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6月起,美籍奥地利裔植物学家、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在卓尼嘉波杨积庆的藏兵护送下,数次到达迭部地区考察。杨积庆告诉洛克,据他所知,还没有白人到过上迭部地区进行植物考察。当时属于卓尼嘉波辖区的迭部,完全成了洛克此行最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洛克手绘的迭部地图(翻拍)

  《卓尼生态文化》一书详细介绍了洛克在迭部的独特发现。他给阿诺德植物园主任萨金特教授的信中写道:迄今为止,迭部是整个西北地区植物资源最好的地方,针叶林资源独一无二。我们有大量稀有桧属植物的种子,此前我从未遇到过这种类型。云南虽多高山植物,针叶林却不丰富。在这里常常有7种不同类型的针叶树树丛,从远处就可辨认出来,这种情形前所未见。这是洛克的发现,他认为是上帝的馈赠,也是他继续留在这一地区的动机和力量。

洛克拍摄的迭部藏人(翻拍)

  今天在美国馆藏的大量植物标本、种子,都来自卓尼和迭部地区,这是兰州大学历史学院宗喀·漾正冈布师生研究洛克时的最大发现,这片植物茂密的地区,当年曾在洛克眼里闪耀着无上的光芒,是他心中真正的香巴拉。

第一个走完迭部的白种人

  迭部县地处岷、迭山系之间的高山峡谷之中,迭部是藏语“大拇指”的意思,被称为大拇指“摁”开的地方。她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川交界处,北靠卓尼,东连舟曲,东北与岷县、宕昌毗邻,西南与四川省若尔盖县、九寨沟县接壤。

洛克收集制作的禽类标本(翻拍)

  记者从卓尼出发,沿西线由车巴沟南下,翻越迭山,经扎尕那到达迭部,追踪洛克当年的足迹。迭部至今仍然是一块熠熠生辉的绿宝石,全境天然植被良好,生态环境优美,正如洛克当年的记载。

  洛克1925年到卓尼后,夏天便到迭部采集植物,他写道:“靠山边栖息着一座寺院叫拉桑寺,在它下面是迭部人的村庄,房子挨着房子,还有小麦和青稞的梯田,在所有这些的后面,就是巨大的石灰岩山,郁郁葱葱的云杉和冷杉布满峡谷和坡地。”

迭山一角

  在洛克手绘的地图上,迭部的扎尕那被石山环绕着,他用斜线清楚地标注了这些山的位置和走向。据宗喀教授介绍,洛克精通汉文、藏文、东巴文等多种语言,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纳西学专家,被称为纳西学之父。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洛克的藏汉文功底和严谨的治学,并且根据当地季候,洛克有了一个自己采集植物的规律:冬季在迭山北坡的洮河地带,夏季进入迭部地区。1926年,洛克在卓尼度过了第二个冬天。10月中下旬,他在拉力沟考察时,爬上制高点远眺了整个岷山的壮丽景色,并欣赏到了“迭山横雪”的盛景。

扎尕那风情

  对洛克来讲,在卓尼、迭部期间,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和他的助手们过涧涉水,徜徉在植物王国里。据宗喀教授介绍,如果计算洛克在卓尼的时间和工作量,会发现他很少休息。春天、夏天、秋天乃至冬天,这个不知疲倦的人把足迹印满迭山洮河。他周旋于陌生的人际,考察地貌,了解当地民风民俗,进山采集动植物标本,回来编号装箱,晚上写信写日记,最后这个疲劳的、自豪的人才会进入梦乡。

  “亲爱的萨金特教授:可以这样说,我是第一个完全走完上下迭部地区的白种人,我有展示这一地区的大量照片。”

蕴藏丰富的“植物金矿”

  1925年夏季,洛克在迭部进行的初步考察就颇令他兴奋。他告诉萨金特教授:“就目前我所见到的情况来看,这里存在着大量的云杉和冷杉。目前我至少发现了10种云杉。毫无疑问,迭部是针叶林资源的富集区,我将尽力得到所有的种子。即便去阿尼玛卿山,我会安排一个曾和我在迭部工作过的藏族小伙子搜集针叶树种子,我的一位纳西小伙子也将留下,我们定会有大量的收获。”洛克这次在迭部随着考察的深入,终于给迭部戴上了“植物金矿”的桂冠。

