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格萨尔》精选本编纂出版工作圆满完成,这是一件文化界值得注目的盛事。
一件文化界值得注目的盛事
——藏文《格萨尔》精选本(40卷)编纂出版工作圆满完成
藏文《格萨尔》精选本(40卷)(降边嘉措供图)
降边嘉措
新闻:藏文《格萨尔》精选本40卷编撰出版工作圆满完成
https://news.tibetcul.com/wh/201311/32547.html
在藏文《格萨尔》精选本前四卷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国政协副主席 阿沛·阿旺晋美)
https://www.tibetcul.com/zhuanti/whzt/201312/32608_2.html
一件文化界值得注目的盛事——祝贺40卷藏文《格萨尔》精选本前四卷编纂出版
(九八老人 钟敬文)
https://www.tibetcul.com/zhuanti/whzt/201312/32608_3.html
艰难的历程,巨大的成就
(降边嘉措)
https://www.tibetcul.com/zhuanti/whzt/201312/32608_4.html
降边嘉措个人简介
https://people.tibetcul.com/dangdai/xyxz/200705/4162.html
在藏文《格萨尔》精选本前四卷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国政协副主席 阿沛·阿旺晋美
布赫副委员长、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和大家一起到这里来参加《格萨尔》精选本出版座谈会,感到非常高兴。精选本的编纂出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前4卷的出版是一个很重要的成果。首先,我要向同志们表示祝贺,向民族出版社和所有参加编纂出版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谢意,感谢你们为保存和弘扬藏族优秀文化传统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格萨尔》是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一个大家都很喜欢的故事。我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听《格萨尔》故事,还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格萨尔游戏,每个小朋友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互相打仗。这说明《格萨尔》这部史诗在群众中流传很广,影响很大,深受群众喜爱。
尽管《格萨尔》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但整理刊印成手抄本和木刻本的却很少,常见的只有一两部。一些人家有收藏《格萨尔》的传统,作为珍品收藏在家,一般人很难借阅。
我的本家是霍康家族,传说是霍尔部落的后代,因此我们家只收藏《霍岭大战》上部,即霍尔部落侵犯岭国的那一部分,而不收藏更不允许阅读下部,在下部里,格萨尔降伏了霍尔国。
我曾经在黑河和昌都地区工作,那里的群众都很喜欢听《格萨尔》故事,流传十分广泛。当时还有不少说唱艺人讲《格萨尔》故事,可惜那时没有人记录他们的说唱。
现在,你们有组织有计划完整地、系统地进行记录整理,并在这个基础上编纂出版《格萨尔》精选本,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便于《格萨尔》的流传和保存,我要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再接再厉,善始善终地做好这一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我愿尽力去帮助解决。总之,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个有意义的事情办好。
一件文化界值得注目的盛事
——祝贺40卷藏文《格萨尔》精选本前四卷编纂出版
九八老人 钟敬文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长期创造的宏伟诗篇。
由于传唱时间的长久和演唱者们的不断努力,她逐渐形成为一个巨大的史诗群。她不再是一株独干的乔木,而是一片葱茏的华林,与许多其他民族的古典史诗不同,直到现在,她仍然以活鲜鲜的姿态传诵于广大雪域的乡村牧场。
作为一个民族的宏伟史诗,她深广而忠实地反映着这个伟大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状态和历史经历,反映着人民的睿智、激情和理想,反映着她的人民的丰富想象力和艺术才华。
《格萨尔王传》无疑是藏族人民文化的巨大宝藏,是他们精神的灿烂金库!
《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人民集体创作中的一座高峰。
她的存在和流布是藏族人民的光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稀有艺术业绩的显现和荣耀!
在当代,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剧烈变动,这部史诗在传播上遭逢到一种存续的险境。她有濒于灭亡的危惧。有鉴于此,近年来藏族和全国的许多学者经过不断的共同努力,在对她的调查、采集、记录、整理、翻译和探讨等方面,取得了相当成绩,使她的大量文体以及某些相关情况得以保存下来,并比较广泛地传播开来。
这是我国文化界值得注目的一件盛事!
