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1785—1850),福建人,被称之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清道光十九年(1839),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在广州采取了一系列禁烟措施,并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233万多斤,同时铸造大炮,多次击退英国人的挑衅。鸦片战争爆发后,他遭投降派诬陷,被革职贬到镇海。第二年七月又被“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这就是我们曾经在电影《林则徐》中了解到的一个史诗般的人物及其遭际。

事实上,这位以严禁鸦片著称于世的划时代的人物,在那部经典影片之外,记者从有关史料中还了解到,他曾两度驻足甘肃兰州,在我们生存的这座古老省会里留下过弥足珍贵的遗迹。

初到兰州,赋诗抒怀忧国心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农历七月,西戍新疆的林则徐一行乘大车七辆,载书籍二十箱及大量宣纸,从西安出发。途经甘肃泾州、平凉,翻六盘山,过会宁、定西,入兰州,于七月二十八日宿定远驿。二十九日过柳沟桥,下东岗坡,在兰州东稍门被恭候的文武官员们迎入城内行馆住宿。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抵抗英人入侵,深得各地人民的支持和赞许,因此,虽然他被充军新疆,但沿途却受到了地方官员的热情欢迎和接待。

在兰州,林则徐共停留了八天,期间陕甘总督富呢扬阿在督署设宴款待,专门陪同林则徐游览了兰州的景点署后花园——节园(今兰州市委大院址),登北城墙拂云楼,眺望黄河北岸绵延的山峰,俯瞰黄河奔流而下。还到城墙下参观了由前任陕甘总督那彦成于道光四年(1824)修建的碑洞子,欣赏了嵌于壁间的《怀素自叙帖》、《米芾虹县诗帖》、《董其昌临颜鲁公赠裴将军诗帖》等。随后,甘肃布政使程德润也在署北花园设宴相待,该园康熙时由李渔设计建造,池山相伴,颇有江南情调。程德润新修缮后改为若己有园(今甘肃省文化馆址)。两人在此酬唱应和,挥毫赠诗,留下了林则徐二首七律佳作:

“短辕西去笑羁臣,将出阳关有故人。坐我名园觞咏乐,倾来佳酿色相陈。开轩观稼知丰岁,激水浇花绚古春。不向官私皆获惜,平泉一记义标新。”

“我无长策靖蛮氛,愧说楼船练水军。闻道狼贪今渐戢,须防蚕食念忧纷。白头合对天山雪,赤手谁摩岭海云?多谢新诗赠珠玉,难禁伤别杜司勋!”

第一首抒写了若己有园的美景及宴饮场面;第二首则表达了林则徐的忧国忧民之心,同时告诫在坐的诸位一定要严防外寇的蚕食。

兰州碑林中的林则徐书法碑刻.JPG兰州碑林中的林则徐书法碑刻

林则徐在兰州时还给好友姚春木、王冬寿写信,详述办理禁烟的原因,并提出了抵御外敌的方法。他认为救国救民没有别的良方,只有“器良技熟,胆壮心奇”八字方针,也就是要有先进的武器,训练良好的军人,尤其需要胆识过人的官兵,然后齐心协力才能彻底打败敌人。

华陀庙里,抱病书联寄情怀

林则徐在兰期间,仰慕其名前来拜访者络绎不绝,索求书法作品者更是纷至沓来。他日夜手不停豪,为求书者写对联、匾额、扇面,在他的《荷戈纪程》中记载,初六“早晨,书联、扇”,“夜,复补书各处纸幅,终夕未寝”。据研究兰州地方史的学者邓明撰文介绍,兰州民间至今藏有林则徐的诸多书法作品,被收藏者视若拱璧。林则徐为雄踞金城关上的金山寺题写的“绥靖边陲”匾额,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八月初七,在人们的欢送下,林则徐离开兰州,过黄河浮桥,西去新疆。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十一月,由于林则徐在新疆垦田、修水利成绩斐然,清廷命他署任陕甘总督。他于次年三月到达兰州,三月二十日授陕西巡抚,仍留兰州与陕甘总督布彦泰会同办理“番务”。

