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历是世界天文历算学中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一门学科。它是藏民族大小五明学科中的 “历算学”,它即是藏族历算学的科技成果,又是饱含气象学、地理学、动植物学、文化学、民俗学的综合学科。藏历是藏民族长期观察,了解和研究日月星辰、动植物在不同时期内的变化与四季气候的关系为基础而产生的自然学科。早在距今3—4千年前,据文献记载藏族先民们知道昼夜交替,四季变化,日月星辰等知识。对十二生肖的认识也比效早。现存于各地属石器时代晚期的岩画中就有日月和十二生肖岩画。在公元前345年左右吐蕃第九代藏王布德贡甲时期流传民间的古诗《亚桑的故事》中记载今西藏山南地区古历书《纺线老人月算》,它以诗歌形式叙述了月亮圆缺,四季变化与动植物生长成熟关系,以及阴阳运转的位置与气候冷暖交替对动植物生长的关系。《纺线老人月算法》故事中说:
      纺线老人说了话,
      “啊!亚拉香布(一神山名)是为奇,
      吾是英雄比上你;
      吾母死后吾继承,
      星月推算之传统,
      知者学识握吾手,
      你们能有此常识?”
      为此好汉聚商议,
      奏上亚拉香布神,
      纺线老人请往前!
      纺线老人开言道:
      “第二周的初月日,
      上弦半月半夜亮,
      第三周的初一日,
      满月彻夜月光明。
      第四周的初月日,
      称作天空无月夜。
      如此三合按顺次,
      第一称为暖风起,
      第二称为雨水降,
      第三称为果实熟,
      第四称为寒风起。”
      亚拉香布齐笑道:
      “事是甲赤(指布德贡杰)强有力,
      然而老人言为奇,
      既能事月能表时,
      要叙太阳怎表时?”
      纺线老人开言道:
      “老人若言太阳时,
      暖风吹起叶发时,
      空中太阳向北移。
      果熟寒风吹动时,
      空中太阳往南移。”
      公元6世纪以后,藏族天文历算学家们在本民族历算科学的基础上,学习吸收了古印度《时轮学》,中原历算学和周边其他民族的历算学,最后形成了适合雪域高原生产生活的藏族天文历算独立学科。
      目前使用于藏区、蒙古、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家和地区的藏历“绕迥”纪年(绕迥意为胜生年),以12年为一个小循环,60年为大循环。第一“绕迥”年为公元1027年。2006年是第17“绕迥”的第16年。
      藏历一年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每1千日左右有一个闰月,用来调整月份和季节的关系。藏历把天体分为12宫(白羊、金牛、双子、双鱼、魔羯、狮子、巨蟹、宝瓶、人马、室女、天蝎、天秤),用十二动物为属相(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用五种自然元素(木、火、土、金、水),十二属相中分阴阳雌雄为属性,牛、兔、蛇、羊、鸡、猪为雌(阴)性,鼠、虎、龙、马、猴、狗为雄(阳)性,藏历将属相、五行元素、阴阳雌雄属性相互搭配纪年。2006年2月28 日为藏历火狗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