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锅庄舞舞动山川,南木特藏戏美轮美奂,甘南藏医药护佑康安,藏家新生活幸福灿烂!
碌曲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洮河流域就有人类开发这块亘古荒原,自从中华民族有了文字,甲骨片上就刻上了“羌”字。西倾山及、郎木寺、尕海湖一带,很早就有氐戎、西羌、钟存羌、漒川羌繁衍生息、游牧狩猎。“禹兴于西羌”,“西倾禹迹”就是明证。大禹之子夏启,在西距西倾不远的上古中岳吴山(今陇南成县)建立夏朝,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碌曲县文化灿烂。碌曲县是“中国锅庄舞之乡”,双岔镇二地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南木特藏戏”传承保护基地,碌曲县藏医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甘南藏医药”保护单位。
碌曲,秦称羌中,汉称漒川、南漒,西秦称南、南强。走进碌曲,走近李恰如山,探寻洮河的源头,才知道什么是苍茫辽远、博大雄浑,才知道什么叫物华天宝、钟灵毓秀!
一、碌曲新貌:民族团结,政通人和
碌曲县自1953年建政以来,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族人民的顽强拼搏下,呈现出政通人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文明、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繁荣景象。走进碌曲县城(玛艾镇),满眼是藏式风格浓郁的建筑,街道纵横宽阔平整,藏族服饰明丽多彩,突然就有一种“小西藏”的感觉。
碌曲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甘青川三省交界地区,地跨长江、黄河流域。东连卓尼县,东南与四川省若尔盖县接壤,西南与玛曲县相邻,北靠夏河县、合作市,细节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碌曲县城所在玛艾镇,东北距离自治州首府合作市78公里,北离省会兰州350公里,南距成都760公里。国道312线横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生态、畜牧、文旅、水电、矿藏,是碌曲县的五大优势资源,境内有郎木寺、则岔石林、尕海湖和尕秀村等著名风景区。
洮河,发源于碌曲县西南的西倾山北麓与其支脉李李恰如南麓的代富桑草原。初分南北两源,北源称代富桑雄曲,以李恰如山水源为主;南源出于西倾山北麓,称恰青河,藏语称代桑曲,两源汇合东流经李恰如牧场附近又汇入野马滩河,折向北流后才称为洮河,藏语称为“碌曲”,意为“龙水”或“神水”。因洮河上游从西南至东北横贯碌曲全境,县名“碌曲”由此而得。洮河源头和上游依次流经县境尕海、玛艾、西仓、拉仁关、双岔、阿拉六乡镇,流程二百多公里。
隆冬季节,您会欣赏到“洮水流珠”独一无二的神韵和绝无仅有的神奇——“万斛明珠涌浪头,晶莹争赴水东流。珍奇难入俗人眼,抛向洪波不敢收”。这是清代洮州诗人陈钟秀赞美洮河流珠的诗,形象地刻画了洮河流珠特有的气质和性格。“洮水流珠”俗称“麻浮”——河面上一簇簇流珠滚圆晶亮、玲珑剔透,时而浩浩荡荡随波逐流,时而似“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乐曲,璀璨夺目,雄伟壮观。洮水流珠是因昼夜温差悬殊而形成的——河底的鹅卵石,白天吸收热量夜晚释放热气,这些气泡遇到低温就凝结成为无数的冰珠,浮上水面。朝日呈辉、华灯初上之际,更是波光粼粼、流金溢彩,叹为观止。如遇非常寒冷的年月,洮水流珠会形成冰凌、冰桥,这种现象就是来年丰收的好兆头!
洮河北岸月牙湖广场上,“和睦四瑞”雕塑庄重肃穆,故事传神生动——相传有一只贡布鸟衔来一粒种子,兔子便刨了一个坑把种子埋在土里。不久长出了幼苗,猴子用树枝把幼苗围了起来。大象看到这一情景后,便每天用长鼻汲来山泉浇灌。幼苗在四瑞兽的精心呵护下长成了参天大树,结满累累硕果。由于树太高,谁也够不着果实。于是大象让灵巧的猴子爬到自己的脊背,猴子让体轻的白兔站在自己肩上,白兔又托起了小鸟,小鸟用尖尖的嘴巴摘到一颗又一颗果实,树下的每一位都吃到了香甜的果实。四瑞兽齐心协力将果子分给山林里所有的瑞禽灵兽共同分享,使地方安宁,人寿年丰。此则藏族民间传说,以大象、猴子、兔子、贡布鸟的故事为原型,寓意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繁荣昌盛、幸福美好,今天碌曲的经济社会发展不正是这样的嘛!