在国家的全力资助下,近些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研究所的一些同志,为了使所收集到的史诗文本得到进一步的整理和更扩大她的传播,决心下手编纂一套《格萨尔王传》的精选本以问世。
这种设想的实现,使这部宏伟史诗的奇趣殊香,更为我国各兄弟民族的读者所品尝,对于世界许多民族文艺爱好者及史诗研究家,她也将使之得到“奇文共欣赏”或丰富有益的史诗资料的文本。
作为一个民间文艺的老研究者,我非常赞赏这种文化举措。我不禁为她欢欣鼓舞。
艰难的历程,巨大的成就
降边嘉措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她历史悠久,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精深博大,千百年来,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区广袤的土地上流传,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成为喜马拉雅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格萨尔》代表着古代藏族民间文化的最高成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美学价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伟大著作。她是藏族人民历史的总结,智慧的结晶,文化的宝库。是藏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贡献。《格萨尔》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贡献。
一
与古代希腊的荷马史诗、印度的史诗,以及世界上其它一些著名的史诗相比,《格萨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她世代相传,至今在藏族群众、尤其是农牧民当中广泛流传,是一部活形态的英雄史诗,一份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她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3000多万字,仅就篇幅来讲,比古代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古希腊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古代印度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总和还要长,堪称世界史诗之冠。
而这两个特点,都与民间说唱艺人有着直接的联系。千百年来,《格萨尔》能够在世界屋脊之上、在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区辽阔广袤的大地上广泛流传,历久不衰,主要应该归功于那些优秀的民间说唱艺人,他们是史诗最直接的创作者,最忠诚的继承者,最热情的传播者,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是最优秀、最受群众欢迎的人民诗人。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精神。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部宏伟的史诗,尽管深受群众欢迎,过去却从未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搜集整理,至今没有能够反映史诗全貌的整理本。广大读者无法完整地了解她精深博大的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地欣赏她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众多的研究《格萨尔》的专家学者,如同瞎子模象,也只能从一个侧面、一个局部探索,而不能从整体上去认识她,把握她,研究她,欣赏她。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格萨尔》事业非常关怀和重视,从中央到各个有关地区,建立专门机构,拨付专项资金,在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各民族《格萨尔》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从建国之初,直至现在,历时半个多世纪,从未间断。这是一项跨世纪的文化建设工程。改革开放以来,《格萨尔》事业开创了新局面,从1983年开始,在“六·五”、“七·五”和“八·五”期间,连续三次将《格萨尔》的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九·五”期间,则把编纂出版40卷藏文精选本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并以此为龙头,带动整个《格萨尔》事业。
这种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工作,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参加人数之多,成就之显著,涉及面之宽广,影响之深远,在藏族文化史上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壮举,在我国多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也不多见。一个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格萨尔》学的科学体系,已经形成,并且在不断完善、充实和发展。
不少国内外学者认为,《格萨尔》的事业发展很快,已成为中国藏学领域成绩最突出、最活跃、最具群众性和广泛性的一门学科。我们认为这不是溢美之词,实事求是地讲,《格萨尔》已成为我国藏学、乃至民族民间文化领域成绩最突出、最有生气、最有生命力的学科之一,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它潜在的巨大学科优势、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的社会功能,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在继承和弘扬藏族优秀文化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化的事业中,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黑格尔曾经在《美学》这部重要的著作里断言:“中国没有史诗”。这句话,曾使一些国人愤愤不平,颇有微词。但是,仔细想来,这不能怪黑格尔这位哲人和智者,责任还在我们自己,是我们没有把《格萨尔》这样一部伟大的史诗发掘出来,以完美的形式介绍给全中国,介绍给全世界,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才使黑格尔这位被恩格斯誉为“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的大学者、大智者说出这样的话。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格萨尔》事业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深远意义,就在于它让世界以崇敬的目光重新审视这个被雪山环抱的民族,重新审视她的历史,她的文化。彻底改变了我国史诗研究的落后状况,也彻底改变了世界史诗的文化版图,在世界史诗发展的历史上,牢固地树立起《格萨尔》崇高的、不可动摇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伊里亚特》”。《格萨尔》与荷马史诗,一个代表古代东方文明,一个代表西方古代文明,交相辉映,堪称人类文明史上两颗辉煌的明珠,在学术文化领域为伟大祖国赢得了荣誉。
搜集整理工作还在继续进行。无论是过去流传下来的手抄本、木刻本,还是民间艺人的说唱本,同一部故事,又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因而产生不同的本子,我们将它称之为“异文本”,或“变体”。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具有不同的地区特色和演唱风格,都有各自的听众群和读者对象,有继续流传下去的意义和价值,彼此都不能替代。按照民间艺人自己的说法,英雄格萨尔大王的故事,就像“杂色马的毛一样多”,是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这些分部本和异文本加起来,就有几百部之多,几百万诗行,上亿万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部史诗具有如此宏大的篇幅,如此丰富的内容。
这说明《格萨尔》内容丰富,流传广泛,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但是,另一方面,给广大的读者和听众在阅读和欣赏《格萨尔》这部伟大的史诗也造成很大的困难,影响了史诗本身的流传和发展。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读者能够掌握和拥有那么多资料来阅读和欣赏,甚至也可以说没有这个必要。实践表明:在目前条件下,即使是从事《格萨尔》研究的专业人员,也很难得到如此丰富的资料。
二
