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布杰是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出道34年,演过近二十部大小型话剧,包括《松赞干布》、《布达拉宫风云》、《通往圣地》、《宗山魂》等。
同时,在影视表演上,他有《红河谷》、《红河谷》、《永不瞑目》、《无人区》等作品。
出道34年,多布杰拿过一次话剧金狮奖,一次金鸡奖,一次飞天奖,一次金马奖提名。
徐峥曾说多布杰有一双鹰的眼睛,在荧幕上他是阴狠反派,在镜头背后却是一个低调勤奋的演员。
当许多流量演员用高档保姆车、保镖时,多布杰连个助理都没有,他总是说“不好意思讲这个排场”。
踏踏实实演戏,认认真真做人,多布杰诠释了一个老戏骨的坚守和幸福。
01
1953年,多布杰出生在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的一个贫寒家庭,父母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日日劳作,只为一家人能吃饱饭。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上学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多布杰从懂事开始就投入了劳动。
小小的多布杰不懂生活何为艰辛,在劳动中和小伙伴们唱劳动歌是他认为最快乐的事。
爷爷奶奶看着多布杰劳作擦伤的手和脚,心疼不已,就让他去参加公社的文化宣传队挣工分。
多布杰的文艺细胞是与生俱来的,他能歌善舞,在宣传队是顶梁柱。跳了一段时间舞蹈后,领导见多布杰的嗓音不错,便让他尝试独唱。
害羞的多布杰,站在台上就开始发抖,三番五次退缩后,还是被领导推到了台前。
紧接着,多布杰又尝试了演小品和话剧,成了公社里全能型的演员。
多布杰只是抱着挣工分的心态表演着,殊不知,这将成为自己奋斗一生的事业。
那时的多布杰渴望成为一名军人,在他看来,军人可以穿漂亮的军装,还能吃较好的伙食。
因此,每次看到有军人回家探亲,他总是会跑去围观,想象着自己当兵的样子。
等多布杰长成了小伙子,他积极地参与了征兵,只可惜体型太瘦、个子太矮,让他接连被拒绝了两三次。
心灰意冷的多布杰,告别了宣传队,回家继续务农,困苦的日子看不到尽头。
命运的车轮在多布杰18岁这年滚动了起来。
02
1971年,多布杰作为扶贫对象,被分配到日喀则东嘎煤矿当采煤工人。当时的计划是,这批扶贫对象采煤4年后,还要回到原来的村庄继续务农。
能走出那个贫穷的村庄,哪怕只是四年也是好的,有收入就能活下去。
在东嘎煤矿,工作强度大,环境危险,多布杰天天都过着提心吊胆且疲惫不堪的生活。
被煤渣染黑的皮肤,被汗水浸湿的衣服,让多布杰看起来又黑又瘦。
四年一晃而过,就在多布杰准备回家乡的时候,一个彩蛋砸到了他头上。
1976年,工农兵学员招生制度还没完全取消,西藏话剧团前往东嘎煤矿招生。
招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看身高长相,复试看唱歌跳舞和藏文报纸朗读。
23岁的多布杰,经过几年高强度的劳作,身姿健壮了不少,加上那张英俊的面容,轻而易举就进了复试。
因为有过宣传队工作的经验,唱歌跳舞更是多布杰的强项,可是在朗读藏文报纸时他却犯了难。
没有接受过教育,仅学的那点藏文早已忘到九霄云外了。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多布杰才完成了朗读。
在东嘎煤矿完成两轮面试后,只有多布杰和另外七个工友进入了候选名单。
为了确认最终的人员,这些人被送到日噶则市进行第三次考试。
这次考试的难度加大,在唱歌跳舞的基础上,还加了话剧表演。
多布杰不知道话剧是什么,只能靠着印象中的演出表演了一段,结果成功入选了。
这一年,他和另外一位工友进了西藏话剧团,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话剧演员。
03
