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多强巴是20世纪西藏承上启下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位艺术大师。同时,他也是一位美术教育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安多强巴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一直坚持民族传统艺术的自我特质又不断汲取其他民族文化养分,且经他多年的艺术创作探索实践后形成了他自己的一套美术教育思想和方法。法度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始终贯穿于安多强巴的艺术创作及美术教育思想。文章讨论了安多强巴秉承西藏唐卡艺术的独特风格,又学习借鉴外来写实主义画派的精髓要义,从而形成独树一帜的藏族传统唐卡绘画与写实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并在他的艺术教育中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安多强巴的美术教育理念和特征,以及安多强巴美术教育思想和方法在他去世后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安多强巴;美术教育;法度;创新

安多强巴(1916-2002)是 20 世纪西藏承上启下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位艺术大师。安多强巴一生坚持革新藏画艺术,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如《释迦牟尼初次说法图》《松赞干布》《三代法王》《伟大的爱国者——十世班禅大师》等诸多传世经典作品。这些作品蕴含着深厚的藏族传统文化思想,有着藏族传统绘画富丽堂皇的装饰性表现风格,同时又因客观精微的写实表现手法迥异于以往的传统藏画,形成了藏西合璧的独特艺术风格。自《造像度量经》问世以来,西藏传统唐卡画家一直将度量经所规定的造像法则作为遵循的唯一法度进行绘画创作与教学。然而安多强巴在继承传统艺术精华的同时又走出了传统艺术的教条,学习新的外来艺术创作手法和思想,更加重视个体的客观感受和理性思考。这种既坚持民族传统艺术的自我特质又不断吸取其他民族文化养分的艺术创作思想,也始终贯穿于安多强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成就了其美术教育思想的历久弥新。本文将从安多强巴在上世纪 50 年代早期的美术教育实践、改革开放以后创办安多强巴美术学校的美术教育实践、安多强巴的美术教育理念和特征,以及安多强巴美术教育思想和方法在他去世后的继承和发展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美术教育的初次实践

随着创作风格和基于传统法度革新艺术的思想日趋成熟,安多强巴便有了培养传承人的想法。但极具探索和革新精神的安多强巴对于培养传承人自然不愿用传统师徒家庭教学的模式,而是想以现代学校的形式来培养,这得益于 1954 年他作为随行画家陪同西藏代表团赴京,前往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从而对现代美术院校的美术教学模式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

1956年,西藏地方政府委托安多强巴在拉萨成立一所美术学校,并担任美术教师。当时经过严格的筛选,招收了仁增班觉、多杰、贡桑朗杰、强巴格桑、赤来群培等 10 名年少聪慧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安多强巴的指导下参与了绘制罗布林卡新宫壁画的工作,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学习安多强巴的绘画技法。安多强巴回忆到:

在 1956 年的一天,唐卡画家白玛杰布和我收到通知要我们去布达拉宫。我们到了那里(布达拉宫——引者注)见到了帕拉总管,他给我们念了一道指令:“1954年安多强巴以工作人员的身份与西藏代表团一道去北京,并圆满完成了所有的绘画任务。你要挑选有天赋的、身体没有缺陷的 10 名学生,并要给他们教授绘画。他们必须圆满完成学业,并能够教授其他人。因此,应建立一所绘画学校。”

安多强巴创办美术学校不仅仅是为了传授他的绘画技法,最为关注的是培养更多像他一样具有独立创新精神的艺术人才,薪火相传,为藏画艺术的未来发展作贡献。但因当时时局动荡,安多强巴创办美术学校的计划未能实现。

二、美术教育的再次实践

时隔40余年,82岁高龄的安多强巴,终于再续传承他一生探索经验和艺术创作思想、培养下一代艺术人才的心愿。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1998年9月,在布达拉宫脚下的雪将军府创办了“安多强巴美术学校”。该校第一届招收了 30 多名当地男女学生,开设了安多强巴风格的写实造型能力的训练课程。安多强巴亲自教授其开创的一套有别于传统藏画的绘画技法,以及素描造型、色彩运用、造像比例等方面经其长期观察、实践和研究后形成的理论;同时,也开设了传统藏画的教学内容,聘请有一定绘画造诣的唐卡画家来传授传统唐卡画理与技法。关于他的美术学校的情况,安多强巴曾写到:

目前,在许多好心人的督促⋯⋯和自己对本民族文化复兴与事业发展作出自己微薄之力的愿望的促使下,于1998年3月筹办了美术培训班,并在当年 6 月 20 日招收了几名学生,开始了教学工作。在有关部门领导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于1999年3月10日终于领到了由自治区教委颁发的办学许可证。那时,正式招收了30名学生,分为高低两个班级,高班教授本人的绘画风格,低班重点学习传统藏画技法,开始出现了较好的学业成绩。

可以看出,安多强巴把传统唐卡的教学作为基础学习内容融入课程。为了把传统藏画的基础打好,他特意聘请了唐卡画师吉美珠加为学生教授唐卡画的基础知识。吉美珠加原是勉唐画派国家级传承人丹巴绕旦教授的弟子,后又拜安多强巴为师,他边学习安多强巴的绘画风格,边帮助安多强巴给学生上课。同时,安多强巴的另一个学生次旺多吉作为助教给学生教授安多强巴写实风格的绘画知识。后来,次旺多吉未能继续从事教学工作,由安多强巴的另一个学生边巴次仁替代。吉美珠加说:

我当时上了半年多的课...... 当时学校有一位秘书叫洛桑朗杰,他的弟弟是边巴次仁,也是次旺多吉的学生。边巴次仁就替次旺多杰来上课。”

美术学校的创办,使得安多强巴在美术教育方面的创新理念终于又得到了实践的机会。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等始终贯彻了他一直坚持的继承和改革并举、藏西合璧的思想,培养出了吉美珠加、边巴次仁等弟子传承其艺术风格和教育思想(见图1-2)。法度与创新——安多强巴美术教育研究1.jpg

图1 安多强巴在他的美术学校上课(1999)图片来源:次旺扎西法度与创新——安多强巴美术教育研究2.jpg

图2 安多强巴与学生合影(1999年3月)图片来源:温普林

三、安多强巴美术教育的特点

安多强巴经过自己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美术的方法和教育思想,归纳起来有以下特点。

其一,安多强巴提倡学习传统绘画基础知识。安多强巴本人最早是从画唐卡步入艺术创作生涯。虽然后来他融入了写实风格的表现手法,但是,他的许多作品继承了传统藏画的造型、设色和构图等传统艺术审美特色。安多强巴制作画布的材料和过程都与传统藏画一致。

具体来说,安多强巴提倡学习勉唐画派的传统基础知识。如上所说,他邀请了勉唐画派的画师到他的美术学校教授传统绘画的基本知识。边巴次仁讲:

“学生一开始画不了根啦(安多强巴——引者注)的写实风格的画。他们先要学唐卡,然后学写实画法⋯⋯学生先要画佛和度母。他们要学画佛和度母的头像和肉身,然后学画着衣的佛和度母。”

其二,在掌握传统藏画的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安多强巴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他的写实画法。安多强巴的美术教学步骤与传统藏族美术教学方法很接近,传统藏画也是从画佛、度母等白描(素描)头像和肉身开始学习唐卡,再逐步过渡到学习着衣的佛像、度母等。不同的是安多强巴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传统的藏画白描技法外,还要进一步学习他的写实风格的素描。他的写实素描不像学习唐卡素描,没有精确严格的度量标准可以遵循,学生要靠自己的观察力来判断造型是否准确,表现是否生动优美。这种能力需要靠长期的实践训练和观察能力来培养,对初学者来讲有一定的难度。边巴次仁说:

“起初学校(美术学校)有60多个学生,但是,学习根啦(安多强巴)的写实绘画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光画一幅脸就需要一天的时间。如果画一幅唐卡,有时一天之内就能画完⋯⋯总之,学生人数逐渐减少了,最后只剩下20多名学生。”

安多强巴给他的学生绘制了佛像和度母等佛教唐卡的主要形象作为临摹的范画,这些形象的共同特征是人本化的特点明显,也就是表现形象更加贴近于真人的造型特征,如佛的形象、表情等的描绘更加贴近于真人。这些表现特点的形成是画家经过实际观察和研究的结果,而不是画家一厢情愿地奇思妙想出来的。最初,他在画罗布林卡达旦明久颇章的壁画《释迦牟尼初次说法图》时曾亲自跑到大昭寺观察释迦牟尼塑像,得到启发后,描绘了此壁画中具有人本化特征的佛的形象。此后,他对古代印度佛像造像进行观察研究后,进一步强化和确定了他的这些表现特征(见图3)。[1]

