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藏族乡,是文县唯一的民族乡,也是陇南地区7个民族乡之一。位于文县西南部白马河流域。东邻文县城关镇,西南接四川省平武县,西北与四川九寨沟县接壤。海拔1300米,东西长31公里,南北宽25公里,是文县面积最大的乡之一。

  铁楼为文县四大边寨之一,因古传掘出一大铁炉而得名,又叫铁炉寨。历史悠久,开发较早,该乡旧寨草坪有马家窑、齐家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有东汉时“铜洗”。境内的白马河,为文县八河之一,因铁楼乡别名白马峪而得名,发源于该乡海拔3543米的石垭子梁,从全乡穿境而过,经城关镇干沟坪、刘家咀、西元汇入白水江。

  记者一行赴文县采访期间,受铁楼藏族乡乡长班树怀邀请,到该乡草河坝村作客,了解和领略了白马藏人的独特风习。

  少女和美艳的“沙嘎”

  铁楼乡属于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差异很大,“一沟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西部的净各绺山海拨3530米,为全乡最高峰。境内山峦迭嶂,沟壑纵横,林海苍茫。

她们头上戴的就是“沙嘎”

  草河坝村离乡政府不远,但是此前下过的一场雨使道路难行,记者只好等待此行唯一的一辆越野车来接。期间,记者和班乡长就在白马河边欣赏夏日的景色。滔滔的白马河,两岸水草肥美,箭竹青翠。据班乡长说,这里气候温润,附近的山林深处栖息着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苏门羚、秀鸡等珍稀动物。

白马河上的廊桥

绕村而过的白马河

  远山顶上,一只鹰升起,它缓慢的飞姿,仿佛记者脑海中影影绰绰浮现的远古历史。

  车来了。我们到达草河坝村,和前行的一干人汇合。热情豪爽的村民正在杀鸡,记者们开始在分布于坡地上的村落里转悠。突然看到村子里走过来一位美丽的少女,头戴一顶鲜艳的帽子。记者纷纷围上前去,除老人外,据说这儿的青年人平日里很少穿民族服装。经班乡长介绍后,这位少女召集了几位同村的少男少女,盛装到村前的白马河中,接受记者的拍摄,在一片“咔嚓”声中欢快地嬉戏。

白马藏族男女

嬉戏白马河中

  这些白马青年都戴着白色荷叶边毡帽,缠绕有红、蓝、黄、紫等色线,垂飘在帽沿之外,无论男女,其帽顶前端有一簇锦鸡颈羽装饰并插白色雄鸡尾羽。他们将这种帽子称作“沙嘎”。

白马妇女服饰

  记者注意到,白马藏人男子的服装为普通藏服,服饰色彩多为青色和白色,只在衣领及边幅上饰有多色条纹,以麻布、毪子制成。白马人的女衫色彩华美,据班乡长介绍,这种服装叫做“祥马”,上部式样与男衫同,下部为裙,上下合为连衣裙。前面两幅直下略撒开,后面叠为“百褶裙”,边饰华丽。衣领宽大,易袒胸,故制有“抹胸”,抹胸由大海贝磨制成方块串缀在菱形红布上制成。腰带宽约五厘米,花饰精美,围腰下露出重重花边,更为美观。

白马男子服饰

  婚姻风习以及奇特的葬俗

  由于美少女和帅哥的话题,记者一行对白马藏人的婚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拍完照片后,班乡长把大家领到草河坝村村支书家。大家围坐在农家小院的烧柴堆前,七嘴八舌,向老支书提问,一副决意“探秘”的神情。

  据老支书讲,白马人的婚姻主要由父母包办,也有自由结合的。小孩往往在十岁前就提亲,有的甚至生下来就订婚。没有专职媒人,选择标准主要看财富,姑表婚优先,同姓亦可通婚,婚龄大致在15至20岁之间。但不和外族通婚。提亲一般由男家出面,如招赘则由女家出面。订婚的时候,男家请女性亲属为中间人,带酒一罐,去相中的女家提婚,如女方父母受酒,便是同意的表示。如将酒退回,则此事不成。送提亲酒后,次年初二、初三或十五,未来女婿背一大块猪肉去女家,玩三天,一切顺利,算是订婚成功,当年或第二年便可结婚。

