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一天,记者乘坐京津城际铁路,专程去拜访天津擦擦文化艺术研究展示中心的刘栋先生。
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什么是擦擦?它的用途是什么?它的年代是怎样划分的?” ……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浮现在了记者的脑海里。
当走进“擦擦文化艺术研究展示中心”时,那里丰富的展品,立刻吸引了我的视线。藏传佛教,博大精深,其中很多器物都有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看着眼前这一尊尊蕴含古代藏文化元素的物件,我问刘栋先生:“这就是擦擦吗?”“是的,这就是擦擦。”随后,刘栋先生开始介绍说,“擦擦其实是一个外来语,源于古印度,是一个译音。形象一些地讲,擦擦就是用模子做出来的藏传佛教用的小泥佛、小佛塔。”
“其实,它的发源地不在西藏,擦擦是从古印度传到西藏的。”刘栋先生指着眼前的一枚擦擦说,“擦擦在藏人心目中是圣物,最早的擦擦就是为了大佛塔填藏用的,是主要的圣物,所以擦擦的第一供奉地就是大的佛塔。后来,专门供奉擦擦的小房子就称为擦康,当然了,宫殿也可以是康,佛塔也可以是康。”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天津擦擦展示艺术中心里,有很多非常珍贵的擦擦,有些甚至是孤品。而刘栋先生研究擦擦长达40年,对擦擦做了很细致的分类研究和时间划定工作。
提到擦擦的分类,刘栋先生介绍说,“擦擦大致可分为五个类型,即泥擦、骨擦、布擦、药擦以及名擦。所谓泥擦,一般是用普通的泥巴脱模而成,也有用阿嘎土、炼泥、香泥(掺有香灰)、纸泥(掺有纸浆)等制成的。泥擦还可以再经烧制或彩绘。所谓骨擦,就是用圆寂活佛、高僧的骨灰混合泥土制成的擦擦。骨擦又叫舍利擦,因为有骨粉在里面,一般比泥擦要轻一些。所谓布擦,布是一个译音,是法体的意思,因为历代达赖喇嘛和班禅大师圆寂之后要塑金身,塑金身之前有一个漫长的脱水的过程,而将脱水处理出的体液混合泥土制成的擦擦就称为布擦。藏族信众认为布擦最宜作护身符,挂在身上,可得佛法护佑,以避邪恶。所谓药擦,就是以多种名贵藏药为原料,依照严格的仪轨,精炼压制成型并可服用医病的擦擦,因其制作原料为藏药或含有藏药成分,故而称为药擦。”
“最后一种是名擦。”刘栋先生说,“我十多年前写书时,曾和业内同道探讨,建议把著名的高僧、活佛亲自制作的擦擦称之为名擦。既然名人的绘画作品可以叫做名画,那么大德高僧、知名大活佛做的擦擦也应能叫作名擦。目前,社会上也认同了这种分类方法。晚期的名擦,一般后面都加盖了印章印记,这就是名擦的标志之一。而早期的名擦一般没有印记,多是靠考证确认为是名擦的。”
关于擦擦的时间排序,刘栋先生介绍说,“我们把擦擦的历史分成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公元七到九世纪,相当于中土的唐朝,藏传佛教史称之为前弘期。第二个时期是十世纪后半期到十三世纪,相当于中土的宋朝。第三个时期是十四世纪到十七世纪上叶,大约相当于元明,这时候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第四个时期就是十七世纪中叶以后,历史性的事件是顺治帝和第五世达赖喇嘛见面,确定了格鲁派统领藏传佛教的地位,这些在当时的擦擦中都有体现。”
听了刘栋先生的介绍,我对擦擦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那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擦擦的呢?”我想更多地了解一些他的擦擦情缘的来龙去脉。
“有40个年头了。整整40年前,也就是1969年,上山下乡的弟弟回家,从当时在内蒙插队的地方给我带来了擦擦。当时我并不知道这就是擦擦,但是凭借自己对文物的感觉,我知道这是相当好的东西。我当时不光收藏擦擦,秦砖汉瓦、青铜、陶瓷,什么都收,后来收的多了,才把精力集中在擦擦上了。”
“当时人们的生活不像今天,你有什么爱好都可以尽量去做。那时候到处都批判“封资修”,不能大张旗鼓地搞收藏,于是我就偷偷地收集擦擦,好象搞“地下工作”一样。”
“刚开始收藏擦擦的时候,因为我什么都不懂,还闹过笑话。有一次收到一尊白度母擦擦,是两腿结跏坐于莲花座上的,我觉得很漂亮很好。后来我又收了一个,是一条腿放下来的,那时我很无知,还以为是做错了,其实那是尊绿度母擦擦。当时我就想找一本有关的书籍学习,但一直没有相关的书籍可以参考。于是,我就想是否我能来做这件事,出一本书。因为中国的藏区很多,我就到处跑,到处去收,同时注意总结和归纳。今天想起来那也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
据刘栋先生介绍,《擦擦——藏传模制泥佛像》一书在1999年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是海内外第一部关于擦擦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