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恩师阿旺·却太尔

2011年先生在扎藏寺

       藏学泰斗、西北民族大学教授阿旺·却太尔因病于2013年5月22日9时58分在甘肃兰州去世,噩耗传来,悲痛万分。阿旺·却太尔老师虽然没有给我上过课,但是,他是我的恩师,为什么怎么说呢?话从三十多年前说起。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我有幸考入当时的西北民族学院(现西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蒙古语言文学专业。我们系蒙文专业和藏文专业,七七级共三个班。阿旺·却太尔老师是藏文班上课,因他是蒙古族的缘故吧,我跟他经常搭讪,慢慢日子久了就成了来往密切的师生关系。

2012年本人专程到兰州拜访先生

       1981年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我去老师家,请教老师问:阿拉善阿旺丹德尔一生究竟著述了那些著作?说实在,当时我对阿旺丹德尔只知道有一个蒙古语语法著作和藏蒙词典,其他有那些著作全不知。这时老师给我一一详细讲了阿旺但德尔的三十六部著作的名称和简要内容,这才我恍然大悟,阿旺但德尔是了不起人物,难怪之前有我校两位藏族著名教授先后叫我到他们的办公室谈及阿旺丹德尔。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便开始搜集整理阿旺丹德尔的作品及有研究文章。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搜集到86部(篇)作品,将这些作品译成蒙古文准备分6卷出版。我如果没有遇到恩师的指点,不会有这些成绩。因此,非常感谢我的恩师。

       阿旺·却太尔教授是著名藏学家、翻译家、教育家,博士生导师。1919年出他生于青海湟源一个蒙古族家庭,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7岁出家到塔尔寺经学院哲学部学习。读书期间,他从师于多位著名的藏学家,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系统地学习了大小五明学及许多藏学专著,并对诸多藏文古籍作了细致入微的研究。这一切都为他在以后的藏语文教学、藏学研究以及从事翻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时虽然环境条件极为艰苦,但是好学多问的他并没有被恶劣的环境所征服,他以超人的毅力和顽强的信念自学了藏、汉两种语言。1947年,学有所长的他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辞别了恩师,离开了塔尔寺经学院哲学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党中央制定出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1951年,博学多识、积极上进的却太尔被选入了护送十世班禅进藏的工作小组里。在跋山涉水的漫漫西进路上,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和鲜血,留下了多少坚强有力的足迹,可以说经历了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过草地、爬雪山、冰雹打、暴雨淋、风雪卷的一幕幕情景至今仍在眼前重现。1953年调入西北民族学院任教。在职期间,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学部委员会民族学术委员会一、二、三届委员、甘肃省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少数民族语言学科组组长、甘肃省翻译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蒙古语文学会会员、甘肃省民族学、宗教学学会顾问以及甘肃省人大第五、六、七届常委。精通藏、蒙、汉三种语言和文字。

       1953年,刚从西藏返回不久的阿旺·却太尔,便被有关组织调到成立不久的西北民族学院执教,一干就是四十多年。他无怨无悔地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倾注于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当时,刚刚起步的西北民院响应国家大力培养民族干部的号召,重点培训民族地区急需的各类干部。由于来校学习的不少学生存在语言方面的障碍,他便利用工作闲暇时间编写了一部藏汉对照的《安多藏语口语》教材八册和《口语语法》,解决了热衷于民族事业,勤奋好学却急需语言教材的同学们的燃眉之急。随后,他又编写了《安多藏语词汇》一书。该著作的问世,填补了历史上安多藏语口语无工具书的空白,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另外一本是《藏文识字课本》。然而就在他满怀信心、干劲十足的时候,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政治风暴风云突起,西北民族学院被迫停办,组织上便将他同许多老师安排到甘南去工作。在那里他当过教师,也干过保卫,一度还在行政上搞过翻译。环境条件艰苦,加之经常性的工作变动,他的足迹也便遍布了甘南各个地方。都说人生的道路很漫长,然而走过一个个春夏,蓦然回首之时,却发觉匆匆而逝的时光,已将自己铸成岁月的年轮。“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许多老人都会有同样的心境。可是有志者会在感慨生命短暂的伤感里,显出火一样的激情,为稍纵即逝的黄昏重新搭彩。地处丝绸古道的金城,在依山傍水且环境优美的西北民族学院有这样一位老人,虽然在教学及研究生涯中埋首苦干了四十余年,笔耕数百万字著作,但是至今仍在生命的秋天里,浓墨重彩描绘着火红的夕阳。他就是西北民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授枣阿旺·却太尔先生。

