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秋拉姆在给马鹿喂食。
行走在草原上的马鹿群。
“嗦嗦嗦……嗦嗦嗦……”
蓝天白云、阳光明媚,金黄色的草原上,藏族阿妈向秋拉姆对着山野呼喊,不一会儿,几十只马鹿从远处跑到阿妈身边,享用着阿妈为它们精心准备的芫根和盐巴。
2021年10月,记者跟随澜湄万里行中外媒体采访团,在昌都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养鹿场看到了这一幕。
西藏马鹿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受到《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昌都市类乌齐县,良好的生态环境让类乌齐成为了马鹿等众多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天堂。
说起和马鹿的缘分,向秋拉姆陷入回忆:“我15岁那年,跟同村牧民上山放牧,捡到了3只刚出生不久的野生小马鹿,听说马鹿妈妈已经不在了,我就产生了抚育它们的想法。”
对向秋拉姆来说,3只小马鹿就像是自己的孩子。没有鹿奶喝,她就挤牦牛奶喂养小鹿;小鹿晚上怕冷,向秋拉姆就与小鹿同睡……仿佛母亲照顾婴儿般小心翼翼。
在向秋拉姆的精心照料下,3只小马鹿逐渐长大。在身边长辈的建议下,她万般不舍地将马鹿“赶出”家门,让它们重新回到山野中。
数年之后,马鹿下山觅食之际,向秋拉姆带着准备好的芫根、盐巴等食物早早等候。在鹿群中,她一眼就认出了当年救下的3只马鹿。
“它们还记得我,跑过来跟我打招呼,我用糌粑拌上土盐喂它们吃,这是它们最爱吃的食物。”回忆起那一刻,向秋拉姆眼中洋溢着幸福。
就这样,向秋拉姆和马鹿结下了情谊,达成了默契,每年初冬,马鹿都会成群结队陆续下山觅食,还会特意来找她;夏天,山上水草丰美,马鹿又会回到广阔的高山草甸。每一次,向秋拉姆都会如约在山下等它们。
1993年,类乌齐马鹿自然保护区建立后,向秋拉姆家的牧场成了保护区的核心区,向秋拉姆成为了保护区管理站的管理员。
从此,向秋拉姆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不仅要观察鹿群的行动轨迹、进食情况和栖息情况,还要每天巡逻,防范有野生动物或盗猎分子伤害鹿群。
2005年,保护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5年,60岁的向秋拉姆从管理站退休,但她的家人加入了照料马鹿的队伍。
白玛泽仁是向秋拉姆的小儿子,如今他和哥哥仁青泽培已经在管理站工作6年多了。接过母亲的接力棒,他们承担起了管理和照料冬天下山来觅食的马鹿群的任务。
“我们从小就在鹿场长大,生活已经和马鹿融为一体了。”白玛泽仁说,这些马鹿就像是他的家人,照料它们就像是自己的天职一样。
每到上班时,白玛泽仁就早早地来到管理站,打开仓库,用袋子将食料装好,扛到鹿场。马鹿一看到他,就会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等着他喂食。
仁青泽培现在已经是鹿场的负责人之一。“从小看着妈妈喂马鹿,我们也学会了怎么与它们相处。在这里,我得到的不仅是工作,更多的是快乐。”仁青泽培说,“现在妈妈年纪大了,我们接过她的担子,希望能像她一样好好照顾这群马鹿,好好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西藏各级林草部门也加大了对保护区的投入力度,如今,马鹿种群数量已经大幅提高。“据不完全统计,我们保护区里现存野生马鹿超过3500只,与2005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刚刚成立时相比,马鹿的数量增长了30%。”类乌齐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拉巴次仁说。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