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魁近照
编者注:经李少魁先生授权,即日起,藏人文化网将分期转载分享李少魁先生多年来藏学研究的一些专著专稿。李少魁,清藏史学者,仓央嘉措历史文化研究者,仓学研究首倡者,西藏仓央嘉措文化研究协会会员。有《学者风范 上师圣迹——纪念内蒙古大学博导贾拉森教授暨第六世迭斯尔德呼图克图》(第一作者 国际时刊出版社2018)、《仓央嘉措去哪儿啦》(香港版)(国际时刊出版社 2018)、《仓央嘉措去哪儿啦》(北京版)(宗教文化出版社 2021)藏学专著出版,国内外发表多篇藏学论文。
阿拉善“撒尔鲁克”小考
李少魁 2017年10月10日
图1
2007年春天,我第二次自驾南北万里行,目的地是阿左旗-天祝县-武威市。第一项任务是带着《康熙朝满文奏折朱批全译》的3305# 朱批“存放和硕公主所进牛奶酥油记事”的内容(图1),到阿拉善王爷府旧档,去查找有没有同一事件的记载。如果有,则证明《仓央嘉措秘传》中关于此事的描述是真实可信的,也就是说,中央档案(朱批全译)-地方档案(王爷府老档)-广宗寺(秘传)会形成一条可信的证据链,从而证明仓央嘉措在阿拉善的真实存在。
4月12日抵达阿拉善广宗寺拜见贾拉森活佛。第二天,按照活佛预先招呼,到左旗档案馆,馆长布仁巴希尔陪同查阅清史档。首先必须肯定,阿拉善王爷府老档果然名副其实的保存完好,在
图2 活佛接见
图3 布仁巴希尔陪同查档
图4 王爷府康熙57年10月和硕公主赴京省亲的相关记载
我考证,阿拉善的牦牛是1716年仓央嘉措从马营寺带过去的。
我问了一个90岁的南寺喇嘛,他说南寺有过牦牛,两个活佛的管辖都有过,还有一个人家也养过牦牛,
贺兰山中有野牦牛一事,阿拉善左旗城里人知之甚少,只有沿山牧户知道。
问起贺兰山野牦牛的来历,人们莫衷一是,但比较一致的说法是,200多年前的清乾隆年间,贺兰山曾建有两个相当规模的藏传佛教寺庙,分别叫南寺和北寺。当时喇嘛从青海、甘肃用牦牛向这里驮运经书,运完经书后,因佛家不忍杀生,遂将其放入山中,后逐渐野化。(姜在忠 殷耀 柴海亮)人民网 2002-03-11
问题是道格欣公主奉上师仓央嘉措进京省亲是康熙55年,比乾隆早了40年。那时候王爷府在紫坭湖,阿拉善根本就没有牦牛,怎么会给她叔父康熙皇帝带去了59斤酥油?皇帝特别喜欢,特别让厨师省着用,一下子就记住了阿拉善萨尔鲁克酥油
2007年在活佛指引下,我在阿左旗档案局也查到了这份档案,与理藩院的记载一致。
我当即感到困惑,道格欣公主的酥油是哪里来的?为什么皇帝说是阿拉善萨尔鲁克?从零七年开始,这个问题让我疑惑了十年。
一直到2017年9月,我第一次走进马营寺,出寺门迎面看到开阔的草甸草原上一大片白毛牛,正在吃草,我一下子恍然大悟: 1716年春天仓央嘉措从这里出发第一次去了阿拉善。所以,我赶紧拍下了一段视频,珍藏至今。而且测量的高程是海抜3019米
历史的真相,往往就在细节之中。
最近正在写这篇文章,讲述仓央嘉措把青海的酥油带给道格欣公主转送给康熙皇帝。所以才有了阿拉善萨尔鲁克酥油的说法。
估计公主也给各位皇兄带去了一些。皇帝一夸赞,各位皇子也都牢记心中。所以三年后的1719年, 十四皇子挂大将军印,远征军护送七世达赖格桑嘉措进藏,驻札西宁,第一件事情就是给父皇送北京一批青海酥油,让康熙皇帝再一次想起了萨尔鲁克,颁旨夸赞。
文物点名称: 紫泥湖王府旧址
文物点所在乡(苏木): 吉兰太镇 文物点位置: 沙日布日德嘎查北3.32公里
UTM东0533888 UTM北:4330063 东经:105°23.505′北纬: 39°06.168′海拔:1193 米 时代:清
地名的历史沿革与穿越
李少魁 2021-6-09
首先祝贺你的《蒙元…凉州…》课题获批立项!
谢谢你邀请我做顾问。你的课题范围是元藏史,而我研究的是清藏史,而且不涉及仓央嘉措在华锐藏区的历史。遗憾,帮不到你。陈庆英老师有专著《蒙藏关系史大系·政治卷》、涵盖了大量凉州史料,建议参阅。
顺便提醒,你的立项报告有一幅地图,其中一地名标的是银川,似有不妥。西夏王国时期称兴庆府,蒙元时期称宁夏府路,明清沿用宁夏府。民国晚期1944年才改称银川。
史学界不讲究地名沿革,闹穿越笑话的例子比比皆是。最常见的是新疆这个地名,明明是清末光绪年间左宗棠平定天山南北的内乱外患之后上奏“故土新归”,清廷遂于1884年建省新疆(在此之前是伊犁将军府,再前是准噶尔汗国……),但是在现代的元、明、清史研究文章中直接冠名“新疆”的穿越者,常常是不期而遇。
你是年轻学子,难得有机会拿到国家级课题立项,万望练好基本功为要。
预祝成功!
