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已久的/藏民族手工艺世界/    感拙朴之境/体手艺之情感/  

 

“起风了,风卷云舒。叶落了,秋去冬来。手工艺的传承价值,在于慢和细致。

在手工艺中,我们可以看到缓慢带来的价值传递。

是时候了——

是时候去看看那大山背后的真实繁华,

是时候告别一下虚幻渲染。

去感受真实温暖的信念和心凝。

你可曾想着在一些遥远古旧的部落中,

有一群缓慢生活着的人们在那里,

一直缓缓编制着美好的手工作物。

那是他们内心守旧和温婉的情怀。也是在向世人刻画一朵朵绚烂的自然之花。”

 

前言
https://www.tibetcul.com/zhuanti/whzt/201312/32674_2.html

藏艺通——传承游牧情怀
https://www.tibetcul.com/zhuanti/whzt/201312/32674_3.html

卓番林——“利益众生的乐园” 手艺情见众生情【https://www.tibetcul.com/zhuanti/whzt/201312/32674_6.html

NORLHA——“神赐的财富”
https://www.tibetcul.com/zhuanti/whzt/201312/32674_11.html

结语
https://www.tibetcul.com/zhuanti/whzt/201312/32674_22.html


左:益西德成 右:降拥噶布

前言

——徐瑶

  在如此快节奏的社会中,精神理念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精神价值、意识层面是主导一切之上而存在的。一切都要缓慢流淌才能源远流长。本是一张网,需要的是你去慢慢的铺就与编制。需要的是缓慢的根基和深邃的架构。最后“造”出来的,才是在这个虚幻世界中有如类似坚固的美。
  “子虚乌有”这四个字正是我认为传统手工艺所传递的价值所在。刚好也融合了我所采访的藏地三个手工品牌所传递的表象背后的支架。这是具体呈现于这个世界里一种美的导向。在结束了对藏艺通的采访后,让我内心更加对时间有一种崇敬之感,也是对天地人的一种感怀。手工是由人在做,天地之间的支架总是人。而手工艺品正是传递了这样一种温度。一种缓慢于人间,流淌着世俗中不被冲刷的一种美。这也是大多人们内心最美好的向往。一种永恒于无常中的坚固存在。一种饱满于缺陷中的闪耀古朴之美。

  传统手工艺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源远流长的一门文化技艺。是承载着远古时期以来人们的情感和细腻温情的价值情怀。而如今,手工业技术呈现着逐步走向衰弱的局势。许多手工艺人的手艺都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这是令人感到惋惜和感叹的局面。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总是要快,经济生产要快,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总在贪求一个快,人们的欲望和贪念在膨胀,内心的价值在崩塌,关于信仰的缓慢的一切在如今看来已经变得很隐没,也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被人们赋予的意义却总是浮于表面的起起落落的一些文化快餐。真正能够传承下来的有陈韵底蕴的物质文化已经少之又少,不被人们关注,被这个世间淡忘。你可曾想着在一些遥远古旧的部落中,有一群缓慢生活着的人们在那里一直缓缓编制着美好的手工作物。那是他们内心守旧和温婉的情怀。
  藏族编织工艺有着悠久的发展过程,历史上的西藏,除了农耕和游牧外,其余的生产活动几乎都集中于手工业领域。民族手工业与农业和畜牧业并列为西藏历史上的三大传统产业。事实上从人类开始从事原始生产活动的那一刻起,手工业就成了人们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藏族编织工艺的源头可追溯至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西藏昌都卡若文化新石器时期,证明了早在四五千年前西藏高原先民已经开始了早期的毛纺织生产活动。藏地纺织业中所生产的卡垫 邦典 藏毯都是相当精美绚烂的。展现着藏民的创造甚美才华。精美质朴的藏族民间编织工艺是藏民族在游牧、农耕生活中所创造的优秀而古老的文化传统艺术,饱含着藏族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热情,是藏族物质生活追求与精神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的完美体现,极富魅力。这样难得可贵的文化艺术价值应该更多的被人们挖掘下去,探索下去。呈现给世人们关于它更多的美。

