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科:以工匠精神,做好翻译工作.jpg罗科近照。 受访者供图

       罗科,藏族,法学博士,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藏语文室主任、译审。1993年6月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学专业。任中国翻译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国家民委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员、全国藏语新词术语翻译审定专家委员会委员。2016年入选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2021年入选国家民委领军人才项目。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马尔康市,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管辖的县级市。“马尔康”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

       长征途中,红军“三进三出”马尔康市,转战停留十多个月。据不完全统计,在马尔康及其周边,红军筹措粮食2000多万斤、各类牲畜20多万头,并补充了大量人员,马尔康由此成为长征路上的“北上驿站”。

       生长在这片红色热土,罗科从小便常听老人们讲红军的故事。上学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他树立了为祖国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有所悟,而后笃行。

       走上翻译岗位后,罗科为自己定下“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工作准则。工作之余,他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经常去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蹭课”。“我要充分利用海淀区的教育资源优势!”他经常开玩笑地说。

       学习和翻译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翻译是杂家,需要学习和探索不同的学科领域,作为‘国家队’的一员,更应如此。”罗科说,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以确保党和国家的声音能完整准确地传达给各族群众。

       学无止境。直至今日,罗科依然不断深化理论学习。多年来,他带领藏语文室全体成员,发扬“讲政治、顾大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多次圆满完成全国党代会、全国两会的藏语文翻译工作,高效完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等书籍的翻译工作。

       以翻译促学习,以学习强翻译

       从一名翻译界的“小白”成长为业务骨干,不知不觉间罗科已工作了近30年。他坚持工匠精神,在工作中勤学、勤思、苦干,满腔热情投入翻译。

       工作以来,罗科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等部委的领导提供会议翻译及同声传译工作;多次参与党代会及全国两会的文件翻译工作,在《求是》《民族画报》《中国西藏》等刊物发表数百篇译作。近年来,他还参与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三卷)、《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等著作的翻译。

      “要把经典著作打造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关键要学懂弄通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掌握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原著、翻译原著,保持翻译的权威性和准确性。”罗科说。

       民族语文翻译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着各族干部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准确理解。在作品的翻译、定稿过程中,罗科会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并请教相关专家学者,对一些新提法的译法推敲再三,精雕细琢。

       以翻译促学习,以学习强翻译。多年来,罗科在《中国藏学》《民族翻译》等学术期刊上发表数十篇论文。经过对博士毕业论文的多次完善补充,他于2015年出版专著《西藏民营经济发展研究》,对拉萨市民营经济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探讨。

       罗科还翻译了不少著作。今年,他的又一部译著《金川琐记》出版发行。《金川琐记》是清代乾隆年间绥靖屯(今金川县)第四任屯官李心衡,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编辑而成,比较全面地记述了金川当时的风土人情。藏文版的出版,有助于学者和文化爱好者了解自清代以来金川等嘉绒地区多民族共同生活、和谐相处的历史。

       在翻译此书时,罗科严格遵循史书翻译原则,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借鉴已有的藏文文献。比如,在现存藏文文献中,能够找到《金川琐记》中所列“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噶喇依之碑”的一处碑文。罗科便要求自己在翻译其余碑文时,译文风格要与已有文献尽量保持一致,以达到严谨、顺畅的标准。

       打造高质量翻译队伍

       加强青年翻译人员培养,开展业务讲座、翻译实践活动……担任藏语文室主任,罗科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团队建设,在业务上做好传、帮、带,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团队。

       近年来,藏语文室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优秀的职业素养,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翻译任务。

       “在工作中,罗主任要求我们每一道工序都要慎之又慎,译稿完成后,每次都会进行多次审校、修订。”他的同事说。

       借助“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藏语文新词术语翻译专家审定会”这一平台,罗科注重深化与北京、西藏及四省涉藏州县翻译机构之间的业务联系,逐步建立翻译专家库,形成资源共享、业务合作的工作机制。

       “罗主任在工作中要求严苛、尽职尽责,但生活中却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们在单位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让我们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与罗科共事9年的旦增这样说。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见证历史、参与历史,我们一定要不负众望、全力以赴。”在每一次接受重大翻译任务的时候,罗科总是这样激励大家。

       罗科和他的团队,在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这个大家庭中,充分发挥民族语文翻译桥梁和纽带作用,以工匠精神推进民族语文翻译事业行稳致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