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被赋予了情感的技术,文化是有了思想的艺术。”热巴舞从最初的流浪艺术到如今的科班文化,是艺术的发展,更是一种新文化载体的传承。

  提到热巴舞,有一个熟悉的名字便会脱口而出,她就是有着“热巴皇后”之称的泽吉。在20多年的时间里,她把自己奉献给了热巴舞这个民族舞蹈,从走遍国内外舞台的翩翩少女,到作为把热巴舞带进教育系统的第一人,泽吉为热巴舞的传承开辟出了新的天空。

  人与舞结缘 打破热巴舞“传男不传女”的规矩

  昌都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热巴、弦子、锅庄是这里的三大民族舞蹈,且十分普及,每逢佳节,到处都能见到大众化的歌舞。1969年,泽吉出生在这样一个民间艺术浓厚的环境里,而她与热巴舞的缘分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泽吉告诉记者,她从小就喜欢看各种舞蹈表演,而且每到兴奋的时候,她也会不自觉地跟着节拍舞动。泽吉说:“13岁那年,我在昌都文工团第一次看到热巴舞就再也坐不住了,觉得热巴鼓是带着灵魂的,而我,一定要拿着它跳舞。”抱着这样的决心,泽吉偷偷报考了昌都文工团。

  考试时,泽吉向评委展示了练了很久的“孔雀公主”,表现完美,太想进文工团的泽吉甚至在评委必经的一座桥上“堵”他们。当评委经过时,年幼的泽吉说:“如果你们不把我选进文工团,我就从这儿跳下去。”最终,并不是因为幼稚的“死拼”与“威胁”,泽吉因为出众的才艺被选进了昌都文工团。

  热巴舞原本是流浪艺人跳的民间舞蹈,即使在文工团也很难系统完整地学习。于是,泽吉从19岁开始便一次次深入民间,拜访热巴舞老艺人,收集整理热巴舞资料,先后共收集、总结了十多种不同风格的热巴舞。泽吉的足迹也踏遍了昌都13个县。

  但想学传统舞蹈,光收集资料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热巴舞的规矩很多,规定“传里不传外”、“传男不传女”,泽吉在学舞时处处碰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时间的软磨硬泡,泽吉的坚持和诚挚终于赢得了老艺人们的认可,其中就有泽吉学习热巴舞时的老师——扎西曲珍。

  为了学到原汁原味的热巴舞步和唱腔,泽吉与扎西曲珍一家同吃同住,并跟随着他们四处演出。在此过程中,泽吉也与不同的热巴舞艺人学习,学到了很多东西。

  人与舞合一 加入新元素 对热巴舞进行创新

    泽吉说:“热巴舞的表演不能只局限于西藏,应该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都能看到。”带着这份责任,学艺归来的泽吉开始自己创作热巴舞作品,并跟随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到全国各地演出,将热巴舞这种以蓝天为舞美、草原为舞台的传统艺术,在粗旷与柔美的结合中,推向了国内外舞台。

  泽吉介绍,从1990年开始在国外表演,她创编的《藏东赛鼓》、《康鼓报春》等节目先后到美国、丹麦、日本等10多个国家演出上百场,被外国朋友称赞为“中国一绝”。“与其他舞蹈有其收缩一面不同的是,热巴舞以刚为柔、以柔为刚,刚柔中有变,把藏族生机勃勃、热情奔放的气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泽吉说道。

  这些年来,泽吉创作的作品获得过20多个奖项,其中《太阳鼓》在“第五届CCTV舞蹈大赛”上获得优秀奖,《热萨玛》荣获“西藏专业舞蹈大赛”金奖。2010年春晚,在名为《跳春》的民族舞表演中,泽吉热情欢舞,铿锵有力的鼓点、放声嘶吼的呐喊……将现场的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泽吉通过不断探索,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加入新的艺术元素,开始对古老的热巴舞进行改编和创新。“一个是鼓点的创新,还有队形的创新。”泽吉说,她在传统的热巴舞1、3、6、9点鼓的基础上,创新研究出了56点鼓,将热巴舞的动作一步步丰富,也让更多人知道并喜欢上了热巴舞。

  人与舞新生 走上三尺讲台 培养数千名学生

  多年的舞台表演让泽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人们也因为热巴舞而认识了泽吉,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艺人。此时,深感理论知识缺乏的泽吉选择到西藏大学深造。几年的学习让泽吉沉淀了很多,完成学业后她选择留校任教。从熟悉的民间舞台转移到三尺讲台,热巴舞被正式带入了大学校园。“热巴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不应局限在舞台上,教育系统规范的传授才是保护传承热巴舞最好的途径。”泽吉说道。

  目前,担任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副教授的泽吉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热巴舞人才的培养上。多年来,她先后培养了数千名学生,其中不乏从国外专程来求学的,热巴舞的种子如蒲公英一样,随风飘落各地,逐渐实现了开花结果。

  今年19岁的强巴央珍是大四的学生,作为泽吉的得意弟子,她已经被浙江卫视一个栏目选中,通过电视节目推广热巴舞。谈及这名学生时,泽吉说:“强巴央珍非常热爱热巴舞,每次看她跳独舞的时候,我都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的身影。”

  泽吉说:“只因为当年多看了一眼热巴舞,从此一看到热巴鼓就不能自已,我总觉得手中的热巴鼓有着像我一样炽热的灵魂,并与我相呼应。我与热巴舞有缘,与之心心相惜,希望可以为这门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