  此次,藏人文化网邀请了藏地的三个手工艺品牌的核心人物——藏艺通创始人降拥彭措先生、卓番林经理扎西仁青先生、诺乐(NORLHA)主要负责人益西德成女士,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这三个品牌背后的故事。

藏艺通——传承游牧情怀

关于藏艺通
 

  “藏艺通”是藏区传统手工艺保护行业中为数不多的第一个由藏族人自己创办的社会企业。意思是藏族手工艺通向全球的含义。藏艺通隶属于非营利组织“玉妥云丹贡波医疗中心”。为了能够保护多种濒危的西藏传统手工艺,使其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并令民族品牌能够立足于一个标准化的商业运营平台,“藏艺通工艺品有限公司”在2011年诞生。藏艺通定位于社会企业,即所得利益和回报旨于为该产业提供可持续的服务与支持。藏艺通将开启一扇复兴西藏传统文化艺术的大门,在利用该平台为农牧民增加就业机会和保护传统工艺文化的同时,也利益了广大社会群体,不失为是一举多得的大善举。藏区作为封闭的地区,世界对于藏文化的关注也越来越大,藏艺通创始原因正是要去开启这扇门,以环保理念为主,纯手工为主导因素,保护手工艺传承,为了不让手工艺技术的流逝,所以建立了这样一个品牌。

藏人文化网:“藏艺通品牌的孕育是很漫长的过程,从品牌成立初期开始做产品时,在当地牧民当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降拥彭措:“这个是很显然的,初出的理念不太被接受认可。例如,最初设计的包上,有一颗类似天珠一样象征吉祥物的东西,我把它应用在包上作为装饰,手工人们最初是排斥的,他们只接受这个东西应用在经书上作为包经书用的,或者是在寺庙里出现,他们不接受这个应用于一个工艺品上。传统融于创新时尚之中的结合不太被他们接受。问题主要就是在这里,我必须慢慢和他们讲,让他们看到这些手工艺品会被广大接受喜爱。”

 

藏人文化网:“藏艺通现在的产品主要是销往哪些群体?运作方式是怎么样的?看你们宣传片中,您说以后要实现产业体制化,要更加集中,将规模做大。具体的目标和想法集中在哪里了?”
降拥彭措:“公司现在还处在整个框架搭建起来的阶段中,主要接受一些定制,运作方式还没有全部连通起来,还在缓慢交替的状态,最近一两年会在几个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等开设专柜进行销售。为了让藏艺通实现更好的产业化运作,以后的手工作坊也会继续在藏区其他地方扩展,不仅仅是在麦宿地区。未来的具体目标也是希望在十到二十年间能有更多的牧民和手工艺师的手工艺被传承下去,我们计划要达到80万这样的数目。当然这个 我们还是在缓慢的步伐中前进,一切讲求一个缓字。”

藏人文化网:“藏艺通最初的理念原则是在保护藏地环境可持续发展下复兴民族手工艺,以及为牧民增加就业机会,除此之外,这几年牧民其他方面获得的收益体现是?”
降拥彭措:“由于藏传佛教信仰下的藏人们,由于不杀生理念,牦牛通常是被保护的,要放牧、放养,人们的生活有时是很难保障的,大多牧民是跟随着放牧的既定命运,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可以提供他们生活来源的途径。然而牧民现在仅靠放牧在藏地基本生活是很难维持保障的。有时遇见一些自然灾难,很多财产可能就打水漂了。所以在此上,我们不仅利用牦牛身上珍贵的牦牛毛,也同时保护了手工作品传承,让牧民学习手工艺。保护传统工艺师不被冲逝。也是尽最大可能去让更多的当地牧民参与进来,这本是属于牧民自己的传统文化。也希望根植于此发展下去,让牧民生活更好。”

 

