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没能熬住这可怕的烟瘾。我像个异端,在转经的人流之外,坐在一块石头上不住地吐着烟圈。刚才,邻居达才老头还冲着我笑,现在,他却以一种异样的目光审视着我。我的头顶上始终悬挂的是明晃晃的太阳,它像一枚巨型的灯泡,照射着我,令我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一股淡淡的珍珠七十味丸的异香。一些人的面孔,开始在我的面前轮番闪过,其中有我熟识的银匠洛久的脸,还有尕松扎巴的脸,还有布布的脸,还有一些不知名的但在结古被我见过很多次的面容。他们一律喃喃地念诵着佛经,在一个由神引领的圆形路径中,沉缅。他们绕着一堆半径约有七米的玛尼石转经。一座高大的佛塔的阴影已缓缓地覆盖在了他们的身上。四周是多皱的绿色山峦以及绿色山峦环抱着的各式民居。洁白的或者淡蓝的、米黄的瓷砖上反射着太阳的光泽。我坐在原地抽烟。我不时弹落的烟灰轻轻地落在石头下,好像一场纷飞的思绪。玛尼堆上飘动的经幡被突如其来的时光之手不住地揉搓着,一队红衣喇嘛从旁走过。他们漫向了低处的街道。街道上汽车喇叭的声音依然清晰可闻。还可以听到的是就近养狗的住户庭院中沉闷的狗吠……这时:转经的人流中,开始有人喧哗了。一阵阵步履的拖沓声,漫长的就像是一个苏醒的过程。我在这个过程中始终目视着人流。于是我看见了一对朝圣的男女。他俩显得特别扎眼。一看上去就知是外乡人。男的大约有三十六岁左右,黝黑的脸上显现着风尘中的疲惫。他的头上结着康巴英雄辫,身穿一件黑色布面的羊羔皮袍。袍子的表面上沾染着的油污闪闪发亮,足以使落在上面的任何一只苍蝇打滑。女人看上去要比他小几岁,头上裹着红头巾,从她看他的眼神中,不难推测出他俩是一对夫妻。她身上背着个牛毛口袋。口袋里显然装着食物。身后还跟着一条矮腿白胸毛的小黑狗,小黑狗在众人的双腿间灵活地穿行着,不一会儿,就从男人微呈弧形的双腿间穿过了。它的皮毛蹭到了主人。它也许感到了一种亲切……我扔下手中的烟蒂。我站起身来,也不知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动机,我跟随在了他俩的身后,充当了一次不光彩的窃听者。

 

朝圣的男人和他的妻子并肩走着。小黑狗穿过了一个又一个人的腿胯早已跑到了前边。很长时间,他俩没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地像大多数人一样念诵着佛经。数了数,我已跟在他俩身后转了七圈。在这七圈当中,我除了竖起耳朵聆听他俩发出的声息,还不时地注意着转经的人们手中的念珠。真是应有尽有,有拿檀木念珠的,还有拿象牙念珠的,还有拿乌木念珠或者其它骨制念珠的。年轻人把念珠缠在左腕上或挂在脖颈上,仿佛一种装饰。而老年人却让一粒粒浑圆的念珠在手指间流动。这无疑是两种持有念珠的状态,说明的是信仰从表面向内里渗透的过程。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些年轻人也会使一粒念珠与另一粒念珠的碰撞声如期响在心里。前面还是没有一句话,我又跟在他俩的屁股后头转了八圈。总共十五圈了。那只小黑狗蹭着我的左腿外侧出现了。它进而又蹭着了它的女主人。女人低低地呼唤了一句什么,我没有听清,但是这只小狗的来临却打开了他俩的话匣子。男人开口叽哩咕噜地对女人说了一通,我还是没听全。只是他俩言及的寺名和地名迅速在我的耳边蹦跳:塔尔寺、拉布楞、拉萨、扎什伦布……还有一些活佛的名称:嘎玛巴、色德仁布钦、加南哲格、加木洋……接着是一些祈祷语:喇嘛拉夏松却!松金拉夏松却!曲拉夏松却!更墩拉夏松却!最后,我听得最清的一句全话是那女人说的。那女人带着一种非常困惑的口气问那男子,如果我们逢玛尼必转,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男人回答,那要看我们的福份如何……他的话使女人不住地点着头。

