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西藏地区,一直以来就被称作为戴传佛教的“圣区”。尤其到藏传佛教后弘期以后,相继出现了很多教派,名目繁多。最终基本形成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和格鲁派等派。而乃多噶举派就是从噶举派噶玛噶举中又一衍生出来的支派,于明末清初时期由噶玛恰美创立。本文通过实地田野和一些寺院寺志上的记载,对噶玛恰美的生平事迹作了简要的叙述。

关键词:噶玛恰美;乃多噶举派;噶玛噶举

元明时期,噶玛噶举派在历辈黑、红帽系活佛和藏巴汗等地方政权的影响カ下,取代了萨迦派在藏区的宗教地位,曾集政教于一身。因此,该派曾在西藏与多康藏区,以及同中央政府之间的联系起到过积极的作用。到明末清初,由于格鲁派的不断强势发展,噶玛噶举派的势カ范围急骤缩小,有的改宗,有的衰亡,尤其在安多藏区几乎被清理出去。这样一来,大部分噶玛噶举派信众只仅仅集中在了多康地区,这给今西藏昌都卡若区一带由噶玛恰美(1609-1678年)创立的乃多噶举派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噶玛恰美生平述略

噶玛恰美诞生在现西藏昌都县境内,昂曲河流经芒达乡一处峡谷相接,偏东北岸的乃多卡上。父阿讷·白玛旺扎,母日莎·曲琼吉,相传家族为吐蕃赞普东卡久阿蒙氏族之后裔。父亲日常修习宁玛派教法,他不仅擅长于医治配药,在密宗修持方面也享有一定声誉。在噶玛恰美出生之时,父亲为表示家族喜添新丁,举行了隆重的宗教洗礼仪式,便给儿子取名旺扎。

旺扎自小随父亲学习佛法和医术,参与各类民间性仪轨活动,并逐渐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在5岁时参拜大成就者康・噶玛丁佩,领受修行和持守本心;6岁时开始识读和书写藏文;7岁时已可以惊人地诵唱《米拉日巴道歌》,且能理解贯通其深刻内涵;8岁时习修密法;9岁到15岁期间随父亲和各大成就者系统学习天文历算、地勘学、禳解仪规、灵器仪规、酬补仪规、羌姆、绘画雕塑、乐器乐谱、开光装藏、护摩火供等藏族民间文化。①与此同时,他在梵文同藏文间的转译,以及对伏藏文献中各种符号的解读和编译方面已达到相当娴熟的程度。因此,来自然那林巴、嘉祥绰和噶玛林巴等宁玛派各种伏藏经典的灌顶授文中获得了圆满传授法。虽然当时年龄尚小,但基于其天资聪慧,参悟佛法和心修密宗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早非同于常人。因其学问修为很高,心生疑惑,不再求学取法,便独自在巴日则上开始专心研习各种密法修行。②但之后因缘受益于大学仲擦隆巴·更噶昂江的大手印法,开始求法在噶举派门下。

19岁时,父母曾一度想操持让其完婚,但他以自己年幼为由毅然拒绝。心想人生珍贵,若要完成佛法的济世宏愿,就不应该顾念婚姻而靡费了大好时光。于是去深造和学习,摈弃了传统的教别之见,依止于噶举巴仲擦隆巴·更噶昂江学习佛法。受仲巴・上师(更噶昂江的尊称)特别嘉许并获开示后,按上师遵旨在噶举派寺院萨当寺皈依,赐其法名噶玛桑周。随后,他便一路由类乌齐到卫藏开始了自己学习佛法的生涯。

在学经途中,他拜会各大学者,潜心求教,更有幸在热振寺参阅到阿底峡尊者的毡帽和漱口器等圣物,遂顶礼膜拜。一路上寺院神殿、高僧学者、经书典籍、珍贵圣器层见叠出,心中倍感佛缘之恩惠。③到了卫藏以后,在包括第十世噶玛巴却英多杰(164-1674年)等20余著名的大成就者圣前,经嘉许依止于第六世噶玛夏尔玛巴・噶旺曲吉旺秋门下依次受沙弥戒,赐予其法名噶玛洛兰,并在同一天再受比丘戒,正式授予其法名噶玛恰美。

