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乡的松山滩草原,广阔平坦,面积约100多万亩,是乌鞘岭东侧最大的天然牧场。清代以前,这里气候阴湿,天然植被茂盛,牧草资源丰富,是藏族千年之畜牧基地。历史上有名的“达隆仓的马”(跑马、走马),就是在这里长期培育而成的。而且明代万历年间在这儿爆发过的一场大会战——松山战役,更使此地名闻遐迩。

松山古城城门

  “桓桓虎队出车期,漠漠龙沙奏凯时。/鲁灭全收唐土地,兵迴争拥汉旌旗。/葡萄酒冷征人醉,苜蓿花深戍马迟。/听取琵琶弹夜月,短箫长笛咽凉圻。”
随着当年甘肃兵备右布政司使崔鹏撰写的这首纪念收复松山的优美诗歌的意境,记者也将自己探询历史的脚步迈进了这片土地。

  松山古城及其渊源

  在松山滩(今松山乡松山村)山间盆地中矗立着一座规模较大的古城,至今保存完整,它就是著名的松山古城,又叫牧羊城,距离天祝县城36公里。这座在沧海桑田中默不作声的古城池,怀揣的却是一段草原上如烟的战争往事。

松山古城已成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松山古城坐北向南,分内外二垣,平面呈“回”字形,城垣基本完整。外垣南北320米,东西350米,墙高约10米。四角筑角墩,墩长9米,宽8米,残高6.5米。四周有护城河,宽8米。南北垣正中置马面,马面长17米。东、南开门,东门内侧设马道。内垣南北140米,东西170米,亦置角墩,向南开门。西面南北端城墙破坏较严重。城墙系黄土板筑,夯土层厚度15—20厘米不等,墙内壁有梯形木椽印迹,椽径12厘米。

  松山,旧称米哈山(米哈为藏语,意为食肉之地),相传松山是因山势突兀,松石奇诡,苍松翠柏,郁郁葱葱而得名,松山滩属于祁连山系。松山城因松山而得名,松山因松山城而闻名。实际上,松山自汉武时就已驻牧开垦,成为通往河西的一条便道,即从永登穿过中堡的石灰峡,从松山到景泰或古浪西进,史书称这条路为“松山古道”。

松山古城又称牧羊城

  元末明初,松山从战火中逐步恢复、发展。从明洪武到宣德年间的58年中,整个凉州地区平静而祥和,嗅不到狼烟烽火的气息,也听不到金戈铁马的喧嚣,人们安居乐业。然而,从宣德年间开始,形势急趋直转,蒙古各部不断侵扰凉州地区,“番人(藏人)失其地,多迁徙”,使这里的社会和边防动荡不安。尤其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蒙古俺答汗(阿勒坦汗)“慕青海富饶”,携弟着力兔、宰僧,子阿赤兔、丙兔、宾兔等数万众,从河套南下西进,经阿拉善、景泰、古浪、天祝松山、永登袭据青海,一年后东还,留丙兔据青海,留着力兔、宰僧、阿赤兔、宾兔占据大小松山(包括天祝、永登、古浪、景泰等地),于是鞑靼势力从河套到松山、青海连成一线,开大小市于宁夏、中卫和庄浪、凉州,日寻干戈,骚扰百姓,盘踞达30余年。

  蒙古人盘踞松山和周边冲突

  元朝灭亡后,蒙古分裂为东西两部,即东蒙鞑靼和西蒙瓦剌。东蒙实行左翼3万户和右翼3万户。后东蒙达延汗兴起,他控制了左翼3万户后,将锋芒指向右翼3万户的首领亦卜剌、阿尔秃斯,这二人拒不屈从。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年),他们拥众逃出河套,掠凉州,人青海驻牧。

  达延汗招回亦卜剌二人后,派次子去统治右翼3万户,被亦卜剌二人刺杀,达延汗即挥师讨伐。在达延汗的追击下,亦卜剌、阿尔秃斯率残部1万余人逃出河套南下,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辗转于河西走廊,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进入青海。

松山古城全景

  从明宣宗宣德年间(1426年一1435年)开始,蒙古人就不断南下游牧。明廷为了防御,多次修补长城、濠沟、烽火墩,但无济于事。

  明宣宗嘉靖十五年(1536年)夏,蒙古部吉囊率10万之众驻牧贺兰山,分兵侵犯凉州,被副总兵王辅击败。接着又侵入庄浪,与庄浪总兵大战于毛毛山一带,三战三负,吉囊败走。