离开碌曲县城,洮河南岸的上百亩人工林整齐笔直,恰似一群穿着绿色衣裳的少女生机蓬勃,风华正茂。德哈拉说,上中学时参加过几年义务植树活动,才有了这片漂亮的人工林。德哈拉和我年龄差不多,根据林学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判断,树龄大约三十多年。这片人工林亦是风景林,是碌曲干部群众义务植树造林的成果,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写照。
二、漒川古城:格萨尔王,英勇善战
从县城之南的国道213线前行半小时左右,经过“天下第一藏寨”尕秀村,特色民居、珠姆雕塑一闪而过。德哈拉指着尕秀村东南的山头说,那就是东喀尔古城,残留的城墙遗址清晰可辨。当地的藏族群众称其为“晒银道尔克”,意为石堡城。这里流传着一个远古而悲壮的故事——
相传格萨尔王统治岭国时东征到此,又黑又胖的黑根增(民间又称黑总督)占据着晒银滩(又称赛涌滩,今尕海镇尕秀村),当地羌民对他的欺压、盘剥非常愤恨,大家报告了格萨尔王,请求他征服、消灭黑根增,为民除害。格萨尔王法力无边、凶猛异常、力大无穷,遂一把抓掉山头,仍在西边,把神箭架在山顶的平台,一箭射死了正在奔逃的黑总督。部下将黑总督的尸体放在马车上,骡子拉着马车从晒银道尔克出发经过勒克尔(分水岭)到华格东边的洮河岸边时,骡子累死了,没办法再拉了,部下便将总督的尸首捆绑在木筏上放入洮河中,让其漂流到洮河下游。尸体漂走后,他们在洮河岸边的草地上休息,起灶煮肉,因此这片草滩起名为“夏泽滩”,意思是“煮肉的地方”,并将分水岭到洮河边的长沟命名为“勒克追切麻”,意即“能累死骡子的沟”,亦叫马车沟。
据说黑总督尸体最后停留在洮河下游的一个名叫“日郭塘”大拐湾上,从此人们定居在那里,便形成了一个叫岷州的城市(历史上曾称临洮,今岷县),历史上为藏汉交界地域。洮河东流到岷县,向西北拐弯,想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草原上没有不吃草的牛羊,世界上没有不博学的智者。德哈拉所讲的东喀尔古城就是漒川古城,我终于听明白了——格萨尔王的同一个故事,尕秀藏寨的同一个遗迹。
《碌曲县志·文化艺术志》记载:漒川城又称磨盘城,位于今尕海乡尕秀村境内一独立红砂岩山峰上,状是磨盘而得名。前凉时设漒川护军。西秦时设置了漒川郡,此城扩建后为郡治,据《方舆纪要》载:“漒川城,在洮州卫南。东晋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西秦乞伏炽磐攻姚秦洮阳公彭利和于漒川。元熙元年(公元419年)复遣将攻之,利和奔仇池(今甘南州舟曲县和陇南地区),因而置益州镇漒川,此地,亦谓之南。宋元嘉三年(公元426年)西秦镇南将军吉毗镇南,陇西人辛澹占据山城,逐之,辛澹旋奔仇池,炽磐因移置梁州于南,亦即此城矣,又一说为辛澹据城逐走吉毗,吉毗奔走仇池。7年(公元430年)没于吐谷浑,城遂废。”
碌曲自古就有“羌中畜牧甲天下”之美誉,这当然与这片辽阔的肥沃草场、独特的畜种资源是分不开的。尕海措干(尕海措宁)俗称尕海湖、尕海神湖、高原圣湖,是甘肃省最大的淡水湖,四季碧波荡漾,水天一色,百鸟翔集,引人入胜。国家一级珍稀动物黑颈鹤、黑鹳栖息其间,尤为难得。尕海湖附近有尕海滩、拱坝滩、晒银滩和郭莽滩,俗称四大草滩。
三、西倾山下:繁育种畜,牛羊肥壮