其三,安多强巴强调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从而完全突破了传统美术教育因袭教条、重复复制的弊端。他常对学生讲:“每个人有他自己的特征,你们在画他们之前应该仔细地观察他们。”虽然,安多强巴让学生临摹他绘制的素描范画,但是,这只是对初学者的入门教育。在掌握基本造型规律的基础上,学生要通过观察自然和描绘的人物对象进行绘画创作。安多强巴的这一观点,我们从他绘制的肖像、自然景物等的细节描绘中可以看出来。安多强巴主张初学者要学习传统的度量经,但不能被度量经的规范所束缚,要借鉴古代优秀造像,也要学习外来优秀艺术的特长,这样本民族的艺术才会发展。[2]

法度与创新——安多强巴美术教育研究3.jpg图3 安多强巴所画《度母头像》(素描,20世纪90)

其四,安多强巴的美术教育具有开放包容的特色。安多强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藏族传统美术、他自己的写实风格的作品,也建议学生看国外的画作,如西方的写实绘画作品,从中借鉴国外画家的造型、色彩的表现方法等,教育学生了解东方传统之外的世界其他民族的美术作品,从而提高各自的绘画表现能力和美术素养。

四、安多强巴美术教育的传承和发展

安多强巴于 82 岁时创办美术学校后不久,因病去世,所幸其他的美术教育思想和实践方法后继有人,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两位弟子,即吉美珠加和边巴次仁,他们曾经也担任过安多强巴美术学校的助教。1977 年,吉美珠加生于拉萨,他曾跟随国家级勉唐画派传承人丹巴饶旦教授系统地学习过唐卡。之后,经人引荐,与安多强巴相识,在获得丹巴饶旦教授的同意后,于 1995 年起在安多强巴门下学习绘画(见图 4)。1998 年起,他但任安多强巴美术学校的绘画教师。安多强巴去世后,不少安多强巴原来的学生要求跟随他继续学习绘画知识,因此,为了传承和弘扬安多强巴画派的技艺,他创办了古当唐卡艺术院。吉美珠加于2014年选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传统绘画写实派代表性传承人。迄今为止,吉美珠加已有30多名学生毕业,目前在校生有8名。这些学徒中除了有来自西藏本土的学生,还有慕名从青海、甘肃、四川等其他地方而来的学生。

法度与创新——安多强巴美术教育研究4.jpg图 4 吉美珠加所画《玉妥·宁玛云丹贡布》唐卡局部

吉美珠加的绘画教学继承了安多强巴的美术教育思想和方法,同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今后事业发展的考虑,在绘画课程的教授上他有自己的考虑。说:

我先从教授传统唐卡开始,因为从传统开始教学以后,学生再学安多强巴老师的绘画风格更容易上手⋯⋯我让学生画素描。现在书、图片等资料都很丰富,我让学生看这些书,临摹这些作品,书里有写实风格的绘画作品,我让学生借鉴。⋯⋯我的教学可能是传统的分量更重一些。我可能是因为学了唐卡的原因,比较注重细节,我的作品远看也可以,近看也比较耐看。但是,安多强巴老师的画,在细节上比较松、帅气,有些画作近看时,可以看出笔触。可能是我有些放不开吧!我的画作更具有唐卡风格的元素。⋯⋯传统这一块,学生学得比较扎实,这方面也有对学生生活出路的考虑。学唐卡有销路,那样学生的生计就有保障,而且具备了深厚的传统基础(指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知识积淀深厚——笔者注)。希望从下一个阶段开始,能够加入更多的安多强巴写实绘画风格的元素。

吉美珠加和安多强巴一样,在教授写实绘画的同时,也注重教授传统唐卡绘画的技艺。只是吉美珠加的唐卡教学比他的老师安多强巴更注重传统唐卡技艺的学习,他在教学中要求保持唐卡画特有的精细描绘的特色,作品在细节描绘上比安多强巴更加严谨。所以,虽然注重写实风格的表现,但总体上传统唐卡绘画的精雕细琢的特色在吉美珠加及其学生的作品中更为凸显。比起他的老师安多强巴,吉美珠加的绘画教学和个人的审美偏好更加倾向于写实主义的造型特征与传统藏画特色结合,并保持唐卡绘画的精细、华美的审美特色。