藏人文化网:“藏艺通旗下的第一个高端时尚品牌‘子乌’诞生了,‘子乌’已经具备了进入高端工艺品市场的实力,最初的灵感和初始想法是怎么诞生的呢?在此之上,还有想法准备拓展其他一些方面的手工作品吗?”
降拥彭措:“‘子乌’的意思是‘牧人’,牧人是游走在广袤的土地上的。在当今这样一个社会中,游牧民族与游牧文化本是作为一种比较边缘化的存在,‘子乌’代表了一种边际自由之感,游牧文化承载着藏民族的精神力量,以‘子乌’命名是为了唤起我们共同关注这个与自然同在的民族,令其不随时代而消亡。同时也是希望我们的品牌不被时代所冲蚀,要做真正自然传承藏民族精神力量的品牌,向世人传颂雪域山民崇尚自然的生活。还有一个原因,是刚好有个成语是子虚乌有,而此意贴合佛教思想里的缘起性空理论。‘空’的概念也是我想表达的。不论外在形式怎么变化,一切终究归于虚空之中。‘子乌’这个名字就是如此孕育出来的。其他一些方面的品牌,接下来会慢慢拓展,想法在逐渐地出来。我想赋予每个产品系列一个背后的文化故事,这也是在保障一些渐渐不被关注的古老传统故事而延续下去,被后人们更多的听到。要让消费者买到我们产品是独一无二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买到一份精神价值,买到一份文化营养,这才是最珍贵的。不容易被遗忘的。”

藏人文化网:“你们的工艺是传统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创新,对于这样的类似品牌,我了解到的还有卓番林和NORLHA,他们也主要针对高端工艺品市场,也主要是销往国外,您认为你们之间的相似共同点在哪里?优势在哪里?”
降拥彭措:“我们的相似共同点则是——都是藏文化元素的手工品牌,都走入了国际市场。尤其是NORLHA,他们创立早,前期工作缓慢深邃,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说到优势的话,我们藏艺通的优势在于——在每一件手工艺品中,都融入了多种传统工艺,多种元素融合于一体中。比如我们布包 ,里面不仅有编织、纺织技术,还有铜铸技术等传统工艺,我们用布包将这些工艺融合在了一起,并做到各个细节都要精美,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藏人文化网:“藏艺通最初建立时的宗旨是将开启一扇复兴西藏传统文化艺术的大门,也同时利用此平台为牧民增加就业机会,但是西藏传统手工艺历史是很悠久深邃的,您认为复兴二字怎么在藏艺通上体现得当?难点在哪里?”
降拥彭措:“难度在于融合力,是的,你说的对,西藏传统手工艺历史是非常长的,不仅要把历史传承体现出来,还要融合现在的时尚元素,更不能不流失其本真的东西,并且最后要被市场接受,尤其被藏地的藏人接受,这是比较困难的一点,我们会努力将其做好。如果说复兴二字,则是体现在,藏艺通是第一个由藏人做的社会企业。在被其他文化冲击下的藏地,藏文化面临很大的危机,你看市场上很多手工艺品大多是来自尼泊尔印度,内地等。藏族本地的手工艺太缺乏市场,且不说市场这点上,现在就连藏族人里,佩戴自己本民族的饰品的人也越来越少,传统手工艺已经是濒危失传的状态了。我希望借此让藏人们更多了解自身文化独具特色的珍贵价值,也使得他们对自己独有的本土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藏人的下一代提供了更多选择未来的机会。

藏人文化网:“是的,降拥噶布老师,对于民族的东西,我本人也是非常爱的,有很强烈的自然原始情结,在我看来民族手工艺这个主题是一个很深邃的载体,不单是美学价值,同时也承载着民族物种的记忆,思维逻辑创新,在我看来应该被认作是出世到入世的人性底蕴之美。除了品牌价值外,您认为藏艺通品牌的美学历史价值集中体现在哪里呢?”
降拥彭措:“ 哈哈哈(开怀一笑),这个问题,你问得很深刻很特别哦,我一时突然不太好回答。如果说是美学价值的话,我认为我们的美学价值正是藏民族文化中纯天然的美,它是自然贴合的,不造作的,这点我相信你也看到了,并且很认可我们产品的美。它是自然而缓慢的,在当今这个喧嚣的世间里,带入自然纯粹的东西。品牌的特点的话,就是纯手工,绝对的慢工细致中蕴藏着手工艺人的情怀,以及保护手工艺文化不流逝。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继续运作,这是我们最初和最终的理念与原则。”

 