在德哈精彩的演绎中,不觉车至三岔路口,向南拐上尕码新公路(尕海——玛曲),远处西倾山之郭茂梁雄伟绵延,雪峰林立。翻过一座小山岗后下坡,尕海湖经郭莽滩汇聚的河水——周科河迎面流来。沿着周科河逆流而上,经不起雪景的吸引,停下来拍摄了几张近景、远景——雪山下辽阔的牧场上覆着一层白雪,在初升的朝阳下熠熠生辉,牦牛、藏羊、河曲马三五成群的自由吃草,一幅壮丽的天然牧歌图呈现在眼前。逆光虽是摄影大忌,但忍不住还是多拍了几张壮丽雄伟的西倾山。
青藏高原的东北部的西倾山,它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纵贯甘南州全境。西倾山藏语称“碌恰布惹”,意为“出圣水之山”。西,是方位,即大秦岭的西部山脉;倾,意即“倾斜之山”,山势向西北方向倾斜,即西北高、东南低之意。西倾山,也称西洽山,洽,是“洽谈”、“接洽”之意 ,因为它是大秦岭与昆仑山连接的地方!
西倾山燕山之甘南州境后,析为南、中、北三支,整体上自西向东呈龙爪状展布。把“山”字倾斜或扳倒,可见西倾山山形地貌之端倪——西倾北支由达里加山——太子山——白石山——莲花山——候旗大山等山峰形成山系,是州境北部屏障,西倾北支即西秦岭之北秦岭延伸段;西倾中支自夏河县科才乡境内分支后由西向东延伸,由加威也卡——阿米公洪——腊利大山——斜藏大山——大石山——业利大山等山峰组成山系;西倾南支为西倾山山系,自西向东由西倾山——李恰如山——才波杂干——华尔干——光盖山——迭山——雷古山(露骨山)等主要山峰构成山系。其中迭山为州境内第一大山,其主峰扎伊克亦称措美峰,海拔4920米。西倾山南支既是境内洮河和白龙江的分水岭,又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西倾山南支,即西秦岭之南秦岭延伸段,因此海拔4920米迭山措美峰同时是大秦岭和西倾山的最高峰!
西倾山南支为碌曲县主要山峰,主峰位于县境西南部,境内其它山峰均系余脉。西倾山史称西疆山、强台山、嵹台山,藏语称李恰如山、阿米克山。西倾山从青海分南北两支进入碌曲,南支西段为碌曲县于玛曲县的分界,东段为郭尔莽梁,为白龙江策源地;北支李恰如山向东北延伸,迤北至加威也卡山形成西倾山中支。
继续前行一会,向西拐进李恰如收场,这里是保护区的试验区地界。李恰如牧场在两山之间,平整开阔而辽远宁静。就这么一会,春雪融化了,露出了无边的浅黄色。低处的河道里,蜿蜒曲折的冰带反射着太阳的光芒,十分刺眼。雪山上的蓝天,纯净得纤尘不柒,映衬得朵朵白云如移动的羊群光洁灿烂。
李恰如牧场建立于1961年1月,部分牲畜从已撤销的尕海畜牧学校接收,部分从全县没收牲畜中调集。1970年县办鼻疽马场并入(1975年病马全部处理完毕),1971年县办三合牛场并入此场,1976年县委决定正式定名为“地方国营李恰如种畜场”。全场有可利用草山面积9万亩,1975年定为全州半细毛羊培育基地之一。1979年底马、牛、羊等各类牲畜存栏八千五百多头(只),约为1963年存栏量的三倍。牧场坚持以现代科技培育河曲马、甘南牦牛、藏系草地绵羊、乔科羊(文巴羊)等优质畜种,为甘南畜牧经济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而长远的贡献。
现今在生态建设、保护草原、草畜平衡的大背景下,实行设施养殖、科学防疫、杂交繁育、市场销售、政策奖补等措施,使牦牛、藏羊现代畜牧首位产业得到了高质量发展,使牧民的钱袋鼓了起来,脑袋也富了起来!