仓央嘉措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于第二届仓央嘉措秘传学术研讨会的话题
李苏依勒图主席:
五台山一别已有年余,一切均安?按照2018约定,今年夏天将举办“第二届《仓央嘉措秘传》学术研讨会”。谨就此话题阐述一些看法。
首届研讨会达到了什么目的?阿拉善人以历史学术形式宣示并证明仓央嘉措在阿拉善。
那么第二届呢?我希望进一步,邀请西藏人与阿拉善人共同研讨仓央嘉措在阿拉善的学术与历史问题。
为什么是这样的设想呢?告诉主席一件往事。2002年初我再一次从南寺追到呼和浩特,总算拜识了贾拉森活佛;2003年我赞助《缘起南寺》出版首发;2004暑假我邀请教授夫妇到珠三角度假。在此期间贾拉森活佛再次询问我研究仓央嘉措的动机,我坦言,终极目的是能够让仓央嘉措归位布达拉宫,纠正清廷康熙朝的一桩冤案。活佛沉思良久,“难度很大”。不久我将《仓央嘉措礼赞》诗稿电邮活佛斧正。2007年我策划并出资“广宗寺建寺250周年”纪念活动,活佛命我勒石立碑于仓央嘉措灵塔广场,并亲自翻译蒙古文刻于诗碑B面,礼赞末句原文是“祈愿六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早日归位布达拉!”贾拉森教授亲自修改为“祈愿六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永驻阿拉善,归位布达拉!”后来我请教活佛,“是不是意味着64岁留下,24岁归拉萨?”活佛含笑不语。紧接着,活佛命罗桑嘉措译师去马营寺考察,并开始着手翻译《仓央嘉措传》,活佛注释,终于在圆寂前完稿。也就是说,活佛为“归位布达拉”奠定第一步立碑明志、第二步翻译传记。
2016年西藏仓央嘉措文化研究会首届(错那)学术研讨会,主席带队带着雕像模型参会,也是一次重要事件,我们有幸相遇。2018年您采纳我的策划创办了首届秘传研讨会,迈出“归位布达拉”的第三步。而且我们共同赴五台山得到《信仰之睛》藏文版,不但为《仓央嘉措去哪儿啦》书稿完满结局,而且为第二届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建议第二届定位在“仓央嘉措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建议突出六世达赖历史上的“政治正确”。在此,推荐《仓央嘉措哪儿啦》书稿中的三段论述:
放在康熙六十年(1720)的历史节点上,仓央嘉措顾全大局牺牲自己,为清廷(中央政府)解决已经延续25年的西藏“三个六世达赖”的老大难问题,毅然决然放弃复位机会的利他举措;
放在18世纪上半叶,中华多民族关系处在历史上最后一次大整合的大潮中,仓央嘉措继承五世达赖的政治遗产,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毅然决然地拿出达赖身份的唯一信物给了格桑嘉措,是一位不惜个人做出巨大牺牲的杰出格鲁派领袖;
放在今天,经历三代(汉、藏、蒙、满)各民族学者的传承接力,已经演绎出长达八十年经久不衰的、突破单一民族属性的、多民族文化高度融合的“仓央嘉措现象”!这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罕见的一次多民族文化融合的“世纪过程”,绝无仅有,就此一例!成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典范,其社会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文化意义以及在“一带一路”上的传播价值,现在均被远远低估!
三、建议邀请西藏仓央嘉措文化研究会做指导单位,邀请会长巴桑罗布、专家多吉平措(信仰之睛的译师)确保参会并主旨演讲。我从去年应邀出席成都会议以后与会长不间断联系,8月份会长在北京做了胃部大手术,经过海南岛半年疗养,现在基本康复,在成都家中静养。我介绍过首届情况,会长赞同,试探可否支持后续研究?会长表态积极。我相信,假如您以政协名义邀请,而且16年你们已经认识,会长一定会积极回应。
四、建议邀请宗教文化出版社相关领导出席同时举行《仓央嘉措去哪儿啦》新书发布会。
四点建议,未展开论述,或许偏颇。是否可行,敬请斟酌。
颂安!
李少魁
2020-5-01于 质砚斋
作者备注:李苏依勒图先生时任阿左旗政协主席,现任阿左旗人大主任。
仓学的框架与元问题(上)
李少魁 2017-06-01
仓学研究 需要良好的学术探讨氛围
仓央嘉措的历史甚至包括仓央嘉措情歌的研究是一种学术探讨,掌握资料和合乎逻辑的推理论证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仅就掌握资料来说,藏文、汉文、滿文、蒙古文也都具有各自的重要性,综合利用这些资料与精准掌握某一文种的资料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对于这种复杂的历史问题,允许有不同的探索路径和不同的分析方法和不同的学术观点,也是同样重要的。良好的学术探讨氛围才能不断地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不断地接近三百年前的历史真相。
什么是仓学?
简而言之,研究仓央嘉措的一个专门的学问(学科),称之为仓学。仓学的历史背景是“仓央嘉措时代”,分为狭义(1683~1751年)、广义(1642~1792年)两个概念。详见前文(P92)。笔者提出的仓学框架内容是:
1、自传、本生传、佛学著作、口述历史等等;
2、文学作品(诗歌、情歌、道歌、舞蹈)以及依据作品改编的影视歌舞;
3、身世的研究,包括考证派、索隐派、田野调查派等等不同的流派;
4、与仓央嘉措隐身地、修行地、圆寂地相关的地域文化研究;
5、仓央嘉措时代大背景的历史、地理、人文研究;
6、24岁之前(童年、少年、青年)成长环境及玩伴的研究;
7、24~64岁(中青年、暮年)的重大事件及关联人物研究;
8、改变、影响仓央嘉措命运的“朋友圈”中的历史关联人物的专题研究;
9、与仓央嘉措相关的文化产业及其产业链的研究与实践案例。
10、藏文、满文、蒙古文、汉文等多语言文种的文献翻译以及多民族学者之间的互动交流。
还可以有延伸。总之,仓学现在还是潜学,尚在成型发育过程中。与红学相比,是汉、藏、蒙、满等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其历史的宽度和纵深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尚待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仓学 首先研究什么?
六世达赖“病故”300年后重新复活,圣迹被这么多人传颂,诗歌在中国大地传唱,互联网上粉丝过亿……在六百年以来先后圆寂的十三位达赖喇嘛中间,唯独六世重新登上历史舞台,被纪念、被研究。该不该问一问为什么?谁能回答?
不妨问一问,为什么不研究四世达赖?土默特小王子、15岁坐床、28岁英年早逝、神秘爆亡?同样,为什么不研究七世达赖?那一位按照仓央嘉措“借大雁的翅膀飞向理塘”的情歌而转世的灵童?那是多么的浪漫、更可以发挥想象力呀……
早已被隐入在历史迷雾中的人物,能够重新进入现代人的视野,需要有改写历史能力的人,才做得到!这位权威人物是谁?他110年前为什么要否决24岁“病故说”?他用了什么样的“三部曲”重新把仓央嘉措推上蒙藏历史、汉藏历史舞台?
这一切的一切,是仓央嘉措研究的根本问题的根本!也就是仓学的“元问题”!也是110年以来的研究盲区!愚以为,仓央嘉措研究会,首先要从元问题开始研究,首先搞清楚24还是64!如果很容易搞清楚的问题不去搞清楚,其他研究还有什么意义?
