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6624.JPG摄影:觉果

自从笔者多年前在网上发表了一篇驳斥雪相法师有关藏传佛教密法的无知偏见和对多识仁波切轻浮无理的诽谤诋毁之文(即《烧毁无知偏见的霹雳火——驳雪相法师两篇博文中关于藏传佛教密法的谬论》,以下简称“霹雳火”)后,该法师说他的那两篇博客短文不能代表该他完整全面的观点,所以法师特别花功夫撰长文对笔者之文进行了回驳,即《对多识仁波切曲解禅宗及净土宗教理之问难及复驳“清湖月影认为雪相无知偏见”一文》。然而,拜读完该法师的万字雄文,笔者颇感无语,此文暴露出这位小有名气的法师的佛学基础知识之缺乏、思维逻辑之混乱、词不达意之气急败坏、杀人诛心之荒唐可笑,比之其两篇博客文毫无长进不说,且每遇关键、重点则言辞闪烁、回避问题,其罔顾事实、不讲道理的作风愈发变本加厉,完全没有一个出家多年、弟子无数的佛教法师该有的学识和风度,倒像是一个打架打输了的街头顽童,对着空气一顿狂暴输出,既无一拳够到对手,又能数数自打了耳光,既可笑又可怜。

对此几近胡闹的“妙文”,当时考虑到法师并非如萧平实神棍和走入邪道的自称“赏花人”的写手那般对藏传佛教肆意诋毁诽谤,反而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对藏传佛教有所维护,故不忍对其穷追猛打,加上本人工作繁忙,琐事缠身,也没有精力和兴趣与血气方刚、斗志昂扬的法师纠缠下去,所以一直未再回复法师长文。近来得闲,无意中在某微信公众号上发现法师此文,不禁勾起笔者对与法师这一段“笔墨因缘”的回忆,看此文中常识错谬、是非颠倒之处数不胜数,且文风恶劣下作,忍不住再起动笔之念。虽然时隔多年,时过境迁,再次回复似乎意义不大,但考虑到法师此文传播多年,受众不少,文中对藏传佛教密宗无上密法荒诞不经的臆测谬论和有意无意的蔑视轻佻的态度、对藏传佛教大德及其观点的误解歪曲和诋毁诽谤,或许仍能在受众中产生一定回响。若任由此谬种流传,不仅使其读者受众难分是非,对法师本人也有百害而无一利,对我汉藏两传正常的学术交流和良好的教派关系也会造成负面影响,故笔者认为仍有必要再作一篇回复,以正视听。 

然该法师之文颠三倒四、语无伦次、逻辑混乱、废话连篇、头尾不相顾、抄书自打脸,如祥林嫂一般絮絮叨叨,重复着早被批驳得体无完肤的谬论,让人实在头大,故本文不打算再“提炼”概括该法师文中相同观点分别破之,只能按照此奇文混乱不堪的顺序,不剪裁也不挑选其文字,只是见招拆招,逐一评破,由此造成内容重复、文章篇幅过长,也是非常无奈之举,请读者诸君多多谅解。

鉴于该法师原文中使用了多种字体和字体颜色,为使笔者的评论破斥不致于与法师的文字相混淆,故本人的文字使用黑体书写,并将法师原文和笔者评论分别标示于黑体方括号内,以示区隔。

正文如下:

【原文】

转载了净土赏花人的第一篇文章后,又看到两篇,学人认为有些观点与我略有出入,故并没有继续转载(学人并非只是为了驳倒仁波切及其驳我文章的人)。上次说过这位作者也发现一些问题,但这都属于见仁见智而已。仁波切为这位大德回复以后,有些人单独@转发给了我,并评论到不要挑拨汉藏佛教的关系,成为像萧平实一类的同路人。我想,这个可能是想让我转载给净土赏花人看,但可惜的是我并不认识作者,也没有他的联系方式。但我还想替这位作者回复一下,或者是替我自己回复一下(评论者有可能也是善意提醒所有参与者)。

我认为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因为作者肯定不会像萧一样狂妄无知,无中生有的随意诽谤,恶意炒作。而是因为仁波切有些观点确实是值得商榷的,有可能作者对仁波切观点的分析只是尚未令其仁波切及弟子们感觉满意,但并不能代表作者就和萧平实属于一类了。(这是一种极为不友好的评论,就是把对方与邪魔外道相提并论)