李恰如牧场不远,右侧有一户牧民,后面的小山坡上,羊群点点,清晰可辨。小山的后面,是一条东西横亘的山梁,犹如一条展开的哈达,欢迎你的造访。其实,你来与不来,与它无关,它就宁静地屹立在那里。
四、洮河源头:上善如水,厚德载物
继续往前,走过一段下坡路,路边蓝色的河流就是洮河水,流速平稳,水量较大,水面宽阔。
左转向南,沿洮河水逆流而上,离西倾山越来越近。两个山梁之间不足几百米,路旁的山坡上有两户收民,升腾的炊烟充满灵性,缓缓上升,一柱冲天,大楖是无风的缘故吧。
“这儿就是洮河源,看,石头上刻着字呢。”德哈拉带头走过去,在石头前拍照。地上泥泞,有草就不滑。手机显示这里海拔3460米,抚摸一下这块刻着“洮河源头”字样的石头,感到大自然的厚重、神奇和神秘,正如德哈拉所说的那样:“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如果说西倾山是大地强健的骨胳,那么洮河水就是母亲充沛的血液!
德哈拉,洮河水养育的藏族汉子呵,来到源头,似乎回到了年少的时光,兴奋而勇敢,加速跑动几步,就跳过了小河(北源),河边溅起的水花,打湿了球鞋和裤管。可他全然不知,侧身翻过对岸的铁丝网,里面的草丛有一尺多高,也有稀疏的灌木。我这才看见,里面有个白色的佛塔。
我和严永平专注摄影的几分钟里,德哈拉就钻进灌木林他大声喊叫:“哎,过来,这儿才是南源。向下走了两分钟,德哈拉已经复过河了。“过河(北源)在往上走,看看南源,喷涌而出呢!”他嘱咐道。
我跳跃过河(北源),在交汇处抬高铁丝网钻过去。直起腰来,哇,南源恰青河好大一股水,约有一丈宽呢,河底的石子、苔藓清晰可见。我俯下身子,把手伸进水里,并不是很凉。我葡葡在地,美美地喝了两口。然后咂嘴,拿起手机拍照,重复拍照,也给自己来个特写美容。
突然发现自己真的老了,满头白发,如同洮河源树丛上的白雪,不仅悲从心底起。是啊,人生易老,天地难老。逆流而上几十米,洮河源,莲花般地喷涌不止,飞花溅玉,欢快而激动。这是一种什么力量啊,今我的心咚咚咚地狂跳不已,和着河源的声音,是那样清脆。我想,这就是大地磅磚的力量,这就是母亲甘甜的乳汁!
我再次俯下身来,双膝着地,是跪拜,是感动,亦是敬畏!大地母亲啊,竟是这样纯洁,这样无私,这样厚重!
洮河源,喯珠吐玉,留恋而平缓的流淌,并不急于离,就象一个远行的孩子眷恋妈妈一样依依难含。她滋养着这片广阔土地上的万物,使这片亘古的荒原美丽而富有,人丁兴旺,牛羊满川,商旅往来——这一刻我彻底明白了,这就是上善如水,厚德载物!
在大自然面前,作为个体的人,真是渺小至微、沧海一粟,敬畏山川,珍惜自然,就是保护生存家园、保护人类自己。
洮河源头清澈、平缓,人生正如江河一般,家庭是源头,少年儿童清纯天真。青年呢,学习,再学习,纳入许多新的学识(支流)。中年呢,进入社会波波折折,坎坎坷坷也未可知,或为肓流,或为公干,或为清官,或为阶下因——皆因源头不同,道路不同,方向不同,修行不同,从而结果大相径庭。晚年呢,颐养天年,各得其所,回归自然,最终气化清风肉化泥,一抔净土掩风流!
藏族谚语说得好:黄河要从源头清,水清显见金鱼游!
跪拜在洮河源,才知现在是历史和未来的时空对接点,历史不可以不追述,未来不可以不畅想,这就是活在当下的意义——全面的认识自然,正确的认识自己,慎终才能追远,守正方可创新!