如今,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今天,仓央嘉措情歌方面的消费劲头有增无减、可以说是愈演愈烈,呈现出文化过度消费的趋势。照此下去,仓央嘉措文化势必被严重扭曲,离仓央嘉措真相会越来越远!仓央嘉措不是传说,不是情种,不是格萨尔王,也不是贾宝玉,更不是纳兰性德!仓央嘉措是真实的历史人物,首先是达赖喇嘛,是一位政治人物,有自己的宗教领袖的真面目,有自己的坚定信仰和传承,尤其在针对拉藏汗用天主教异化藏传佛教方面,针锋相对的斗争,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方面有自己的历史贡献!这些是仓央嘉措人生的主流。所谓的62首情歌,是非主流,仅仅是因为满18岁而不能亲政以后四年逆反时期的产物。当年拉鲁藏从青海流亡到西藏,依附在仓央嘉措庇护下,纵容、诱惑年轻的六世沉醉于轻歌曼舞。骗取信任,戕害第巴之后,立即对恩人仓央嘉措下毒手,接二连三向大皇帝控告仓央嘉措是男欢女爱的“伪达赖”,强烈要求予以废黜。今天,我们如果把仓央嘉措情歌当做主流,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去证明拉藏汗的政治正确?
有一个情节笔者想强调一下。康熙五十六年准噶尔扰藏、拉藏汗被杀、第二个六世达赖伊西嘉措被囚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发生以后,是年秋天,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做为阿拉善额驸阿宝郡王福晋的上师,随同道格欣公主赴京前夕,曾经满怀信心叮嘱随从:“有朝一日,我的身世必将大白天下,我终将为众人所称羡道奇,终将被大家所崇敬。这个时刻一定会到来,但是不能急躁”。
1717年说这一段话的时候,距离尊者坐床整整20年;距离青海湖畔“被病故”刚刚十一年!可惜,到了2017年的今天,整整三百年过去了,仍未大白天下。笔者以为,发现“元问题”之日,或许就是64岁仓央嘉措真相大白于天下之时!
仓学的框架与元问题(下)
仓学研究的藏译汉资料 已经是汗牛充栋!
在仓央嘉措的历史的研究中,近些年来,不时的有一种声音反复响起:研究仓央嘉措而不掌握藏文资料,那是隔靴搔痒……也有一些汉族年轻人为此而焦虑。其实,这句话放在30年前或许是正确的。但是,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藏研中心和北京、西藏、青海、四川等地的众多的藏学研究机构同心协力,藏学研究著作可谓硕果累累,也出版了海量的藏译汉、满译汉、蒙译汉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覆盖了元代以降蒙藏文化历史的方方面面,毫无疑义,也覆盖了仓央嘉措历史的全部内涵。以24岁VS 64岁为例,只要是钻研了《西藏通史》、《五世达赖喇嘛传》、《历辈达赖班禅年谱》、《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并且提取出相关联的历史细节,与《仓央嘉措秘传》内容去对照研究,你可能就会发现有盲区,答案就近在咫尺了!我称之为“5+1”。任何一个不掌握藏文的人,都可以进入仓央嘉措研究领域。只要你能发现仓央嘉措研究的“元问题”,你就逼近了真相!
在此点破一个常识问题:仓央嘉措的“元问题”发生在1706这个时间点,而不是桑结嘉措撰写《金穗》的截止点——1701年10月1日!
元问题:根本问题的根本
从明朝嘉靖二十一年(1474)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dgevdunvgrubpa)圆寂,到民国22年(1933)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 (rgyalbathubbstanrgyamtsho)圆寂,四百九十二年间,前后有十三位达赖喇嘛遂愿而去,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么,做为仓央嘉措研究者必须要扪心自问:今天,为什么你只研究六世,而不研究其他十二位?谁把六世重新推上了历史舞台?谁是幕后推手?为什么单独把仓央嘉措推出来?推手目的究竟是什么?推手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围绕着“谁把六世重新推上了历史舞台”的元问题,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仅仅用常识,你就可以明白:
仓央嘉措历史早已没有谜 只有认知的盲区
24岁青海湖“病故”的谎言,早在110年前就被一位权威人士戳破!重新把仓央嘉措推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却不知为什么,人们对这位权威人士的“行为艺术”视而不见!甚至引以为证的同时,却不去深想一步:我用了这个(证据),岂不是就否定了24岁?于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历史盲区,就在人们的眼皮子底下,又伴随了懵懵懂懂的110年!在这位权威人士面前,西宁喇嘛商南多尔济的报告和司膳官罗追旺久的《随行纪要》,统统都是另有隐情的假证!
为此,笔者在不久前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了一段话:“历史亏欠仓央嘉措太多;信众亏欠仓央嘉措太多;甘丹颇章亏欠仓央嘉措太多——布达拉宫的红宫中,诸世达赖皆有灵塔,独缺六世达赖喇嘛!”引得一些人不高兴,认为“口气太大”!其实,这是因为同一问题认知的差别引起的误解,或者是在仓央嘉措问题的认知方面有没有盲区而引起的观念冲突。举一个例子可能就会明白。110年前那位权威人士戳破24岁“病故说”的同时,搭建了一座通向“64岁”的桥,桥头堡延伸出去的那一间屋子都清晰可见。由于盲区,由于视而不见,这一座桥鲜有人踏过;绝大多数人挤在24岁的岸上;那些少数人在探索64岁的,却辛辛苦苦弯腰低头在河里摸石头……请问,过了桥的人看在眼里是什么心情?难道我们还要再“摸着石头过河”110年吗?
好的,现在我们来弄明白,元问题究竟是什么?
所谓元问题,就是有一个“根本问题的根本”的存在,那么,……“两者相隔时间的长短,就不是问题了,而是变成必须的中间过程”。在《社会机制理论》一书中称之为时序性:“具有时序性的历史事件有其意义”,“ 一个社会事件或事实引致了另一个社会事件或事实,前者与后者间必定有一个中间过程,而且二者是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也就是笔者一再强调的,24岁、64岁不可以共存,只能二选其一!“ 它们在因果解释中的地位不仅应该受到承认,而且应该加以进一步的概念化与分析”。
本来,1706年冬天,24岁的六世达赖在青海湖畔病故。1708年,转世灵童在理塘出生。1721年,转世灵童在拉萨坐床,成为七世达赖。这样清晰的传承关系,本来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元问题”。六世达赖自然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如同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28岁圆寂一样,不存在问题,也就没有元问题。其他诸世依次圆寂的达赖也都没有元问题。
可是过了整整二百年,1906年冬天,一位权威人士却用自己的行动,昭告天下,24岁那年六世达赖没有病故在青海湖畔!不啻一声冬天的惊雷!于是,仓央嘉措被重新推上历史舞台——元问题出来了:否定了24岁,那么,后面又活了多少岁?紧接着《秘传》出来了:延长40年,64岁圆寂!
请注意,元问题没有悖论!即刻延伸出64岁的元逻辑,也就是说,必须为仓央嘉措的人生重新建立一个逻辑框架!
土登嘉措揭示出来的一个元问题,抛给史学界一个绕不过去的元逻辑;留给藏传佛教界一个因明论的辩论题;更是给活佛转世制度一个时序性的难题!