当转至第四十九圈时,男人有点疼惜女人了。他把女人背着的牛毛口袋卸下来,背在了自己的身上。这当儿,我走在了他俩的前面。我一直在想,牛毛口袋里除了食物肯定还有别的要紧的东西。要不然,他俩也不会一直把它背着,像是长在背部的异物。我佯装走累似地扶着玛尼堆站住了。他背着牛毛口袋,又走在了我的前面。我跟在后面观察着,竖起耳朵聆听着。他的步伐依然没有发生什么根本的变化。只是那女人这时从怀中掏出念珠,在右手的手指间揉搓起来。空间中的风有所加强,头顶上的经幡哗哗作响,像是水在天空中流动。这样我更不可能听到他俩的谈话了。我开始发现转经的人数在逐渐减少。我先是没有看见尕松扎巴瘦削的身影。接着布布的身影和洛久晃动的头颅也不见了。只有达才在不屈不挠地转经。我想他的目标绝对是一百零八圈。他每转一圈都会往石堆上扔一个小石子记数。小石子不断地从达才老头的手中飞上玛尼堆。然后,钻入其间的缝隙,永远地寻找到了自己的坐标。

 

大概真的转到了一百零八圈。我的脑子里一片恍惚,瞬间就觉得天空低低的犹如一个倒扣的铁盖罩在了我的身上。三只乌鸦在空中聒躁着,继而飞落在玛尼堆上以及悬挂经幡的桅杆顶上。风住了,经幡无力地摇晃着。这个圆形的转经路开始沉寂了。达才早不知去向。他也许已回到家中,坐在雕龙刻凤的床上舒坦地吸着鼻烟,打着响亮的喷嚏……那只小黑狗骄傲地亮着白胸毛站在小土坡上不住地叫唤着,“汪—汪—汪”,他的主人走近了它,低下身子抚摸着它的毛皮,像抚摸一缎来自波斯的绸子。然后,他们一行三个,顺着一条被人和牲畜踩出的狭窄的土路走去。我下意识地赶忙跟随,三只乌鸦“轰”地一声复又飞上天空,向着远方的山峦飞去。“嘎呜!嘎呜!”地鸣叫,好像预示着转经路上即将来临的黑暗。小时候,我经常在夜间领着伙伴们在玛尼堆旁玩耍,大人对付这些贪玩的孩子自有一套办法,母亲曾郑重其事地告诉我晚上不可以在转经的地方玩耍,你知道吗?“鬼魂在转经。”现在不知为什么又突然想起了这句话!难道鬼魂也转经吗?也许,直到今天我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困惑着我!

朝圣的男女和他们的小狗顺着狭窄的土路三转两不转就来到了一片小树林。小树林里流淌着一条不用助跑就能跳过去的小河。河水异常的清澈。他们在河边用双手捧着水洗了把脸,然后,把牛毛口袋放在了一棵大树下。男人满意地环视着四周,捡了些枯枝和干牛粪点燃了。女人在火堆旁放了三块石头,把刚从口袋中取出的小铝壶盛满水后架在了上面。火苗舔舐着壶底,不一会儿就会使壶内的水沸腾起来。我知道接下来就会放进去盐,而后放进去茶叶,而后就是酥油拌炒面的晚餐。这时,那只长有白胸毛的小黑狗已向一棵树抬起后腿浇了一泡尿,来年这里也许会长出一个狗尿苔。一群小鸟叽叽喳喳地觅食回归,从他们的头顶飞过,令他们感到了一种自然的温馨,男人把背靠在女人身上,说着什么。他们明天将走向更远的地方!

一连几天,我就这样沉缅在转经的地方。我关闭手机,躲避着朋友们的“抓捕”。我时常在想,当初我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问那对朝圣的男女来自哪里?要去向何方?显然,我不可能得到一个令我感到满意的答复。我知道这是一个永恒的人类未知的命题!那么,我所采取的这种靠近他们的方式,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讲是正确的,它能使我更贴近生活的真实。一天夜里,我再次打开了我身边的一个小本子,我看到了自己竟用非常潦草的字迹虚拟了他们在路上的场景,我想这也许就是我这几天思索的结晶。

 

我是这样写的——

第二天,他们沿着一条大路走了下去。不时有载着货物的卡车从他们的身边飞驰而过。男人看着汽车尾部的号码,犹如看着一串永远也不懂的经文。当走到了第二个岔路口时,他们遇到了同样去朝圣的一对男女。他们的身后也跟着一条矮腿白胸毛的小黑狗。他们都愣住了。他们都感到了异常的惊愕。他们都觉得是看到了心镜中的自己。

这时,背负的牛毛口袋里响起了只有他们能够听到的一声深长的具有征兆意味的法号的呜鸣。

在这一刻间,他们好像一下子明白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他们同时掉下了无声的泪水。

一切尽在不言中!