藏人文化网:“谢谢降拥噶布老师的回答,那么我想问最后一个问题,很多关于民族性产品都在逐渐被热爱民族文化的人们唤醒掘起。想必然,今后,这方面的品牌会日渐增多,您认为藏艺通要如何在日渐众多的民族品牌中保持你们独有的特色而不被冲刷?你们有这样的担忧么?”
降拥彭措:“依然回归到最初的理念上,始终是坚持环保和可持续结合,至始至终坚持牧民纯手工,做藏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制品,也是尽量让牧民有更多收益,做公益导向的企业。说起担忧,这个我是从来没有的,我有足够的信心,保持藏艺通品牌的纯粹信仰和初衷,也是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来藏文化民族手工艺。让大家看到这块珍贵的即将流逝的传统手工艺文化。”

藏人文化网:“十分感谢降拥彭措老师能接受我们的采访,与我们一起分享关于藏艺通的故事,祝愿藏艺通达成愿景,也祝您一切顺心吉祥扎西德勒!”

卓番林——“利益众生的乐园” 手艺情见众生情

关于卓番林


  卓番林在藏语里的意思是“利益众生的乐园”。卓番林应该算得上是藏区第一个做藏地传统手工艺品的品牌。卓番林致力于继承、保护和发展西藏传统手工艺术,塑造西藏民间文化品牌形象,并在帮助西藏手工业者解决产品生产、创新和销售中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献计献策等方面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多年来,卓番林中心工作人员深入西藏各地,将一些深藏闺中的手工艺人制作的唐卡、纺织品(藏毯、藏绳)、藏装服饰、皮制品、木器、石器和金属制品等集中研发,所有产品均由西藏手工艺人制作。这些手工艺品在做工方面都是最地道的传统工艺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现在,卓番林的手工艺术品已远销到美国、日本、英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扩大了西藏手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在拉萨市场上,中心的产品也已成为众多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选购的热销货。西藏手工艺人发展项目作为一家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企业,生产销售由西藏民间手工艺人制作的正宗高质量的手工艺品进儿保护发展西藏民间手工艺人和民间传统文化.。卓番林藏族手工品牌所创的全部利润将通过手工技能培训,经营管理培训以及语言培训等反还和投入到西藏民间手工艺人发展项目。所做的一切太贴合“利益众生的乐园”这个意思。

藏人文化网:“扎西仁青老师您好,十分感谢您能接受采访,据我们了解到,卓番林在国外有大量市场,想知道其运作方式是怎样的呢?”
扎西仁青:“运作方式是接受国外一些公司的订单。2010年,我们获得了一个去国外参加工艺品展的机会,在那次展会上,被国外了解到,随后订单接踵而至,他们持续过来向我们订货,长期保持合作关系。卓番林就是一直这样通过作坊的形式渐渐就运转起来的。”

 

藏人文化网:“卓番林这个品牌是怎么诞生的呢?最初的想法和灵感来源于哪里?”
扎西仁青:“最初,国外在拉萨做一个项目,就应运而生了卓番林这个品牌。品牌产生的方式和NORLHA比较接近,现在是两个公司在独立经营。香格里拉一个,拉萨一个。是合作关系。卓番林在藏语里意思是‘利益众生的乐园’,是扎什伦布寺一个仁波切为我们取的。这个意义很对应我们做这些手工作品背后的价值本质所在。利益众生。传递温暖。传统和现代设计的结合,初出想法是要提升民族手工艺品的实用性。”

藏人文化网:“你们的工艺是传统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创新,对于这类的类似品牌。我所了解到的还有NORLHA和藏艺通。你认为你们的相似共同点在哪里?卓番林的优势是什么?”
扎西仁青:“相似点的话,都是藏族手工艺方面的纯手工作品。也都有互相融合学习的地方。大到手工编织的地毯、挂毯,小到手工雕刻的玛尼石、烛台、木器,还有藏香、藏装、背包、面具、玩具等。卓番林主要是布艺产品比较多,创意设计所涵盖的方面也比较广泛。说到优势的话,我没觉得卓番林有所谓‘优势’。对于我来说,看着卓番林的成长,一步步的确都是用心慢慢做出来的,费心去做,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手工作品不是工厂机制的快消品。缓慢的把手工作品做好,这是需要长期的的投注时间精力。看看谁能坚持的比较久。”