天空地阔,高山流水。洮河源头的水,从哪里来?地下水,又是从哪里来?能量守恒、物质守恒,自然界的水循环、大气偱环,该是一种天地间物质于能量的大循环。江河归海,另一端是海洋,海洋又流向了哪里?如此说来,源头即是故乡——山水的故乡,人类的故乡,人类本来就是大自然孕育、滋养的孩子!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是卑微的,亦是短暂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阴阳互济,一气周流,这是一切生命的真谛。如果说雪山是父亲,那么江河就是母亲。所以,人要懂得感恩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这绝不是嘴上说说,而是思想意识,是生态文明,是自觉行动,是持之以恒——离开土地河流,离开大自然的恩赐和养育,人还是人吗?人,无论是谁,无论生死,最终都要回归大自然,融入大自然。人,和大自然情相系、心相连、气相通,实现和谐相处。人,就是和他人团结互助、和自己谅解通透,做到和谐相处。人,就是和社会顺应低调、服从大局、诚信达观,保证和谐相处。此三合一,心平气静、利益众生,乃和谐的本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和谐共处、求同存异的理念和追求,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题中之义和最高境界!
由是感而叹之:天地大道,迷失久矣。万法归一,连山归藏。寻根溯源,上古天真。祖宗教诲,铭记心间。禹迹西倾,排石导河。文化寻根,根在易经。敬天法祖,民族复兴!
严永平说,洮河源头我还是第一次来。李恰如,就是鲁恰、碌曲的意思,藏语称“碌恰布惹”。德哈拉说,小时候就生活在洮河源这片苍茫的牧场上,李恰如小学毕业后进城读中学,后来上了西北民院……他还告诉我:李恰如山这边是洮河源,有碌曲忠曲金矿;李恰如山那边是尼玛镇,有玛曲忠曲金矿。
我是彻底听明白了,忠曲、忠曲,钟(忠)存羌、钟(忠)存羌,尕海滩及郭莽滩使用“忠”音的地名较多,如忠翁、忠羌、忠切、忠括合(似为周科河)、忠格扎拉等等。流经尕海滩、郭莽滩、赛涌滩(晒银滩)的周科河,《安多政教史》称之为“忠曲”,说明山、河、民族同音且同名——那么忠曲就是钟(忠)存确信无疑了。
在碌曲县城以上(西南),洮河源的主要支流有周可河、代桑曲和科才曲。万涓成水汇流成河,洮河水南出西北流,流经青海河南县赛尔龙乡,最终自西南向东流过碌曲县、卓尼县,继而在岷县复折向西北,像一把巨大的直尺,丈量着西部辽阔的大地。经渭源、临洮、临夏地界后,在永靖县刘家峡水库汇入黄河,全长六百多公里。继而东流入海——惊涛百折终归海,层峦叠嶂不碍天!
然洮河源头,就这样分妙不停、源源不断的流出,岁岁年年、无我利他的滋养着这方山川大地上的万物,这,就是母亲的博爱与伟大!
五、禹迹西倾: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在这样的思索中,时光似乎回溯到了遥远的古代——
《甘南州志》《碌曲县志》《碌曲史话》记载,生活在碌曲的古代民族有戎族、羌族、吐谷浑族和吐蕃族。唐朝以后被称作吐蕃的民族也就是藏族,这是多民族团结、融合、同化的必然结果。至元、明时期,现代意义上的藏族正式形成,“西藏”、“藏族”称呼始于清朝康熙年间。
“西倾禹迹”何处探?李恰如出洮河源——早在五千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开始在洮河、白龙江源头生息繁衍,考古学者在境内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文化,是新时期时代的寺洼文化,寺洼文化属于氐羌文化。夏朝开国君王启之父禹,即“兴于西羌”,禹奉帝舜名治水,曾辗转于包括积石山、西倾山在内的九山之中。禹迹,意思是中国的疆城、夏禹治水的业绩。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的立国始祖,是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治水英雄,大禹文化更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和代表。传承大禹文化、弘扬大禹精神、探寻大禹遗迹,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课题之一。