(原载《仓央嘉措去哪了》香港版P171)
仓学万里行(修订稿)
李少魁 (2019年12月1日)
所谓仓学,是研究仓央嘉措历史文化的一门综合性学问(学科),属于清藏史范畴,其框架涵盖10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详见拙著《仓央嘉措去哪儿啦》),其主要使命是探索、还原仓央嘉措真相。
研究仓学,为什么需要万里行呢?道理很简单,如果真的是24岁圆寂,那么研究仓央嘉措的所有履历都在庙堂之上,也就没有仓学了。正是因为24岁神秘失踪、遁形了,从庙堂之上潜入到江湖以远,没有履历可查了,清廷官方“病故”消息是一个孤证,西藏噶厦地方政府遮遮掩掩。今天的研究者只能到民间、到江湖,去耐心地、悉心地、甚至大海捞针一样的追寻一切一切的蛛丝马迹,才可能探索到历史深处那最后的真相!所以说,单纯依靠在文献史籍的故纸堆里搜寻研究仓央嘉措真相,事倍功半也难以寻觅,甚至可能成为击鼓传花的复印机;不辞辛苦的大量的田野调查,必然是费时费力费钱财,但是,蛛丝马迹多了,一定能够牵扯出几分真相!“一半精力在书房,一半时间在路上”,是笔者30年探索历程的真实写照。
这一条万里行路线,从仓央嘉措的故居,西藏山南错那县的那间黑屋子起步——到布达拉宫六世达赖经堂的法台——到青海“病故”之地(实为遁形之地)更尕海——到“结檀越”的碾伯县拥承龙洽部落——到尊者隐身十年的阿家静房(今乐都县马营寺)——五台山秘密修行的观音洞——到阿拉善紫泥湖的郡王府——到北京明珠花园、西黄寺——再到尊者创建的母寺石门寺(天祝县)——最后到仓央嘉措圆寂之地、腾格里沙漠深处的承庆寺以及阿拉善广宗寺供奉仓央嘉措灵塔的广场。这样一个用脚步丈量的考察仓央嘉措历史文化形成的大致过程,可能寥无几人。笔者本人可充其一个,但不知是否迄今的唯一。
当你走完了仓央嘉措的十个历史节点,你自然就拥有了还原真相的发言权!当然,你如果不愿意远行,读者也可以选择是否相信十个地点的《田野调查报告》所展示的尊者64岁的证据链。
回顾30年,笔者只是证明了一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从马营寺到石门寺的思考
李少魁 2017-10-08
母寺的疑惑
天祝县的石门寺是一座古老的寺院,因为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重新修建而出名。贾拉森活佛告诉我,石门寺是阿拉善诸寺的母寺。
根据公开资料介绍,石门寺由明代国师罗桑丹巴曲吉尼玛初建,藏语称“嘉格让雅尔隆图尔钦噶丹贤巴林”。清顺治九年(1652),达赖五世阿旺·罗桑嘉措进京途中曾到过该寺。据传,达赖六世仓央嘉措被蒙古和硕特首领拉藏汗废黜后,在押解送往京师途中曾辗转来过此寺,居住达一年之久。清雍正二年(1724),因青海蒙古和硕特首领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的牵连而毁于兵燹后,于雍正五年(1727)开始重建,至乾隆八年(174s)竣工,前后共用16年时间,称为达布寺,御赐匾额为“格丹勒措哇”(意为宗喀巴的信徒),朝廷还发给250名僧人的供奉,并赐给藏文版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据记载,该寺是达赖六世主持修建的,建成后由他自己亲自任堪布,这一时期的石门寺有僧侣500多人。清同治五年(1866 )反清起事的河州回民领袖马占鳌进入河西攻占天祝,石门寺又遭到局部破坏。
石门寺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学者名人,最有名的为清末民初的华锐热布萨,他学识渊博、精通五明,曾是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的副经师,著有佛教哲学著作2部,青海塔尔寺等地有其梵文、藏文手迹收藏。是他把《仓央嘉措秘传》藏文版提交给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得到赞许后,在拉萨首次木版刊印。
解放初期该寺有经堂2座,昂欠有堪布、朵什、嘉豆等处,活佛2人,僧人及其他人员共有48人。清乾隆后至解放初,该寺为内蒙古阿拉善巴让克寺属寺。1960年后被陆续拆毁,1981年正式开放,现有僧人及寺院管理人员8人。
2007年春天,我第二次自驾车从广东到了阿拉善广宗寺拜见贾拉森活佛,随后按照活佛开示,我又驱车前往天祝县,拜谒石门寺。很荣幸,在县宗教局领导陪同下,见到了石门寺珍藏的唯一一幅仓央嘉措尊者自画像,主持罗桑嘉措译师向我赠送了珍贵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并且向我证实,仓央嘉措尊者第一次到石门寺的时间是1721年八月十三日。我本人对仓央嘉措尊者建立的母寺有了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产生了一丝疑惑:为什么尊者的晚年不在母寺渡过?母寺是否就是尊者长期修炼的本寺?长期以来,这个疑惑始终没有解开。
马营寺与石门寺的地位
马营寺,藏语称“马营扎西曲林”,位于县城东北26公里处,在今马营乡北6公里的马营沟。
《安多政教史》载,由阿拉善曲结• 伦珠达吉建于清乾隆五年(1740)。该寺历史上属佑宁寺松布昂管辖,其香火庄主要为拉拉木沟的北坪(上沟)、古城诸村,原属马切阿官部落。
《青海记》载,当时有寺僧100人。1958年有寺僧58人(其中活佛:一人,名朗柔;管家2人,名黄起诚、米扎西),经堂、佛殿等134间,活佛昂欠3院79间,僧舍20院405间,建筑占地80亩,耕地497亩(内公田95亩,私田402亩),马45匹,牛230头,羊50只,森林约600亩。该寺1967 年拆毁,1984年批准开放。至1987年,重建经堂1座3间,僧舍1院6间,住寺僧徒2人(其中完德1人),牛18头,羊8只,树林 10亩。
请注意,该寺的规模不但宏大,活佛行宫就有三个院子七十九个房间,堪比塔尔寺,足够供养一位大活佛。
在2003年贾拉森教授的《缘起南寺》P5记载:阿旺多尔济从西藏回来后仓央嘉措又派他去建造碾伯县(青海省乐都县)境内的马营寺。庄晶教授翻译的《仓央嘉措秘传》、华锐·罗桑嘉措翻译、贾拉森校注的《仓央嘉措传》都有这样一句话的记载。
这就更奇怪了:为什么要花费巨资修建碾伯县的马营寺?为什么尊者在世的时候,自己不修广宗寺,而是留给弟子阿旺多尔济?尊者与马营寺究竟是什么关系?