【评破】

那位“赏花人”是不是与萧平实一样“狂妄无知,无中生有的随意诽谤,恶意炒作”,看其文章一目了然,只有与他和萧同样无知狂妄之徒才看不出来,这没什么奇怪的,认知和知识水平相同而已。赏花人与萧平实或许在组织上不是一路人,但其对藏传佛教,尤其针对格鲁派的中观学说和无上密的恶毒诽谤如出一辙,也算是殊途同归了,这是他本人自觉归于萧氏邪魔一路,并非他人的评论使然。对于这类诽谤祖师、诽谤正法的行为,作为佛陀弟子、宗喀巴大师法脉传承者之一的多识仁波切,应该表现出怎样的“友好”行为才能让法师这般的“善良之人”满意呢?

【原文】

在我看来,这并不是汉传佛教的修行人想挑起汉藏之争,因为孤掌难鸣,很多汉地法师一开始大都只是回复藏传佛教对汉传佛教的很多不当评价。而在我认识的在汉地非常出名的修行人中,不但是多识仁波切,还有像如改作业本一样简单随意删改汉传经典,企图帮助汉地弘扬八宗的索达吉堪布、评论禅宗只是保养轮回这个桶的慈城罗珠堪布……(这几位仅是已经激起火花的代表,学人还看到其他上师对汉传的评价,也是略有偏颇,吾不愿牵涉太多),这种轻率的论调,难道不是一种赤裸裸的轻蔑与挑衅吗?

【评破】

别人是否轻率与偏颇我不了解,也不是本文关心的点,但指责多识仁波切轻率、偏颇评价汉传佛教,不正是法师您自己的轻率与偏颇吗?您出于自己的山头思想,或是根深蒂固的傲慢与偏见,以及千疮百孔、不成体系的佛教知识,对教内耆宿有理有据的论说大扣帽子、乱打棍子的行径不正是“一种赤裸裸的轻蔑与挑衅吗?”请法师及读者诸君再读本人《霹雳火》一文,对比法师此文所谓的“问难”与“复驳”,相信您自己及读者们都能看出法师此文中毫无长进的这些招数。

【原文】

但大都数活佛上师的态度都是说切不可诽谤或者诋毁大乘,更不可轻慢显宗的法,包括这几位堪布也这么说。

【评破】

多识仁波切也一贯如此说。但说出符合事实与教理但不符合某些无知偏见者想法的观点,与“诽谤”、“诋毁”、“轻慢”之类词汇毫不沾边,如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所说:

“论中观察非好诤,为解脱故显真理,

若有解释真实义,他宗破坏亦无咎。” 

何况仁波切对某些汉传佛教徒错误理解禅宗“见性成佛”说的条分缕析十分严谨客观,不仅完全符合总的佛教理论和逻辑,也符合禅宗本身和其祖师的论点,根本没有“轻慢”、“诋毁”之意(——详情请见“霹雳火”一文),只是一些瞎眼的不学无术者自己不懂佛理、没有逻辑思维能力,且慢心膨胀,将正常的学术争鸣当作是与自己争名夺利,如此公然将这般恶劣行径广播天下,实为自取其辱。

【原文】 

(其实汉地除了真言宗,其他宗派内也有极为秘密的修法,)

【评破】

法师此处再次重复其两篇博客文中所谓汉传“其他宗派内也有极为秘密的修法”,但却根本不懂什么是密宗,特别是无上密的密法,始终在文字上故意或无知中混淆所谓“极为秘密的修法”和无上密之密法,不仅显示出对于密法这一概念的极其无知,更表现出其严重缺乏基本的思维逻辑和不尊重事实的顽固。

请教法师:密法之“密”究竟何意您知道吗?仅仅因为它保密工作做得好、密不示人,所以就“极为秘密”地成为了密法吗?笔者在“霹雳火”一文中引用多识仁波切《驳斥“修密不需要灌顶”等谬论》文中文字,早就回答过这个问题:

“密法之‘密’,除了有‘非器不宣’和‘密修密证’含义外,还有‘甚深法门’和进入‘空性深理境界’,认识身言意因续之‘密理’,掌握道续之智慧方便金刚‘密法’,证得果续之不可思议的‘三密’功用,以及无始以来的本净‘密续’去染还净的‘密证之法’等多种含义。”法师记得吗?看懂了吗?您在这里继续嚷嚷汉传佛教显宗宗派内也有“极为秘密的修法”,继续混淆显宗之密与密宗之密,却一如既往没有提供任何证据。如此冥顽不化,拒绝承认事实,这是正常的辩论方式吗?

