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布达拉宫脚下古老的“雪堆白”,是自明代起便代表着西藏地区手工艺最高水平的官办机构。
历史过程
在今日的西藏博物馆里,件件标有“雪堆白制造”的艺术品依然展现着昔日的辉煌。
据历史文献记载,早在五世DL执政时期,为了解决修缮和塑造大昭寺、布达拉宫等殿堂和佛像所需的技术人员等问题,将以“惹玛岗”地方的铜匠大师傅公夏为首的一部分手工业者集中起来,成立了一个组织,命名为“堆白”,意思是“能兴建一切享受物品者”,将其厂址设在布达拉宫下的“雪”区(即拉萨布达拉宫脚下的一片地方,在其城墙外西侧的广场边上,有一座端端正正、四四方方的两层院落),并给予特殊的待遇,这就是雪堆白的初始。
据说,五世DL时期,整个布达拉宫及其内部的装饰体现了当时西藏的手工业者,特别是金银匠和土木匠人的工艺水平。在整个建筑过程中,不仅藏地能工巧匠济济一堂,还聘请尼泊尔的匠人和内地工匠。这种横向的交流合作,给西藏手工业注入了活力,开拓了眼界,丰富了自身。这个时期,在拉萨召开过一次全藏手工业产品展评会,当时,江孜的卡垫、山南姐德秀的围裙、郎杰秀的氆氇、墨竹工卡的陶器、拉萨的缝纫制品、昌都的唐卡、卫藏地区的金银铜铁器均被评为优质产品,而且这种认同一直保持至今。
现代江孜卡垫生产
雪堆白还是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办工厂,这里的工匠们每年要制造大量布达拉宫和西藏地方政府各大机构所需的金银铜铁工艺品——大到庙宇金顶,小到文房用具,宗教供品佛像、佛塔,世俗用具茶盖、茶托等。300多年来,他们制作的精品有布达拉宫金光灿灿的金顶,布达拉宫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罗布林卡装饰典雅的诸多宫殿,以及数不清的宗教和生活用品等。
曼陀罗是藏传佛教用以象征宇宙结构的法器。这件曼陀罗是五世DL于清朝顺治九年(1652)送给顺治皇帝的礼物,高14.8厘米,直径32.4厘米,通体镀金,并以绿松石镶嵌,极为珍贵,由此可见清朝与西藏在政治宗教上的密切联系。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布达拉宫壁画《清代河运图》
牛皮船是吐蕃时期以来西藏地区的水上主要交通工具。这种船用坚韧木料做支骨,外蒙由数张牛皮缝合的“船壳”,小的可以乘三、五人,大的能乘十多人,并可载货,由一个船夫划船兼掌舵。牛皮船下水浸泡后比较湿软,不怕河中礁石撞击,且自重小,不管河道深浅,都可以划行。
一位著名的建筑师曾经说过,独特的西藏建筑将建筑技术和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融为一体,从建筑外观看,鎏金铜瓦顶及屋顶上的法轮、宝幢、八宝等饰物带来了外观上金碧辉煌的效果;从内部看,雕梁画柱、满壁彩绘,以及大量雕像的相互辉映,也整体地构成了一个富丽堂皇的世界。而雪堆白正是这样一个各种工匠汇聚一起的“富丽堂皇的世界”。
布达拉宫金顶
人员配备
从藏式建筑的实际需要出发,当时的雪堆白就是各工种俱全的“大公司”。在其编制内有27名铜匠和26名錾花工匠,他们分别是从前后藏两地殷实富户的政府差民中征调来的;12名铸工、6名泥塑工和3名画匠,他们是从山南地区涅觉热、拉加里等地属民中征来的;3名雕刻匠,是从塔布地区的殷实富户中征调的;6名钻石镶嵌工和6名铁匠,是从前后藏两地有名的工匠中征调来的;2名木匠是从拉萨石木工会中挑选的技术高超者;另外从专管达赖喇嘛临时物资收支的机构彻德勒空辖区——羊卓白帝卡征调8名妇女充任助手,她们主要是擦拭铜器,镀银,在镀金物品上抛光,还给铜匠、镶嵌工等工种充当助手。
西藏老一代手工艺人旧照