在《仓央嘉措传》的附件二,贾拉森教授进一步阐述建造马营寺的理由是“根据前一世兖卓活佛的指示”,“这里所说的前一世就是指仓央嘉措。因为兖卓活佛一般指温都尔葛根,其前辈是六世达赖喇嘛了”(P193)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常识性问题,活佛都是以寺为本,特别是创世活佛。如果说马营寺的兖卓一世是仓央嘉措尊者,毫无疑问马营寺是温都尔葛根仓央嘉措的本寺了,一定是曾经长期的修行地。矛盾的是,《秘传》屏蔽了本寺——马营寺的所有描述,仅仅是一句话点到为止。在贾拉森教授生前,我们曾经讨论过,当时因为不知道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会见的部落长官拥承龙洽是谁,不知道马营寺是谁的属地,一层窗户纸未能捅破。
今天,根据拙文《仓央嘉措的青海十年》的考证、考察以及文献搜索的结果则可以明确:
(一)碾伯县马营寺是温都尔葛根仓央嘉措的本寺;
(二)碾伯县阿土司是仓央嘉措的檀越;
(三)平番县石门寺是仓央嘉措创建的母寺;
(四)广宗寺是一世迭斯尔德为师父仓央嘉措建造的灵隐寺。
由此,关于母寺的一系列疑惑,就迎刃而解了。
澄清三个问题
第一、1706’在青海,没有反对仓央嘉措的势力
十三世土登嘉措在1907年,跨进拥承龙洽的部落,向世人点破了一个“元问题”,用“三部曲”否定了仓央嘉措24岁病故,也否定了自行离开、云游天下,更否定了中毒身亡!
做为政敌的拉藏汗,在拉萨、在当雄,在他自己的势力范围尚且不敢加害仓央嘉措,遑论进入拉藏汗政敌——青海蒙古八台吉势力范围,遍地都是六世达赖绝对忠诚的信徒,谁还有机会加害?常识问题,无须拍脑袋!
我们应该澄清一个概念,在当时的西藏,拉藏汗是仓央嘉措公开的政敌,宗教集团内部也有“三股势力”否定仓央嘉措转世灵童地位。一旦走出西藏,不但准噶尔汗国的策妄阿拉布坦在提前准备好迎接/骑劫六世达赖①,青海蒙古王截留六世达赖也是逻辑的必然结果。因为在青海和硕特蒙古诸部,奉达赖为神明②,视拉藏汗为敌人!有史料证明,绝对没有动摇对仓央嘉措的信仰!③
第二、仓央嘉措不是“钦犯”,也不是浪迹天涯者,在禁行隐身之后,仍然有一个强大的朋友圈
十三世土登嘉措将康熙四十五年仓央嘉措被青海蒙古“截留”并保护在西宁土司部落的史实公诸于世,让64岁仓央嘉措的“冰山”,浮出水面。虽然没有说“冰山”下面都有谁,或许是故意留给后人寻觅。至于,是谁截留?是谁放行?是谁提供庇护条件?等等,《仓央嘉措秘传》都给善意的屏蔽了,相信里面故事一定很精彩!至少,史学界可能没有留意到仓央嘉措对青海蒙古王达什巴图尔曾经的恩重如山!史学界只有极少数学者注意到商南多尔济表面上是西宁喇嘛,实际上是康熙帝的内大臣,是手眼通天的归化城札萨克大喇嘛!所以,搭建“青海之桥”,还需要从仓央嘉措的朋友圈里,多请出几位关键的历史人物登场。我推荐的人选有:准噶尔汗国的策妄阿拉布坦、阿拉善和硕特郡王阿宝额驸、二世章嘉呼图克图、驻京喇嘛三世阿嘉活佛、一等侍卫阿南达、西宁总兵张岳、风云人物罗卜藏丹津、固始汗藏妃额尔克哈顿、达赖汗的长子丹增旺杰、噶尔丹的女儿钟齐海、老鸦驿副守备阿世嘉、冰沟驿副守备鲁华安、马营寺堪布阿劳萨……
第三、仓央嘉措一生的三个时间段
1~24岁在西藏;24~34岁在青海;34~64岁在内蒙阿拉善(包括平番县)。24岁仓央嘉措的终点站,在青海更尕海;24~64岁的始发站,在青海拥承龙洽部落。
《仓央嘉措研究学》简史
(1907~2019)
独立学者 李少魁 编纂
酝酿期:1907~1924
仓学创始人:土登嘉措(藏族) 于道泉
□1907年(光绪33年 藏历第十五饶迥火羊年)12月4日,32岁的十三世达赖,奉旨从塔尔寺启程晋京朝觐,途径碾伯县(今海东市乐都区)的老鸦城,“章嘉国师及县令跪别”之后,土登嘉措一行拐进一条山沟,专程“前往传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禁行的地方,拜见了成为供奉和依次祭祀的檀越拥承龙洽(音译)部落长官夫妇并给予赏赐,并听取了其先辈与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结檀越的介绍。”
质研斋评:土登嘉措以其计划外的行程,向康熙45年仓央嘉措24岁青海湖“病故说”,发起第一次挑战。这是仓学研究的元事件。
□1907年4月7日,土登嘉措上五台山朝拜,专程“在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修行过的公亚东山洞念诵《大慈悲经》二十一天”。
质研斋评:公亚东山洞,即观音洞的谐音。成为后世学者认为仓央嘉措圆寂“五台山说”的源头。
□1912年拉萨出版《仓央嘉措秘传》,64岁仓央嘉措首次浮现。
质研斋评:《秘传》原著为藏文手抄本《妙音天界琵琶音》,作者系内蒙古阿拉善扎萨克盟广宗寺(俗称南寺)创建人、第一世迭斯尔德呼图克图阿旺多尔济(1715-1780年),在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撰写。根据内蒙古大学贾拉森教授考证,在整个清王朝中晚期的一百五十年间,这个手抄本一直是密不传人。“一直到民国年间,才由第五世迭斯尔德呼图克图奉献给十三世达赖喇嘛。达赖喇嘛赞不绝口,下令在拉萨刻板刊印。”(《缘起南寺》 贾拉森 著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3)于是,由达赖的经师、大格西华瑞•罗桑甲萨(甘肃石门寺僧人)推荐给西藏一位贵族官员哲通•久美甲措在拉萨刊印发行。此乃《秘传》藏文版之起源。
□1923年11月,由于前藏加派后藏税务负担等等矛盾冲突,九世班禅曲吉尼玛出走,藏地震惊。九世班禅在内地受到民国中央政府的厚待和各地的欢迎。
□1924年初,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派遣色拉寺堪布贡觉仲尼赴京出任第十六任雍和宫堪布,获民国政府蒙藏院批准。这是中断18年,也是民国政府成立之后,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第一位雍和宫堪布。不久,齐鲁大学毕业生于道泉来到北平,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考古研究所,为编写第一部藏汉英词典,搬进雍和宫进修拉萨方言,获僧官馈赠藏文版《仓央嘉措情歌》。
史料摘录:1924年。一位山东刚毕业的大学生于道泉,来到北平,进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考古研究所,聘请为助理研究员,先跟随沙俄时代科学院院士,德国柏林大学博士钢和泰教授学习梵文、藏文。学成以后,发现没有工具书,于道泉决定自己编写一部藏汉英词典,于是呢,“设法认识了雍和宫的僧官”,由这些僧官借给他一间房子,他就搬到雍和宫住,与这些藏族僧官朝夕相处。为了节省做饭时间,他买了五个大暖瓶,装满稀粥一直到吃完再做。于道泉被人戏称为“于喇嘛”。雍和宫是清廷的皇家喇嘛庙,原是雍正登基前的官邸。乾隆皇帝规定西藏达赖定期轮换派僧官喇嘛入驻。“我在1924年到北京来的时候,从西藏派来的三位僧官刚到北京不久。”(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西藏人民出版社P8 1988)。结识不久,雍和宫的僧官喇嘛将携带的《仓央嘉措情歌》藏文原著馈赠给了于道泉先生。于道泉爱不释手,很快就译成汉文,接着又译成英文,1930年出版,向全世界传播。仓央嘉措做为旷世藏族诗圣的真面目才渐为世人所认知。与此同时,于道泉先生依据《隆多喇嘛全集》的内容,也将仓央嘉措的达赖喇嘛身份公诸于世,开创了仓央嘉措研究的先河。“由于该书同时又译成英文流传国外,因而引起国际藏学界的高度重视,为我国藏族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济南走出个于道泉》 山东画报 2013-6-8)