《后汉书·西羌传》曰:“羌族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其俗氏族无定,或以父名母姓为种号。”此说符合碌曲境内远古先民的实际情况。战国初期羌人首领无弋爰剑,秦厉公时被虏为奴隶,后逃至河湟一带(包括今甘南部分地方),羌人推为首领。羌人称奴隶为“无弋”,所以称爰剑为无弋爰剑。他传授给羌人耕种、畜牧知识,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壮大了羌族部落。其子孙们在他的率领下狩猎耕牧,曾为开发碌曲做出过开拓性贡献。汉朝时期,羌族部落发展到150余种,生活在碌曲境内西倾山主峰与尕海湖一带的钟存羌(也称种羌)就是其中的一支,其时种羌势力最大,拥兵十万有余。而持续不断的羌汉战争,迫使大部分钟(忠)存羌人离开了自己的家园。据《后汉书》记载,留居草原的最后一批钟(忠)羌人,也于东汉末年迁到了陇西郡的临洮谷(今岷县境内)。
“羌中畜牧甲天下”——牦牛、草地型藏羊、河曲马是碌曲县的主要畜种资源,这无疑是藏族先民世代驯化、培育的结果。羌中畜牧史,值得下番功夫去学习、去研究。
西倾山南支李恰如山,忠曲山,山那边是玛曲尼玛镇。李,音碌,鲁恰,碌曲,洮河源也。忠曲,钟存,钟存羌也。西倾山,西漒山、漒台山,漒川也。漒川即是洮河源,自古钟存羌游牧之地、繁衍之地——全是仰仗这方土地和“神水”洮河——黄河上游最大的一级支流的养育和恩慈,地不老、天不荒,生生不息、千秋万代!
源于自然、天人合一,世世代代自觉的热爱自然、敬畏山川,自发的保护生态、保护家园,这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充沛的物质基础、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最深厚的精神源泉!
世人皆以为,雪山与湖泊辉映、江河于草原竞秀,就是诗情画意、美丽风景。然人依赖生态环境生产、生活,实是生态环境折射的影子——那辽阔壮美的高原,造就了藏族儿女宽广豁达的胸襟,积极乐观的心态,诚实守信的品德,豪爽耿直的性格,高亢嘹亮的嗓音,健壮结实的身体,博大精深的文化,与时俱进的精神。这是一个民族最可宝贵的品质和财富,孰不知这才是走进碌曲最大的收获、最美的风光!?善良厚道、朴实无华、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藏族群众,才是天地间最美好的风景!
与其说人生是一场旅行,不如说人生是一场觉悟。如果你觉得世界浮躁喧嚣、压力山大,那就回归巍峨洁白的西倾山,回归宽广绿色的大草原吧,此行终将直抵光明通达、自由宁静、大彻大悟的理想之人生新境界!
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无限的只有人生的宽度。走进碌曲,您就来到了人间香巴拉。您会体验或讲述自己看到、听到、感受到、想象到的一切——这里待客真诚热烈,民俗风情浓郁,高原风光独特,天籁之音幽静;这里蓝天于白云相恋,雪山与草原相依,江河与湖泊相连,森林于石林相拥,历史与文化相融,诗情于画意相亲!
徜徉山水,顺其自然,心安理得,心旷神怡。碌曲福地洮河源,即是精神的大故乡!
五湖四海尊贵的客人,西倾山化作洁白飘逸的哈达,洮河水酿就醇香绵长的的青稞酒,藏家儿女跳起欢乐迷人的锅庄舞,请您到碌曲观光旅游、投资兴业,在县城,在尕秀藏寨,在李恰如牧场,在洮河源,在尕海湖,在郎木寺,在则岔石林,不一样的旅程呈现不一样的风光,你会产生不一样的感受,不一样的收获,不一样的激情,不一样的梦想,不一样的智慧,不一样的人生……
洮河源头,我们一起探寻过。时间,兔年农历闰二月初四日,星期六,天朗气清。同探者,碌曲县郎木寺景区管委会主任德哈拉、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严永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干部西道嘉。三位可亲可敬的藏族汉子,心似洮河水通透明净,身如西倾山巍峨厚实。
杨旭明,1972年生,甘肃舟曲人,中共党员,国家公务员。有小说、散文、诗歌散见报刊和网络平台等。编有多部文化书籍。现供职于甘南州文广局,甘南广播电视台特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