在西藏话剧团,没有任何表演意识的多布杰,被安排到一个叫《万水千山》大型话剧的排练当中,在导演的指挥下,多布杰觉得在舞台上跑来跑去很好玩。
1977年,西藏话剧团决定把多布杰几个农村来的演员送到上海戏剧学院深造。
从拉萨到上海走川藏线,多布杰一行人从汽车转火车用了整整13天。
第一次走出西藏,多布杰被光怪陆离的大城市迷离了双眼。可是不会讲汉语的他,根本没办法和人交流。
为此,上海戏剧学院专门成立了藏族班,在教授专业知识前,先帮助他们攻克语言难关。
从汉语拼音开始学起,这是多布杰接受的第一堂汉语启蒙课。
看着全国各地来的学生早已进入专业课学习,意识到危机感的多布杰只能笨鸟先飞,每天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经过一年的学习,多布杰才能进行汉语交流。
在学习专业课时,多布杰也十分努力,从专业知识到排练,他从不懈怠。
四年的沉淀,让多布杰从一个煤矿工人彻底成为专业演员。
1981年的毕业大戏,多布杰和藏族学生一起编排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多布杰饰演男一号罗密欧。
这场大戏轰动了整个上海戏剧学院,多布杰的演绎更是让上海话剧界刮目相看。
多布杰信心大增,还和同学们到北京巡演,依然赢得满堂喝彩。
带着这份优异的成绩,多布杰回到了西藏话剧团,正式开启了话剧演绎生涯。
此后7年,他完成了《松赞干布》、《布达拉宫风云》、《通往圣地》、《宗山魂》、《穿越巅峰》等多场大型话剧的演绎。
在话剧舞台,多布杰深切感受到对表演的热爱,在一次次演绎中,他夯实了表演水平,学会了成就每一个角色。
这些都为他日后的影视演员之路注入了养分。
04
1988年,峨眉电影制片厂导演张一相中了多布杰,让他出演电影《布达拉宫秘史》的男二号大堪布。
在西藏土生土长的多布杰,在演绎藏族人物时得心应手,他是个细腻的演员,总能注意到每一个细节,将人物演得真实又不失灵气。
这部电影过后,多布杰在影视圈打响了第一枪。
藏族演员想要在这个圈子里分一杯羹有诸多不易,这个群体的演员本身就很小众,加上很多导演不了解他们,以至于在选角时往往会忽略他们。
因此多布杰一开始只能在藏族题材的影片中演配角,甚至是连名字都没有的配角。
对好演员来说,角色不分大小,专注才是一切。
1996年,多布杰在电影《红河谷》中饰演一个英明的藏族部落首领,他将人物的和蔼可亲和赤胆忠心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部电影在当年轰动一时,女主角宁静拿下百花奖影后,导演冯小宁拿将拿到手软,多布杰站上了金鸡奖最佳男配角的位置。
沉甸甸的奖杯,是多布杰十年汗水的见证,这也是多布杰的名字第一次在影视圈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此后多布杰的片约多了起来,《西藏风云》《文成公主》《拉萨往事》《极地营救》中都有他的身影。一时间,多布杰成了藏族题材影视剧的热门演员。
2004年,多布杰迎来职业生涯的又一个转折点。
这一年,导演陆川将民间巡山保护队的故事改编成电影《可可西里》,剧本修改后八遍后开始选演员。
副导演赵玉树率先前往拉萨,多布杰参与了试镜。一开始赵玉树没有给明确的回复,多布杰以为没戏就准备接拍《西藏警察》。一段时间后,赵玉树和陆川点名要多布杰饰演男一号“日泰”。
这个角色台词不多,却十分考验演员的功力,多布杰抱着挑战的心态接下了橄榄枝。
05
《可可西里》的拍摄十分辛苦,整个剧组驻扎在高原,被苍蝇蚊子叮是常事。从小在高原长大的多布杰,很快就适应了气候。
对他来说,挑战最大的是在海拔4800米的楚玛尔河拍摄抓捕盗猎分子的戏份,他脱了裤子在冰河里冲刺了整整五天,拍完后双腿都麻木了。
还好皇天不负苦心人,这部电影在国外获奖无数,被观众称为“一部关于信仰和生命的电影”。
多布杰也因此获得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和影帝仅一步之遥。