质研斋评:九世班禅出走内地依附中央的事件,在内地形成强大舆论场,直接刺激了达赖集团必须回应。陈庆英老师认为,迟滞18年,土登嘉措重新派遣雍和宫堪布,是西藏地方政府恢复与民国中央政府联系的主动行为。贡觉仲尼携带六世达赖的《仓央嘉措情歌》赴任,通过汉族学者在内地推广,不得不说是占据舆论场的一种策略,结果却远远超出预期:不但造就了闻名中外的杰出诗人,而且揭开了一段秘史,逐步演绎出一门“仓央嘉措研究学”,并且形成中华多民族融合、推动民族大团结的“仓央嘉措文化”。
第一次热潮:20世纪30年代
代表人物:于道泉 曾 缄
□1927年,情歌汉文版出版,并依据《隆多喇嘛全集》的内容,也将仓央嘉措的达赖喇嘛身份公诸于世,开创了仓央嘉措研究的先河。
□1930年于道泉先生出国留学期间,《仓央嘉措情歌》英文版出版,向全世界发行。仓央嘉措做为旷世藏族诗圣的真面目才渐为世人所认知。“由于该书同时又译成英文流传国外,因而引起国际藏学界的高度重视,为我国藏族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1932年刘家驹翻译发表《西藏情歌》
□1937年刘希武翻译发表《仓央嘉措情歌》
□1937年曾缄(笔者注:蒙藏委员会官员)翻译发表《六世达赖情歌六十六首》。
质研斋批注:曾缄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古典文学造诣很深,把诗歌转换成了古典诗词的形式,流传甚广。第一次热潮,因日寇侵华“七七事变”戛然而止。
第二次热潮:20世纪80~90年代
代表人物:牙含章(回族) 贾敬颜 庄 晶(满族)丹珠昂奔(藏族) 陈庆英 贾拉森(藏族) 多 识(藏族)
□预热事件
(1)50年代初,原中共西北局护送十世班禅返藏的宣传干部牙含章先生在后藏工作期间编写了一本《历辈达赖喇嘛传》的爱国主义教材,中央统战部做为内部资料刊行,其中第一次引用了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1908年在五台山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做法事的史料,成为“五台山说”的依据。
(2)1956年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贾敬颜带学生到阿拉善盟进行社会调查时,广宗寺寺僧曾引导教授近距离观察仓央嘉措灵塔,并出示过仓央嘉措的遗物。贾敬颜教授返京后撰写了《内蒙古自治区巴颜绰尔盟阿拉善旗情况》,载入1957年5月的全国人大民委内部刊物,政界、学术界少数人第一次知道了仓央嘉措灵塔在阿拉善!
(3)1958年中央民族学院庄晶教授偶然机会在拉萨发现藏文木刻版的秘传,曾将其中主要内容信手翻译下来,可惜版本的出处没记下。
□1980年,庄晶教授依据拉萨哲通厦家刊印的木刻版《一切知语自在法祥妙本生的殊胜妙音天界琵琶音》正式译为汉文《仓央嘉措秘传》,由民族出版社于1981年正式出版发行。此乃汉文版《秘传》之起源。同时,庄晶教授撰文《仓央嘉措小传》,诠释《秘传》,其中,(1)如实记载同僚贾敬颜教授1956年阿拉善田野调查报告的要点仓央嘉措灵塔在广宗寺公之于世;(2)转载牙含章先生的五台山史料,并引申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送到内地后,清帝即将其软禁在五台山,后来即死在那里,较为确实”的结论。
□1981年4月,内蒙古大学年轻讲师贾拉森活佛回到阿拉善广宗寺废墟,取出仓央嘉措遗骨,主持领导长达20年的寺院重建事业。
□1982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在《西藏研究丛刊之三》,出版《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资料汇编)》黄颢 吴碧云 编,将于道泉的藏文原文及英汉译文全部录入,曾缄、刘希武、刘家驹的译文也并列,而且再次全文收录庄晶翻译的《仓央嘉措秘传》,成为第一部情歌研究全书,由此掀起80年代的一次史学界、文学界研究仓央嘉措情歌与身世的热潮。
□1983年贾拉森讲师受派遣赴日本东京大学进修三年。
□1983年三联书店将牙含章的《历辈达赖喇嘛传》正式出版发行;1984年人民出版社重新排版发行。
□1989年第三期《西藏研究》(藏文版)发表西北民族学院教授多识活佛文章《与仓央嘉措后半生有关的若干问题之明辨》。
□1993年贾拉森活佛当选中国佛教协会理事。
□1995年陈庆英、马连龙、马林翻译的《五世达赖喇嘛自传》汉译本出版发行。这是研究六世达赖的基础性文献。
□1999年《六世达赖喇嘛传两种》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夏仲嘉木样丹培尼玛翻译,贾拉森校注。
□这个时期,有关第六世达赖喇嘛的汉文研究性论著,主要有黄颢、吴碧云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生平考略》、于乃昌的《仓央嘉措生平疏议》、李秉铨的《清朝确认仓央加措为六世达赖喇嘛之历史经过》、陈白萍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寻访、认定及坐床》、曲又新的《对第六世达赖喇嘛赏给黑措寺执照的考释》等文章,将第六世达赖喇嘛置于当时的政治大背景下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同时,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译的《康熙朝满文御批奏折全译》和丹珠昂奔总编的《历辈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传》两部巨著内容,成为仓学研究重要文献史料。
质研斋评:这一时期的特点依然是多民族学者合作先导,重点是围绕《秘传》的翻译出版,大批专题书籍与文章,为仓学研究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一批通俗文学工作者集中在情歌和24岁的跌宕身世方面的想象性发挥,一系列出版物催生了90年代第一批仓央嘉措传奇故事书籍的问世,进而出现第一批年轻的“仓迷”(仓央嘉措迷)。学术研究方面,首推庄晶教授的三方面贡献,《秘传》汉译本;公布仓央嘉措灵塔在阿拉善;五台山是拘押地、圆寂地。令人不解的是,既然认为在五台山圆寂,灵塔怎么会在千里之外的阿拉善?为什么没有进一步探究?
