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洛克在卓尼的留影(翻拍)

1925年,一位神秘的美籍奥地利裔学者,单枪匹马,带着他的纳西仆从,进入了青藏高原边缘属于卓尼嘉波(藏语国王,俗称土司)辖区的卓尼地区。两位相互好奇的在各自领域不平凡的人,从相识、相知,最终成为至交。在卓尼嘉波的开许和帮助下,这位学者在卓尼、迭部等地拍摄了近千张照片,留下了大量记录当地社会、自然的文字资料。他就是美籍奥地利裔植物学家、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1884-1962),他一生的很多时光在青藏高原边地度过。但他的卓尼之行在国内学界却鲜为人知。

日前,经由兰州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宗喀·漾正冈布主持撰写的《卓尼生态文化》一书披露,才使洛克的卓尼之行亮相学界,正式进入我们的视野。

据说洛克当年的卓尼之行,除人类学的巨大收获外,还收集了2万份动植物标本,其中1000件鸟类标本,几百包种子,大部分是在卓尼、迭部采集。这些植物种子,现在生长在北美地区,而其中的一些种类已经在卓尼和迭部绝迹。

闯入土司辖区的植物学家

著名美籍奥地利裔学者约瑟夫·洛克

记者获悉这一消息后,即采访了宗喀·漾正冈布先生,并循着他提供的线索和文字,赴卓尼、迭部等地考察,一个几近埋没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逐渐变得清晰。

约瑟夫·洛克1920年受聘于美国农业部,赴缅甸、暹罗和印度的阿萨尔邦寻找一种治疗麻风病的植物。这是洛克的第一次远东之行。这次旅行之后,洛克随即受到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赞助,来到彩云之南的中国云南省调查自然史,并在丽江结识了日后陪同他到卓尼等地考察探险的纳西人。1924年夏,洛克到哈佛大学阿诺德植物园,与植物园主任萨金特教授商洽赴阿尼玛卿山脉和祁连山脉的植物学考察,得到首肯,开始了为期三年的考察计划。

大峪沟内风姿绰约的树木

1925年4月末,约瑟夫·洛克穿过云南和四川两省,历经了土匪、兵乱和疾病的劫难,来到了卓尼,并以卓尼为基地,开始了在青藏高原边地为期两年多的植物学考察。

记者在当地学者格日才让陪同下,参观了洛克文章中怀有深情的卓尼嘉波的政治中心柳林镇。历史上这是一处不大的村庄,有四百户人家,大约近两千人口,现在已成为卓尼县城。据说第19代卓尼嘉波杨积庆(罗桑丹增南杰道吉)就在此对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待若上宾。实际上,早于洛克而来卓尼藏区的外国人,无论是传教士还是考察家,都受到过卓尼嘉波友善的对待。他经常为洛克安排拍摄活动,对洛克来说,杨积庆是一个热情的介绍者,关于卓尼王国的过去和现在,洛克渐渐有了了解。

大峪沟内洛克曾提到的旗布寺

在洛克的眼里,杨积庆是带他真正走进卓尼的人,他在日记中写道:卓尼嘉波是一位个子很高的,才度过36个寒暑的年轻人,穿着讲究的汉地丝绸和缎子长袍,在节日来临的时候他会换上极富魅力的藏装——戴上狐皮帽子,穿上彩色皮革制成的藏服,踏上鞋尖上翘的藏靴。他有一位夫人和三位姨太太,一个18岁的儿子和一个女儿。在宗喀·漾正冈布师生翻译介绍的洛克通信、手稿中,可看出杨积庆是洛克笔下描述的轮廓最清晰的人物。

无与伦比的卓尼美丽王国

卓尼大峪沟三角石

1925年5月中旬后对卓尼全境的考察中,洛克发现单从风景的角度来说,卓尼的美丽是无与伦比的。两条大河:洮河和白龙江,由西向东穿境而过,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森林向南面和北面延伸。它的南面和东面与四川毗邻,西面是牧民的草原,北面则临近洮州的新城和旧城。

毗邻柳林的山麓上是卓尼大寺,正门上书有康熙皇帝敕赐的匾额“禅定寺”,它有两座大经堂和几处宏伟的佛殿。洛克就被安排在该寺策墨林大师的拉章里。他所住为藏式四合院,有游廊通向四面将住所围住。这个院子里培育了牡丹、丁香以及各式各样的花朵。

卓尼大寺禅定寺

对约瑟夫·洛克来说,杨积庆的深情厚谊和其治下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使得卓尼成为他科学考察的基地。其次,卓尼及迭部地区的生态多样性也令洛克大为惊喜,其植物收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均来自上述地区。

