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昌都的察雅。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的关系,我一直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那时候新年对我的最大的意义就是穿上新衣服。吃许多平日里不常见的好东西然后就是有足够多得时间和小伙伴们在一起。
  后来,我渐渐长大,到了上学的年龄,为了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在拉萨工作的父母把我接走了。从那以后,我只回老家过了几次新年,尽管为数不多,但还是让我感受到了与拉萨不同的节日风俗和氛围。
  在整个西藏,藏历新年——“洛萨”是最为隆重的节日了。它是根据藏历计算出来的,由于其历算的特殊性,一般来讲,和阳历差别较大。倒是有些时候和阴历不谋而合藏历年和春节恰巧同一天,节日的气氛也就更加热闹了。
  实际上,在离“洛萨”还有一个月的时候,家乡的小镇就已经很有节日氛围了。人们相互交谈的主题几乎都和新年有关,而那些去昌都的人们总是带来大批的年货,女孩子们的话题主要是新衣服,个别的还会把小伙伴带回家,悄悄打开衣柜,炫耀一番。


尽管如此,真正过藏历新年还要从藏历的12月29号说起。那一天,所有人家的灯光在半夜刚过就会亮起来,除了幼小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之外,所有的人都起来了。在母亲的指挥下。进行一年一次的大扫除。有些人家还会利用这次机会,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家里的家具换一个位置,使家在新年有新的面貌。大扫除要在天亮之前结束,并且还一定要把垃圾倒出去。这次倒垃圾可跟往常不一样,要专门留出一些,分成九小堆,倒在十字或丁字路口,表示把旧的一年中所有的鬼和不吉利的事惰驱走,以便用最好的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就在这一天,家中所有的人,不分男女,都要进行彻底的洗浴,最起码洗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的晚饭都是相同的——“古突”。
  30号这天,家里最忙的要数女主人了。这天整整一天她都得呆在厨房里,在灶台上做各种食物,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种,一种是牛羊的头,一种是麦粥,当然还要做面食,煮人参果,熬酥油白酒……。这样的劳动一直要持续到除夕的深夜。这时候,除了放在火上煮之外,其它的工作几乎都做完了,于是全家人聚在厨房里,一边烤着火,一边聊天。在这样的时候,大人们多多少少要喝些酒,不是在拉萨常见的青稞酒,而是非常地道的藏白酒,(我们家乡的藏白酒在整个康区都非常有名,而家乡的人喝酒的热情在康区也是非常出名的。)这样的灶台聚会一般来讲会持续到新年的早晨,大人们通宵未眼。孩子们在家长的命令下倒是会睡上几个钟头,但也总是天没亮就起来,因为,大人总是告诉孩子们,新年的一大早,阎王爷要派小鬼到各处视察,蒙头大睡的人会被认为是尸体,登记到小鬼的名册里,这样来年。他不仅运气不好,还会可能被招进可怕的地狱。
  初一,天还没亮的时候,家中的母亲或是姐姐就要到镇边的泉水池背水。虽然,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自来水,但是新年的第一天大家还是要到很远的镇边去背水,因为天还没亮,便总是三、五做伴一起去,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嗓子好的姑娘还要大声地唱着歌。在这一天,西藏伟大的女护法神班丹拉姆会扮成一个背水的姑娘。混在众多的姑娘中间,唱一首新歌。旁边的姑娘很快就能学会,一首新歌就这样流行开了。而这样的新歌不论其内容是什么,都不会受到限制,毕竟这首歌是明察秋毫的女护法神唱的。
  这天去背水的姑娘们还要在一个大水瓢里装上去过皮的、雪白的麦粥,包上一些糖果和点心,放在水池的边上,恭敬保佑风调雨顺的水神。而一般来讲,真正享用这些美食的却总是那些漂亮而欢快的小鸟。