  白马人举行婚礼,要由白莫巫师确定吉日,一般在农闲的腊月或正月。他们一般认为,正月初三最吉利。结婚那天,男方家请两个未婚美丽贤淑、品格端庄、勤快能干的姑娘去女家迎新娘。迎亲队伍要背上馍和酒,沿途分与小孩。新娘由舅父母及一名未婚姑娘陪送,临行之时,母亲割一块腊肥猪膘,放在新娘头顶,走出大门后,便取下包好带去婆家,据说今后用来治虱子。结婚时要宴请全寨的人,全寨的人均要向新娘送礼,如粮食、肉类、腰带等。

  问起白马人的葬俗,老支书只简单地讲了讲,说有土葬、火葬和水葬三种。土葬挖坑呈撮箕形,下垫麦草,两边各置三块木板,尸放其中,上面再盖一块。火葬将尸体运到焚尸处,先挖一个土坑,架上底柴,铺上死者的旧衣,让尸体向西侧卧或坐着,然后架柴围掩尸体火化。水葬是指未满周岁的婴儿,死后装入背篼或挖空的木头,盖上盖,用藤条捆紧丢进河里。水葬不举行仪式,因死者未成年。

  白莫及“白马老爷”崇拜

  令记者意外的是,作为藏族,白马藏人不信仰藏传佛教。据班乡长介绍,他们信奉“白莫”。白莫是白马人对巫师的统称,仅限于男性。他们不设庙宇,白莫居住在家中,属于父子相传。白莫要具有祭神、放鬼、叫魂、禳灾、卜卦、咒仇、主持婚丧仪式等本领。

饱经沧桑的白马老人

  草河坝村边有一条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水,据说是山顶“白马老爷”的神泉水。记者徘徊在溪流边,颇多感怀。同时也聆听了班乡长对于白马人纯朴信仰的讲述。

  白马人相信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神灵,最尊崇的是黑天神叶西纳蒙,俗称“白马老爷”,他的配偶神是地母霞古若卓。对黑天神,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祭祀,三年一大祭。叶西纳蒙既是天神,也是白马十八寨的总山神。除此之外,各寨又都有自己的山神,每寨都有祭自己山神的祭日。对于其它自然神祇,如雨神、雷神、风神,没有固定的祭祀日,如遇灾害需要祭祀,再择吉日而行。

  火神、水神、树神是白马人崇拜的重要神祇。火神住在家中的火塘里,支锅的铁三角架是其象征。水神住在河中或海子里,大年初一要去河边或海子里取水,在屋内外浇洒“新水”,唱《水歌》,举行“祈水”仪式。树神住在各寨附近山上留下的一处“千年万代不砍的老林”中,大年初一不能触动任何树木。

独具特色的白马藏族民居

  祭祀祖先即祭家神,白马藏人尚无具体的实物象征,没有神主牌,每家火塘正上方有个神柜,柜上置一方形木斗以点柏香,柜后墙上贴有“约拉”。每顿饭前,由家中男性长者用筷醮一点饭向神柜一扬,表示祭祖。

  白马人崇拜猎神,猎神每个寨子都有,实际上是这个寨子过世了的最著名的猎手,这也是祖先崇拜的一种曲折反映。

  白马人在祭祀时,巫师白莫要使用各种法器,祭物主要有作牺牲的牛、羊、猪、鸡;小麦面做的饼,加上蜜糖,印以花纹;荞面小薄饼或小块饼(是施与鬼的)。

  “咂酒”和难忘的草河坝

  采访行将结束,小乡村的欢宴也拉开了序幕。

  白马人不吃马、骡、狗肉。除年节外,平时极少杀猪、羊。这个习俗与青藏高原的藏族一样。所以盛情邀请记者一行的班乡长,提前作了安排,村民所杀的鸡,先用于祭祀山神,然后接待客人。我们首先领教了白马人的敬酒。吃过鸡后,村民们前来敬酒。酒系青稞、大麦、高梁、玉米烤成,称为“咂酒”,是待客的佳品。白马人敬酒时唱酒歌,又称“酒曲子”,高亢嘹亮。前来敬酒的村民人人都是歌手,将记者一行围在中间。有人不胜酒力,他们就追到院子里,气氛异常热烈。

