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当惹路上,罗桑群培在他的恒丰律师事务所别墅办公楼上凭栏远眺,拉鲁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美丽与壮阔尽收眼底,远处响起火车长长的鸣笛声,勾起他对往事的回忆。岁月的长河记载着他不同寻常的经历:出生在辽阔的雪域高原,就学于厚重的京城,在异国他乡奋斗过,继而把他的法治理想践行于家乡的每一寸土地。

  “我的个人成长轨迹与西藏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提起过往,罗桑群培感慨万千。

  法律专业的追梦者

  1971年,罗桑群培出生在西藏昌都马草坝,那里曾打响和平解放西藏决定意义的一战昌都战役。小时候听过祖辈讲述旧西藏的残酷律法,1987年高考,勤奋好学的罗桑群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政法专业。大学的刻苦学习不仅为他打下了良好的法律基础,也让他对西藏以外的世界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毕业后,罗桑群培进入西藏司法厅成为一名公务员,“四年的法律学习,让我更加懂得社会主义法律为人民的特点。”

  2002年,罗桑群培踏上了美国的土地,作为一名访问学者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美国文化和历史。他一边打工赚钱,一边认真学习。半年后,顺利得到了美利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进入法学院攻读国际法和国际环境法专业。在事业的上升期选择离开,身边的人认为他“简直疯了”。罗桑群培却有自己的理由:“当时西藏没有能用外语从事涉外法律业务的律师。虽然固守在这边做业务,一年能够创下很多财富,但我还是希望走出去,不仅学习语言,也从法律方面了解国外的一些法律制度。

  “在美国的学习生活,给我一种感觉,那里人人都懂得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罗桑群培说,2004年法学硕士毕业后,尽管很多美国公司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揣着让西藏百姓人人懂法的梦想,他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家乡。

  “近年来,法治西藏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作为自治区人大立法委员会的顾问,我愈发感觉到需要更深地研究法律。”抱着对法律的敬畏,2009年,罗桑群培考取了中国政法大学的民商法博士,成为西藏第一个法学博士,并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成立了一个研究西部法律建设的研究中心,致力于西部法律建设的研究和探索,完成了一项关于西藏农牧区法制建设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2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再次回到西藏从事法律工作。

  弱势群体的代言人

  和老百姓打交道,罗桑群培感触颇深。“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西藏的发展仍相对缓慢,老百姓的生活、思想都处在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下,法律意识非常薄弱。”

  在他的印象中,有一种传统观念在藏民的内心根深蒂固:这辈子最好不要打官司。他们觉得打官司是一种耻辱,有损名声。而身为“法律代言人”的律师,也被认为只会“耍嘴皮子”、“说三道四”。

  由于法律体制的不完善,西藏的律师事务所寥寥无几,并且都是“国字头”,上世纪90年代初,没有一家私人律师事务所。许多家庭纠纷等问题都不能通过法律得到合理的解决。

  自那时起,创业的想法在罗桑群培的脑海中渐渐明晰。“我希望创办自己的律师事务所,服务西藏的老百姓,使他们懂得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1995年,罗桑群培毅然下海,成立了西藏第一家私人律师事务所——西藏恒丰律师事务所,并把帮扶农民工等弱势群体作为使命。

  2005年,经西藏自治区司法厅批准,罗桑群培主要负责和创立西藏第一个由律师创办的西藏农牧民工法律援助中心——西藏央金法律援助中心,罗桑群培担任副主任。

  2007年,日喀则江孜县的农民工次仁多吉和工友到拉萨打工,在辛苦完成了对某公司旧楼的拆除工程后,却被工头恶意拖欠工资。就在他们多次讨要工资未果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向法律援助工作站求助。“没有罗桑群培的帮助,我们4个月的工钱就泡汤了。”次仁多吉说。

  2008年,从堆龙德庆县来拉萨打工的扎西旺堆和他的工友们,在西藏农牧民工法律援助站的帮助下,终于在藏历新年前将上一年辛苦劳动了半年的工钱拿到了手中,并置办了年货,过了一个开心的新年。

  如今,罗桑群培的团队有18名律师,自援助中心成立以来,这个团队共接待法律咨询案件2456余件,电话咨询2210多次,办理援助案件465件,涉案金额760多万元。

  “在法律援助的过程中,我们在为老百姓解决法律纠纷的同时,也对农牧民工进行多种形式的普法宣传,培养他们的维权意识,希望能够降低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案件发生率。”罗桑群培说。

  法治西藏的铺路石

  “你别看现在大家一有问题就想到依靠法律来解决,我刚入行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罗桑群培翻开一张张与求助者的合影说,为了给西藏群众带去法律的阳光,他和团队每年都要深入农牧区、边境一线开展法律宣讲活动。

  他还记得,1996年,一个西藏大家族内部深陷资产纷争。为了解决纠纷,他们开始主动寻求法律的渠道,找到恒丰律师事务所。但当罗桑群培带领律师去了解情况时,80多岁的老母亲却坚持不愿意与律师沟通。她连声告诉儿女:“我不想跟这些人谈,这是我们家里的事,不要他们来插手。”然而,如果继续僵化,整个家族都面临着分裂的风险,后来老母亲还是妥协了。在这个家庭的全体配合下,纠纷也最终通过法律得到妥善解决。

  这个深居在拉萨八角街巷子里大家族的案例,代表了新旧观念在西藏社会的裂变,也代表了法律时代的变迁。

  罗桑群培则是这种变迁的亲历者。“刚刚成立律师事务所的时候,只有一些企业需要法律顾问,后来逐渐扩大到政府和各级行政部门。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老百姓的法律意识逐渐提高。法律文明也在西藏慢慢形成,发展。”恒丰律师事务所因取得一定的成绩,获得司法部“全国法律服务行业文明服务窗口”。

  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普法宣传作用,2006年,罗桑群培建起西藏法律图书信息中心,这也是西藏首家法律公共图书中心。这个位于西藏图书馆内的法律图书信息中心共收藏法律学术书籍、法律专著、法律教科书、实务书籍、法学期刊等6000余册。

  律师黄亮是法律图书柜前的常客,“这里的书籍可以满足专业和非专业法律人士的不同需求。”黄亮说,罗桑群培为法治西藏做贡献的努力令人钦佩,很多律师都愿意追随罗桑群培的步伐,把自己的法律图书也捐赠给信息中心,为西藏的法律事业作出贡献。

  西藏农牧区法律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法律建设工作,至今没有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为弥补这一环节和缺憾,罗桑群培专门草拟的科研课题《西藏农牧区法律现状和法律建设构想》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这也是西藏仅有的四个课题之一。

  “现在国家大力倡导依法治国,西藏也不能落后。我愿意做一枚法治西藏的铺路石。”罗桑群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