因此,在《格萨尔》的搜集整理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从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从众多的分部本和异文本,择优选粹,取其精华,精心编纂出版一套能够反映《格萨尔》的主题思想、基本内容、主要情节、人物形象、艺术风格、藏族特色和整体风貌的比较完善的精选本,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这套精选本,应该具有浓郁的藏族文化的风采、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要能够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更强烈地表现这部古老的英雄史诗固有的思想内容、社会意义和艺术魅力,成为能够反映古代藏族社会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伟大著作;同时也要能够比较集中地展示20世纪乃至21世纪世界史诗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成就,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藏族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使《格萨尔》这部古老的史诗能够以较为完整的形态保存下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得到继承、传播和弘扬,让她在建设社会主义藏族新文化的过程中,放射出新的光辉,就显得特别重要,特别迫切。
这一工作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重视。1983年在制定“六·五”规划时,就提出了编纂精选本的任务。特别应该提到的是:1988年和1990年,先后有几十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提案,建议国家加大对《格萨尔》工作的支持力度,并拨出专款,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汇聚全国的专家学者,编纂出版《格萨尔》精选本,作为体现国家水平的正式版本。
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干扰,编纂出版藏文精选本的工作迟迟不能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迟迟不能落实。
1994年7月,在江泽民总书记亲自主持下,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作出了“全党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战略决策。在这一精神鼓舞下,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再次呼吁有关部门尽快落实提案。胡绳、汝信、龙永枢等院、所领导也十分关心这一课题。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下,1995年5月,精选本工程终于得以立项,正式启动,财政部决定拨专款资助。夏商周断代工程、藏文《大藏经》对勘工作和40卷藏文《格萨尔》精选本的编纂出版,是“八·五”期间国家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投资最大的三个重点项目,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藏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编纂整理的基本要求是:既要保持民间文学固有的风格和特色,保持《格萨尔》的神韵,又要提炼和升华,使之更突出、更鲜明、更强烈、更有感染力,更能震撼人心,更具艺术魅力。
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录,编纂整理,使之成为更高形态的艺术精品,成为经典作品,更便于保存和传播,而不让它们自生自灭,这也是世界上一切伟大的史诗和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
从历史上看,荷马史诗、印度史诗和芬兰的《卡勒瓦拉》等世界上一些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著名史诗,在它们发展的历史上,大体都经过历了这样的过程。
我们这套精选本,拟编纂出版40卷,包括从《天界篇》、《英雄诞生》到《地狱大圆满》、《安定三界》的全部内容。每卷约2万诗行,40万字;有的几个分部本,可能汇编成一卷;有的一卷可能分成两、三册。总计约为50万诗行,1600万字。由此看来,尽管我们经过严格的选择,但是,这套编纂本的篇幅依然十分宏大,内容自然也会非常丰富。仅就篇幅来讲,比荷马史诗、印度史诗和世界上其他一些著名史诗的总和还要多。
我们编选40卷的基本依据有二:
第一、除去各种异文本和“变体”,《格萨尔》的分部本大约有120多卷,从中精选三分之一,是40卷。
第二、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即1960年和1961年,在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的支持下,不丹国家图书馆整理出版了30卷的《格萨尔》汇编本,由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学术顾问、法兰西学院教授、著名《格萨尔》专家石泰恩撰写序言。在我们这套精选本编纂出版之前,是世界上最完善、内容最丰富、影响最广泛的汇编本。不丹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小国家,只有几十万人口。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又是《格萨尔》的故乡,处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总应该比不丹做得更好一些,内容更丰富一些,学术水平应该更高一些,印装质量也应该更好一些。实际上,我们已经比不丹晚了半个多世纪。
这是我们编选40卷的第二个理由。
这套精选本计划以当代最杰出的民间艺人扎巴和桑珠两位老人的说唱本为基本框架,这就保证了整部精选本思想内容的完整性,演唱风格的统一性和语言艺术的和谐性。
为了保证精选本的学术水平,实施精品工程,经院、所领导批准,我们课题组聘请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西藏文化保护和发展协会会长阿沛·阿旺晋美,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民间文艺学家钟敬文,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著名藏族学者贡唐仓·丹贝旺修活佛,原西藏大学教授、西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东噶·洛桑赤烈活佛为学术顾问。
经过艰苦曲折的努力,前4卷5册终于在2000年11月由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民族出版社党委和社领导十分重视这一工作,将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2000年12月1日,民族出版社在人民大会堂西藏厅召开 “藏文《格萨尔》精选本前四卷出版座谈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精选本学术顾问阿沛·阿旺晋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出席会议。年近9旬的阿沛老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当天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时,再次对精选本的编纂出版给予高度评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和国务委员、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因事未能出席,他们两位委托民族出版社的领导对藏文《格萨尔》精选本前四卷的编纂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向参加编纂出版工作的各民族专家学者表示亲切问候。同时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再接再厉,全面完成藏文《格萨尔》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工作。
年近百岁的世纪老人钟敬文教授,一贯关心《格萨尔》事业和精选本的编纂出版。钟老因病不能出席,他在病床上亲笔撰写题为《一件文化界值得注目的盛事——祝贺40卷藏文<格萨尔>精选本前四卷编纂出版》的文章,给予高度评价,并寄予热切期望。
国家领导人和学术界前辈的关怀,使我们深受感动和鼓舞。
国家民委、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
前四卷(5册)的正式出版,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中央及各有关地区的媒体,做了广泛的宣传报导。同时也为全面完成40卷精选本奠定了坚定基础。
三
这套精选本每卷附有6幅精美的插图。这套插图,采用的是藏族传统绘画艺术“唐卡”的绘制方法。
