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通天河大桥西侧依山而行,经过110公里的车马劳顿就到了著名的的藏娘佛塔所在地——玉树市仲达乡歇格村。
歇格村不仅因藏娘佛塔声名遐迩,也因为这里是玉树地区唯一的本土唐卡藏娘唐卡的发源地而闻名。据传藏娘唐卡有近1000年的历史,它与黄南热贡唐卡有着二徒从一师的说法。但是由于本土化的影响,各具特色。
昂文色格和他主编的《藏娘唐卡度量集》
昂文色格今年55岁,是青海省省级藏娘唐卡非遗文化传承人。他与同龄人相比,显得沧桑和持重。岁月将他的脸也画成一幅“印象派唐卡”。
“我们这个村子,自我记事起有30多户人家,每家每户除了春耕秋收青稞、燕麦、芫根、糖萝卜和放牧为数不多的牛、绵羊和山羊之外,大家都热衷于画唐卡。而且听说有的人靠唐卡日子过得格外富裕。我出生在单亲家庭中,从小跟随舅舅学画。一般是干完活之后,跟在舅舅后面看他画画,慢慢的自己也开始动笔画。”说起往事,昂文色格有点哽咽,他说,他十二岁那年,就跟着母亲从舅舅家搬了出来。“我和母亲的生活来源就是靠母亲给别人家帮佣维持生活。”母子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非常艰辛。常常是有上顿,没有下顿。”
虽然日子很苦,但是昂文色格的心里始终对生活充满希望,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阿妈过上好日子。于是,不论在上藏文小学的少年时代,还是青年时代,他一有空就画画,乐此不疲,不问寒暑。后来政策好起来了,他就尝试着以画为生。他永远也忘不了,当他的处女作《绿度母》唐卡赚了15元钱和一些酥油、一张羊羔皮时,他一路狂奔到正在给别人家干活的母亲身边,双手敬献。阿妈抱着他哭出了声音,他也在母亲的怀里悄悄的哭了,但是他们心里是幸福的,苦日子熬到头了,有了盼头!
藏娘唐卡传承人昂文色格作品《罗汉图》
十八岁那年,为了使母亲不再受累,他毅然决定出家在本村藏娘寺当了和尚。这样他可以节省一些寺院给的吃的和钱给母亲补贴家用。在寺院里他一边习经,一边画画,勤奋好学。
时光飞逝,到了2004年,寺院在玉树州府结古镇开办商铺,需要一名大家信任的人前往管理,就选派昂文色格。于是,他也将母亲接到结古镇,他靠自己画画给母亲买肉、买水果。他认为这是他人生最幸福的时期。
结古镇是玉树州政治文化交流中心。他的藏娘派唐卡渐渐声名鹊起。前来让他画唐卡和请唐卡的人越来越多,他的母亲则劝他不要太累,要保护眼睛和身体,但是他笑了笑说:“好的,好的。”然后又专注于他的画了。
2010年之后,昂文色格和母亲都享受到了政府的低保政策,加上自己本身的手艺也能赚钱,他和母亲就回到了歇格村,住上了国家分配给的80平米现浇房,烟筒里炊烟袅袅,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到了2014年,88岁的母亲谢世,他为母亲念经作法之后,又回到了州府结古镇。他准备大干一场,回报国家。他在寺管会主任更尕才仁的支持下,创办了藏娘唐卡非物质文化艺术中心,为谋生青年免费教画,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尤其是到了2015年之后,玉树州被文化部批准为藏族文化保护实验区后,他的劲头更足了。他和更尕才仁一起开始编纂《藏娘唐卡度量集》画册。从策划、整理、出版,经历了整整三头年头。期间,他从未睡过一个安稳觉,因为心里依旧是那个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的童年情结在鼓励着他拼命干活。当他将沉甸甸的书籍摆在大家面前时,他忘记了所有的辛苦,掌声与鲜花也随之而来。这本2开750页之多的书囊括了藏娘唐卡所有的度量技法和经典作品。
藏娘唐卡传承人昂文色格作品《三师徒》
2014年他被认定为州级藏娘唐卡非遗文化传承人,继而又被青海省文化新闻出版厅认定为省级非遗传承人,他的心有着说不出的高兴和幸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现在又向新的目标出发了,他要努力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昂文色格说:“我现在每年有4千元的低保收入,还有省级非遗传承人的5千元补助。再加上自己勤快一点多画几幅画,日子越来越来好。”他说:“我现在在老家有两套住房,在州上也有一套房子,手里也有一些存款。也能帮忙他人了。
我们相信,心装美好,一定能心想事成。极具本土特色的藏娘唐卡也能随通天河奔流神州,直到世界的海洋。我们祝愿昂文色格早日实现他的新梦想,他的中国梦。(原标题:与通天河奔流的藏娘唐卡——记青海省级藏娘唐卡非遗文化传承人昂文色格)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