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地方叫做乡城。这里是我的故乡,是我睁开眼第一眼看到天空的地方,是我日日夜夜牵挂的地方,是我歇斯底里时的避风港,也是我梦开始的地方。

        之前看到的一句话说:“当你在难过的时候,这世上正有一个地方太阳升起,天是最蓝的天,云是最白的云,满眼的绿色美得像童话。”我想:在我的世界里,这样的地方就叫乡城。

        回家的第一天。从成都出发的我早早起床,带上行李来到了飞机场。我特地选择了早上的航班,靠窗的位置,就为了雪山之景,也为了拥抱阳光。机场的一杯澳芮白,一块小欧包,带着我告别了都市烦躁而忙碌的生活,逃离了仅属于喧闹城市的孤独。飞行一个小时后,到达稻城亚丁机场。寒冷和干燥扑面而来,可我依然激动。因为在不久的车程后,那个想念许久的地方,那些思念许久的人,即将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坐上小车,一路未眠,熟悉而陌生的家乡大桥,亲切而生疏的家乡话语……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如此舒适,如此放下戒备,做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吃饭、睡觉、再吃饭、再睡觉。到家的第一天,在口干舌燥和睡眠之中度过了…

        到家的第二天。睡了个懒觉起床,一切都还如同梦境般。高挂的太阳、舒服的阳光、熟悉的白藏房、亲切的呼唤,一切都如此舒适柔软又让人不可触及。享受的间隙,一声声的“吃午饭了”将我唤至院中。木桌子、小条凳、拌鸡爪、牛肉汤。小时候每年回家总能吃上热乎乎的牛肉汤和爽口的拌鸡爪,似乎这些食物就是迎接我回到家乡的第一步。两年没回来的我 似乎有些不认识它们了,而这一切却像是老朋友般在向我打着招呼:“你好呀!好久不见~” 饭后,坐在院中撸撸猫咪,喂喂狗儿,晒晒太阳,想必生活本该如此… 我曾想:热爱生活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学会的事。但在这,我相信我们多多少少都能爱上生活。爱上自己,爱上乡城。

        第三天。休息了两天的我,开始构思这篇似游记又似日记的“流水账 ”。想说的话太多 便不知从何说起,打开我以前的文章找找灵感,却发现了这样一段话:记得之前说过我害怕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可是认真想想我何曾认识过自己?人生下来一辈子就是仅仅为了了解自己和了解别人而存在。人是个复杂而又简单的生物,但是又有谁是真正了解清楚了才离开? 人生就是一段从生到死的旅行,区别只在于各自看到的风景不同。这句话伴随了我快十年。这句话改变了我太多,也给我了太多。这个知道终点的旅程,应该是一段欣赏自己,了解自己的过程,而不是为了取悦和改变的过程。需要改变而不是迷失,人到了最后留下的只有一个空壳。旅程中会有需要也会有丢失,真正留下的应该是自己而不是眷恋。

        不快乐是天生的,快乐也是天生的。做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没什么不好,做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也没什么不好。只要是你自己,那么就好。

        最近真的很累,不想做任何事,就想见一个人。最近真的很累,觉得自己超乎年龄的成熟带来的不仅仅是朋友的减少,也是压力的倍增。以前,我不曾觉得比同龄人成熟是件不好的事。但现在看起来,我没了年轻人所谓的该有的朝气。没了勇气,有的只是经验得来的借口和理由,有的仅仅是混乱而烦杂的生活。我或许明白自己的方向,明白自己想要保护并应该保护的身边的所有一切,明白我应该做出选择,应该活得更明白一些。可是,理由和借口让我变得犹豫,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变得更加纠结,变得越来越不像我。我想去逃到一个没有人认识我的地方,想要到一个只有我一个人的地方,想要一次一个人简单而纯粹的旅行。 想要一个人、想要逃避、想要离开。可是,这,又何尝容易?何尝可以不用在意一切而又抛弃一切?