同时,吉美珠加对这种审美特色的追求,也有另一个现实的考量,也就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把控对传统唐卡绘画风格创新上的一个度。创新的唐卡需要保留唐卡画最精彩的审美特色,否则很难被市场认同,因为作品的迎请者、赞助者对作品的风格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期待。这些学徒毕业以后,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解决就业和生计问题。因此,吉美珠加在培养学生时始终要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出路,也就是学生在保持自己绘画风格的基础上,能够绘制市场认可的绘画作品。如此,这些学徒才不至于面临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局面。这也生动地体现了艺术社会学家的一个共识,即艺术这一我们认为神圣、且与世俗无关的事物,其实与现实、金钱和商业是紧密相连的,包括所谓的美的艺术和其他艺术。[3]

边巴次仁,1972 年生于拉萨曲水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他是“安多强巴美术学校”的第一批学员之一,后又成为安多强巴的助教。安多强巴去世以后,边巴次仁继续在安多强巴美术学校担任教学工作10多年,于2014年成立安多强巴传统唐卡艺术画院,并担任画院院长。他先后培养了 50 多名学生,这些学生目前能够独立承担唐卡和壁画的绘制工程,自食其力。目前,有20名青年脱产全日制在画院接受培训和学习。画院的唐卡画师在 2013-2015年间的两届藏族唐卡博览会上分别获得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和三等奖(1名)等荣誉,成果获得了业内专业人士的好评和肯定。边巴次仁于2010年被选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族传统绘画写实派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被授予西藏自治区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2015 年,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和安多强巴传统唐卡艺术画院共同举办了“安多强巴诞辰100 周年绘画展览”,展出了安多强巴先生一生所绘许多代表性的唐卡和壁画作品的影印件。如肖像作品《松赞干布》《毛主席像》《伟大爱国者第十世班禅大师》,代表性壁画作品《释迦牟尼初次说法图》《米拉热巴》,风景画《布达拉宫》等,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新近发现的安多强巴绘制的宣传画[4]、藏式家具的装饰画作等。这也是首次举办的比较完整地呈现安多强巴大师一生艺术成就的纪念展。

除此之外,此次展览展出了安多强巴美术学校,以及安多强巴去世以后安多强巴传统唐卡艺术画院的老师和学徒们的代表性绘画作品。展览呈现了安多强巴写实绘画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所取得的成就。区内外各大媒体对其进行了广泛报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见图5)。

法度与创新——安多强巴美术教育研究5.jpg图5 安多强巴画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作品展开幕式

虽然安多强巴在创办美术学校后短短几年就抱憾离世,但他培养的学生继承了他的美术教育思想和方法,并开枝散叶,创办私立美术学校和画院,并面向全社会广招生源,继续培养能够将安达强巴美术教育思想发扬光大的美术人才。

结语

安多强巴不仅是20世纪西藏具有开拓精神的杰出画家,也是在美术教育上进行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果的画家。在上个世纪末,他不顾年迈体弱,克服种种困难,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社会各界和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美术学校。安多强巴美术学校既吸收了传统唐卡的基础教育方法和内容,同时,又突破传统,创造性地开创了写实绘画与西藏传统绘画风格相兼容的创作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他强调外师造化,独立观察,鼓励学生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学习国内外其他民族的优秀艺术成果。为探索西藏传统美术的传承和创新走出了一条独步古今的美术教育创新之路,在西藏美术教育史上是一大创举。

对传统文化艺术如何继承和创新问题的研究,是藏族美术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而安多强巴的绘画创作、理论观点、教育思想为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案例。安多强巴的美术教育思想及其实践,对艺术创作者、艺术教育者如何把握法度与创新,即如何把握继承传统与创新求变的关系,如何处理本土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范本,进而对推动西藏美术教育发展、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守法度与积极创新之关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参考文献:

[1] 次旺扎西. 论西藏现代美术的先驱安多强巴[J]. 中国藏学,2008(2);次旺扎西.安多强巴与传统文化[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

[2] 布琼太.安多强巴[J]. 中国西藏(藏文),2001(1);安多强巴. 探究美术之新说、工巧明奥义疏[J]. 中国西藏(藏文),2001(1);温普林 ,汤剑华.西藏画师安多强巴传奇[J]. 文明,2005(11).

[3]〔英〕维多利亚·D·亚历山大. 艺术社会学[M].章洁,沈杨,译.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13:90.

[4] 次旺扎西.新发现的“安多强巴绘画作品”考证[J].西藏艺术研究,2016(1).

作者简介:王咏梅(1995-),女,藏族,甘肃甘南人,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藏族现当代美术。

原刊于《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总第159期),注释略,原文版权归作者和原单位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