现在看来,雪堆白不仅是生产单位,它还有一定的管理职能。按照堆白勒空的条例规定,拉萨地区的各个寺院、贵族、商人等,谁要新制作或修缮佛像、法器、生活用具等,都要事先向堆白勒空呈送申请报告,得到批准后方可进行;堆白勒空有权征调他们所需的各类工匠差役,以前藏、后藏、康区为主:前藏、后藏和康区新建或者维修寺庙时,堆白勒空只派一名大师傅主持,其他人员则由各工种自己选派负责人,至于普通工匠如有条件,可按需要从当地工匠中征召。
特殊法权
由于修建布达拉宫有功,地方政府予其一定的特殊法权。在五世DL亲赐的永久铁卷中规定,堆白勒空可设监狱,可备马鞭、手铐、连头长枷等全部刑具;其所属人员在前藏、后藏以及康区若发生杀人等事件,当地只能将犯法者逮捕送交堆白勒空审处,而无权责打或自行判决。但是,(堆白勒空)没有判处死刑的权力。
做工要求
雪堆白在工艺方面力求精致、典雅,作品布局严谨,刀工细腻、线条流畅,并在保持整体传统风格的基础上有创新。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独特的雪堆白艺术风格,也代表了西藏近、现代传统工艺的最高水准。如今珍藏在布达拉宫、罗布林卡的不少珍贵历史文物如布达拉的鎏金强巴佛铜像就是其中之一,受到了很好的保护。这正像一位工艺品收藏家所说:“用黄金美化装饰寺庙楼阁不是西藏的发明,但把这种风尚完美地继承下来,并推上历史的顶峰,在今天日益丰富和富裕的物质世界里仍放射璀璨夺目的光彩,赢得世界性喝彩的只有西藏。”
清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年)
通高354,佛高178厘米。
收藏单位:布达拉宫管理处
强巴佛即弥勒佛,因为将来继释迦牟尼而成佛,故现在示现的是菩萨形。头戴的五叶冠上镶嵌绿松石和珠宝,身披天衣,胸前饰华丽的璎珞。双手呈转法轮印,两只手中各向两旁引出一枝莲枝,莲枝上分别置宝瓶和法轮。
善跏跌坐于束腰须弥座上,脚踩莲台,座上有双狮等图案。造像有装饰繁缛的桃形头光和舟形身光,身光顶端浮雕金翅鸟。整个造像气度雍容华贵,雕饰精美的绝伦,充分表现了弥勒佛所具有的慈悲,大度、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特征,体现了藏民族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造像艺术的高超技艺及独特的风格,是18世纪中叶拉萨“雪堆白”作坊制作的佛教造像中的杰出代表。
对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素有研究的藏族作家次多先生认为,体现雪堆白工艺近现代水平的作品应该不少,而集中体现其水平的是罗布林卡内的达丹明久颇章(宫殿)。
罗布林卡内的达丹明久颇章
罗布林卡林园是历代达赖喇嘛夏宫所在地,始建于第七世达赖喇嘛时期,经过200多年的扩建形成今天的规模。林园内的一座座宫殿,表现了各个时期的建筑思想和审美观念,体现了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水准,而最年轻的宫殿——达丹明久颇章的建筑风格,恰恰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的建筑思想和审美追求,而且它可以称为是雪堆白的最集中、最独立,也是最后的建筑杰作。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雪堆白涌现出许许多多名震全藏的建筑工艺大师,被称之为“乌钦”,藏语口语中尊称他们为“钦莫啦”,意思是技艺精湛的大师傅。他们是雪域工艺美术宝冠上的明珠,在西藏文化的星空中奕奕生辉。据不完全统计,雪堆白历史上曾出现过上百个技艺高超的“乌钦”和“乌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