第三次热潮:2001~2019
代表人物及贡献者:
贾拉森(藏族) 陈庆英 李少魁 巴桑罗布(藏族) 谭晶 阿滋 华锐·罗桑加措(藏族) 李苏依勒图(蒙古族) 那顺(蒙古族) 次仁央宗(藏族) 才旺瑙乳(藏族) 宝音特古斯(蒙古族) 李罡 阿旺旦代(藏族) 多吉平措(藏族)
□2001年6月,仓央嘉措灵塔在广宗寺重新装藏,隆重举行开光、会轮供及千供仪轨。
□2002年央视春晚播出青海玉树州的藏族歌舞《东山顶上的月亮》,青藏地区引起强烈反响。
□2003年军旅歌唱家谭晶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专场演出,演唱了《东山顶上的月亮》,由此将仓央嘉措情歌唱响全球。
□2003年内蒙古大学博导贾拉森教授专著《缘起南寺》出版发行,成为64岁仓央嘉措的标志性著作。
□2003年春天非典流行期间,五台山广仁寺僧人在清扫殿堂期间,一位蒙古族喇嘛在清理物品中捡出一本木刻本的藏文文献《圣地五台山之三自成观世音菩萨佛洞“观音洞”的历史 福缘信仰之睛》(简称信仰之睛),由十方堂1871年刊发,作者署名阿拉善拉然巴·罗桑津巴,全册22页。
□2004年4月甘肃省创建“藏人文化网”。
□2006年元旦,独立学者李少魁与阿拉善学者那顺合作,借助“阿拉善文化网”平台,创办“仓央嘉措礼赞网站”,一年后改版“广宗寺网站”。
□2007年纪念阿拉善广宗寺建寺250周年期间,贾拉森活佛亲自树立并开光《仓央嘉措礼赞》诗碑,用固体建筑昭示64岁仓央嘉措的真实存在。同年,当选内蒙古自治区佛教协会会长。
□2007年,观音洞僧人阿旺旦代编纂的《文殊道场清凉山志》(藏文版)在中国藏研中心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关于观音洞的历史,引用了文献《信仰之睛》大约三分之一的内容。
□2008年内蒙古大学博士生导师贾拉森教授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2009年贾拉森活佛派遣石门寺堪布华锐·罗桑加措译师到乐都县马营寺现场考察,确认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世兖卓活佛是仓央嘉措尊者,马营寺是仓央嘉措根本寺。内蒙古大学蒙古语学院宝音特古斯发表博士论文《十八世纪初期卫拉特、西藏、清朝关系研究——以“六世达赖喇嘛事件”为中心》,首次披露驻西宁喇嘛商南多尔济的诸多细节,是研究仓央嘉措历史为数不多的、有学术价值的文献。
□2010年贾拉森活佛当选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质研斋批注:00年代,网站、博客、论坛等等新鲜传播工具推波助澜下,仓央嘉措热潮一浪接一浪。进入10年代,微博、QQ、微信的相继问世,更是把仓央嘉措推上“第一网红”,仓迷、仓粉、达到百万、千万级别,仓群成百上千。一时间,年轻人假如不知道仓央嘉措,可能成为无知的象征。与此同时,仓央嘉措出版物逐渐泛滥成灾,击鼓传花式的作品充斥出版物市场,大批量号称仓央嘉措情歌的作品问世、广泛传播。
2015年
□2月,《仓央嘉措传》汉文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阿旺多尔济 藏文原著 华锐·罗桑加措 翻译 贾拉森 校注
2016年
□6月,贾拉森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暨贾拉森活佛圆寂三周年追思会在内蒙古大学蒙古语学院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名学者参会。
□7月,西藏自治区仓央嘉措文化研究会在拉萨隆重成立,巴桑罗布当选首届会长,陈庆英出任顾问,次仁央宗当选秘书长,
□9月27~29日,“首届仓央嘉措文化学术研讨会”在仓央嘉措故乡——山南地区错那县勒布谷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41名代表出席,发表论文19篇,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仓央嘉措研究的标志性事件;也是第三次热潮的高潮事件。
□内蒙古阿左旗派出政协主席李苏依勒图、宗教局局长恩克哈达、学者朝格图、文化局副局长塔娜等人组成的代表团出席研讨会,并将昭化寺预备树立的仓央嘉措雕像模型,带到勒布沟征询西藏专家意见。
□独立学者李少魁加盟并出席研讨会,在错那县仓央嘉措故居取土,带去阿拉善广宗寺灵塔前敬奉。
□本年度,微信平台出现大批冠名“仓央嘉措”、“仓迷”的聊天群。西藏某单位在聊天平台发起“藏迷讲堂”,吸引大量听众互动。
□本年度,李罡在北京发起“仓央嘉措诗社”;有仓迷把纳兰性德搭上仓央嘉措的“顺风车”。
2017年
□4月27日,西藏仓央嘉措文化研究会创办的“仓央嘉措博物馆”,在拉萨娘惹民俗文化度假村揭幕。
□6月5日,西藏仓央嘉措文化研究会会长巴桑罗布、布达拉宫文物管理处副研究员多吉平措翻译的仓央嘉措司膳官罗追旺久的《火阳狗年随行纪要》公开发表。这是在1983年8月西藏社科院宗教研究所译本(打印件)基础上的第二次汉译。这是研究仓央嘉措历史的直接书证,文献价值极高。据此,独立学者李少魁连续发表六篇分析文章。
□7月~9月,独立学者李少魁两次赴青海田野调查,第一次发现并确认仓央嘉措1706年遁形之地更噶诺尔就是今天的更尕海;第一次发现并初步确认1907年土登嘉措拜访的“拥承龙洽部落长官夫妇”是碾伯县老鸦驿的阿土司阿成栋;第一次确认马营寺是仓央嘉措变身达波活佛的根本寺。阿成栋嫡系后裔阿滋提供了《腾蛟起凤阿氏宗派家谱》,并陪同考察阿土司府、阿家祠堂、鲁土司府、马营寺等地,现场指认阿土司府的上寺阿家静房与下寺白化寺的遗址的具体位置,佐证了“拥承龙洽部落”(阿土司府)与马营寺的檀越关系,为仓央嘉措文化与河湟土司文化的关系提供了直接、可靠的物证。
