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巴”,是一种藏靴。八廓街一条宛如长龙的巷子里,密集来往的人群熙熙攘攘。八廓街尽头,有一间较传统的老院子,院中的次仁老人低着头忙着制作他的“松巴鞋子”。桌子上随意摆放的“松巴”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15岁就开始学工的“松巴”老人次仁,穿一身合体的浅色藏装。他身材瘦小,长期用针的手指有些变形,手边的前摆上沾着几星鼻烟,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显得非常可爱。
次仁老人可以说是拉萨少有的制靴世家。他的父亲扎西在旧社会是个给人支差的贫苦鞋匠,靠给有钱人修鞋、做鞋为生。今年68岁的次仁老人性格沉稳、做事稳健,从15岁开始当学徒工算起,至今已经有了53年与鞋子为伍的历史。时至如今的拉萨,有这样经历的人算是屈指可数了。经过这么久以来时间的洗濯,人们也习惯了叫他——“松巴”老人,而似乎忘记了他的名字。
次仁老人的家是尼木县一个小村子,在长辈的支持下,他来到拉萨做手工艺术,至今有40多年了。在他和妻子的共同努力下,他的三个孩子都已完成学业,各自奔波在岗位上。次仁老人说, 孩子从小上学,不愁吃穿,都是我们给他们解决,遇到一点困难都向我们伸手,更别说传承我的手工艺术了。既然孩子不愿意干粗活,我们做父母的也不勉强了。以前有一阵子我们的日子确实难过,那时候,人们以穿西装和便服为时髦,我们的东西再好,在城市里根本销不出去,只有冬天才能卖出一点。现在好多了,节假日增多,迎送往来的活动多,穿藏装的人也就多起来。一旦穿上藏装,要是脚上套一双浅口皮鞋显然很不协调,这样,买藏靴的人也比以前明显多了。
次仁老人指着他家桌子上摆设的“松巴”鞋说:“松巴”鞋是藏族男女老幼皆穿的一种藏鞋。西藏妇女一般都喜欢松巴鞋中最好的“梯呢玛”,因为这种鞋的鞋头上有复杂的花卉图案。“松巴”鞋可根据用料、质地的不同,及工艺的繁简程度不同分几个等级,同时也可以分为男式、女式及童鞋等式样。其中较为高级的“松巴梯呢玛”,做工精致考究,喜庆节日才拿出来穿用。
藏靴最难做的部分就要数扎鞋底了。几厘米厚的皮质鞋底,需要用锥子一个个扎口,用针一个个穿线,完全是手工活。相比而言,做鞋腰和鞋筒就比较轻松,有些部分还能用上机器。
当记者问起多长时间能完工时,次仁老人吸着鼻烟,慢条斯理地说:“20天应该没有问题吧。”制作藏靴,所需要的手工技艺及其精细和讲究。次仁老人告诉我们,藏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分左脚和右脚。怎么做,做什么样式,都不分左右脚。这是因为生活中有的人腿脚有毛病,有的人拖着脚走路,所以有的鞋底左侧坏得快,有的右侧坏得快。这个藏靴的好处就在于,当看到任何一侧有磨损,就可以把鞋子左右调换一下,继续穿更长的时间。
次仁老人坐在院中,拿起一只藏靴,边笑边说,藏靴的好处根本说不完,制作藏靴的技艺更需要很好的传承。希望藏靴制作有一天会像藏族邦典和卡垫织造技艺或藏族的造纸技艺等那样,跻身国家非遗名录,成为西藏民间技艺殿堂中又一件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