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萨派”传承人贡觉杰的作品设色纯净、明朗,画面色调对比强烈。冷灰色系处理独辟蹊径,令人赞赏。如唐卡绘画中,“头光背火焰纹饰”“身光背火焰纹饰”的设色表现突出强调了光与色的特殊作用。光为色之母,光是画面设色中的灵魂,贡觉杰将光与色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展现在他的一幅幅“冷调子”“灰调子”“亮调子”“暖调子”唐卡艺术作品中,令人耳目一新。他的作品打破了传统唐卡绘画以黑赭色调、普蓝色调为背景的生硬、呆板、僵滞气氛,在唐卡绘画中大胆融入油画印象派绘画所讲求的“色调美”。

绘画中的“色调美不是指某个单一色相的好看与否;而是指各种单一色相的相互配置、相互影响在画面上相映生辉所产生的一种极其微妙而神奇的色调关系”[3]18,或者“在一种主色相的基础之上,配以和谐且令人愉悦的色彩效果”[3]18。贡觉杰的唐卡绘画艺术具有多层次、多色域渐变的光色效应,呈现出美轮美奂、充满色调美感的艺术效果。这也是“勉萨派”特别是贡觉杰唐卡绘画与众不同的设色风格。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不同流派的唐卡画师们经过不懈努力,为古老的唐卡传统绘画注入许多新鲜血液,不断增强唐卡的生命力,使其焕发勃勃生机。

三、唐卡绘画的传承发展

(一)监督和管理唐卡产销

社会在不断发展,作为卷轴佛画的唐卡已不再单纯是藏传佛教寺院里的朝圣品和信徒们顶礼膜拜的供奉品,作为艺术收藏品的唐卡已悄然走进寻常百姓家。制作和使用唐卡也不再是佛教寺院的专属,其收藏和留传形式也非常多样。作为以绘画艺术形式而存在发展至今的唐卡,其艺术价值和审美取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唐卡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收藏和鉴赏。近年来,西藏和藏族聚居区许多以学院、画院、传习所等形式为主的唐卡创作与生产基地应运而生。在中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唐卡艺术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文化艺术市场对唐卡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再加上商业利益的驱使,致使唐卡的传承和发展越来越令人担忧。首先,唐卡绘制所使用的材料良莠不齐,不是所有的唐卡画者都使用天然提纯的矿物质颜料去作画。为了降低绘画成本,获取更大利润,采用植物类颜料、水粉画颜料甚至广告颜料、丙烯画颜料作为替代品进行唐卡绘制的现象亦存在。其次,一些唐卡制作机构因流水线作业和大批量生产的需求而粗制滥造,导致许多唐卡产品在艺术审美和设色品质上存在许多问题,严重影响唐卡的保护与传承。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唐卡制作与销售、市场的统一监管机制,保护这一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查处和纠正唐卡发展乱象

部分唐卡制作者为了在唐卡营销市场中博人眼球,吸引一些商家或审美水准较低的收藏者,在唐卡设色中有意加强“三原色”的对比强度,强化色彩的反差对比,违背绘画设色原理和规律,破坏唐卡的色彩关系,使一批批设色艳俗、彩气、花里胡哨的唐卡产品充斥艺术市场。这非但不利于唐卡艺术的传承,还会严重误导大众审美趋向甚至影响唐卡绘画的正常发展。这是目前唐卡绘画设色理念和艺术市场中的一大误区,应该及时查处和纠正这种不良现象。

(三)发掘和研究唐卡矿物质颜料

在西藏、四川、甘肃、云南等地,国家投资创办建设的唐卡矿物质颜料生产企业非常之少,青海黄南州蕃藏热贡矿物质颜料公司是青海省黄南州唯一一家列入“2019年全国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扶持项目”的企业,这家企业得到黄南州政府的投资而建成营业,受到了当地唐卡画者的热切关注。但是,这对于藏族地区和其他各地唐卡矿物质颜料的消费来说实为杯水车薪。对于唐卡矿物质颜料生产厂家稀缺和矿物质颜料生产不足的问题,政府部门应给予重视。政府相关部门在大力发展各地文化产业的同时,资助藏区建设唐卡矿物质颜料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从“源头”产业上重视和支持唐卡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四)关心和实施唐卡传承人教育

近些年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的抢救性保护与发展受到政府部门的关心,一些学院形式的唐卡绘制基地成为藏族地区帮扶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项目的一部分,一批批具有绘画天赋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有了就业的机会,这是国家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有力举措。但是,从产业结构看,这些唐卡画院、学院等艺术机构均属于民间综合性传习所性质,缺乏统一监管机制。学院师生不受国家文化教育体制的约束,只能把超额大批量复制唐卡产品、想方设法谋取最大经济效益作为维持生活需求的目标,这势必会影响唐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此,希望能在西藏及涉藏州县建立公办唐卡艺术学校,将传习所这一类民间艺术机构纳入国家文化教育体制,从根本上解决唐卡制作者的就业难问题,推动唐卡文化产业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