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最新一期非遗展演在清华美术学院启动。来自青海、云南、湖南、北京等地、参加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简称研培计划)的工艺传承人,带着他们的作品,齐聚清华美院展厅。
图为普布卓玛在摆满了自己作品的展台前。
普布卓玛带着她的作品,安静地端坐在现场的一角。普布卓玛来自青海玉树,是当地堆绣唐卡和藏族服饰技艺的传承人,也是此次研培计划的学员之一。在她的展台上,摆放着自己手工缝制的几件藏装、几双羊毛毡做的拖鞋和几只羊毛毡的笔袋。
图为普布卓玛用羊毛毡做的笔袋。
藏装都是传统的样式,用传统的原料、传统的工艺完成,连绣的花样也是多少年来传下来的。鲜艳的颜色,精细的做工,吸引了络绎不绝的观众。
图为藏装上鲜艳精致的花样。
1971年,卓玛出生在玉树一户牧民家庭。妈妈是个热心的裁缝,帮乡亲们做衣服从来不收钱。爸爸是藏医,业余时间也画唐卡。卓玛家一共有九个姐妹兄弟,她排行第三,后面还有一个妹妹和五个弟弟,包括卓玛在内的三姐妹都做了裁缝。
今年玉树有一件大事,7月的时候,一幅长123米宽87米、主题为《释迦牟尼佛》的堆绣唐卡,被认证为世界上最大的堆绣唐卡。这项浩大的工程就是卓玛主导完成的。作为当地唯一的堆绣唐卡技艺传承人,为了完成这幅作品,卓玛和她的伙伴们花了整整九年的时间。这也是卓玛迄今为止觉得最开心最满意的成就。
图为普布卓玛耐心解答观众的提问。
卓玛没有读过什么书,所以很重视知识的力量。这次是她第一次来北京,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老师们讲的很多内容,都让她深有感触。学习不仅仅限于课堂上。这次培训还组织大家参观了故宫,让卓玛看到了各民族的多样文化。
在清华的校园里,卓玛拾得了几片树枝落叶,打算带回去画上画送给孩子们当礼物。她说,清华是座很大的学校,功德无量。
图为普布卓玛女儿所画的《喜上眉梢》。普布卓玛供图
卓玛的丈夫已经去世,留下了她和家里的六个孩子,五个男孩,一个女孩。卓玛这次出远门,孩子就交给母亲和弟弟帮着带。卓玛唯一的女儿16岁,目前在读高二。卓玛手机上的屏幕保护,就是她女儿画的《喜上眉梢》,色彩和谐,构图合理,笔触细腻。女儿现在已经会自己设计衣服了,放假的时候也会帮卓玛的忙。
卓玛谦虚地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够、智慧不够,但是经验丰富,就连家里的家具都是自己设计、彩绘完成的。尽管看上去很年轻,卓玛在采访中却不止一次地提出,自己的年龄已经很大了,这让她越发觉得时不我待。她“很想很想把自己的手艺传给下一代,传给更多的人” 。
卓玛说,人不在了没关系,手艺要传下去。
背景资料: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由文化部、教育部统筹实施。自2015年以来,在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 57所参与高校举办研修、研习、培训班180余期,加上相关延伸培训,培训学员近万人次。
请扫描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