  新年的第一天和第二天,除了去镇中心的护法神殿供灯祈祷之外。大家一般来讲不会外出串门 除非是很亲的亲戚。比如:娘家或是兄弟姐妹的家。这一天,孩子们也不准乱跑,总是规规矩矩地呆在家里头。在食物上,忌讳包子和饺子。
  真正快乐热闹的新年是从初三开始的,从这一天起,大家开始相互串门拜年,孩子们就象自由飞翔的小鸟,在任何一个热闹好玩的地方出现,而且还能拿到数量很可观的压岁钱。在初三这天中午。全村的人们要聚在护法神殿前的大空地上举行很隆重的“换经幡”仪式。这天吃过午饭,全村的人都拿着自己早就准备好的、缝着经幡的小树苗,来到举办集体活动的大空地上,把旧的取下来,再把新的包在一起,很牢固地插在经幡塔上,插过之后。全村的人围着塔转一圈,焚桑祈祷,祝愿新的一年里全村家家户户平安顺利,整个村子吉祥如意。并且祈求护法神一如既往地保佑和帮助大家,原谅旧的一年中大家所犯的错误。
  我觉得这样的仪式让全村的人有“共命运”的感觉,大家相互帮助,互相告诫。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就这样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民风自然纯朴,安居乐业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仪式之后,大家就在原地跳起欢快的“锅庄”小伙子们和姑娘尽惰地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老人们一边欣赏,一边喝酒一边说起自己英俊风流的当年,说到兴处,也会上台潇洒一番。
  初四,亲朋好友之间的相互宴请开始了,虽然客人不少,但是主人并不是非常得麻烦和辛苦。食物的种类不是很繁多,主要有煮好的牛羊肉、用肉和血块混合灌制的牛肠、奶渣和糌粑制成的“玛塞”;主食一般是牛肉包子或土豆咖哩饭。主人家不用事先准备好主食,而是在客人到了之后,所有年轻的女人一起上阵,人多力量大,饭很快就会做好。大多数时候,大家聚在一起不打麻将,也不玩牌,而是聊天和对歌,男女分成两派,气氛非常火爆,到了黄昏 跳“锅庄”几乎是必不可少的节目。喝的自然是很地道的藏白酒,老人和酒量小的人喝的是酥油白酒,一边在火上加热一边喝,适当地放一些鸡蛋和红糖,非常地补身体,酒量好的人喜欢喝纯白酒。什么也不加,非常够味。
  这样的聚会孩子一般是不参加的,他们有自己的活动几乎和大人一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平日里玩得好的伙伴他们也会在每个人家轮流聚会,这时候,家中的长辈会为他们准备好一切,提供各种服务。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要到一些家境好的人家去,在他们的院门大唱恭维的歌索要食物、柴禾和零食。我小的时候,有很多次这样的经历。我们从来没有被拒绝过,而且得到的东西很丰盛,有干肉、包子、各种桃干、各种点心……那种满载而归的感觉非常美妙,而受到我们恭维的人家也非常高兴,因为新年里任何的祝愿都是很吉祥的。
  除了亲朋好友的聚会之外,全镇还要举行几次很盛大的“锅庄”舞会,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聚在一起,在篝火的映照下尽情飞舞。在我们的小镇上有一个居民自己组织的类似“居委会”的组织,每年大家轮流义务为镇上服务,谁家有婚庆丧事,“居委会”总是无偿提供各种帮助井且负责组织和安排义务劳动的人员。同样,“锅庄”舞会也有“居委会”负责,用镇上公共的资金来筹办活动,在舞会最热闹的时候,会有人从楼上的窗户里撒各种食品,有核桃、苹果、糖果……甚至还有整块的羊腿,得到食品的人也会得到更多美好的祝福。
  整个新年陆陆续续要过一个月,这样的过年现在在真正的城市里,已经很少见到了,人们总是非常得忙碌,社会的竞争使每个人都像上了弦一样。可是在我家乡的小镇上,人们的想法还没有这么复杂,他们过着简单的生活,不是特别富裕,但是很开心,非常地满足现状。每次我从城里回去,总是有真正回归自然的感觉,也时常被那些纯朴的人们和想法感动。希望有一天,我还能够回去过年,也希望那些简朴的人们过得平安。

藏北牧民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