在卫部其间,噶玛恰美在萨丹金刚寺里进行过学习和交流,出入游学于卫藏很多著名的寺院,朝拜了直贡寺以及类乌齐的藏经圣地,在许多大学者前领授了佛法。而且,从上、下达仓饶瓦朵麦扎仓等为首的卫藏各大寺院中,以摄类学推理辩论教学模式,专心闻思和修习了《中观》、《般若》等内明五部大论体系,并得到噶举派的不共传承体系传授。有资料记载,噶玛恰美生平先后依止于50余位上师。④从噶玛巴却英多杰尊前获得大手印及那若六法等修持方法,从喇嘛哇耿处受得“白财神”等教法,以至在第六世夏玛尔巴活佛灵塔前供奉曼札、祈祷加持过程中,遂生大手印智慧。虽然学习过程非常艰辛,但他始终不忘初衷,在劳作于寺院的后勤打扫和炊蒸等各种事务之余,参与各项法会和辩经活动,到后来并逐渐崭露才能,在参悟佛法和辩经大会上深得众心,从此名声鹊起。

因离开父母数年,思念心切,在年值31岁时回到故里。⑤父亲阿讷见噶玛恰美学成名就,满心欢喜,赐给巴日则神殿,供日常修习场所。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专心修持密宗精要,广布佛法,救济于大,其声誉早已远播,在当地和周边地区享有极高的声望。37岁时,噶玛恰美便开始了在巴日则上历时13年之久的实修密乘方便法门,到50岁时圆满获得了殊胜证悟。期间学徒很多,包括南曲・弥举多杰(1645-1667年)、宁玛派佐青寺创始人朱旺·白玛仁增(1625-1697年)以及宁玛派白玉寺祖师智美仁增·更桑喜绕(1625-1697年)等。而在众弟子中,南曲・弥久多杰较为特殊,他有摄取“南曲天法”⑥伏藏的天赋,相继发掘了大量的伏藏文献,由噶玛恰美仁波切亲自收录成册。在出关之后的7年多时间里,噶玛恰美和南曲・弥久多杰师徒二人传法于今西藏昌都、类乌齐、四川白玉以及青海玉树、囊谦和杂多等地,同时将“天法”和修行心得进行著书立说,达上百册经典典籍。噶玛恰美在多康地区宏传佛法时,曾有这样的说法:

直贡夏仲·仁增秋扎非常欣赏恰美仁波切的佛学造诣,曾委托罗周仁波切将《意集》等密法精要传授给恰美仁波切,且先后写过四次书信诚邀噶玛恰美到摩耶寺授法灌顶。据说,噶玛恰美向其传授大圆满法和大手印法等密宗的修行经验,罗周仁波切也将直贡夏仲·仁增秋扎的法帽和袈裟献给了噶玛恰美,两人关系很好。因此,摩耶寺希望能挽留噶玛恰美驻锡寺院,主持寺内一切事务,扩寺弘法,却被噶玛恰美婉言谢绝,说既然有美好缘起,必有再续佛灯之时。这也恰恰暗喻了摩耶寺与噶玛恰美后续的因缘生起,在恰美的活佛传承系统中与该寺关系甚切。

另外,恰美仁波切云游于多康等地区布教授法,因其佛学造诣和密法修为很深,曾受邀医治身患重疾的囊谦王然讷呗杂亚,在通过整十八天的育佛灌顶以后,使囊谦王祛除病痛,康复如初。于是,他受囊谦王家室的崇敬,顶礼相待,从此关系密切,常有来往。⑦

噶玛恰美一生学法弘法,孜孜不倦,培养了很多优秀的门弟,圆满了道地之功德。后来,噶玛恰美重归故里,继续在巴日则密修研习,直到人生终年,圆寂时遗下遍身舍利,示现圆满成佛之果相。享年70岁。