        然而,在这阳光充裕的地方,我仿佛看到了答案……

        回家的第四天,是拜访亲戚的一天。见到了家里最小的表弟,3岁的他还在咿呀学语。藏语普通话夹杂的他,让我明白,或许我应该学习一些民族文化了。从小便离开家乡的我,对于藏传文化一概不知,藏语也只是略知一二。心生愧疚和不安,本应做好民族传播者的我们,却已经只是背着少数民族的空壳,内里早已空空如也。我骤然想到一句话:“不跟着世界的节奏走,反而能被世界所看到。”我们在一点一点被世界同化,但做那个背道而驰的人,或许才是真正的生活。

        这是第五天,国家公祭日。我来到了烈士陵园,祭拜逝去的亲人后便来到了乡城三绝之一的葛丹桑披罗布岭寺。这座建于康熙年间的寺庙在多次的修补和重建中显得熠熠生辉:唐卡、壁画、酥油花、佛塔、佛像、舍利子…… 一切都是陌生又熟悉的。它们都是能工巧匠的作品,它们都是仅仅属于我们藏人的记忆,仅仅属于我们的财富。看到这些,依稀记得当年的我只要听到寺庙内在做法事或者念藏文经书,便会在家捂着耳朵抱着头大哭。或许是畏惧,或许是无知,又或许是熟悉?当下,我对着佛像默念愿望,一次次重复着跪拜的动作,一阵阵的心底刺痛。也许这便是我回来的目的:一遍遍的心灵洗涤——从而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以后的路该如何走下去,自己的方向又在哪里。外表的我仅感叹于建筑的设计,壁画和雕塑的精美,酥油花的艳丽,以及佛像佛塔的神秘……内心的我却已经历了千遍波澜找寻自己。到了离开的时候,回首忽地发觉这座历经数年的古建筑群在这一刻显得无比灿烂辉煌。

        这是回家的第六天。早早地到了大姨家,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观看70周年的阅兵仪式。难得早起的我有些困倦,但当阅兵队伍开始行进的那刻我的心突然震了几下。第一下是感叹于兵哥哥的帅气,第二下是感叹于祖国盛世,第三下是感叹于部队整齐划一武器装备精良。整场阅兵仪式我认认真真的观看完了,作为军人家庭的孩子,想着成都家里的老兵肯定激动到不能自已便拨通了视频。视频那边的老耿眼里有些泪光,脸上却全是笑容。“祖国的艰难时期已经过去,盛世繁华的年代到来了,好好加油年轻人!”老耿用这句话结束了视频。挂掉视频后,久久不能平息的是我的心情。看到老耿一天天的老去,看到他一次次的眼泪润湿眼眶,只能叹息,为什么时间不能过的慢一点、再慢一点…

        这是第七天,又是早起的一天。我们来到了青德镇网红打卡地——皈院。带上了心心念念已久的藏装,我换上衣服开始无止境地拍拍拍!康哥告诉说村里有颗千年菩提,让我去看看。便开始了寻找千年菩提的路,一路走走拍拍找到了菩提树,看了传说的故事——在800多年前,松坎巴亲临乡城为民众祈福。走到这里时,他手中的佛珠突然断线四溅怎么找也找不到余下的2颗佛珠,他便说:“就将它们留在这里,保佑这里成为河谷宝地。”这两颗佛珠也就生根发芽长成了今天的菩提树。乡城(藏语意为“手中佛珠”)便因此得名。看完传说的我才明白为什么乡城叫乡城;为什么我们是手中佛珠;为什么这里人杰地灵。回到皈院吃饭, 吃到了想吃的坨坨牛肉、小洋芋、干巴牛肉… 最后的是每次聚会必备环节——表演节目。这天却是大家一起围成圈唱起了酒歌跳起了锅庄。虽说从小到大我最讨厌的就是表演节目,但此刻我好像明白了家人的意义,也明白了“存在即意义”这句一直让我很不能理解的话,也更加明白了为什么锅庄要围着圆圈大家一起跳——因为家人真正的团圆就应该是一个圆。

        第八天,也是离开的一天。人们说旅途最重要的是最后那片风景,我却觉得路途中的感受也很重要。这几天的旅程是回归,是寻找,是放下戒备,是寻觅自我,是看到梦想,是洗涤心灵,也是爱上了这宁静的拥有。最后的那片风景只是清晨的日出。偏爱日出的我,却独宠黑色。反差如此之大的我,犹然觉得最重要的风景还是心中的感情。思乡的游子总归是会回家的,这里的一切都是如此顺利和美好,一切都是如此祥和与安宁,一切都是如此的熟悉又陌生。

        此刻的我在舱门关闭前一刻踏上了飞机;留下了仅此一滴属于净土的泪水

        那么,些许遗憾,来年再见。 

        乡城,我的故乡,我寻觅而又不敢触及的地方。


原刊于《贡嘎山》杂志2021年第6期

青错.jpg

        青错,女,藏族,又名钟琳,1998年生于四川甘孜乡城,毕业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俄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