“唐卡”是我国藏族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按照我们的设想,《格萨尔》精选本的插图,在传统绘画艺术的基础上,应该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从题材上讲,要达到从宗教到世俗的转化;在表现手法上,要有一定的革新和创造,吸收别的绘画艺术的长处,融入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以便更好地体现《格萨尔》精深博大、丰富多彩的内容。
这些插图,就单个来讲,能够表现《格萨尔》故事中的一个情节,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汇总起来,又能够体现《格萨尔》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情节,成为一部完整的《格萨尔画传》。
承担这套插图绘制工作的是被誉为藏族“艺术之乡”的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地区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民间画师。
四
到2004年,精选本出版了17卷18册。由于受到人为的干扰,任务还没有完成一半,课题经费全部用完了。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工作逼迫停止。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烂尾工程”。
但是,作为主编,我始终没有放弃努力。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工作也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的事业,对党对国家,对各族人民有益的事业,不论要经历怎么样艰难曲折的道路,最终会获得大多数善良的有爱国心和正义感的同志们的理解和支持,最终会取得成功。国家民委的机关刊物《中国民族》杂志以《为了精选本,白了降边头》为题,发表了专题报道。国家民委主办的《民族画报》杂志,发表专题报道,图文并茂,介绍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工作的重要意义、已经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关心和重视。
2005年8月,中国西藏文化保护和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社会科学院在北京联合召开“第三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名誉会长刘延东同志致辞。刘延东同志在回顾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藏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时,对我国在《格萨尔》事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谈到我国藏学研究今后的任务时,刘延东同志再次提出,要把《格萨尔》事业作为重点加以扶持,大力发展,开创《格萨尔》事业的新局面,争取创造更多更大的成绩。刘延东同志的讲话,给予广大的《格萨尔》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2007年8月,甘孜州州委和州人民政府在德格县召开《格萨尔》学术研讨会。会上一些专家学者再次提出应该继续完成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工作,不能半途而废。新华社驻四川记者站记者苑坚同志,为此专门采访我,发了消息,写了内参。
2008年8月,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甘孜州人民政府主持制作的格萨尔千幅唐卡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这是奥运会期间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家民委主任杨晶等中央领导同志亲临参观。展览引起国内外观众的极大兴趣,扩大了《格萨尔》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
作为主编,我也曾做过各种努力。我曾经给原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写了专题报告,并赠送了我撰写的关于《格萨尔》的著作和唐卡画册,使他们对《格萨尔》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以期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和重视。
皇天不负苦心人。精诚所至,铁石为开。所有这些活动,都为重新启动精选本工程,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准备。2008年,李长春同志在新华社的一份内参上做了重要批示,明确指示要善始善终、圆满完成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工作。遵照李长春同志的批示精神,中国社科院和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启动精选本编纂出版工作的第二期工程。
社科院给课题组一次性拨发课题经费100万元。新闻出版总署总署长柳斌杰对精选本工作十分关怀,在他亲自支持和指导下,将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列为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并给民族出版社拨付专项经费360万元。第一期工程,我们社科院的课题经费里包括出版补贴、唐卡制作和稿费。在柳总署长的亲自关怀下,所有这些费用都由新闻出版总署拨付。这就保证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干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确保40卷精选本的编纂出版。而社科院的100万课题经费,只需要用于编纂、审稿,以便精益求精。我不了解全国的情况,就我们社科院来讲,除去中央下达的重要课题,我们的经费是很充裕的,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格萨尔》事业的高度重视,对藏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假若能够合理地、正确地使用这项经费,是能够保证精选本的政治质量和学术质量,成为精品佳作。
从1983年在制定“六·五”规划时提出在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编纂一套能够代表我国《格萨尔》事业的最高成果、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精选本的任务,到今年已经整整30年了。在这30年的时间里,课题组全体成员怀着对民族文化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用对人民、对历史、对《格萨尔》这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负责的严肃态度,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顽强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意志,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专注,排出各种干扰,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善始善终地圆满完成了40卷藏文《格萨尔》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工作,这是新中国《格萨尔》事业一个巨大成就,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藏文《格萨尔》精选本,共40卷、51册(有的一卷分上、下册,或上、中、下册),306幅唐卡插图。
近60万诗行;假若翻译成汉文,约为2000万字。册数和字数都超过了原来的计划。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英雄史诗,都没有这样宏伟的规模,这样巨大的篇幅,这样丰富的内容。这是我国《格萨尔》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大成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这一成就的取得,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藏族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对藏族人民的亲切关怀。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正确性的生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各民族同志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
此时此刻,我深切怀念曾经给予我们亲切关怀和指导的阿沛副委员长,钟敬文教授,贡唐仓活佛,东噶·洛桑赤烈活佛;怀念胡乔木院长、周扬副院长和胡绳院长;怀念扎巴老人和桑珠老人。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告慰他们在天之灵。愿他们的英灵得到安息!