植物丰富、气候温润的迭山地区

  洛克在迭部的考察以下迭部的旺藏寺为基地,1926年9月他再次来这里,仍然居住在寺院里。记者一行今天看到的建筑色彩古旧的旺藏寺旧寺,就是洛克当年居住过的地方。据称该寺已有200年的历史,回首整个迭部和卓尼,这里可能是唯一留有洛克生命气息和记忆的建筑。

  “这里的峡谷由千百条重重叠叠的山谷组成,看起来多少让人缺少植物学上的兴趣,使得它变得默默无闻,未经过勘察的河流从藏区的草原流到这里。这些横向的山谷像旺藏沟、麻牙沟、阿夏沟、多儿沟以及几条需要几天路程的山谷,孕育着无人知晓的广袤森林,就像伊甸园一样。”

迭部扎尕那民居

  据宗喀教授师生研究,在进入卓尼嘉波辖区的两年时间里,洛克大部分时间活动在卓尼和迭部。阿尼玛卿和祁连山之行,对那里植物种类的失望,决定了洛克把工作重点放在卓尼地区,而迭部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说,迭部是他此行植物学上的最大收获,他在日记中写道:迭部是一座植物的金矿。洛克所在的阿诺德植物园以收集木本植物闻名,而且洛克曾经在云南、四川等野生园林植物“花园”进行过全面考察,他对迭部的印象实属绝高评价。

迭部的水转嘛呢

  从1925年发现迭部,到1926年夏秋两季他对卓尼嘉波辖区进行了细致周密的考察,两年的时间,他运送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种子到阿诺德植物园。他所搜集的植物种子、插条等经过阿诺德植物园的培育,已在世界各地广泛引种。

迭部与风靡西方的“香格里拉”

  迭部给予洛克的不仅仅是丰富的植物,也许还有美丽山川和朴实自然的藏人所组成的完整生态令他终生难忘。他为发现这片土地而兴奋:“迭部是如此令人惊叹,如果不把这绝佳的地方拍摄下来,我会感到是一种罪恶。”

节日中的迭部人

  “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迭部这块地方让我震惊,广阔的森林就是一座植物学博物馆,绝对是一块处女地。它将会成为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和所有观光者的胜地。”

  作为美好的信仰,“香巴拉”在藏文化传统中是指一幽静、祥和,专门修习佛法的美妙国度。据宗喀教授介绍,“香格里拉”(梵、藏文“香巴拉”的西方语言变译写法)一词在西方的流行,要归功于詹姆斯·希尔顿写于1933年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这部小说记叙了四位西方人在战时被神秘劫机者劫往香格里拉。小说中所描写的香格里拉,有雪山、森林、湖泊等自然景色;各种信仰和平共存,人们奉行适度的原则。香格里拉成为作者笔下人类一切美好理想的归宿。1934年小说出版后,立刻在欧洲引起轰动,并畅销到美、日等国。后被好莱坞拍摄成电影,风靡全球。随后,“香格里拉”一词被香港企业家郭氏家族买断,作为商号,成为世界酒店著名品牌。

迭部益哇藏人民居

  据《卓尼生态文化》一书披露,希尔顿当年的创作灵感,就来自洛克从1924年到1935年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的关于云南和卓尼、迭部探险期间的系列文章和照片。为发展旅游,后来有人将“香格里拉”与某一具体地区相联系,有迪庆、怒江、丽江地区、稻城说,还有卫藏、青海等地说。而从洛克的个人发现表明,唯有迭部才是他心中真正的香格里拉。

  1927年3月,洛克离开迭部,此后大部分时间留在云南丽江,钻研纳西宗教与文化。1949年,他离开中国回到美国,1962年在夏威夷过世。去世前他一直念念不忘他的第二故乡云南和青藏边地。

(藏人文化网记者 才旺瑙乳 文/图报道)

第一个走完迭部的白种人

  迭部县地处岷、迭山系之间的高山峡谷之中,迭部是藏语“大拇指”的意思,被称为大拇指“摁”开的地方。她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川交界处,北靠卓尼,东连舟曲,东北与岷县、宕昌毗邻,西南与四川省若尔盖县、九寨沟县接壤。

