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多活佛 (1).JPG第七世热多·洛桑丹增·久美曲吉坚赞

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索县琼科寺悠悠晨钟的回响中,热多活佛转世系统已静静传承数百年,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代活佛都在雪域高原的历史长卷上留下了独有的篇章。而第七世热多·洛桑丹增·久美曲吉坚赞(以下简称热多活佛),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那一页。 

热多活佛 (2).JPG第七世热多·洛桑丹增·久美曲吉坚赞

名门出身,转世认定

1953年,他降生于西藏索县嘎美乡克杂达村,据《索县文史资料精选》记载,此地地形呈八瓣莲花状,面山如宝瓶献瑞,背山似凤凰展翅,在传统堪舆观念中被视为福泽深厚之地。热多活佛出身名门,家族为西藏四大姓氏之一的“穆”氏阿霍家族,父亲阿霍白琼,母亲次卓则是六世热多祖家绒布家族的后裔。这般显赫的血脉,注定他将开启波澜壮阔的修行之旅。

热多活佛出生当日,上空突现七色彩虹。这道由雨后阳光折射而成的自然奇观,与藏地‘虹光示现,圣者降世’的千年传说奇妙呼应,为这位未来活佛的降临蒙上神圣色彩。出生后不久,琼科寺高僧阿旺嘉措借宿此地,他观察到襁褓中的热多周身散发着一种令人安宁的气息。在藏传佛教中,这被视为内心纯净与慈悲初显的征兆,阿旺嘉措遂叮嘱其母悉心照料。这一独特的出生背景,更为这位未来活佛的诞生增添了独特色彩。

1955年3月8日(藏历元月15日),达布·洛桑曲杰尼玛依据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相关仪轨和历史传统,认定他为六世热多转世灵童,并在琼科寺举行庄重的坐床仪式。坐床仪式作为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中的重要仪轨,象征转世灵童正式继位。认证过程中,相传达布活佛以其父母姓名头字母创作藏头诗佐证身份,同时赐予历代热多印章、认证文书及一尊度姆像。在达布活佛座前,年幼的他接受绿度姆经灌顶,行三皈依戒(皈依佛、法、僧)与菩萨戒(发菩提心,为利益众生而修持佛法)。因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他虽未受沙弥戒出家,却始终恪守佛法信仰,获赐法名“热多·洛桑丹增·久美曲吉坚赞”,自此开启修行弘法之路。这些宗教仪式与传承,均在当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有序开展。

热多活佛 (3).JPG第七世热多·洛桑丹增·久美曲吉坚赞

求法修行,博采众长

1960年,年仅8岁的热多活佛拜琼科寺高僧阿旺云旦为师,系统研习佛法经典、书法艺术及宗教仪轨。他天赋出众,对所学内容领悟迅速,不仅扎实掌握各项知识技能,更展现出卓越的悟性,声名渐传。与历代热多活佛相同,他以普通学僧身份踏上求法之旅,广涉经论,虔诚接受众多密法灌顶与传承,为日后修行奠定坚实基础。

热多活佛 (5).JPG第七世热多·洛桑丹增·久美曲吉坚赞

慈悲济世,利乐众生

热多活佛天性慈悲,在藏医学领域造诣颇深。他潜心钻研《四部医典》,将晦涩的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为普惠众生,开办免费藏医诊所。面对络绎不绝的患者,他始终保持耐心,以精湛医术解除病痛。此外,当地民众在建筑选址、风水布局等事务中向他请教,他皆悉心指导,以实际行动践行对众生的悲悯之心。在学术领域,他于天文历算、诗学、语法学、因明学等方向均有深入研究。

1974年起,为精进佛法,热多活佛前往西藏各地,师从恰如寺堪布晋美扎巴,系统学习伏藏尼扎系(伏藏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尼扎系是其中的一个传承体系)密宗显密经论,并接受相关灌顶。期间,他与达纳寺住持次旺扎巴结缘,研习宁玛派、萨迦派等教派的经论灌顶,博采众长,完善自身修行体系。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全面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支持宗教界开展文化传承与社会公益事业。热多活佛积极响应,于1983年主导琼科寺修缮工程。他亲自规划布局、监督施工,与信众共同劳作,不仅恢复了寺院昔日风貌,更依据1994年颁布的《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完善管理制度,主持修订《琼科寺僧众管理条例》《宗教活动场所安全规范》,推动寺院教育体系建设,为宗教文化传承奠定坚实基础。