  说起饮食,班乡长介绍说,白马人的一日三餐为:“早搅团,午干馍,晚上杂粮跑不脱。”主食为燕麦、荞子、小麦、洋芋。如果在燕麦面里加入黄豆面,再擀成面条、面块,就叫“杂面”,这是最好的待客食品。
记者注意到,白马人的居室称土墙板屋,屋呈长方形,东西向,大门开在西面。共三层,下层关牲畜,中层住人,上层堆放粮食,并作专门的祭祀场所。大门设在中层,上下有一简陋的独木梯。从大门进去,左边是正室,靠墙设有独木梯通第三层。正屋内的东墙正中是神龛,柜前尺许是火塘。这里是全家人主要的活动场所。

  就在这颇具特色的白马人院落里,是夜,为了让醉醺醺的记者们体验藏寨的风情,乡政府又安排了锅庄舞晚会。在旋舞中,在晕眩美好的记忆中,记者的大脑中仍然有鹰在盘旋:有关于这一支部族的遐想。

  白马藏人是藏族中独特的一支,主要生活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白马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境内,人口约14000人。保留着完整而古老的生活习俗。关于他们的族源有多种说法。就此事,记者回到兰州后请教了几位西北民大的藏学专家,他们均认为白马藏人讲安多藏语,只是个别词语发音有方言区别。从族源讲,他们就是藏族。

在这美丽难忘的地方,记者也留下一份记忆

  婚姻风习以及奇特的葬俗

  由于美少女和帅哥的话题,记者一行对白马藏人的婚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拍完照片后,班乡长把大家领到草河坝村村支书家。大家围坐在农家小院的烧柴堆前,七嘴八舌,向老支书提问,一副决意“探秘”的神情。

  据老支书讲,白马人的婚姻主要由父母包办,也有自由结合的。小孩往往在十岁前就提亲,有的甚至生下来就订婚。没有专职媒人,选择标准主要看财富,姑表婚优先,同姓亦可通婚,婚龄大致在15至20岁之间。但不和外族通婚。提亲一般由男家出面,如招赘则由女家出面。订婚的时候,男家请女性亲属为中间人,带酒一罐,去相中的女家提婚,如女方父母受酒,便是同意的表示。如将酒退回,则此事不成。送提亲酒后,次年初二、初三或十五,未来女婿背一大块猪肉去女家,玩三天,一切顺利,算是订婚成功,当年或第二年便可结婚。

  白马人举行婚礼,要由白莫巫师确定吉日,一般在农闲的腊月或正月。他们一般认为,正月初三最吉利。结婚那天,男方家请两个未婚美丽贤淑、品格端庄、勤快能干的姑娘去女家迎新娘。迎亲队伍要背上馍和酒,沿途分与小孩。新娘由舅父母及一名未婚姑娘陪送,临行之时,母亲割一块腊肥猪膘,放在新娘头顶,走出大门后,便取下包好带去婆家,据说今后用来治虱子。结婚时要宴请全寨的人,全寨的人均要向新娘送礼,如粮食、肉类、腰带等。

  问起白马人的葬俗,老支书只简单地讲了讲,说有土葬、火葬和水葬三种。土葬挖坑呈撮箕形,下垫麦草,两边各置三块木板,尸放其中,上面再盖一块。火葬将尸体运到焚尸处,先挖一个土坑,架上底柴,铺上死者的旧衣,让尸体向西侧卧或坐着,然后架柴围掩尸体火化。水葬是指未满周岁的婴儿,死后装入背篼或挖空的木头,盖上盖,用藤条捆紧丢进河里。水葬不举行仪式,因死者未成年。

  白莫及“白马老爷”崇拜

  令记者意外的是,作为藏族,白马藏人不信仰藏传佛教。据班乡长介绍,他们信奉“白莫”。白莫是白马人对巫师的统称,仅限于男性。他们不设庙宇,白莫居住在家中,属于父子相传。白莫要具有祭神、放鬼、叫魂、禳灾、卜卦、咒仇、主持婚丧仪式等本领。