洛克在卓尼藏区的考察路线,以卓尼嘉波的驻地柳林为中心,向东经过博峪沟抵达大峪沟,沿大峪河溯源而上,到迭山主峰扎伊克嘎,翻越此山即到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线,由此向南翻越古麻山沿麻牙沟可到下迭部诸峡谷。从柳林向西先后经过麻儿沟、拉力沟、卡车沟,经卡车沟再向西穿越可到车巴沟,沿车巴河逆流而上可达光盖山主峰久波隆,抵“石门金锁”之地。由此向西沿河谷行进即到扎尕那山,再从扎尕那沿益哇沟可到上迭部诸峡谷。这一东一西两条路线连接了洮河(碌曲)流域和白龙江(舟曲)流域,基本上将卓尼藏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秀丽山川一览无遗。

卓尼大峪沟繁盛的林木

在这个谜一般的国度里,洛克眺望脚下的洮河,背后是梵音袅袅的寺院,写下了他对卓尼最深切的感受:这个城镇可能在它六百年的历史中没有发生一丝变化。在寺院南门下面三分之一英里的地方,就是洮河,它用它的仪容装点着村镇和寺院。

1926年,洛克曾有过一次失意的阿尼玛卿山脉和祁连山脉考察行程。期间(1925年到1927年)的两个冬天洛克都在卓尼越冬。

卓尼大寺内的僧纲衙门

紫斑牡丹和洛克对卓尼的贡献

杨土司故居

2006年7月,宗喀·漾正冈布带着他的10多名学生,赴卓尼沿洛克的足迹进行田野调查,洛克遂引起当地有关人士关注。据宗喀教授讲,洛克在卓尼很可能是以才巴洛(才巴是藏语,洛是洛克的简称)这个名字出现在老人们记忆中的。现年94岁的赵家阿婆陈扎什草老人,幼年时曾听长辈们说,有位叫才巴洛的洋人曾在卓尼生活过。

末代土司杨复兴题写的柳林小学匾额

洛克在1925年12月给阿诺德植物园邮寄了紫斑牡丹种子。据卓尼大寺的老喇嘛回忆说,紫斑牡丹的种子是他们从深山里采来的。尽管洛克不是第一位采集到紫斑牡丹者,但他却成功地将其引种到阿诺德植物园,开出了松散飘逸、纯白花瓣上点缀有紫斑的花朵,使西方人领略到了卓尼紫斑牡丹的绰约风姿,并在后来扩散到欧美各国。大约到了1938年,紫斑牡丹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和瑞士等国相继开花。紫斑牡丹及其所形成的品种,现在称“牡丹洛克类型”,被视为花中珍品。

现在的柳林镇

就卓尼而言,洛克的这次造访,不仅向西方全面介绍了卓尼地区丰富的生态资源,而且为美国国会图书馆购买了卓尼版大藏经,并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了大量介绍卓尼大寺的图文。卓尼版大藏经现已成为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经典性收藏。

1927年3月10日,洛克告别杨积庆,离开了卓尼。

随同格日才让,记者前往洛克记载过的距县城10多公里的博峪土司衙门参观。这里已改为学校,旧居不存。古树和依稀可辨的墙体,是唯一可以回想当年风貌的遗存。

博峪土司衙门遗址墙体

据格日才让介绍,1928年,就在洛克离开的第二年,卓尼大寺因马仲英之乱毁于兵燹,其中包括珍贵的卓尼版大藏经印版和紫斑牡丹。1937年,发生了震惊西北的博峪事变:杨积庆手下军人发生兵变,深夜攻入土司衙门,将杨积庆一家七口杀害。

博峪土司衙门院内的“迎客松”

获悉这些情况后,痛心的洛克几经周折,向卓尼大寺回赠了紫斑牡丹的“美籍”后裔种子。目前,蕴含着一次历史性邂逅和诸多传奇故事的紫斑牡丹,已在卓尼遍地生根。

卓尼民宅和畜圈

藏人文化网专题频道下期将继续报道洛克在迭部的考察经历,请网友关注)

(藏人文化网 才旺瑙乳 图/文 报道)

无与伦比的卓尼美丽王国

卓尼大峪沟三角石

1925年5月中旬后对卓尼全境的考察中,洛克发现单从风景的角度来说,卓尼的美丽是无与伦比的。两条大河:洮河和白龙江,由西向东穿境而过,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森林向南面和北面延伸。它的南面和东面与四川毗邻,西面是牧民的草原,北面则临近洮州的新城和旧城。

