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一那年,他被确认为转世灵童。当时的他,还迷恋于和同龄人一起飙机车的速度感中。如今30岁的他,已脱下袈裟,写自传,进军娱乐圈,在台湾发行国语专辑《我要你幸福》,宣称要用HIPHOP的方式宣扬佛法。一个时髦的人也可以是活佛?他的名字叫盛嘎仁波切。
  
活佛这两个字,在普通人的想象中,断然和牛仔裤、HIPHOP扯不上关系,更别提MBA、炒股这些现代名词了。

但这一切都真实地结合在一起了,盛嘎仁波切就是这样一个活佛。

“仁波切”在藏语的原意是人中之宝,主要用于转世者和大寺院在任、退任的住持。16岁那年,盛嘎仁波切被第37代止贡法王澈赞仁波切认证为噶扎西寺盛噶仁波切转世。从此,这位喜穿T恤和牛仔裤的年轻人就按教规程序被确认为真正的活佛了。

今年30岁的盛嘎仁波切要我们用他的英文名字singa称呼他。三十而立,他用singa的方式演绎了盛嘎仁波切的人生。他帮助家族做药材生意,甚至投资股市,把赚来的钱成立了一个基金会。2006年他出版了名为《我就是这样的活佛》的自传,一下子轰动全台湾,被当时的网络票选为年度十大新闻红人。接下来,他选择向娱乐圈进军,在台湾发行国语专辑《我要你幸福》,宣称要用HIPHOP的方式宣扬佛法。

采访时,虽然还有点生硬,但盛嘎仁波切的普通话已经说得很流畅了,这是这些年他以活佛、歌手、作家、商人的身份在外闯荡的收获之一。如果今天不是一个转世活佛,他将为自己规划很多不同的人生,“要么我就是一个出色的导演,要么我就是一个造型师,或者是一个设计师。”

盛嘎仁波切的专辑马上要在内地发行,他的时尚大片已经在网上传得到处都是。他说他经常会上网看看有关自己的新闻,日常生活和一个普通人没有两样:早上七点半到八点起床,或者打球,或者跑步,和朋友喝咖啡、聊天,去一些地方坐坐,有时候去酒吧听听歌,喝喝饮料。唯一不同的是,“时间允许,我会做一点心灵的功课”。

对于记者的诧异,他作了这样的回答:“因为我具备了一切和普通人一样的东西。普通人的欲望,一切的一切我也具备。他们要吃我也要吃,也许他们吃得多我吃得少,但我觉得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和他们不一样的。”

用时尚的方式去修行

盛嘎仁波切小时候并不是盛嘎仁波切。

用他的话来说,他是“学校里叛逆的风云人物”,像所有调皮的男孩子一样,他捉弄朋友和同学,帮助弱小的同学,理所当然地成了孩子头。他喜欢养狗,最多的时候养了20条藏獒。当他被确认为转世灵童时,他正上高一,常迷恋于和同龄人一起飙机车的速度感中。

得知自己的身份后,盛嘎仁波切的第一反应是惊喜,“啊!是吗?”“那种感觉就像是现在中了500万的彩票,我发现我的生命原来是这么有价值的。”

1994年,嘎仟仁波切与众多仁波切一起为盛噶仁波切举行了坐床仪式,他成为了藏传佛教地位崇高的“转世活佛”。 随喜悦而来是拘束,“就像一个爸爸,没有孩子时不知道责任,有了孩子以后才发现,这个责任是多么的重要。”

既然对这个身份不能说不,从小就喜欢自己安排穿什么衣服、设计自己生活的盛噶仁波切希望能有和其他活佛不一样的人生,而不只是穿着袈裟传诵佛法。“佛经里没有说如果你是活佛一定要这样那样,我要用一种时尚的方式传播爱,让更多人明白修行就是一种时尚。”

于是,他脱下袈裟,穿着时髦的衣服,写下了自传。反差的身份和行为让他受到了很高的关注。接着,他选择了一种更张扬的弘法方式—唱歌,做一个歌手。他的理由很“活佛”:“不一定把爱放在书本里面,不一定把爱放在一个瓶子里面,应该把爱撒播出去,最快的方式是通过音乐或者媒体。这个世界需要爱,应该用这样的方式。”

过明星生活去修行



盛噶仁波切所做的一切似乎和活佛身份毫不相干,他用这样的身份成功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也引起了佛教界对他的争议。在台湾,甚至有很多人指责他不过是利用活佛这个身份进行炒作。

想出名,还是为了弘扬“普渡众生”的佛教教义—“更好地传播爱”?

他的回答很真实:“对于我来说,活佛是一个圣洁的冠冕、光环,但它也给了我很大的压力和权责。”

小时候盛噶仁波切就认为自己是一个不一样的孩子,“除了穿得时髦之外,我感觉我代表着我。我把我自己的身体解放。我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可以隐瞒,我的好坏应该让你们都知道。我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也是盛噶仁波切在自传《我就是这样的活佛》里明白表示的。

他在自传里记录了在新加坡和一位名叫晓琳女子的热恋,还写了他经常去夜店玩。这样的活佛似乎让人难以接受。“活佛也好,修行人也好,都离不开现实生活。当他离开现实生活,他就离开了世俗,就无法去弘扬信仰,或者教育别人,所以,修行应和生活紧紧相连,有了生活我们才需要修行,没有生活我们都是解脱者、觉悟者。”因此,他选择了用明星的生活进行修行。

采访结束时,高中毕业的盛嘎仁波切说他要读书,不仅是读佛法,出人意料的是,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拿个MBA。“学了以后你可以理解很多东西,人世间的事你可以去理解。学一样东西你的智慧可以多一点,用处也会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