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她的课是一种享受”,走进德吉草老师的课堂,这是学生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德吉草,教授,1993年至今于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任教,曾获得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少数民族文学评论优秀奖、四川省教改项目一等奖、西南民族大学教学质量二等奖和西南民族大学首届教学名师、四川省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18年9月,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评为“国家民委教学名师”。研究重点为藏族文学方向。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宗喀巴大师中论广释译注》,参研《“一带一路”与藏传佛教发展研究》等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及5项省部级项目。

       38年的藏文化学习和研究经历,25年的藏文化教学生涯,藏文化在她的课上,从课本典籍中走出来——“活了”;从生活日常中走出来——“有意识了”;从遥远的地方走出来——“近了”。

       积淀:理想和现实的结合

       1980年,17岁的德吉草考取了西北民族学院(现为西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学习藏文专业。

       四年的时间,德吉草从基础开始,一点点努力,她真正走进了藏文化。四年后德吉草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大学毕业。1984年,她进入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府编译局从事古籍文献整理和翻译工作。在工作的九年时间里,她系统学习了民族文献古籍整理、藏汉翻译、民族学通论等学科知识理论。

       多年来,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穿梭着学习和工作,她学会了比较和理解,对本民族文化的思考和敬仰以及在思想上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学习和工作经验促使她对自己的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由外到内、由浅至深的学习意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后来的教学。

       教学:问题与答案的较量

       从1993年至今,德吉草在西南民族大学任教已有25年。她担任本科生教师、硕士生导师以及博士生授课教师,面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她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有问题也有答案”是她总结针对本科生应有的教学方式。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给本科生上课,德吉草重视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上借助文本教材为学生解读经典、分析历史,提出基本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去寻找答案。

       “有问题没答案”是她总结针对硕士生应有的教学方式。每个硕士研究生在德吉草的课堂上都要上台发言,点评PPT和定期查阅读书笔记也都是她和学生互动的必要环节。她主张硕士生研究生多读书多思考,自己去需求更多的理论与依据来证明和支撑自己的观点。德吉草说:“学生的观点陈述的有理有据有逻辑,令人信服,就是我希望达到的效果。”

       “没问题没答案”是她总结针对博士生应有的教学方式。德吉草说,没有问题也没有答案,其实是鼓励学生勇于发现勇于创新。她认为,在创造新的东西之前必须得先突破,不破则不立。作为教师,就是尽可能地给博士生提供资料,让他们大胆地去解读、分析和研究,大胆地发掘问题,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才能学有所成。

       在她主讲的《藏族文学史》的课堂上,德吉草鼓励学生不断通过自己的眼睛,用知识去贴近历史的真相,而不要纠结于文学在历史上设置的种种浪漫与传奇,分清藏族文学史上文史并重、以文述史的优与弊,她的课堂总是充满了启发与互动。这门《藏族文学史》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课程,目前已全部视频化,进入超星数字图书馆“名师讲坛”栏目。

       问题与答案的教学“秘籍”,德吉草自己也在用——她常常把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的很多问题,放在自己的研究中。不久前她就把自己给学生讲授《藏族文学史》时发现的问题,引用到自己的系列论文中关于“重读经典”的探讨和研究。

       “很多名篇佳作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存活的原因是什么,它们的内容隐藏着什么深层含义,在现代历史背景下为什么能够流传,意义何在”,德吉草认为,研究中得到的成果也能反馈到教学中让课堂更有深度、有延展,“这就是科研和教学的相互哺育吧”。

       学生:课上与课下的陪伴

       谈起自己的职业,德吉草常说:“我在自己精力最充沛的时期,寻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我是幸运而快乐的。能够与自己的民族文化相伴终生,能够与自己的学生共同进步,这是弥足珍贵的缘分,理应珍惜。”

       在大众文化盛行的今天,民族传统文化或多或少受到冲击,理解和传承本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德吉草常常告诫学生,以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各种不同的文化,体味文化的内涵。

       一位刚上完她的《藏族文学史》的学生说:“德吉草老师很快就能记住班上所有学生。我喜欢听她的课,老师的表情和动作很丰富。有一次在课上说到牦牛,她便将双手变为两个“六”,比作牛角置于额前。真的是很可爱又有趣的老师,她总是能吸引和带动我们。”

       谈到学生,德吉草的眼睛里满是自豪和骄傲。在25年的教学生涯中,她遇见了各种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长大的学生。但不论是谁,德吉草都用爱心让学生领会文化的同时也学会去构建自己的人生。

       来自山东的2014级民族学专业汉族学生靳宸,因为对藏文化感兴趣,她高考时自己选择学习民族学专业。“德吉草老师让我对藏文化从感兴趣变成了热爱。”靳宸说,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德吉草老师对藏文化的热爱,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

       大学四年,在老师的耳濡目染和自己的勤恳努力下,靳宸学会了藏语,本就会汉、英、日、法四门语言的她实现了“五”的突破,被推免到中央民族大学攻读藏汉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

       2012级民族学(藏学)专业的藏族学生丹珍央金回忆起德吉草老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总是和颜悦色,有大师风范,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人。”在央金的眼里,德吉草老师的课堂,将人类学、民族学、藏族文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了一起,是她经历过的最精彩的课堂。

       “教书那么多年有没有过倦怠?”我们看着眼前这位说起学生就柔情似水的老师,不禁问了一句。

       德吉草说:“真没有,最幸福的事,就是陪着学生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