 

藏人文化网:“你们在致力于继承、保护和发展西藏传统手工艺术同时塑造西藏民间文化品牌形象并在帮助西藏手工业者解决产品生产、创新和销售中亟待解决的实际困难献计献策等方面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对此 你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怎么把各个部分融合统筹起来?”
扎西仁青:“困难就是怎么在保证手工艺作品的品质之上而逐步扩大生产,但又必须很缓慢。我们还是需要一个好的生产运作模式,产品的侧重性仍然不够。想要占到主流、怎么扩大生产、怎样形成更好的管理模式,也是需要缓慢探索的问题。 但也要保证背后的品质,手工作品的温度和价值所在,这个是很缓慢的过程。”

藏人文化网:“藏文化是一个复杂且多元的文化体系,你怎么准确的把藏文化价值传递出去,通过每一件不同的手工艺作品去承载这个庞大的价值体系呢?你认为你们品牌的特别之处与美集中体现在哪里呢?”
扎西仁青:“手工艺文化是一个方面,就是给以其寓意,把市场开发的更丰富。比如我们在做一个海螺小的挂件,就可以给大家传递一个信息,这个是吉祥八宝里的一个物象,它代表了什么含义,这个就是无形的传递给大家。这样就可以通过这些手工作品 给客人讲述藏文化,就这是我们的方式吧。特别之处的话,就是创意比较多,比如我们做过的雪狮玩偶。他们都是来自壁画里的元素,再融合创新,制作出来这样一个产品。”

 

藏人文化网:“卓番林从2004年成立至今,主要有哪些手工作品系列呢?准备在除拉萨和香格里拉之外的城市开店么?”
扎西仁青:“主要有木制产品,布艺产品,土陶,藏毯这四大系列。接下来我们准备挑选一些产品在其他一些城市做代销。没想过要马上开店,开店成本太高。卓番林品牌自己的网站也在改版,明年三四月会上线。”

藏人文化网:“当今,由于少数的民族性在被逐渐唤醒,很多关于民族特色产品都在被热爱民族文化的人们唤醒掘起。想必然,今后,这方面的品牌会日渐增多,您认为卓番林要如何在日渐众多的民族品牌中保持你们独有的特色而不被冲刷?你们有过这样的担忧么?”
扎西仁青:“不会有这样的担忧,对于卓番林来说,这反而是一个好现象。更多的民族手工品牌出来的话,说明国内这方面在起色了,对于国外的手工市场,我比较熟悉。国外的手工作品精致,且市场广,有创意的产品实际已经成为一个主流。国内虽然是制造大国,但很多东西不说设计,单从基本美感上都很欠缺,很多也是仿制国外的东西。所以我的想法就是,如果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上面来,也开始做这方面的事情,当然是好事,会形成一股力量,能够让这个市场更加丰富,让更多人来关注手工艺的价值。这肯定会对卓番林有冲击。卓番林从04年成立到现在,将近十年了,我们也不担忧我们会被冲刷,更是很好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藏人文化网:“非常感谢扎西仁青老师能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愿卓番林在今后越走越好,也祝愿藏族手工艺市场越来越繁荣,让藏文化传承的愈加纯净与广阔。再次感谢!”

NORLHA——“神赐的财富”

关于NORLHA

  “NORLHA”的意思是财富之神,是牧民对牦牛的称呼。因为在藏地,牦牛是牧民们最大的财富之源。NORLHA,由Kimberly Sciaky Yeshi女士投资,建立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它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把可持续发展和顶级手织艺术品联接起来,用最传统的技艺,融入最时尚的理念来开创一个藏文化与时尚所融合的全新品牌定位。
  NORLHA的创建者益西德成相信,当人们幸福快乐,有足够的收入维持生活,可以自由迁徙,那么文化就会蓬勃发展起来。青藏高原普遍存在过度放牧的境况,因为牧民没有其他获得收入的手段。NORLHA提供的工作,使牧民减少对畜牧直接收入的依赖,保持一个适当的放牧数量,从而改善了环境。
  像NORLHA这样的社会企业,使得牧民的收入多元化。年轻人有了另一种选择:当他们完成教育之后,可以留在自己的家乡,而不是只能外出放牧或打工。
  NORLHA的客户主要是国外品牌Ackermann,、Visvim、Balmain、Lanvin、LV and Calvin Klein。每年,我们都要向他们提供两个手工样品。以纯手工制造的有机天然织品,满足市场的需求,NORLHA帮助贫困地区创造出新的生计来源。同时为市场注入了一个全新的色彩。藏文化色彩也因此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所看到并发展起更广大的空间。