《可可西里》的红火,让人们记住了多布杰那张犹如雕塑一般的脸,还有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每一个眼神都像无声的语言,诉说着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多布杰的眼神不是与生俱来的,他曾特意学习过国外优秀演员在电影里的眼神表达,还从《动物世界》里观察各种动物的眼神。
多布杰传神的演技,让他在业内好评颇多。演员到了这个水平,该有专业的经纪人和助理来帮助打理生活和工作事宜。
可是多布杰从来都是独来独往,自己亲自对接工作的一切事情。
2008年,在拍摄电视剧《闯关东》时,多布杰不小心弄伤了膝盖。坐在轮椅上,他忍受着痛苦也坚持完成了剩下的打戏。
剧组的工作人员心疼多布杰,让他去请个助理。但是多布杰觉得自己能扛过去,没人照顾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2009年,凭借《疯狂的石头》成名的导演宁浩找到多布杰,邀请他参演电影《无人区》。
宁浩之所以会注意到多布杰,也是因为看过他在《可可西里》的精彩表现。
在《无人区》的剧情里,多布杰的角色反差极大,他饰演的是一个杀人如麻的大反派。
和多布杰对戏的是徐峥、黄渤和余男,作为全组年龄最大的演员,多布杰没有丝毫架子,反而让所有人为他的演技折服。
06
在拍摄过程中,徐峥和多布杰对戏常常后背发凉,他说:“我和多布杰有很多的对手戏,在拍摄中我有时候不敢看他的眼睛,太让人害怕了,但演技非常棒。”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将是多布杰另一个事业高峰。只是好事多磨,本来要在贺岁档上映的《无人区》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过审。
直到2013年,电影才和观众见面,最终拿下2.3亿票房,入围第64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多布杰获得第14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配角提名。
这一年,多布杰60岁。
电影《无人区》的成功,吸引了一位来自北京的经纪人找到多布杰。
因为年龄大了,力不从心,他才答应签约。在3年的合约细则中,多布杰要求“以单位的工作为主”、“不喜欢的电影不接”。
多布杰拒绝接武打片,身体承受不住是一方面,更多的是他认为这种片子里的“打打杀杀”画面往往是吸引观众的噱头,暴力镜头容易误导观众,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虽然多布杰是靠拍电影成名的,但是他最热爱的依然是话剧,只要话剧团有任务,他从不推辞。
此外,多布杰对藏族题材的影片也情有独钟,尽管这些题材都是小成本制作,但是很好地弘扬了民族文化。
2014年,多布杰又交上了《王的盛宴》《玉树开花》《木府风云》《五彩神剑》《西藏天空》等作品。
中影集团旗下的中影演艺经纪有限公司签约了多布杰,成为公司旗下唯一一位藏族演员。
对多布杰来说,这是事业上新的机遇。
07
这几年,多布杰依然活跃在荧幕上,从《酥油》《上海王》《金珠玛米》到《阿修罗》《极震区》《布德之路》,他依然兢兢业业诠释着每一个角色。
多布杰快70岁了,在演员路上,他步履不停,认真努力。
出道34年,演了大半辈子的戏,多布杰没有大红大紫,他只是用那双“鹰的眼睛”讲述着每一个人物故事。
在诺大的演艺圈,多布杰低调得像尘埃一样,若不是圈内人,恐怕没几个人记住了他的名字。
可多布杰从来不在意这些,在他眼里,没有名演员,只有演技好、艺德佳的演员。
在角色之外,多布杰没有被名利裹挟,也没有在浮华的世界里迷失自我。
对这个从西藏日喀则南木林县走出来的老戏骨,那份纯真朴实的心从来没有变过。
年少时为填饱肚子务农挖煤,进了西藏话剧团,他开始为梦想而活。
当所有人都在追求面包时,原来还真的有人守着初心过了一辈子。
多布杰是小众的,是值得敬佩的,是这个时代的一股清流。
至于那些豪车、保镖、助理、奢侈品之类的,他打心眼儿里觉得“不好意思讲这个排场”,这是他坚持了一辈子的原则。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