流。”近几年,阿热藏餐周边出现越来越多的藏餐店,但阿热心里没有一丝的竞争危机感,反而很欣慰,“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关注藏族餐饮文化,自然而然就会去了解更多的藏族文化,这是一件好事。”( 图片均由阿热提供)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