请法师继续学习密法知识:

藏传无上密是根据具胎生六界 性质的人类之死亡、中阴和再生的规律,通过生圆二次第,修天瑜伽和气脉明点等这样的“技术路线”而修色法二身,最后成就佛果。那么,法师口中的那些汉传佛教中“极为秘密的修法”是通过哪些“技术路线”而修的?背后的理论依据、修法架构可得一闻乎?这些“极为秘密的修法”的成佛原理是什么?跟藏传密法的区别在哪里?——如果这些“极为秘密的修法”与藏传密法或汉传真言宗密法一致,那它们就不是什么显宗的密法,而是密宗之密法,如准提法、大悲忏等,而如瑜伽焰口之类,属于显密融合的超度仪轨,既不全是密宗之密法,也不是显宗中“极为秘密的修法”,因为它们一点也不秘密,更谈不上极密。如果您说的这些“极为秘密的修法”与藏传密法或汉传“唐密”不一致,那么它们就不是“密宗之密法”,而最多只属于显宗之“密”。所谓显宗之“密”,我在“霹雳火”一文中引多识仁波切语而指出,“特指‘空性深理境界’,由于其甚深难解,故称其为‘密’。大乘般若经中所揭示的正是这种‘深密’性空妙理,而如《解深密经》之经名,也揭示了此经解的正是这种显宗之‘密’。”菩萨戒中对根基未熟之人不得开示空性见的规定,便是出于这个理由,与密宗之密不是一个概念。

显宗中唯一跟密法有些类似的修法是《观无量寿经》中的十六种观想法,其观日、水、地、树和佛菩萨身相等的观法类似于密法的坛城和本尊身等的观法,但该观法并不具备完整的佛果位四遍净(身、处、受用、事业)的观法,而只是作为求生净土的殊胜助缘,它连事部密法都算不上,因为事部密法还需修“六天”(即空天、声天、字天、色天、印天、相天),与无上密法更不能同日而语。所以《观经》的观修法仍然属于显宗,而且一点也不秘密,所以它也不是法师口中显宗中“极为秘密的修法”的那种密法。

佛教中所说的密法只有汉传密宗(下三部)和藏传密宗(完整四部)两种,区别只在翻译文本和传承。除此之外,大藏经也好,显宗各门各派的实际修法中也好,是根本没有您所说的那种密法的,而所谓“显宗中的密法”一说,除了以上所说之空性深理,本身在文字逻辑上也是自相矛盾的——既然是显宗,何来的密法? 

所以结论是:汉传佛教中,目前除了极少数零散的传自唐密的下三部密法,根本没有密宗概念中的密法。您所说的“汉地除了真言宗,其他宗派内也有极为秘密的修法”要么属于观修显宗般若空性这样的显宗之密;要么纯属子虚乌有,信口开河,欺骗信众和读者;要么是完全属于您个人知识产权的“创新密法”,既无史实依据,也无经典和教理依据,更无实修验证的骗子“产品”,这纯粹是如萧平实、李洪志、义云高一类附佛神棍的做法。如此胡编乱造,绮言妄语,恐怕与一个出家法师的身份差得太远了吧。

【原文】

虽然我不想着急回复一些问题,因为有些人并不了解学人的心态,只是觉着学人对藏传佛教怀有芥蒂(事实并非如此,学人对藏地很多祖师、上师,在正见和修为方面非常敬重,但由于因缘、环境等各方面特殊因素所致,不能过分亲近。)这样就很容易由辩论而引发诤论,最后搞得汉藏两地的修行人一见到后,就分为眼红。

【评破】

咱就事论事,您说什么话,我就怎么分析评价,不存在“我觉着您什么什么”,因为我没您那样的他心通,我的“我觉着”完全是根据您的文章的观点和表达方式而做出的判断,根本没必要了解您的心态再来判断。请问我上一篇文章哪一句不是依据法师您的话作的具体分析加以驳斥的?倒是法师您自己似乎落入了“杀人诛心”的陷阱,否则,您用那么多强烈意味的负面的形容词形容多识仁波切是什么行为呢?您了解仁波切的心态吗?您自己看不懂仁波切的话就说仁波切对汉传佛教怀有芥蒂,还不许我对您反驳,这是什么心态作祟呢?