□9月24日,西藏仓央嘉措文化研究会乔迁拉萨拉鲁颇章办公。
□9月30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宗教研究所前所长陈庆英研究员为《仓央嘉措去哪儿啦》书稿题写长篇序文,对仓央嘉措情歌的起源引证了新史料、阐述了新观点,对秘传历史研究领域第一次做出公开评价。
□10月,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文联举办“诗与远方暨仓央嘉措历史座谈会”。西北民族大学教授多识仁波切派代表才旺瑙乳出席并发表讲话。独立学者李少魁首次公开发表“仓央嘉措青海十年”田野调查报告。
□12月26日,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文化局、文联举办联合首次“仓央嘉措青海十年”座谈会,邀请李少魁做专题报告。
□12月28日陈庆英研究员发表公众号文章《仓央嘉措的情歌版本之谜》
2018年
□元月,受内蒙古自治区政协领导的批示,阿左旗统战部、宗教局进驻广宗寺,开启保险柜清点189件涉及仓央嘉措珍宝的历史文物,并邀请自治区专家与本地专家共同进行初步甄别,暂时委托公安系统保管。
□西藏人文地理杂志3月号发表首席记者罗洪忠的长篇报道《一代诗佛仓央嘉措》,以24岁为主体,也延伸到了十三世土登嘉措的“迷局”和青海十年的新考证。开创西藏报刊公开报道64岁研究成果的先河。
□6月15日,宗教文化出版社将《仓央嘉措去哪儿啦》书稿递国家主管机关初审通过(副司长)。
□7月10日,独立学者李少魁在五台山观音洞考察,寺僧三丹喇嘛展示22个页面的藏文《圣地五台山之三自成观世音菩萨佛洞“观音洞”的历史 福缘信仰之睛》,是外界首次见到的仓央嘉措1712年/1723年两次赴五台山的记录,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寺僧允许拍了4幅照片。李少魁以公众号和微博头条形式对外公布了新发现消息。
□7月11~13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政协举办“首届仓央嘉措传学术研讨会”,这是关于64岁仓央嘉措的第一次全国性的专题学术研讨,由李少魁策划。西藏仓央嘉措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次仁央宗教授、内蒙古大学青斯琴副教授、藏族独立学者华科加等出席,李少魁发表长篇讲演《仓央嘉措的三次选择》,同时公布了五台山观音洞文献的新发现。
质研斋批注:请读者注意,2003、2007、2018,相隔两千里路的五台山与阿拉善之间,在互不相通的情况下,却出现了三次“神同步”,不得不令人称奇!
□9月9日《仓央嘉措去哪儿啦》一书,由香港国际时刊出版社出版(非知识产权版本)
□9月28~30日,西藏仓央嘉措文化研究会联合错那县政府,举办“诗与远方 相约错那”2018西藏·仓央嘉措诗歌文化节。
质研斋评:历时十五年的第三次“仓央嘉措热”已悄然退潮!始于谭晶独唱,兴于网络情歌,衰于过度消费,24岁为主流的仓学资源已透支。应了那句网络热词:潮水退去,方知谁在裸泳?——是那几百首的“伪情歌”;还有那个搭顺风车的纳兰性德。笔者深信,不久将至的第四次热潮,将是64岁,也就是完整的仓央嘉措的仓学研究阶段;土登嘉措揭开的“元问题”将得到普遍认同;仓央嘉措在青、甘、蒙、晋四地的40年活动与圣迹,将呈现历史舞台。学术研究必须兼容;历史研究必须包容!
□12月12日,李少魁向阿左旗政协主席李苏依勒图提出书面建议,请政协出面到五台山寻求珍贵文献的全本,并且成立课题组研究文献内容及其作者阿拉善•拉然巴•洛桑金巴的身世。
2019年
□1月23日中午,阿左旗政协主席李苏依勒图长途驱车与飞赴太原的学者李少魁汇合一起来到五台山观音洞,寻求《信仰之睛》。不巧,三丹喇嘛出远门。巧遇《文殊道场清凉山志》作者阿旺旦代喇嘛,将手中的全本影印件,慷慨予以提供,并且讲述了《信仰之睛》2003年春天在广仁寺重现世间的神奇经历。据说当年只有两本,一本送到西藏(有人去寻找,已经不知下落),一本存十方堂。若真如此,此文献已是孤本。
□3月末,西藏布达拉宫管理处副研究员多吉平措硕士受李少魁委托,对《信仰之睛》进行了汉译。汉译稿44个页面,全文7500字,颂、偈、道歌各一首,正文约6000字。五台山事迹占前面一半,摘录《仓央嘉措秘传》的一部分事迹占后面一半。学术价值颇高,解开了困惑史学界多年的“五台山圆寂之谜”,新发现“甘丹颇章年度黄金礼单”和“迭斯尔德行宫”的史料。
2018年9月30日第一稿
2019年3月01日第二稿
于 质研斋
后记——何谓仓学?
简而言之,研究仓央嘉措历史人物的一个专门的学问(学科),称之为仓学。笔者于2017年提出并倡导。仓学的历史背景是“仓央嘉措时代”,分为狭义(1683~1751年)、广义(1642~1792年)两个概念。详见前文(P92)。笔者提出的仓学框架内容是:
1、自传、本生传、佛学著作、口述历史等等;
2、文学作品(诗歌、情歌、道歌、舞蹈)以及依据作品改编的影视歌舞;
3、身世的研究,包括考证派、索隐派、田野调查派等等不同的流派;
4、与仓央嘉措隐身地、修行地、圆寂地相关的地域文化研究;
5、仓央嘉措时代大背景的历史、地理、人文研究;
6、24岁之前(童年、少年、青年)成长环境及玩伴的研究;
7、24~64岁(中青年、暮年)的重大事件及关联人物研究;
8、改变、影响仓央嘉措命运的“朋友圈”中的历史关联人物的专题研究;
9、与仓央嘉措相关的文化产业及其产业链的研究与实践案例。
还可以有延伸。总之,仓学现在还是潜学,尚在成型发育过程中。与红学相比,其历史的宽度和纵深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尚待一代人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