夯土层清晰的古城城墙

  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年),达延汗三子巴尔斯博罗特的长子吉囊和次子俺答(阿勒坦)等进入青海,大破亦卜剌,收其部落大半而去。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俺答(阿勒坦)第二次率部进入青海湖地区,抢掠了卜儿孩及当地藏族部落而去。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俺答的势力从河套至松山、青海连成一线后,不断侵扰边关。

城墙外的壕沟

  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明王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其子宾兔为指挥同知,驻牧松山。侄子永邵卜曾授督都同知,这次又升龙虎将军,在青海游牧。这些封授,更助长了蒙古部的气焰,经常出没于兰州、西宁、庄浪、中卫、靖远、凉州等地。在这种形势下,明军与蒙古部的一场大战,势在必发。

  名垂西陲的松山战役

  松山“左拥兰、靖,右护凉、古,前逼庄浪,两河则腹心,甘镇则咽喉,山以西为扒沙(今古浪大靖)为凉屯地,山以东芦塘(今景泰)为靖膏地,山以南隆答、石炭以至红井皆庄浪(今永登)屯牧之地”(《秦边纪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只要控制了松山,就可割断青海蒙古和河套蒙古之间的联系,军事上可处于主动地位,削弱蒙古势力,达到保境安民的目的。



古城内一角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兵部尚书兼三边总督李汶,大司马兼甘肃巡抚田乐、甘肃总兵达云等奉旨收复松山。先克昌宁湖之青把都,后破青海之永邵卜。是年三月二十日出奇兵分路进剿,一路从泗水出兵直捣扒沙(今古浪大靖),一路从黄羊川出兵猛击鱼沟,攻其腹背,一路直攻黑马圈河,共斩杀714人,俘获黄金榜什等500余人,阿赤兔部溃逃。后阿赤兔等重整其部,联合青海鞑靼抵抗官兵,并于是年七月三日乘雨挖边,欲从镇羌、岔口越长城入青海,被官兵击退,打死卜打台吉等5名头目和50余名散众,其余败走,退入松山。九月二十四日,各路官兵并进围攻,西宁兵备右布政使刘敏宽挥戈青海,庄浪兵备按察使梁云龙控弦乌鞘岭之北,甘州副使李景元进击黄羊川,甘肃总兵达云率五郡官兵入黑马圈河,西宁同知龙应坚和凉州通判王伦整其军旅前后堵截。九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两河道官兵10万人会攻大小松山,俘获880人,获牛、马、驼、羊1500多头(只)。至此,大小松山收复。

夏日的松山草原

  松山战役结束后,为巩固边防,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修筑了松山城。同年三月至九月,由达云修筑,荆州俊督建,西从泅水堡(今古浪县泗水)铧尖滩汉长城起,东到景泰县乌兰哈思吉黄河索桥止,建起长城共约400华里,环松山于内。从此,松山城驻重兵防守,犹如一道天堑,保障了它周围广大地区的安定。

  松山战役重要人物:达云

  达云,字腾霄、号东楼。其始祖恪纳牙,系哈密畏兀儿,洪武初年进贡赴京,授百户,驻扎凉州,落籍为凉州人。恪纳牙生一子,名达里麻答思,因此以达为姓。达云已是他的六世孙。达云生年不详,死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秋凉州防地。

  达云彪悍,富于智略,万历中期承袭世职为指挥佥事。后因功升迁为西宁参将。

  俺答的侄子永邵卜随伯父俺答到青海后,就留居青海,与原在青海境内的瓦刺部的瓦刺他卜囊勾结,多次侵犯西宁,还曾诱杀副将李魁。

达云画像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九月九日,永邵卜率领精锐骑兵直趋南川。达云根据情报,在要害处设了伏兵,命令藏兵绕道出朵尔硖口,暗暗控制住它的背面,他亲自领了2000精兵从正面与敌交战。双方战斗刚开始,达云所设的伏兵也发起向敌军的攻击,使敌军首尾不能相顾,加上藏兵的夹击,大败敌军。达云亲手杀死其领兵头目把都尔哈。这一仗缴获的驼、马、兵器不计其数,被誉为“西陲第一功。”

  这次战斗取得胜利一个月后,永邵卜串连真相、火落赤等几个部落,围攻达云督军扎营的康缠沟。达云左右冲击,从上午一直战斗到太阳快要落山时,敌军死伤无数。永邵卜见达云所率西宁军作战勇猛,撤围逃跑。捷报传到京城,万历皇帝非常高兴,便为其举行了隆重的庆功仪式。南川大捷后,达云被提升为总兵,后调他镇守甘肃。