二、噶玛恰美主要著述简介

噶玛恰美自小开始学习佛法,一生依止上师上50余人,尤其经由南曲・弥久多杰的“天法”伏藏,著述颇丰,为后世参悟佛法和修持本心等方面留下了很多文献经典。在噶玛恰美的著述中,囊括了显密修法的要义,但更突出于密宗修行的精华要点。这基于他自小在宗教氛围浓厚、注重习修密法的宁玛派家室中长大的原因。后来,噶玛恰美放弃门派之见师从噶玛噶举派,又机缘同南曲·弥久多杰发掘“南曲天法”伏藏,终究获得殊胜成就。而无论是获得噶举派不共传承体系教授,还是领悟“天法”净相耳传藏,都与密宗相关甚切。因此,噶玛恰美的文献典籍以侧重密法修持,多于密宗修法的精要窍诀就文从字顺了。

噶玛恰美一生著述颇丰,为后世佛法诵经、心存利他的佛教修行人留下了很多经典典籍。较为典型的有《山法论》、《转经轮功德》、《语狮子文殊修持仪轨》、《密传》等修法窍诀,其中最为广泛弘传的是《极乐愿文》,文句简洁流畅,表述优美,且融心精进,意义深奥,诵经者易可朗而上ロ,听文者易能领会于心。据噶玛恰美传记中记载,《极乐愿文》是将《弥陀经》和《极乐世界功德庄严经》等显宗典籍的实质内容,以浅显易懂的颂词形式编撰成愿文,当中并没有自己杜撰臆造之词。噶玛恰美佛法精深,而且经由亲自成稿,因此这些典籍都具有不共的加持カ,可谓是佛学教法的杰作。尤其是在青藏雪域地区,《极乐愿文》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能背诵,诸大尊者以此在各地举行极乐法会,无量众生依此趋向解脱的彼岸。“他真正实践了受持证法,为佛教作了卓越的贡献,实为我们这些后学效仿的典范”。到了晚年,噶玛恰美一如既往地勤奋实修,整理经文,隐居在巴日则上闭关修行,期间也为部分专门前来拜见的学徒传授修法窍诀,直到趋入涅槃。

噶玛恰美著书中,包括医学、天文历算、堪舆术、教法、灌顶法、祈福禳灾、修行法等方面,经由玉树州囊谦县邦岗佐若·乃多桑俄曲培林寺整理编纂,在历时长达19年时间后,《噶玛恰美文集》于2010年正式在国内外以不同形式的版本印刷出版,共60卷函有余。据编纂专家组透露的信息,因为从收集到筛选、编目到编纂等这样反复双边的工作负荷量很大,发现有部分文献不慎遗失,现也正在极カ搜集和抢救中,尽快填缺补全。

如今,一些有兴趣的学者已对乃多桑俄曲培林寺整理编纂的《噶玛恰美文集》进行归类和研究,在从文献计量学的视角进行分析时发现,该文集以“南曲天法”为篇名的文献竟有94部,其中包括南曲·弥久多杰发掘“天法”伏藏历程的各类传记7部。除此之外,跟天法伏藏相关的文献就更多了,仅在第一、二、四函中,噶玛恰美的自传就多大20部,而这些传记虽没有以“南曲天法”为标题,但与之有密切的关联,如第一函第9部《今生(噶玛恰美)善恶诸业之授记系列笔受汇集》为例,有些内容甚至直接源于南曲・弥久多杰获取天法的口述笔记。因此可以讲,17世纪五十年代,在多康藏区由噶玛恰美新兴盛传的乃多噶举教义思想主要以南曲・弥久多杰发掘的“南曲天法”伏藏为基础,在形成其独树教规的噶玛噶举派支派过程中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三、噶玛恰美与乃多噶举派

噶玛恰美学识渊博,佛法精深,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佛学修为的锻造和学习上,而且把各种修法精要几乎都毫无遗漏地记载下来,为后世积存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特别是在教义思想方面,恰美仁波切摈弃了传统的教派之见,通过把宁玛派与噶举派法要融成一体进行修习,将两派的大圆满法与大手印法合成一脉供以教授,在藏传佛教修为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而且他精通于民间的禳灾驱邪、赐福保安等仪式仪轨,再加以与“南曲天法”伏藏糅合成密法的精华窍诀,完成利益于众生的藏传佛教本旨,遂形成了其独树一帜的宗教思想系统——乃多噶举派。