《格萨尔》事业和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工作,最终得到社会各方面、各级领导的理解、关怀、帮助和支持。我愿借此机会,对所有关心新中国《格萨尔》事业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最真诚的谢意和敬意。假若没有他们的理解、关心、帮助和支持,40卷藏文《格萨尔》精选本工程很难善始善终地圆满完成,很可能成为一个“烂尾工程”。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李长春同志、刘云山同志、刘延东同志和柳斌杰同志,在他们的关怀和支持下,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工作,最终得以善始善终地圆满完成。
我真诚感谢民族出版社和藏文编辑室的各位领导和编辑同志。民族出版社是在中央直接关怀下于1953年9月成立,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民族出版机构,敬爱的周总理亲自为民族出版社题写社名。周总理以政务院总理名义亲自任命萨空了(蒙古族)同志为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我于1955年6月到民族出版社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的翻译,那时民族出版社成立还不到两年。第二年正式调到出版社,参加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八大’的翻译。到现在已经58年了。民族出版社的历届领导和各民族的同志对我都很关心和爱护;我对民族出版社也有深厚的感情。这次,民族出版社的社长兼总编辑禹宾熙同志(朝鲜族)和其他各民族的同志,对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工作都十分关心和重视;作为国家重点出版项目立项,各民族、各个文室的同志都表示理解和支持,并没有同我们争项目,争经费,更没有干扰和刁难,最终使我们善始善终地圆满完成40卷藏文《格萨尔》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工作。
今年是民族出版社建社60周年华诞。精选本编纂出版工作的圆满成功,是对60年华诞一个重要的献礼;这也是60年来民族出版社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2013年8月30日
在藏文《格萨尔》精选本前四卷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国政协副主席 阿沛·阿旺晋美
布赫副委员长、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和大家一起到这里来参加《格萨尔》精选本出版座谈会,感到非常高兴。精选本的编纂出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前4卷的出版是一个很重要的成果。首先,我要向同志们表示祝贺,向民族出版社和所有参加编纂出版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谢意,感谢你们为保存和弘扬藏族优秀文化传统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格萨尔》是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一个大家都很喜欢的故事。我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听《格萨尔》故事,还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格萨尔游戏,每个小朋友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互相打仗。这说明《格萨尔》这部史诗在群众中流传很广,影响很大,深受群众喜爱。
尽管《格萨尔》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但整理刊印成手抄本和木刻本的却很少,常见的只有一两部。一些人家有收藏《格萨尔》的传统,作为珍品收藏在家,一般人很难借阅。
我的本家是霍康家族,传说是霍尔部落的后代,因此我们家只收藏《霍岭大战》上部,即霍尔部落侵犯岭国的那一部分,而不收藏更不允许阅读下部,在下部里,格萨尔降伏了霍尔国。
我曾经在黑河和昌都地区工作,那里的群众都很喜欢听《格萨尔》故事,流传十分广泛。当时还有不少说唱艺人讲《格萨尔》故事,可惜那时没有人记录他们的说唱。
现在,你们有组织有计划完整地、系统地进行记录整理,并在这个基础上编纂出版《格萨尔》精选本,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便于《格萨尔》的流传和保存,我要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再接再厉,善始善终地做好这一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我愿尽力去帮助解决。总之,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个有意义的事情办好。
艰难的历程,巨大的成就
降边嘉措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她历史悠久,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精深博大,千百年来,在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区广袤的土地上流传,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成为喜马拉雅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格萨尔》代表着古代藏族民间文化的最高成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美学价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伟大著作。她是藏族人民历史的总结,智慧的结晶,文化的宝库。是藏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贡献。《格萨尔》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贡献。
一
与古代希腊的荷马史诗、印度的史诗,以及世界上其它一些著名的史诗相比,《格萨尔》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她世代相传,至今在藏族群众、尤其是农牧民当中广泛流传,是一部活形态的英雄史诗,一份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她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3000多万字,仅就篇幅来讲,比古代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古希腊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古代印度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总和还要长,堪称世界史诗之冠。
而这两个特点,都与民间说唱艺人有着直接的联系。千百年来,《格萨尔》能够在世界屋脊之上、在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区辽阔广袤的大地上广泛流传,历久不衰,主要应该归功于那些优秀的民间说唱艺人,他们是史诗最直接的创作者,最忠诚的继承者,最热情的传播者,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是最优秀、最受群众欢迎的人民诗人。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精神。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部宏伟的史诗,尽管深受群众欢迎,过去却从未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搜集整理,至今没有能够反映史诗全貌的整理本。广大读者无法完整地了解她精深博大的内容,全方位、多角度地欣赏她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众多的研究《格萨尔》的专家学者,如同瞎子模象,也只能从一个侧面、一个局部探索,而不能从整体上去认识她,把握她,研究她,欣赏她。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格萨尔》事业非常关怀和重视,从中央到各个有关地区,建立专门机构,拨付专项资金,在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各民族《格萨尔》工作者的积极参与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从建国之初,直至现在,历时半个多世纪,从未间断。这是一项跨世纪的文化建设工程。改革开放以来,《格萨尔》事业开创了新局面,从1983年开始,在“六·五”、“七·五”和“八·五”期间,连续三次将《格萨尔》的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九·五”期间,则把编纂出版40卷藏文精选本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科研项目,并以此为龙头,带动整个《格萨尔》事业。
