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长在云南梅里雪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圣洁的雪山泉水滋养了我的歌喉,奶奶和妈妈的摇篮曲是启蒙我歌唱的初始老师,父老乡亲世代传唱的藏族民歌,是我歌唱的营养。
11岁时,我被选进县文艺宣传队,在走村串寨巡回演出的跋涉中积累了大量的藏族民间音乐,这段基层锻炼的经历,为我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9年我调入云南省歌舞团,同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王品素教授。
在师长们的悉心培育下,受到了正规系统和全面的音乐理论教育,同时在保持自己民族演唱风格的基础上,巧妙地结合了科学的发声方法,让自己的艺术素养更加充实,也让自己的文化视野更加开阔。
通过四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悟到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精髓所在。如何才能在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音乐的同时,更好地吸纳国际化音乐教育的精华,这已经成为了我经常思考的问题。我深知,唯有把我们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和国际化音乐教育结合起来,才是推动我们传统民族音乐艺术走向世界的途径。
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就是国家重视和培养少数民族文艺人才的真实写照。从县文工团到省歌舞团,再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深造,把我从一个边远山村的小女孩,培养成深受各民族群众喜爱的民族歌唱家。
连续三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曾当选全国共青团十二大代表和全国文代会代表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宣部“四个一批”文艺人才;“文化部优秀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北京奥运火炬手”等殊荣。
2015年获得了首届中国藏族传承特别贡献奖,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一定要传承好藏族音乐,做一名老百姓心中的歌唱家,用真情和感恩回报社会,从艺40多年成长和收获包含了太多的感恩,感恩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教育;感恩亲情、乡情、师友情;感恩所有关注我、支持我、激励我前行的每一个人。这一切,让我永远铭记不忘!为此,我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和对歌唱艺术的执着,几十年如一日地为时代和人民而歌唱。
我一直未曾淡忘自己从哪里来,要到何处去……我的每一行脚印,每一次攀登,每一步成长,都感受到各族人民的关爱扶持;数十年来,我坚持经常下基层,到全国各地,特别是民族地区、边远村寨为各族人民献歌她热心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赈灾义演。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和外国重要嘉宾演唱;多次参加国家级大型文艺活动,曾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心连心”艺术团以及各种文艺演出上百场。多次出国访问演出。曾为《红河谷》《宝莲灯》等多部影视剧配唱主题歌;并连续五届担任央视青歌赛评委、中国音乐金钟奖以及多项国家级声乐大赛评委。曾获得全国民族声乐大赛“金凤奖”等国家级多个奖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很荣幸应邀参加了202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参加中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欢“百花迎春”和中国文联建党一百周年特别节目“欢聚吧,第一百个春天”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参加云南省文学艺术界建党一百周年文艺晚会,演唱《唱支山歌给党听》并担任艺术总监、担任获得云南省新剧目展演优秀剧目奖的音乐剧“阿佤人民 再唱新歌”音乐总监,担任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全国复赛和全国总决赛评委,担任中国音乐金钟奖云南赛区评委会主任、担任中国音乐金钟奖陕西赛区中国音乐家协会特派监审。
长期以来,我坚持深入生活,扎根基层,广泛收集整理民族民间音乐素材,除演唱自己的代表作《故乡的哈达》《神奇的高原》《离太阳最近的地方》等特色鲜明的作品外,也努力探索大胆实践歌曲创作,谱写了《梅里雪山的女儿》《山谷的回声》《香格里拉》等许多歌曲。拥有了一批自己原创的作品,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受到了国内外广大观众喜爱。几十年艺术人生不断求索的足迹,形象地展示了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化艺术繁荣发展造就了各民族优秀艺术人才茁壮成长。
一滴水之所以能够展示出波浪壮阔是因为它融入了大海,我之所以能够在舞台上为人民放声高歌,是因为人民的哺育和广大观众的厚爱。艺无止境,我还在路上,不会停下追寻艺术真谛的脚步,将永远为祖国放歌,为人民放歌,为时代放歌。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