您认为的“由辩论而引发诤论”,导致“汉藏两地的修行人一见到后,就分为眼红”的状况的,不正是法师您自己吗?您评论多识仁波切及其观点的那些“虎狼之词”几近人身攻击,这样的心态不是昭然若揭吗?还需要驳斥者做个心理医生或有您那般的“他心通”吗?

正常的辩论不可怕,而且应该鼓励,真理不辨不明的道理法师应该听说过吧?古印度佛教和藏传佛教内部各教派之间、各派内部不同的学者之间的辩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从来没有人认为这是相互诋毁、诽谤和蔑视的行为。法师自宗天台宗内部不也有曾有过“山家”、“山外”的学术论争吗?那种“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心态是个人的修养问题,不是辩论本身的问题,所以不要把正常的学术争论硬是往个人修养方向扯。

【原文】

而且他们也并读懂学人的短文,对整个判教体系和如来的本怀及汉地诸宗的意趣缺乏一个系统而深入的了解。(有些人见深而不广,便隔历诸宗,或以有限之所知,谤殊胜之方便;有些人见广而不深,故各宗混为一谈;有些人见不深也不广,故夜郎自大;有些人见深且广,故能圆满了达如来说法的究竟意趣和方便,不做谤法之业。)

【评破】

法师阁下的那两篇文博不难读懂,不必故作高深,老实说,除了很多的病句和错乱的思路之外,您的文章没任何难度。至于在下“对整个判教体系和如来的本怀及汉地诸宗的意趣缺乏一个系统而深入的了解”,倒是事实,因为在下没有学过,只是看法师文中随处可见的常识性、基础性、逻辑性的错误,也实在看不出来阁下就对这三者有“系统而深入的了解”。法师括号中的前三种“有些人”的确存在,愿与法师共勉,不做这样的人,而努力去做第四种的“有些人”!

【原文】

虽然我的见识与学识,比起多识仁波切广大如海的闻思见解九牛一毛也不如,但是佛法不在闻解有多广大,而是能不能对如来的教法有深切的体解,有正确的把握,否则的话,也不过是鹦鹉学舌,师心自用罢了。

【评破】

法师谈自己的见识与学识相比于多识仁波切的这句话,大概是在下唯一完全认同的法师观点。虽然您有此认识,但通观法师此文及前述两篇博文的口气,似乎又与此认识完全相反,不知法师怎么解释这种分裂型认识?

显然法师这里自认“能对如来的教法有深切的体解,有正确的把握”了?否则不至于以此为由对多识仁波切作出那么多疾言厉色的“驳斥”,也不至于作此长文进行所谓的“问难”了。不过,在下不明白的是,如无对佛法作广大闻解,法师是如何能对如来教法“有深切的体解,有正确的把握”的?是做梦梦到的吗?还是走路捡到的呢?如果这个逻辑成立,就等于说会做几道四则混合运算就能解费马大定理了。如此看来,法师对如来教法的“深切体解”和“正确把握”果然不是“鹦鹉学舌”,也超越了“师心自用”的境界,而更像是无中生有,擅做无米之炊的“巧妇”了——这个应该能申请物理学诺贝尔奖了吧?也许申请个文学诺奖更合适一些?我看到过的那些未对佛法作广大的闻解就自称“能对如来的教法有深切的体解,有正确的把握”的,都是附佛神棍或外道骗子,法师总不至于想跟这些人同流合污吧?

【原文】

但因缘屡屡找到自己,使得我不得不对仁波切的一些知见先略作一些探讨,顺便对针对我的那篇驳文略作回复已做敷衍。

【评破】

“屡屡”一词何意呀?不就是在下写过区区一篇驳文吗?仁波切自己可没有对法师您说过一个字啊,他老人家根本就不知道有阁下这号人存在嘛!法师是不是有些自作多情呀?