这种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工作,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参加人数之多,成就之显著,涉及面之宽广,影响之深远,在藏族文化史上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壮举,在我国多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也不多见。一个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格萨尔》学的科学体系,已经形成,并且在不断完善、充实和发展。
不少国内外学者认为,《格萨尔》的事业发展很快,已成为中国藏学领域成绩最突出、最活跃、最具群众性和广泛性的一门学科。我们认为这不是溢美之词,实事求是地讲,《格萨尔》已成为我国藏学、乃至民族民间文化领域成绩最突出、最有生气、最有生命力的学科之一,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它潜在的巨大学科优势、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的社会功能,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在继承和弘扬藏族优秀文化传统、建设社会主义民族新文化的事业中,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和影响。
黑格尔曾经在《美学》这部重要的著作里断言:“中国没有史诗”。这句话,曾使一些国人愤愤不平,颇有微词。但是,仔细想来,这不能怪黑格尔这位哲人和智者,责任还在我们自己,是我们没有把《格萨尔》这样一部伟大的史诗发掘出来,以完美的形式介绍给全中国,介绍给全世界,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才使黑格尔这位被恩格斯誉为“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的大学者、大智者说出这样的话。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在《格萨尔》事业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深远意义,就在于它让世界以崇敬的目光重新审视这个被雪山环抱的民族,重新审视她的历史,她的文化。彻底改变了我国史诗研究的落后状况,也彻底改变了世界史诗的文化版图,在世界史诗发展的历史上,牢固地树立起《格萨尔》崇高的、不可动摇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伊里亚特》”。《格萨尔》与荷马史诗,一个代表古代东方文明,一个代表西方古代文明,交相辉映,堪称人类文明史上两颗辉煌的明珠,在学术文化领域为伟大祖国赢得了荣誉。
搜集整理工作还在继续进行。无论是过去流传下来的手抄本、木刻本,还是民间艺人的说唱本,同一部故事,又有一些不同的说法,因而产生不同的本子,我们将它称之为“异文本”,或“变体”。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具有不同的地区特色和演唱风格,都有各自的听众群和读者对象,有继续流传下去的意义和价值,彼此都不能替代。按照民间艺人自己的说法,英雄格萨尔大王的故事,就像“杂色马的毛一样多”,是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
这些分部本和异文本加起来,就有几百部之多,几百万诗行,上亿万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部史诗具有如此宏大的篇幅,如此丰富的内容。
这说明《格萨尔》内容丰富,流传广泛,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但是,另一方面,给广大的读者和听众在阅读和欣赏《格萨尔》这部伟大的史诗也造成很大的困难,影响了史诗本身的流传和发展。因为没有任何一个读者能够掌握和拥有那么多资料来阅读和欣赏,甚至也可以说没有这个必要。实践表明:在目前条件下,即使是从事《格萨尔》研究的专业人员,也很难得到如此丰富的资料。
二
因此,在《格萨尔》的搜集整理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从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从众多的分部本和异文本,择优选粹,取其精华,精心编纂出版一套能够反映《格萨尔》的主题思想、基本内容、主要情节、人物形象、艺术风格、藏族特色和整体风貌的比较完善的精选本,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这套精选本,应该具有浓郁的藏族文化的风采、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要能够更集中、更突出、更鲜明、更强烈地表现这部古老的英雄史诗固有的思想内容、社会意义和艺术魅力,成为能够反映古代藏族社会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伟大著作;同时也要能够比较集中地展示20世纪乃至21世纪世界史诗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成就,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藏族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使《格萨尔》这部古老的史诗能够以较为完整的形态保存下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得到继承、传播和弘扬,让她在建设社会主义藏族新文化的过程中,放射出新的光辉,就显得特别重要,特别迫切。
这一工作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重视。1983年在制定“六·五”规划时,就提出了编纂精选本的任务。特别应该提到的是:1988年和1990年,先后有几十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提案,建议国家加大对《格萨尔》工作的支持力度,并拨出专款,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汇聚全国的专家学者,编纂出版《格萨尔》精选本,作为体现国家水平的正式版本。
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干扰,编纂出版藏文精选本的工作迟迟不能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迟迟不能落实。
1994年7月,在江泽民总书记亲自主持下,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会议,作出了“全党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的战略决策。在这一精神鼓舞下,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再次呼吁有关部门尽快落实提案。胡绳、汝信、龙永枢等院、所领导也十分关心这一课题。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下,1995年5月,精选本工程终于得以立项,正式启动,财政部决定拨专款资助。夏商周断代工程、藏文《大藏经》对勘工作和40卷藏文《格萨尔》精选本的编纂出版,是“八·五”期间国家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投资最大的三个重点项目,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藏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
编纂整理的基本要求是:既要保持民间文学固有的风格和特色,保持《格萨尔》的神韵,又要提炼和升华,使之更突出、更鲜明、更强烈、更有感染力,更能震撼人心,更具艺术魅力。