1988年,热多活佛前往拉萨,拜见十世班禅大师,参与拉萨祈愿大法会。期间,他先后朝拜大昭寺释迦牟尼等身像,以及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等格鲁派重要寺院,在佛法圣地中深化修行感悟。

1992年,随着当地宗教文化需求的增长,信众请求对嘎美乡苏炯村境内的仓盖日追进行重建。热多活佛依据当时的宗教政策,积极协调政府审批,在获得许可后,他不仅多方筹集资金、规划布局,还亲自监督施工过程。1994年,仓盖日追竣工,他主持开光仪式并举行大规模灌顶法会,吸引周边信众纷至朝拜。此外,他在尼玛林寺重建中提供全方位支持,并前往贡欧寺,为住持活佛郎纳·阿旺曲珠仁波切圆寂主持法会,为灵塔落成开光,以佛法慰藉众生。

在宗教修行与社会事务之余,热多活佛亦重视朝圣之旅,以深化自身修为。1996年,热多活佛率领家眷与信众,前往扎日神山、冈仁波齐等圣地朝拜。2002年,他带队前往神湖拉姆拉措,抵达观湖台时,湖面被大雾笼罩。热多活佛通过诵经祈祷、供奉吉祥天姆,不久雾气消散,湖面显现雪山、湖泊、建筑等景象。他随即席地而坐,专注修行,与神湖形成精神共鸣。

热多活佛 (4).JPG第七世热多·洛桑丹增·久美曲吉坚赞

调解纷争,心系桑梓

除了在宗教领域发光发热,热多活佛在地方事务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05年,嘎美乡因虫草采集区域划分引发多村矛盾,冲突一触即发。受当地政府邀请,他以威望与智慧调解纠纷。当时,村民争执声此起彼伏,热多活佛赶到现场后,耐心劝解:“大家同为一方乡亲,虫草虽珍贵,可乡情更难得,莫要因一时利益伤了和气。”在他的引导下,民众相互包容,最终促成长期和平。

在嘎美乡克杂达村夏季灌顶法会中,他多次强调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性。热多活佛情系苍生,将信众捐赠的善款悉数用于济世之举,不仅资助当地贫困学生求学,更帮扶孤寡老人、救济困难家庭,以实际行动践行佛教布施与利他精神,深受民众爱戴。

此后,热多活佛与比如县曲德寺第九世达布·朗杰旺久会面,并敬奉认证度姆像;琼科寺经师阿旺赤美圆寂后,他主持相关法事与祈愿法会;还与索县赞丹寺活佛阿旺晋卓、恰如寺活佛尼扎·云旦桑布、加色·贡桑旦增、琼科寺经师洛桑江白、尼玛林寺活佛旦增热觉等众多高僧交流灌顶,促进佛教界的团结与发展。

热多像.jpg热多活佛塑像

超脱生死,精神永存

自2009年起,热多活佛身体每况愈下,却仍笑对病痛。他曾感慨:“往日梦中常见艳阳当空,如今总现落日余晖,许是与尘世缘分将尽。”2010年,病情急剧恶化,他辗转拉萨、成都华西医院求医。但因病情复杂,虽经全力医治仍未见好转,最终在家人与信众的陪伴下,决定返回家乡休养。

返回家乡后,他强撑病体,坚持为信众诵经祈福。临终前,他特意叮嘱:“后事从简,无需兴建黄金灵塔,将善款留给更需要帮助的人。”这份超脱生死、心系众生的境界,令无数人为之动容。

2011年5月17日(藏历三月15日)下午,热多活佛端坐在木椅上,面朝南方,神态安详庄严,随后平静圆寂。热多活佛的一生,是践行佛法慈悲济世精神的典范。他以坚定的信仰投身宗教传承,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促进文化交流,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推动社会发展。无论是在宗教修行、寺院建设,还是在化解矛盾、济困扶弱中,他始终以身作则,打破教派与地域的隔阂,为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树立了不朽的榜样。他的精神,将如璀璨明灯,永远照亮后世追求真善美的道路。

资料来源及整理说明:

本文所述第七世热多·洛桑丹增生平事迹,基于地方史志文献、宗教古籍及田野调查资料。其中,文献资料包含《索县文史资料精选》等典籍;田野调查覆盖琼科寺及相关历史见证者,所有内容均有迹可循,具备可考性。(桑杰加. 索县文史资料选编[M]. 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