(一)噶玛恰美初创乃多噶举派

17世纪五十年代末,噶玛恰美携弟子南曲・弥久多杰经历了卫藏、类乌齐、白玉、玉树、囊谦、格吉(现杂多地区)等地,沿路传法收徒,影响カ逐渐越来越大。像现在位于四川甘孜州白玉县的白玉寺、四川甘孜州德格县的佐青寺(母寺在玉树杂多县),以及在多康地区一些噶玛噶举派和噶举派系的寺院,将噶玛恰美的宗教学术成果几乎没有做任何改动而全盘接受进行修习。不难发现,这不仅映射出其重要的宗教教义价值,而且已开始形成具有一系列完整体系的宗教理论。尤为重要的是,噶玛恰美的众多门弟在多康地区开始立寺弘法,形成相当势カ,一直传承至今。追溯其教派发展历程,仅在今玉树和囊谦区域,就建有30多座乃多噶举派寺院(含深山庙宇及别派改宗过来的寺院)。这样一来,便有了规模性的宗教思想体系生成,从而形成了新的藏传佛教乃多噶举教派。“乃多”一词源于噶玛恰美的诞生地“乃多卡”,加上其曾获得噶玛・夏尔巴・噶旺曲吉旺秋仁波切的衣钵真传,故称作乃多噶举派。

截止目前,在玉树州境内有7座乃多噶举派寺院。玉树县的査沃德钦尼林寺和德巴寺2座,其中査沃德钦尼林寺又称当卡乃多寺;杂多县的牛罗乃多寺和噶萨寺2座,其中噶萨寺曾为帐房寺院;在囊谦县有乃多桑俄德钦林寺和燃觉寺,以及康奈寺3座,其中包括早期属于香巴噶举派的燃觉寺,后来改宗为乃多噶举派,在康奈寺中巴隆噶举和乃多噶举派分别念修两派经典之1座。尽管乃多噶举派属于藏传佛教各派中形成时间最晚的一门流派,但在玉树乃至金沙江源流地区至今影响深远。

(二)噶玛恰美主要一些弟子

噶玛恰美自幼广发殊胜菩提利他圣心,其思想利益于芸芸众生,使得在藏传佛教其他教派中至今仍有许多拥趸者在共同传习,在金沙江源及玉树多康地区一带沿袭传承。其主要弟子有:堆摩・达杰普措(曾是噶玛巴极其法子的上师)、仁增门久多杰、仁增钦布・更松喜绕(宁玛派白玉寺第一任主持)、佐青・白玛仁增(宁玛派佐青寺创始人)、日巴・宗主嘉措、桑普哇·白玛贡噶、邦岗・佐若乃多・噶玛洛桑、乃多俄金塔欣、乃多仁增嘉措、德巴・穆林嘉措、康奈・丹增彭措、松竹・噶玛代青念布、丝茫主巴·旦巴昂江、松拉江措、乃多噶萨・南卡多德和白玛东周等。

(三)乃多噶举派的传承和发展

乃多噶举派的教义理论主要体现在创始人噶玛恰美的佛教思想。首先,他秉持了兼容并蓄的优良品质,研习并圆融了新、旧密乘的大量坛城的四大念修方便法门,在此基础之上,对圆、起二次第理论,进行殊胜修习而获得了彻底证悟;其次,通过长期修持和本尊授记,成为藏传佛教史上大量伏藏文献遗产受命的集大成者,尤其经南曲・弥久多杰之“南曲天法”伏藏,集各类伏藏于一身,从而达成非凡造诣。乃多噶举派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形成了上、下两路不同的传承:从日巴・宗主嘉措开始传授的理论体系,史称“上路乃多噶举派”;从桑普・白玛贡噶以及诞生在现玉树州囊谦县境内的第二世噶玛恰美活佛・成来旺琼的以后历代恰美活佛所传,史称“下路乃多麦举派”。由此可知,乃多噶举派最初的学说主要源于宁玛派和噶举派的思想,后来又主要综合了宁玛派的白玉派系和噶举派的乃多噶举派系(见下图)。微信图片_20250123132957.jpg