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录,编纂整理,使之成为更高形态的艺术精品,成为经典作品,更便于保存和传播,而不让它们自生自灭,这也是世界上一切伟大的史诗和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
从历史上看,荷马史诗、印度史诗和芬兰的《卡勒瓦拉》等世界上一些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著名史诗,在它们发展的历史上,大体都经过历了这样的过程。
我们这套精选本,拟编纂出版40卷,包括从《天界篇》、《英雄诞生》到《地狱大圆满》、《安定三界》的全部内容。每卷约2万诗行,40万字;有的几个分部本,可能汇编成一卷;有的一卷可能分成两、三册。总计约为50万诗行,1600万字。由此看来,尽管我们经过严格的选择,但是,这套编纂本的篇幅依然十分宏大,内容自然也会非常丰富。仅就篇幅来讲,比荷马史诗、印度史诗和世界上其他一些著名史诗的总和还要多。
我们编选40卷的基本依据有二:
第一、除去各种异文本和“变体”,《格萨尔》的分部本大约有120多卷,从中精选三分之一,是40卷。
第二、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即1960年和1961年,在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的支持下,不丹国家图书馆整理出版了30卷的《格萨尔》汇编本,由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学术顾问、法兰西学院教授、著名《格萨尔》专家石泰恩撰写序言。在我们这套精选本编纂出版之前,是世界上最完善、内容最丰富、影响最广泛的汇编本。不丹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小国家,只有几十万人口。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又是《格萨尔》的故乡,处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总应该比不丹做得更好一些,内容更丰富一些,学术水平应该更高一些,印装质量也应该更好一些。实际上,我们已经比不丹晚了半个多世纪。
这是我们编选40卷的第二个理由。
这套精选本计划以当代最杰出的民间艺人扎巴和桑珠两位老人的说唱本为基本框架,这就保证了整部精选本思想内容的完整性,演唱风格的统一性和语言艺术的和谐性。
为了保证精选本的学术水平,实施精品工程,经院、所领导批准,我们课题组聘请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西藏文化保护和发展协会会长阿沛·阿旺晋美,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民间文艺学家钟敬文,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著名藏族学者贡唐仓·丹贝旺修活佛,原西藏大学教授、西藏社会科学院名誉院长东噶·洛桑赤烈活佛为学术顾问。
经过艰苦曲折的努力,前4卷5册终于在2000年11月由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民族出版社党委和社领导十分重视这一工作,将它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2000年12月1日,民族出版社在人民大会堂西藏厅召开 “藏文《格萨尔》精选本前四卷出版座谈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精选本学术顾问阿沛·阿旺晋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布赫出席会议。年近9旬的阿沛老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当天在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时,再次对精选本的编纂出版给予高度评价。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和国务委员、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因事未能出席,他们两位委托民族出版社的领导对藏文《格萨尔》精选本前四卷的编纂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向参加编纂出版工作的各民族专家学者表示亲切问候。同时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再接再厉,全面完成藏文《格萨尔》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工作。
年近百岁的世纪老人钟敬文教授,一贯关心《格萨尔》事业和精选本的编纂出版。钟老因病不能出席,他在病床上亲笔撰写题为《一件文化界值得注目的盛事——祝贺40卷藏文<格萨尔>精选本前四卷编纂出版》的文章,给予高度评价,并寄予热切期望。
国家领导人和学术界前辈的关怀,使我们深受感动和鼓舞。
国家民委、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
前四卷(5册)的正式出版,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中央及各有关地区的媒体,做了广泛的宣传报导。同时也为全面完成40卷精选本奠定了坚定基础。
三
这套精选本每卷附有6幅精美的插图。这套插图,采用的是藏族传统绘画艺术“唐卡”的绘制方法。
“唐卡”是我国藏族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按照我们的设想,《格萨尔》精选本的插图,在传统绘画艺术的基础上,应该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从题材上讲,要达到从宗教到世俗的转化;在表现手法上,要有一定的革新和创造,吸收别的绘画艺术的长处,融入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以便更好地体现《格萨尔》精深博大、丰富多彩的内容。
这些插图,就单个来讲,能够表现《格萨尔》故事中的一个情节,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汇总起来,又能够体现《格萨尔》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情节,成为一部完整的《格萨尔画传》。
承担这套插图绘制工作的是被誉为藏族“艺术之乡”的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热贡地区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民间画师。
四
到2004年,精选本出版了17卷18册。由于受到人为的干扰,任务还没有完成一半,课题经费全部用完了。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工作逼迫停止。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烂尾工程”。
但是,作为主编,我始终没有放弃努力。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工作也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正义的事业,对党对国家,对各族人民有益的事业,不论要经历怎么样艰难曲折的道路,最终会获得大多数善良的有爱国心和正义感的同志们的理解和支持,最终会取得成功。国家民委的机关刊物《中国民族》杂志以《为了精选本,白了降边头》为题,发表了专题报道。国家民委主办的《民族画报》杂志,发表专题报道,图文并茂,介绍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工作的重要意义、已经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关心和重视。
2005年8月,中国西藏文化保护和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社会科学院在北京联合召开“第三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名誉会长刘延东同志致辞。刘延东同志在回顾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藏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时,对我国在《格萨尔》事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谈到我国藏学研究今后的任务时,刘延东同志再次提出,要把《格萨尔》事业作为重点加以扶持,大力发展,开创《格萨尔》事业的新局面,争取创造更多更大的成绩。刘延东同志的讲话,给予广大的《格萨尔》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2007年8月,甘孜州州委和州人民政府在德格县召开《格萨尔》学术研讨会。会上一些专家学者再次提出应该继续完成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工作,不能半途而废。新华社驻四川记者站记者苑坚同志,为此专门采访我,发了消息,写了内参。
