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觅君第一次拜访位于成都武侯区小径上的起舞牦牛藏地手工艺品店是在炎热的七月中旬。

        才十几平方的小店中密集地摆放着各种色彩鲜艳的产品,其中牦牛毛和氆氇的包是亮点。

       起舞牦牛由来自瑞士的Katia女士在2010年创立,第一次来藏区旅行时她就意识到藏族织物的迷人之处,而和家乡相似的自然景观又迥异的风土人情更是深深地吸引着她。

Katia在店里

       面对这种手工艺品却在藏人生活中逐渐消失,她觉得十分遗憾,也因此决定以保护这种技艺为余生的志向。

       她开始和一名当地的藏族女性一起制作一些款式别致的包袋。

       在这个过程中她认识了更多农牧区的藏族女性有通过技艺和工作来维系生活的需求,但很多人都因教育的缺失在来到成都后很难立足。

       为了这些女孩,她在经费艰难的情况下招募了更多人,为她们提供免费的培训和一个稳定的工作机会。

       即使这意味着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很多时候Katia自己都要不拿工资并极其节俭朴素的过日子。

       起舞牦牛的每个产品上都有背后制作者的故事,当天我买的牦牛毛单肩包上标签牌是这样一段文字:

       我和弟弟一个放牧的小村落长大,我没有父母,所以大多数时间都在草原上玩。尽管我非常想上学,但我没有机会,我每天的任务就是照顾奶奶。

       后来,我结婚了,有了孩子,我仍然也没有机会交朋友。我也找不到工作,因为我没有任何方面的经验。有人向我提起起舞牦牛,告诉我应该去那儿学习工作。

       到现在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多了,我很爱这里。

       这时一位穿着简洁、留着干练短发的白人女士走进店里热情地招呼我们,脸上有着不经掩饰的小细纹。

       她就是起舞牦牛的创始人,来自瑞士却在藏区扎根的Katia。

       我们转移到旁边有空调的藏餐厅,Katia解释说在这个成都最炎热的季节,她仍然坚持店里不开空调,是因为开空调就要关门防止闷热的空气流通。

       而本身风格就很小众的一个店铺关上了门就和大众之间又多架了一层隔阂,她愿意付出承受炎热的代价,来开放大门欢迎一切对藏文化感兴趣的朋友。

       Katia在藏餐厅用几句熟练的藏语为我们点了冷饮,在成都的这几年因为所做事业的原因,她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热情善良的藏族姑娘,这里也逐渐成为了她的家。

       也是因为她放心不下这些姑娘,她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回过瑞士了。

       我问到能否单独采访一位藏族制作者,Katia说之前有媒体报道过一个姑娘,这个新闻传到了她的家乡,却被亲戚邻居笑话。

       因为藏区有很多地方因为思想观念的偏见,会认为女性应操持家务而不是在外奔波,更别提抛头露面这种事。

       为了保护这些姑娘不受伤害,Katia希望我能不单独报道她们个人,我也欣然接受了。

       而这种发自内心对这些女孩的关怀,自然地流露在她的言行中。

       每年她都要为了收集作为原材料的牦牛毛、羊毛去藏区几次,近年来随着牧民生活方式的变迁有许多曾经作为移动家园的黑帐篷被淘汰了。

       为了避免浪费,她回收了这些废弃的帐篷,在拆卸清洗后又让它们的生命在各种手袋里延续。

Katia在藏区采购原材料

       起舞牦牛是想在用藏地工艺的基础上,仍能控制价格,提供能让所有人平价购买的价廉物美的产品,Katia相信这也是能传播藏文化的最佳方式。

       然而,近年来随着起舞牦牛产品的受欢迎,市场上也屡见更便宜的冒牌货,这让一手设计了所有包的Katia非常痛心。

       她也立即注册了商标,希望今后这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能有所改善。

       这几年Katia的付出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赏识,临近藏区的几个村庄都邀请她来为村民做手工艺方面的培训活动,希望这种通过传统手艺振兴当地经济的模式能够四处落地生根。

       对于未来,Katia只希望能够卖出更多原创的手袋和包,从而能有资金逐渐扩大规模,并为更多藏族女性提供一份能够稳定经济收入的工作。

趣觅君和起舞牦牛联合

推出一款“牦牛毛+氆氇”的单肩包,

包有黑白两种材质搭配七种颜色选择的氆氇。

牦牛毛直径大于55微米,外形平直、表面光滑,

刚韧而有光泽,并具有防水隔潮、不易损坏的特点。

一个牦牛毛包的制作过程包括

收集牦牛毛、清洗梳理晒干、

把牦牛毛揉搓成毛线

再用毛线编织成布料、

最后剪裁缝纫布料等步骤

位于成都的手工培训中心工作环境优越、

提供个性化培训、拥有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

及长期稳定的职位平台。

       趣觅君真诚地希望大家能够购买这件做工精良的牦牛毛包,帮助在中国踽踽前行的Katia,实现她立志为更多藏族女性提供适宜的工作岗位、通过技能改变命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