毗邻柳林的山麓上是卓尼大寺,正门上书有康熙皇帝敕赐的匾额“禅定寺”,它有两座大经堂和几处宏伟的佛殿。洛克就被安排在该寺策墨林大师的拉章里。他所住为藏式四合院,有游廊通向四面将住所围住。这个院子里培育了牡丹、丁香以及各式各样的花朵。

卓尼大寺禅定寺

对约瑟夫·洛克来说,杨积庆的深情厚谊和其治下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使得卓尼成为他科学考察的基地。其次,卓尼及迭部地区的生态多样性也令洛克大为惊喜,其植物收集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均来自上述地区。

洛克在卓尼藏区的考察路线,以卓尼嘉波的驻地柳林为中心,向东经过博峪沟抵达大峪沟,沿大峪河溯源而上,到迭山主峰扎伊克嘎,翻越此山即到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线,由此向南翻越古麻山沿麻牙沟可到下迭部诸峡谷。从柳林向西先后经过麻儿沟、拉力沟、卡车沟,经卡车沟再向西穿越可到车巴沟,沿车巴河逆流而上可达光盖山主峰久波隆,抵“石门金锁”之地。由此向西沿河谷行进即到扎尕那山,再从扎尕那沿益哇沟可到上迭部诸峡谷。这一东一西两条路线连接了洮河(碌曲)流域和白龙江(舟曲)流域,基本上将卓尼藏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秀丽山川一览无遗。

卓尼大峪沟繁盛的林木

在这个谜一般的国度里,洛克眺望脚下的洮河,背后是梵音袅袅的寺院,写下了他对卓尼最深切的感受:这个城镇可能在它六百年的历史中没有发生一丝变化。在寺院南门下面三分之一英里的地方,就是洮河,它用它的仪容装点着村镇和寺院。

1926年,洛克曾有过一次失意的阿尼玛卿山脉和祁连山脉考察行程。期间(1925年到1927年)的两个冬天洛克都在卓尼越冬。

卓尼大寺内的僧纲衙门

紫斑牡丹和洛克对卓尼的贡献

杨土司故居

2006年7月,宗喀·漾正冈布带着他的10多名学生,赴卓尼沿洛克的足迹进行田野调查,洛克遂引起当地有关人士关注。据宗喀教授讲,洛克在卓尼很可能是以才巴洛(才巴是藏语,洛是洛克的简称)这个名字出现在老人们记忆中的。现年94岁的赵家阿婆陈扎什草老人,幼年时曾听长辈们说,有位叫才巴洛的洋人曾在卓尼生活过。

末代土司杨复兴题写的柳林小学匾额

洛克在1925年12月给阿诺德植物园邮寄了紫斑牡丹种子。据卓尼大寺的老喇嘛回忆说,紫斑牡丹的种子是他们从深山里采来的。尽管洛克不是第一位采集到紫斑牡丹者,但他却成功地将其引种到阿诺德植物园,开出了松散飘逸、纯白花瓣上点缀有紫斑的花朵,使西方人领略到了卓尼紫斑牡丹的绰约风姿,并在后来扩散到欧美各国。大约到了1938年,紫斑牡丹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和瑞士等国相继开花。紫斑牡丹及其所形成的品种,现在称“牡丹洛克类型”,被视为花中珍品。

现在的柳林镇

就卓尼而言,洛克的这次造访,不仅向西方全面介绍了卓尼地区丰富的生态资源,而且为美国国会图书馆购买了卓尼版大藏经,并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发表了大量介绍卓尼大寺的图文。卓尼版大藏经现已成为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经典性收藏。

1927年3月10日,洛克告别杨积庆,离开了卓尼。

随同格日才让,记者前往洛克记载过的距县城10多公里的博峪土司衙门参观。这里已改为学校,旧居不存。古树和依稀可辨的墙体,是唯一可以回想当年风貌的遗存。

博峪土司衙门遗址墙体

据格日才让介绍,1928年,就在洛克离开的第二年,卓尼大寺因马仲英之乱毁于兵燹,其中包括珍贵的卓尼版大藏经印版和紫斑牡丹。1937年,发生了震惊西北的博峪事变:杨积庆手下军人发生兵变,深夜攻入土司衙门,将杨积庆一家七口杀害。

博峪土司衙门院内的“迎客松”

获悉这些情况后,痛心的洛克几经周折,向卓尼大寺回赠了紫斑牡丹的“美籍”后裔种子。目前,蕴含着一次历史性邂逅和诸多传奇故事的紫斑牡丹,已在卓尼遍地生根。

卓尼民宅和畜圈

藏人文化网专题频道下期将继续报道洛克在迭部的考察经历,请网友关注)

(藏人文化网 才旺瑙乳 图/文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