您的这篇文章确实够敷衍的,简直不忍卒读,显然是没用心研究过在下的文章,写这篇所谓的“问难”和“复驳”更是毫不上心,以致错误连篇、自相矛盾、笑话不断,就连漏字、打字错误也比比皆是。

【原文】

仁波切所列举的几位大德,除了在汉地享有盛誉的空海、弘一大师外属于正常的法义赞叹(空海大师赞叹的不是藏密,弘一法师更倾向于净土宗的修持和律宗的弘扬),其余像释净空、吕澄、约翰布洛菲尔等学者,都没有权威证明藏密殊胜,但学人也没说藏密不殊胜。

【评破】

否认这些高僧大德(净空或许不算)和学者的权威并不能否认他们对密法的赞叹的正确性:

一、空海、弘一二位大师赞叹的或许并不是藏密,因为他们很可能没有见过藏传无上密资料,但藏密包含二位大师所赞叹的下三部密法(与唐密一致),而四部密法是一个整体,其教理和实修方便有相通之处和发展递进的关系,比如贯穿四部密法的佛果四遍净观法是其共同的基础。如果赞叹下三部密法的殊胜,那作为密法顶严的无上瑜伽密,不是更值得赞叹吗?正如三乘佛法是一个整体,我们赞叹其中任何一乘,绝不是对其它诸乘的否认,何况二位大师也从没有过否定无上密的言论。

当今的汉传佛教虽然没有活的无上密法脉传承,但汉传佛教的大藏经里却一直保留着无上密的文字经典,而这些经典与藏传经典除了文本数量不同、翻译文字不同,内容几乎都是相同的,汉传佛教界从没有否定过这些资料是正统佛经而将其剔除出大藏经。那么您刻意强调空海、弘一大师赞叹的不是藏密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至于弘一大师本人修持和弘扬的法门与其赞叹密法的殊胜有什么矛盾吗?难道律宗或净土宗人不能赞叹密宗密法?如果此理存在,那法师也不应该赞叹禅宗和其它宗派。

二、净空等三人的权威度对于教内某些僧俗也许不那么够,但“因人废言”不应该是一个佛教法师追求真理的做法。如果他们说的不对,那就将其论点列出,逐一批判,从而否定、推翻他们的观点,而不是以一句“都没有权威”来贬低辩论对方和读者的智商。净空此人有很多胡说八道,但并不能证明他对密宗的评论也是一派胡言,同样的理由也适用于吕澄,而后者的学术成就和其许多观点的“权威度”恐怕也不是法师您所能望其项背的。至于约翰·布洛菲尔(John Blofeld),您不识此人的“权威度”只能证明您的无知无畏。

三、既然说这净空等人“都没有权威证明藏密殊胜”,但又要加上一句“学人也没说藏密不殊胜”,这种蛇足一般的话难道法师没觉得是自相矛盾的吗? 

【原文】

汉传佛教有真言宗,但是真言宗并不代表完整的密法,而其他宗派也不代表就低于有些人口中所谓的无上密法。

【评破】

说汉传真言宗并不代表完整的密法,这是事实。按格鲁派的分类法,汉传密法只有事、行、瑜伽三部,而藏传密法除了这下三部密法,还有第四部无上瑜伽密,所以只有藏传佛教的密法才是完整的密法体系。虽然这不是我们之间讨论或辩论的内容,但为行文方便,所以在下所说的“密法”一词大多指的就是藏传佛教的无上密,这点看过文章的就会明白。法师多此一句,不知想表达什么。

请法师明确指出来:在下何时说过“其他宗派低于所谓的无上密法”的?“殊胜”是佛教中一个常见的词汇,但却从来没有抬高一个、贬低另一个的意思。若如是,当法师赞叹极乐世界净土殊胜的时候,您是不是在表达其他佛国净土“低于”阿弥陀佛净土的意思呢?作为一个佛教法师,遣词造句要慎重、严谨,不能像附佛外道、骗子神棍那样信口胡说。

另外,把这两句话连在一起说,不知法师用的什么逻辑?这种句子在初中作文中出现恐怕也是要被语文课老师骂的。

【原文】

我记得是麦彭仁波切好像有个观点就是说直接讲佛性,讲让人顿悟成佛的法就是密法。

【评破】

麦彭仁波切说的可能是大圆满吧?我不懂大圆满,但我知道的是,大圆满与我们一般所说新译派无上密有很多不同,而跟禅宗有很密切的关系。但即使是大圆满,也不是只讲佛性,不涉色身的,否则虹化就无从谈起了,但禅宗有虹化一说吗?所以,大圆满之密非禅宗之密可完全覆盖的,二者不可混为一谈,这是其一。

其二,所谓“直接讲佛性,讲让人顿悟成佛的法就是密法”就是本人上一篇驳文(“霹雳火”)强调的显宗之密,即般若空性的教法。按这个说法,我格鲁派显宗的中观之学也是密法,但这与四部密法之密完全是两个概念。法师对概念的混淆很是坚持,这从您以下一段文字也可看出来:

【原文】

而汉地教法中,尤其是单提向上一事的禅宗,在见地上,就是最极秘密的如来心法,就是直指成佛的法,其修法方式不拘一格,属于顿断顿修、不立文字,其知见与佛同齐,与十方诸佛同一鼻孔出气。(才举一念,已成话尾,刚问是谁,满地葛藤。可能未入禅宗门,未知如何实修的人,欲从祖师语录或者表象来理解禅宗,就像一个从未进过皇宫的乞丐在高谈阔论皇宫有多豪华一样,基本全是随意猜测,自我裁量。不要说未入门者,就是学习禅宗多年的人,很多还会落入野鬼活计,文字戏论之中。)

【评破】

这段文字与笔者在“霹雳火”一文中批驳的法师观点毫无二致。所谓“在见地上,就是最极秘密的如来心法,就是直指成佛的法,”请问什么叫“见地”?后面又说:“其知见与佛同齐,”请问什么是“知见”?“见地”、“知见”无疑属于智慧范畴,显宗密宗都有修智慧的方便,但显宗中哪怕这种智慧修法是“最极秘密的如来心法,就是直指成佛的法”,哪怕“其知见与佛同齐”,那也是显宗之密,跟密宗之密不是一个概念,这点上文已有说明,在“霹雳火”一文中也早有详细解释。法师在本文中继续屡屡混淆显密之两种“密”,而且混淆路数与之前的两篇博客完全一致,毫无长进,真不知道您到底有没有看全或看懂我的驳文,又或者看懂了但死不认同。但是如果不认同在下的驳斥,您是不是应该针对我的驳斥,提出新的理由、新的证据来反驳,而不是继续拿着已经被对手驳倒了的理由重复轰炸呢?

虽然禅宗和大圆满、大手印三者都讲顿悟成佛,但禅宗属于显宗,后二者属于密宗无上瑜伽密,有属于无上密部分的色身修法,与禅宗纯智慧的法身修法不同。双方可以比较,但不能混为一谈。

最后,法师大掉书袋、词不达意、堆砌宗门的陈词滥调、轰炸读者耳目的方式,反而显示出法师的思维混乱,且情绪激动,只能理解为理屈词穷之下的拉大旗作虎皮了。法师的这段“高论”,似乎想让多识仁波切和读者们认为法师自己是“已入禅宗门”且“已知如何实修的人”了,所以您就是宗门皇帝,您才是唯一有资格谈论宗门之人。这到底是谁在乞丐扮演皇帝,谁在“随意猜测,自我裁量”呢?

【原文】

但是多识仁波切的回答却是将禅宗的见地直接打为只是通声闻乘的空性见而已。如仁波切云:“禅宗的“见性成佛”单就“见性”二字讲,指获得性空正见。”仁波切对禅宗见性的位次,所见之性都没有搞清楚,这算不算诽谤禅宗呢?那么禅宗历代祖师见性成佛那岂不都成了笑话了吗?难道都只是成为慧解脱阿罗汉?

【评破】

确实是个笑话:以故意的歪曲来作所谓的“反驳”,是法师自己在闹笑话。请问法师:多识仁波切什么时候“将禅宗的见地直接打为只是通声闻乘的空性见”的?好笑的是,您竟然知道用一个“通”字,但您显然对这个“通”字的意思一窍不通啊——“通”不是“等于”,何来“打为”一说?

法师从头到尾将仁波切说禅宗的“见性成佛”是“指获得性空正见”歪曲为仁波切把禅宗之见“打为”小乘之见,显然是法师不懂何为“性空之见”,将其与天台四教仪中藏教析空观的空性见混为一谈了,足见法师的佛学基础之薄弱,概念理解之混乱,作为一个法师,有点不称职哦。因此,法师下文中以此为论据的所有“辩驳”统统都成为无根之木,完全立不住脚。

所谓“仁波切对禅宗见性的位次,所见之性都没有搞清楚”,这是法师您自己的混乱!既然您讲“见性的位次”,那就说明禅宗的见性是有位次的,不是一步登天式的见性就成佛,对吗?否则,您说什么“位次”呢?如果一见性就佛果圆满,这就等于说您要从杭州坐飞机去北京,刚在萧山机场登机就瞬移到了天安门广场,有这个道理吗?法师说话总是这样自相矛盾、自抽耳光,拦都拦不住啊。

法师以为禅宗“所见之性”是什么呢?不是性空正见的话,那是什么“性”呢?难道性空见只是声闻见,而菩萨、佛所见不是性空见?如果法师是这么理解禅宗“见性的位次”和“性空正见”,那才真是个笑话,证明您对佛教基本概念的认识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宛如一个刚刚接触佛教的懵懂少年!