  万历二十六年,甘肃巡抚田乐决定收复松山,以割断套蒙与海蒙的连系。达云和驻甘州的副将马应龙、凉州姜河、永昌王铁块等分路进击,打败了宾兔等的抵抗,收复了松山。达云因功晋升为右都督,子孙世袭指挥佥事。

  达云担任军事将领多年,每遇战事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他所指挥的战斗中从来没有受过挫折,因此名震西陲。死后,追赠太子太保。

藏人文化网才旺瑙乳 图/文报道)

  蒙古人盘踞松山和周边冲突

  元朝灭亡后,蒙古分裂为东西两部,即东蒙鞑靼和西蒙瓦剌。东蒙实行左翼3万户和右翼3万户。后东蒙达延汗兴起,他控制了左翼3万户后,将锋芒指向右翼3万户的首领亦卜剌、阿尔秃斯,这二人拒不屈从。明武宗正德四年(1509年),他们拥众逃出河套,掠凉州,人青海驻牧。

  达延汗招回亦卜剌二人后,派次子去统治右翼3万户,被亦卜剌二人刺杀,达延汗即挥师讨伐。在达延汗的追击下,亦卜剌、阿尔秃斯率残部1万余人逃出河套南下,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辗转于河西走廊,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进入青海。

松山古城全景

  从明宣宗宣德年间(1426年一1435年)开始,蒙古人就不断南下游牧。明廷为了防御,多次修补长城、濠沟、烽火墩,但无济于事。

  明宣宗嘉靖十五年(1536年)夏,蒙古部吉囊率10万之众驻牧贺兰山,分兵侵犯凉州,被副总兵王辅击败。接着又侵入庄浪,与庄浪总兵大战于毛毛山一带,三战三负,吉囊败走。

夯土层清晰的古城城墙

  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年),达延汗三子巴尔斯博罗特的长子吉囊和次子俺答(阿勒坦)等进入青海,大破亦卜剌,收其部落大半而去。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俺答(阿勒坦)第二次率部进入青海湖地区,抢掠了卜儿孩及当地藏族部落而去。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俺答的势力从河套至松山、青海连成一线后,不断侵扰边关。

城墙外的壕沟

  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年),明王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其子宾兔为指挥同知,驻牧松山。侄子永邵卜曾授督都同知,这次又升龙虎将军,在青海游牧。这些封授,更助长了蒙古部的气焰,经常出没于兰州、西宁、庄浪、中卫、靖远、凉州等地。在这种形势下,明军与蒙古部的一场大战,势在必发。

  松山战役重要人物:达云

  达云,字腾霄、号东楼。其始祖恪纳牙,系哈密畏兀儿,洪武初年进贡赴京,授百户,驻扎凉州,落籍为凉州人。恪纳牙生一子,名达里麻答思,因此以达为姓。达云已是他的六世孙。达云生年不详,死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秋凉州防地。

  达云彪悍,富于智略,万历中期承袭世职为指挥佥事。后因功升迁为西宁参将。

  俺答的侄子永邵卜随伯父俺答到青海后,就留居青海,与原在青海境内的瓦刺部的瓦刺他卜囊勾结,多次侵犯西宁,还曾诱杀副将李魁。

达云画像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九月九日,永邵卜率领精锐骑兵直趋南川。达云根据情报,在要害处设了伏兵,命令藏兵绕道出朵尔硖口,暗暗控制住它的背面,他亲自领了2000精兵从正面与敌交战。双方战斗刚开始,达云所设的伏兵也发起向敌军的攻击,使敌军首尾不能相顾,加上藏兵的夹击,大败敌军。达云亲手杀死其领兵头目把都尔哈。这一仗缴获的驼、马、兵器不计其数,被誉为“西陲第一功。”

  这次战斗取得胜利一个月后,永邵卜串连真相、火落赤等几个部落,围攻达云督军扎营的康缠沟。达云左右冲击,从上午一直战斗到太阳快要落山时,敌军死伤无数。永邵卜见达云所率西宁军作战勇猛,撤围逃跑。捷报传到京城,万历皇帝非常高兴,便为其举行了隆重的庆功仪式。南川大捷后,达云被提升为总兵,后调他镇守甘肃。

  万历二十六年,甘肃巡抚田乐决定收复松山,以割断套蒙与海蒙的连系。达云和驻甘州的副将马应龙、凉州姜河、永昌王铁块等分路进击,打败了宾兔等的抵抗,收复了松山。达云因功晋升为右都督,子孙世袭指挥佥事。

  达云担任军事将领多年,每遇战事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他所指挥的战斗中从来没有受过挫折,因此名震西陲。死后,追赠太子太保。

藏人文化网才旺瑙乳 图/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