乃多噶举派在传承形式上除了上述的“上路”和“下路”两种乃多噶举派传承以外,还有乃多“昂举”(意为密咒或密法传承),以及乃名“母系”和乃多“子承”的说法。

乃多“昂举”是较为特殊的传承,它跨派归属于宁玛派,是佐青大圆满寺创始人佐青·白玛仁增和白玉寺第一任主持仁增钦布・更松喜绕为主的传承体系,他们都是噶玛恰美的亲传弟子。乃多“昂举”是藏文的直接音译,其中“昂”是密咒、真言的意思,因此翻译成汉文就有“乃多密法传承”的意思。其中宁玛白玉寺及其学统子寺,至今仍以南曲・弥久多杰的天法伏藏为首作为本宗的根本理论和主要特色。

乃多噶举派的传承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噶玛恰美活佛系统的“母系”传承和以南曲·弥久多杰活佛系统的“子承”传承两种传承系统,这主要是在乃多“下路”传承的基础上较晚时期形成的一种说法。在噶玛恰美携弟子南曲・弥久多杰到很多地方弘传佛法时,沿途发掘了许多“南曲天法”伏藏,将其笔录在册后凝练成密法窍诀,修法导释,传授于很多弟子,“南曲天法”伏藏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显然,这种说法在宏观上是以活佛系统的传承为基础,但主要还是基于“南曲天法”在乃多噶举派教义思想中的重要性。

结语

噶玛恰美自小对藏传佛教耳濡目染。起先随父亲尊信宁玛派,后来又在自己颇有修证以及在各大成就者的熏陶下,摒弃教派之见依止于很多噶玛噶举派上师学习教法,将大圆满法和大手印法并一合流,使自己毕生之学圆融成一脉,遂成教授法。噶玛恰美达成的造诣,基本上是历代大成就者独树风规、创寺立派的缩影。他研习民间仪轨,初学于宁玛派,又师从噶举派,笔录“南曲天法”伏藏为修持密法之窍诀,证悟境界很高。随之收徒弘法,逐渐形成乃多噶举教派。由于明末清初格鲁派势カ很大,使得噶举派在卫藏的地位受到打击,因此,噶玛恰美创立的乃多噶举受历史背景的原因,未能在整个藏区形成影响,只局限于在西、多康区一带发展。

注释:

①蒲文成:《青海佛教史》,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기页。

②邦岗乃多寺编著,参卷,《乃多噶举师承及历史明镜》(藏文),第3-4页。

③邦岗乃多寺编著,参卷,《乃多噶举师承及历史明镜》(藏文),第12页。

④《唯一:大手印大圆满双融心髓》,台湾,原著噶玛恰美,译论卡塔仁波切,第11页。

⑤邦岗乃多寺编著,《乃多噶举师承及历史明镜》(藏文),第12页。

⑥“南曲天法”是噶玛恰美命名的,在佛教术语中与甚深净相耳传藏的意思相近,是通过一种异人的能力,属于从天摄取的伏藏。

⑦采访人噶玛俄色(1968-),牧民,杂多县扎青乡达青村人,乃多噶萨寺堪布。

参考文献:

[1]彭英全.西藏宗教概说[M].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

[2]蒲文成.青海佛教史[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1:71.

[3]噶玛恰美著,论卡塔仁波切译.唯一:大手印大圆满双融心髓[M].台湾众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1:11.

[4]邦岗乃多寺宁扎等编著.乃多噶举师承及历史明镜(藏文)[M].寺院存书.

[5]廖建昌.藏传佛教噶举派形成史[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7.

[6]保罗译,张天锁校.红帽系历代活佛事略[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9(4).

[7]周生文,蒲文成.噶举派在青海的传播与现状[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1(1).

[8]李冀诚.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大手印法”[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1.

[9]刘立千.藏传佛教的噶举派[J].中国藏学,1995(4).

[10]还格吉.巴隆噶举派在玉树地区的演变[J].民族学刊,2012(5).

[11]叶拉太.西藏噶玛巴活佛系统与多康藏区关系考述[J].青海民族研究,2013(1).

[12]夏吾李加.噶玛噶举派分支流派在玉树地区的传承及其特色[J].西藏研究,2013(5).

原刊于《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11月第28卷第2期,原文版权归作者和原单位所有。有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