左:益西德成 右:降拥噶布

前言

——徐瑶

  在如此快节奏的社会中,精神理念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精神价值、意识层面是主导一切之上而存在的。一切都要缓慢流淌才能源远流长。本是一张网,需要的是你去慢慢的铺就与编制。需要的是缓慢的根基和深邃的架构。最后“造”出来的,才是在这个虚幻世界中有如类似坚固的美。
  “子虚乌有”这四个字正是我认为传统手工艺所传递的价值所在。刚好也融合了我所采访的藏地三个手工品牌所传递的表象背后的支架。这是具体呈现于这个世界里一种美的导向。在结束了对藏艺通的采访后,让我内心更加对时间有一种崇敬之感,也是对天地人的一种感怀。手工是由人在做,天地之间的支架总是人。而手工艺品正是传递了这样一种温度。一种缓慢于人间,流淌着世俗中不被冲刷的一种美。这也是大多人们内心最美好的向往。一种永恒于无常中的坚固存在。一种饱满于缺陷中的闪耀古朴之美。

  传统手工艺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源远流长的一门文化技艺。是承载着远古时期以来人们的情感和细腻温情的价值情怀。而如今,手工业技术呈现着逐步走向衰弱的局势。许多手工艺人的手艺都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这是令人感到惋惜和感叹的局面。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总是要快,经济生产要快,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总在贪求一个快,人们的欲望和贪念在膨胀,内心的价值在崩塌,关于信仰的缓慢的一切在如今看来已经变得很隐没,也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被人们赋予的意义却总是浮于表面的起起落落的一些文化快餐。真正能够传承下来的有陈韵底蕴的物质文化已经少之又少,不被人们关注,被这个世间淡忘。你可曾想着在一些遥远古旧的部落中,有一群缓慢生活着的人们在那里一直缓缓编制着美好的手工作物。那是他们内心守旧和温婉的情怀。
  藏族编织工艺有着悠久的发展过程,历史上的西藏,除了农耕和游牧外,其余的生产活动几乎都集中于手工业领域。民族手工业与农业和畜牧业并列为西藏历史上的三大传统产业。事实上从人类开始从事原始生产活动的那一刻起,手工业就成了人们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藏族编织工艺的源头可追溯至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西藏昌都卡若文化新石器时期,证明了早在四五千年前西藏高原先民已经开始了早期的毛纺织生产活动。藏地纺织业中所生产的卡垫 邦典 藏毯都是相当精美绚烂的。展现着藏民的创造甚美才华。精美质朴的藏族民间编织工艺是藏民族在游牧、农耕生活中所创造的优秀而古老的文化传统艺术,饱含着藏族人民对生活的无限热情,是藏族物质生活追求与精神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的完美体现,极富魅力。这样难得可贵的文化艺术价值应该更多的被人们挖掘下去,探索下去。呈现给世人们关于它更多的美。

  此次,藏人文化网邀请了藏地的三个手工艺品牌的核心人物——藏艺通创始人降拥彭措先生、卓番林经理扎西仁青先生、诺乐(NORLHA)主要负责人益西德成女士,为大家讲述一些关于这三个品牌背后的故事。

结语

  再次感谢三位尊贵的客人——降拥噶布先生、扎西仁青先生、益西德成女士接受藏人文化网的采访,藏人文化网策划本次采访的初衷是——通过此文给所有热爱藏文化的人们传递关于藏民族的厚重情感,给想要了解藏地手工艺的人们一个宽广的渠道。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藏人们,将藏地广阔的豪迈气息与自然古拙的淳朴情怀全部糅合在了一件件手工艺品中。让我们在此集结,静候更大的果实和美。在手工艺的世界中,让一切都来的缓慢流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