饱经沧桑的白马老人

  草河坝村边有一条从山上流下来的溪水,据说是山顶“白马老爷”的神泉水。记者徘徊在溪流边,颇多感怀。同时也聆听了班乡长对于白马人纯朴信仰的讲述。

  白马人相信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神灵,最尊崇的是黑天神叶西纳蒙,俗称“白马老爷”,他的配偶神是地母霞古若卓。对黑天神,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祭祀,三年一大祭。叶西纳蒙既是天神,也是白马十八寨的总山神。除此之外,各寨又都有自己的山神,每寨都有祭自己山神的祭日。对于其它自然神祇,如雨神、雷神、风神,没有固定的祭祀日,如遇灾害需要祭祀,再择吉日而行。

  火神、水神、树神是白马人崇拜的重要神祇。火神住在家中的火塘里,支锅的铁三角架是其象征。水神住在河中或海子里,大年初一要去河边或海子里取水,在屋内外浇洒“新水”,唱《水歌》,举行“祈水”仪式。树神住在各寨附近山上留下的一处“千年万代不砍的老林”中,大年初一不能触动任何树木。

独具特色的白马藏族民居

  祭祀祖先即祭家神,白马藏人尚无具体的实物象征,没有神主牌,每家火塘正上方有个神柜,柜上置一方形木斗以点柏香,柜后墙上贴有“约拉”。每顿饭前,由家中男性长者用筷醮一点饭向神柜一扬,表示祭祖。

  白马人崇拜猎神,猎神每个寨子都有,实际上是这个寨子过世了的最著名的猎手,这也是祖先崇拜的一种曲折反映。

  白马人在祭祀时,巫师白莫要使用各种法器,祭物主要有作牺牲的牛、羊、猪、鸡;小麦面做的饼,加上蜜糖,印以花纹;荞面小薄饼或小块饼(是施与鬼的)。

  “咂酒”和难忘的草河坝

  采访行将结束,小乡村的欢宴也拉开了序幕。

  白马人不吃马、骡、狗肉。除年节外,平时极少杀猪、羊。这个习俗与青藏高原的藏族一样。所以盛情邀请记者一行的班乡长,提前作了安排,村民所杀的鸡,先用于祭祀山神,然后接待客人。我们首先领教了白马人的敬酒。吃过鸡后,村民们前来敬酒。酒系青稞、大麦、高梁、玉米烤成,称为“咂酒”,是待客的佳品。白马人敬酒时唱酒歌,又称“酒曲子”,高亢嘹亮。前来敬酒的村民人人都是歌手,将记者一行围在中间。有人不胜酒力,他们就追到院子里,气氛异常热烈。

  说起饮食,班乡长介绍说,白马人的一日三餐为:“早搅团,午干馍,晚上杂粮跑不脱。”主食为燕麦、荞子、小麦、洋芋。如果在燕麦面里加入黄豆面,再擀成面条、面块,就叫“杂面”,这是最好的待客食品。
记者注意到,白马人的居室称土墙板屋,屋呈长方形,东西向,大门开在西面。共三层,下层关牲畜,中层住人,上层堆放粮食,并作专门的祭祀场所。大门设在中层,上下有一简陋的独木梯。从大门进去,左边是正室,靠墙设有独木梯通第三层。正屋内的东墙正中是神龛,柜前尺许是火塘。这里是全家人主要的活动场所。

  就在这颇具特色的白马人院落里,是夜,为了让醉醺醺的记者们体验藏寨的风情,乡政府又安排了锅庄舞晚会。在旋舞中,在晕眩美好的记忆中,记者的大脑中仍然有鹰在盘旋:有关于这一支部族的遐想。

  白马藏人是藏族中独特的一支,主要生活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白马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境内,人口约14000人。保留着完整而古老的生活习俗。关于他们的族源有多种说法。就此事,记者回到兰州后请教了几位西北民大的藏学专家,他们均认为白马藏人讲安多藏语,只是个别词语发音有方言区别。从族源讲,他们就是藏族。

在这美丽难忘的地方,记者也留下一份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