此次林则徐一到兰州,就派员调查甘肃各府厅州县贩卖、吸食鸦片的情况,发现贩、吸者寥寥无几。但他担心广东禁烟令一开,商贩贪取暴利,西上贩毒,祸害陕甘,就立即下令严禁鸦片入口,并令各级官员严加防范,遏制了鸦片的蔓延。

林则徐曾浏览过的金天观.JPG林则徐曾浏览过的金天观

道光二十六年(1846)四月二十五日,林则徐游览了金天观(今兰州市工人文化宫),在该观斗母宫题写了一幅对联:“普物无心,万讣共载慈云遍;资生有道,百族同依爰日长。”

随后进到华陀庙里。时年62岁的林则徐,因为倍受流放生活的折磨,诸病缠身、健康状况日下。在庙里他流连忘返,一时触景生情,禁不住对华陀的医术大加赞赏,流露出渴望药到病除、恢复健康、报效国家的愿望,于是他挥腕举豪,手书楹联一幅:“灵素阐真诠,断胃湔肠徵异术;岐黄宣妙蕴,解头理脑媲神功。”后被镌刻为木联悬于大殿两侧。他还为山子石火神庙题匾“佑康锡福”,意为既保佑地方安康幸福,也希望自己身体健康,能为国效力。

六月二十四日,他离兰赴西安,任陕西巡抚。一直到道光二十七年(1847),授云贵总督,他才离开西北。道光三十年(1850)任为钦差大臣,赴广西途中病逝于潮州。

饱蘸笔墨,著文惜贤举人才

历史上的林则徐善于选贤举能,奖掖人才。和兰州书画家朱克敏的交往就是一段传至久远的佳话。

早在道光七年(1827),林则徐在署理陕西布政使时,遇见赴西安乡试的兰州书画家朱克敏,“一见如旧识,文艺颇佳,兼工楷隶,余甚喜之”。

据有关资料记载,朱克敏(1792——1872),兰州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朝,自称五朝老人。朱克敏自幼攻读经史,博览群书,勤学诗文书画。嘉庆时就读于兰山书院,举秀才。道光八年选取为优贡生,先后游学于西安、北京等地。道光十二年,任陕西蓝田玉山书院山长。道光十六年,主讲甘肃靖远乌兰书院。咸丰七年任大通县(今属青海省)儒学训导。同治末卒于家。

朱克敏手迹.JPG朱克敏手迹

朱克敏毕生从事书画创作,尤以书法成就为最。其书法苍劲超逸,自成风格。时至今日,朱克敏的书画作品在甘肃、北京、上海各地的博物馆和书画市场、民间收藏者手中都能见到。

道光二十六年(1846),林则徐在兰州重逢朱克敏,发现朱学业大进,书法渐臻妙境,就鼓励朱再赴乡试。六月二十四日,林则徐离兰赴陕西巡抚任,朱克敏深情相送,直到东岗坡才依依分别,并告诉林自己不日将赴西安乡试。回到西安后,林则徐惊闻朱克敏母亲去世,即致唁函,劝朱“葆身自玉、以礼节哀”(唁函刻石今存兰州市博物馆)。十月底,朱克敏到西安,怀着悲痛的心情,求林则徐为其母亲作七十八岁冥寿序。于是林则徐饱蘸深情,写下了一千多字的祝冥寿序,文成后由原甘肃布政使、考课过朱克敏的程德润书写成十二条屏。该条屏今收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林则徐在序中,赞颂了朱母对于朱克敏姐弟四人的抚育之恩,并盛赞朱克敏洁身自好,以笔墨养家糊口的清贫生涯,对其书画作品给予“陕甘上下垂青”的充分肯定。该文点墨朱克敏的高尚品德、文艺才能以及坎坷命运,对朱克敏的器重、关心、支持之情溢于言表。体现了林则徐求才若渴、惜才如命的大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