 

 

江洋才让,藏族诗人、作家。

诗作散见《诗刊》、《星星诗刊》、美国华语同仁诗刊《新大陆》、《青海湖》、《康巴文学》、《西部》、《黄河文学》等刊物。诗作曾入选《1997中国诗歌年鉴》、《青海诗歌年鉴》、《中华文学选刊》、“2012年度中国民刊《诗歌月刊》年选”等。诗歌作品曾获青海省政府奖、青海青年文学奖。

散文《康巴笔记》入选《2012中国散文精选》。

长篇小说《灰飞》于2013年由《钟山》第3期推出。长篇小说《康巴方式》被《长篇小说选刊》选载,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荣获首届唐蕃古道文学奖。短篇小说《炽热的马鞍》荣获《作品》及鲁迅文学院第十二届作品奖。短篇小说《风事墟村》被《中华文学选刊》选载。

朝圣的男人和他的妻子并肩走着。小黑狗穿过了一个又一个人的腿胯早已跑到了前边。很长时间,他俩没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地像大多数人一样念诵着佛经。数了数,我已跟在他俩身后转了七圈。在这七圈当中,我除了竖起耳朵聆听他俩发出的声息,还不时地注意着转经的人们手中的念珠。真是应有尽有,有拿檀木念珠的,还有拿象牙念珠的,还有拿乌木念珠或者其它骨制念珠的。年轻人把念珠缠在左腕上或挂在脖颈上,仿佛一种装饰。而老年人却让一粒粒浑圆的念珠在手指间流动。这无疑是两种持有念珠的状态,说明的是信仰从表面向内里渗透的过程。我相信,总有一天这些年轻人也会使一粒念珠与另一粒念珠的碰撞声如期响在心里。前面还是没有一句话,我又跟在他俩的屁股后头转了八圈。总共十五圈了。那只小黑狗蹭着我的左腿外侧出现了。它进而又蹭着了它的女主人。女人低低地呼唤了一句什么,我没有听清,但是这只小狗的来临却打开了他俩的话匣子。男人开口叽哩咕噜地对女人说了一通,我还是没听全。只是他俩言及的寺名和地名迅速在我的耳边蹦跳:塔尔寺、拉布楞、拉萨、扎什伦布……还有一些活佛的名称:嘎玛巴、色德仁布钦、加南哲格、加木洋……接着是一些祈祷语:喇嘛拉夏松却!松金拉夏松却!曲拉夏松却!更墩拉夏松却!最后,我听得最清的一句全话是那女人说的。那女人带着一种非常困惑的口气问那男子,如果我们逢玛尼必转,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男人回答,那要看我们的福份如何……他的话使女人不住地点着头。

当转至第四十九圈时,男人有点疼惜女人了。他把女人背着的牛毛口袋卸下来,背在了自己的身上。这当儿,我走在了他俩的前面。我一直在想,牛毛口袋里除了食物肯定还有别的要紧的东西。要不然,他俩也不会一直把它背着,像是长在背部的异物。我佯装走累似地扶着玛尼堆站住了。他背着牛毛口袋,又走在了我的前面。我跟在后面观察着,竖起耳朵聆听着。他的步伐依然没有发生什么根本的变化。只是那女人这时从怀中掏出念珠,在右手的手指间揉搓起来。空间中的风有所加强,头顶上的经幡哗哗作响,像是水在天空中流动。这样我更不可能听到他俩的谈话了。我开始发现转经的人数在逐渐减少。我先是没有看见尕松扎巴瘦削的身影。接着布布的身影和洛久晃动的头颅也不见了。只有达才在不屈不挠地转经。我想他的目标绝对是一百零八圈。他每转一圈都会往石堆上扔一个小石子记数。小石子不断地从达才老头的手中飞上玛尼堆。然后,钻入其间的缝隙,永远地寻找到了自己的坐标。

 

 

江洋才让,藏族诗人、作家。

诗作散见《诗刊》、《星星诗刊》、美国华语同仁诗刊《新大陆》、《青海湖》、《康巴文学》、《西部》、《黄河文学》等刊物。诗作曾入选《1997中国诗歌年鉴》、《青海诗歌年鉴》、《中华文学选刊》、“2012年度中国民刊《诗歌月刊》年选”等。诗歌作品曾获青海省政府奖、青海青年文学奖。

散文《康巴笔记》入选《2012中国散文精选》。

长篇小说《灰飞》于2013年由《钟山》第3期推出。长篇小说《康巴方式》被《长篇小说选刊》选载,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荣获首届唐蕃古道文学奖。短篇小说《炽热的马鞍》荣获《作品》及鲁迅文学院第十二届作品奖。短篇小说《风事墟村》被《中华文学选刊》选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