2008年8月,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甘孜州人民政府主持制作的格萨尔千幅唐卡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这是奥运会期间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国家民委主任杨晶等中央领导同志亲临参观。展览引起国内外观众的极大兴趣,扩大了《格萨尔》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
作为主编,我也曾做过各种努力。我曾经给原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写了专题报告,并赠送了我撰写的关于《格萨尔》的著作和唐卡画册,使他们对《格萨尔》有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以期引起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和重视。
皇天不负苦心人。精诚所至,铁石为开。所有这些活动,都为重新启动精选本工程,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准备。2008年,李长春同志在新华社的一份内参上做了重要批示,明确指示要善始善终、圆满完成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工作。遵照李长春同志的批示精神,中国社科院和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启动精选本编纂出版工作的第二期工程。
社科院给课题组一次性拨发课题经费100万元。新闻出版总署总署长柳斌杰对精选本工作十分关怀,在他亲自支持和指导下,将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列为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并给民族出版社拨付专项经费360万元。第一期工程,我们社科院的课题经费里包括出版补贴、唐卡制作和稿费。在柳总署长的亲自关怀下,所有这些费用都由新闻出版总署拨付。这就保证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干扰,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确保40卷精选本的编纂出版。而社科院的100万课题经费,只需要用于编纂、审稿,以便精益求精。我不了解全国的情况,就我们社科院来讲,除去中央下达的重要课题,我们的经费是很充裕的,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格萨尔》事业的高度重视,对藏族人民的亲切关怀。假若能够合理地、正确地使用这项经费,是能够保证精选本的政治质量和学术质量,成为精品佳作。
从1983年在制定“六·五”规划时提出在搜集整理和学术研究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编纂一套能够代表我国《格萨尔》事业的最高成果、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精选本的任务,到今年已经整整30年了。在这30年的时间里,课题组全体成员怀着对民族文化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用对人民、对历史、对《格萨尔》这部伟大的英雄史诗负责的严肃态度,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顽强毅力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意志,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专注,排出各种干扰,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善始善终地圆满完成了40卷藏文《格萨尔》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工作,这是新中国《格萨尔》事业一个巨大成就,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藏文《格萨尔》精选本,共40卷、51册(有的一卷分上、下册,或上、中、下册),306幅唐卡插图。
近60万诗行;假若翻译成汉文,约为2000万字。册数和字数都超过了原来的计划。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英雄史诗,都没有这样宏伟的规模,这样巨大的篇幅,这样丰富的内容。这是我国《格萨尔》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大成就。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这一成就的取得,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藏族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对藏族人民的亲切关怀。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正确性的生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各民族同志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
此时此刻,我深切怀念曾经给予我们亲切关怀和指导的阿沛副委员长,钟敬文教授,贡唐仓活佛,东噶·洛桑赤烈活佛;怀念胡乔木院长、周扬副院长和胡绳院长;怀念扎巴老人和桑珠老人。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告慰他们在天之灵。愿他们的英灵得到安息!
《格萨尔》事业和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工作,最终得到社会各方面、各级领导的理解、关怀、帮助和支持。我愿借此机会,对所有关心新中国《格萨尔》事业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最真诚的谢意和敬意。假若没有他们的理解、关心、帮助和支持,40卷藏文《格萨尔》精选本工程很难善始善终地圆满完成,很可能成为一个“烂尾工程”。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李长春同志、刘云山同志、刘延东同志和柳斌杰同志,在他们的关怀和支持下,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工作,最终得以善始善终地圆满完成。
我真诚感谢民族出版社和藏文编辑室的各位领导和编辑同志。民族出版社是在中央直接关怀下于1953年9月成立,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民族出版机构,敬爱的周总理亲自为民族出版社题写社名。周总理以政务院总理名义亲自任命萨空了(蒙古族)同志为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我于1955年6月到民族出版社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的翻译,那时民族出版社成立还不到两年。第二年正式调到出版社,参加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中共“八大’的翻译。到现在已经58年了。民族出版社的历届领导和各民族的同志对我都很关心和爱护;我对民族出版社也有深厚的感情。这次,民族出版社的社长兼总编辑禹宾熙同志(朝鲜族)和其他各民族的同志,对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工作都十分关心和重视;作为国家重点出版项目立项,各民族、各个文室的同志都表示理解和支持,并没有同我们争项目,争经费,更没有干扰和刁难,最终使我们善始善终地圆满完成40卷藏文《格萨尔》精选本的编纂出版工作。
今年是民族出版社建社60周年华诞。精选本编纂出版工作的圆满成功,是对60年华诞一个重要的献礼;这也是60年来民族出版社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2013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