洛克收集制作的禽类标本(翻拍)

  记者从卓尼出发,沿西线由车巴沟南下,翻越迭山,经扎尕那到达迭部,追踪洛克当年的足迹。迭部至今仍然是一块熠熠生辉的绿宝石,全境天然植被良好,生态环境优美,正如洛克当年的记载。

  洛克1925年到卓尼后,夏天便到迭部采集植物,他写道:“靠山边栖息着一座寺院叫拉桑寺,在它下面是迭部人的村庄,房子挨着房子,还有小麦和青稞的梯田,在所有这些的后面,就是巨大的石灰岩山,郁郁葱葱的云杉和冷杉布满峡谷和坡地。”

迭山一角

  在洛克手绘的地图上,迭部的扎尕那被石山环绕着,他用斜线清楚地标注了这些山的位置和走向。据宗喀教授介绍,洛克精通汉文、藏文、东巴文等多种语言,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纳西学专家,被称为纳西学之父。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洛克的藏汉文功底和严谨的治学,并且根据当地季候,洛克有了一个自己采集植物的规律:冬季在迭山北坡的洮河地带,夏季进入迭部地区。1926年,洛克在卓尼度过了第二个冬天。10月中下旬,他在拉力沟考察时,爬上制高点远眺了整个岷山的壮丽景色,并欣赏到了“迭山横雪”的盛景。

扎尕那风情

  对洛克来讲,在卓尼、迭部期间,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和他的助手们过涧涉水,徜徉在植物王国里。据宗喀教授介绍,如果计算洛克在卓尼的时间和工作量,会发现他很少休息。春天、夏天、秋天乃至冬天,这个不知疲倦的人把足迹印满迭山洮河。他周旋于陌生的人际,考察地貌,了解当地民风民俗,进山采集动植物标本,回来编号装箱,晚上写信写日记,最后这个疲劳的、自豪的人才会进入梦乡。

  “亲爱的萨金特教授:可以这样说,我是第一个完全走完上下迭部地区的白种人,我有展示这一地区的大量照片。”

迭部与风靡西方的“香格里拉”

  迭部给予洛克的不仅仅是丰富的植物,也许还有美丽山川和朴实自然的藏人所组成的完整生态令他终生难忘。他为发现这片土地而兴奋:“迭部是如此令人惊叹,如果不把这绝佳的地方拍摄下来,我会感到是一种罪恶。”

节日中的迭部人

  “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迭部这块地方让我震惊,广阔的森林就是一座植物学博物馆,绝对是一块处女地。它将会成为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和所有观光者的胜地。”

  作为美好的信仰,“香巴拉”在藏文化传统中是指一幽静、祥和,专门修习佛法的美妙国度。据宗喀教授介绍,“香格里拉”(梵、藏文“香巴拉”的西方语言变译写法)一词在西方的流行,要归功于詹姆斯·希尔顿写于1933年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这部小说记叙了四位西方人在战时被神秘劫机者劫往香格里拉。小说中所描写的香格里拉,有雪山、森林、湖泊等自然景色;各种信仰和平共存,人们奉行适度的原则。香格里拉成为作者笔下人类一切美好理想的归宿。1934年小说出版后,立刻在欧洲引起轰动,并畅销到美、日等国。后被好莱坞拍摄成电影,风靡全球。随后,“香格里拉”一词被香港企业家郭氏家族买断,作为商号,成为世界酒店著名品牌。

迭部益哇藏人民居

  据《卓尼生态文化》一书披露,希尔顿当年的创作灵感,就来自洛克从1924年到1935年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的关于云南和卓尼、迭部探险期间的系列文章和照片。为发展旅游,后来有人将“香格里拉”与某一具体地区相联系,有迪庆、怒江、丽江地区、稻城说,还有卫藏、青海等地说。而从洛克的个人发现表明,唯有迭部才是他心中真正的香格里拉。

  1927年3月,洛克离开迭部,此后大部分时间留在云南丽江,钻研纳西宗教与文化。1949年,他离开中国回到美国,1962年在夏威夷过世。去世前他一直念念不忘他的第二故乡云南和青藏边地。

(藏人文化网记者 才旺瑙乳 文/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