       西北民族学院也随之恢复,他又回到民院再次从事自己十分熟悉和热爱的教育工作。在甘南滞留的那些日子里,藏区落后的教育状况,使他触目惊心,尤为担忧的是,他看到一些行政干部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这一切使他心痛不已,亦使他充分地认识到发展民族教育的重要性。几年的基层生活,使他深有感触,他认为在基层生活工作,对于了解和认识新事物,提高自身的素质,是一个关键,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知识和勇于进取的过程。

        重新回到讲台的却太尔先生,为了能给学生讲授更多更丰富的知识,他白天找资料,晚上通宵备课。当时课本紧缺,他便想方设法借找资料,自编自写,几万、几十万字的讲课资料常常抄得他手指抽筋,双眼通红,可这一切在他的眼里还远远不够。稍稍闲暇时,他又凭借自己通晓三种语言文字的优势,带头编著《藏汉词典》。此词典的出版,在各民族院校藏族师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先后再版八次。教学过程中,他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内容,而是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授课内容,使程度不同的学生均能从中受益。后来在指导研究生时,他不仅仅讲授指定的课程,还想方设法开设新课,如藏文《萨加专著》、《词澡学》等,不断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大力开拓学生的思路,并提出了既大胆放手,又精心指导的一系列教学方法,重视并指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分析问题和写学术论文,凡此种种,都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赢得了同行们的认同和好评。1979年,西北民族学院以他和另外两位教授的名义申报藏文硕士点成功,使得民院少语系藏文教研室成为当时西北地区唯一的藏文硕士研究生点。

       1979年以来,尽管却太尔先生的教学任务和社会活动较之以往有增无减,然而他的笔耕之志却丝毫没有松懈。在短短几年中,他的专著和发表的论文共计有十几类,字数达数百万。由他著述的专著和论文,大多观点新颖、论证独特且富有逻辑性和感召力,语言明快流畅,典雅中不失淳朴。其中比较突出的专著有:《藏文古词浅释》,书中将数百组深奥、冷僻的藏文古词,用朴实简洁的现代语言,考证注疏、翻译解释,使之古为今用。这本著作,既不失原词的本意,又能为中等程度的学者所理解,出版后颇受藏学研究者的青睐。《藏文在历史上的三次厘定》是他多年酝酿撰写的一篇很有影响和深度的论文。作者在文中以不失真实却有独到的观点论述了藏文的形成是一个不断规范、统一、发展的过程。此文选用史料经反复考证、推敲,发表后引起了藏学界的高度关注。在另外一些论著中,大多贯穿着这样的宗旨:藏学应不断地和汉文以及其他民族文学进行广泛的交流,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捕捉能够利用的新信息,来修正、补充固有的理论体系。多次带领学生赴甘青藏区进行实习,并借机会调查各地方言,研究其异同规律,搜集鲜为人知的原始资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又为进一步完善藏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之余,他抽出宝贵的时间,致力翻译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决心把这部译作奉献给勤劳淳朴的藏族人民。

       在风雨兼程、不懈追求的茫茫人生之路上,阿旺·却太尔教授虽历尽坎坷,但他始终矢志不渝,辛勤耕耘中度过了人生最辉煌的岁月。阿旺·却太尔教授于1993年退休在家休养。由于长年操劳过度,因病于2013年5月22日去世,享年96岁。恩师安息吧!

        他的主要著述有:藏汉对照的《安多藏语口语》教材(共八册)、《口语语法》、《安多藏语口语词汇》等教材,由西北民族学院少语系内部出版。《藏文古词浅释》(藏文)由青海民族出版社1980年3月出版,1981年发表论文《藏文在历史上的三次厘定》,并将《红楼梦》50回翻译为藏文。前20回由青海民族出版社1984年6月出版,1993年8月再版。《藏文识字课本》由甘肃人民出版社1979年3月出版。还牵头编写的《藏汉词典》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先后再版八次。另外出版专著发表论文十多种,达数百万字。

(作者G ·朝格图,男,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文史研究馆馆员,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