禅宗历代祖师的“见性成佛”是不是笑话要看您理解不理解这四个字的含义,按法师之流的理解,这种“成佛”确实是个笑话!尤其加上“难道都只是成为慧解脱阿罗汉?”这句,就更是个笑话——《十地经》说七地以下菩萨的智慧都不能胜过阿罗汉,按法师您的逻辑,七地以下的菩萨都只是慧解脱罗汉喽? 

【原文】

“获得性空正见是成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佛不但要有见性智慧,还要有以福德资粮为因缘的报身、化身,即色身。” 

前面说了见性只是空性见,这里又说“佛不但有见性的智慧,还要有福德资粮的色身”,我不禁要问难道佛陀仅仅只是获得了空性见吗?因为这里后面连接的福德资粮,而不是进一步说佛陀还有进一步的智慧,以及福德资粮,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就是混乱的开始。

【评破】

确实够混乱的,可是,但是,然而,混乱的恰恰是法师您自己啊!多识仁波切说的“XX是成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佛不但要有XX还要有YY”,明白无误地说明了成就佛果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法身资粮(见性的智慧,即性空正见,即智慧资粮)和色身资粮(福德资粮),两者相加才是充分条件,法师何以莫名惊诧呢?据我所知,法师似乎是获得过硕士学位的,难道硕士的语文理解能力已堕落到连大白话都听不明白的地步了?还是说法师为获得辩论的胜利再一次不顾脸面公然歪曲对方的观点呢?

那么法师的混乱究竟是怎样开始的呢?我们再次回看法师语无伦次的叙述:“难道佛陀仅仅只是获得了空性见吗?因为这里后面连接的……而不是……”,这段话再次暴露了法师基础佛学知识的贫乏、混乱和把自己的想象强加给对手的老毛病,显然法师这里把所谓的“空性见”和“佛陀进一步的智慧”强行分割对立并无中生有地强加给仁波切了——原来,法师认为的“空性见”“只是通声闻乘的空性见而已”(如上所述,法师并不理解“通”字的含义),只是“慧解脱阿罗汉”的智慧而已,这还不够混乱吗?

给法师普及一下基础的佛学常识吧:仁波切这里所说的“空性见”是三乘智慧的统称,正如数学是初中、高中和大学数学的统称一样,说大学生要学数学,不等于大学生学的数学是初中生学的数学。因此,无论声闻、缘觉还是菩萨,所见皆是空性见,佛果所见依然还是空性见,即见性或见空的智慧。虽然各乘所见空性有深浅广狭之别,或如法师所言有“位次”之别,但不能否认他们的见都是空性见啊。难道法师心目中的汉传佛教诸宗中的“性空正见”只属于小乘阿罗汉?难道汉传佛教一致认为佛陀的“进一步的智慧”不包括“性空正见”或干脆不是性空正见?多识仁波切早就指出:“见性智慧是小乘声闻罗汉和缘觉罗汉(即辟支佛)、圣菩萨、圆觉佛的共同条件。不明见法性,小乘人无法破除三界烦恼障获得罗汉果位,大乘人进不了圣菩萨位和最高佛位。”所以,说“获得性空正见是成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佛不但要有见性智慧,还要有以福德资粮为因缘的报身、化身,即色身。”有什么不对吗?是什么让法师您“不禁要问”出那个无厘头的问题的呢?仁波切说“佛不但要有见性智慧,还要有以福德资粮为因缘的报身、化身,即色身”跟您所说“佛陀还有进一步的智慧”有矛盾吗?仁波切这么简单明白的话都听不懂,您到底学过汉语文没有呢?

如果法师还是不明白见性与成佛的关系,我们就作一个极端的假设吧——假设您修显宗(如禅宗或天台宗)顿悟见性了,而且一下子“顿超十地”达到了佛地的智慧,要明白:此时您还只是智慧圆满,还没有福德圆满,所以只是成就了佛的法身,还未成就佛的色身——报身。为什么证得了法身不等于同时证得报身?因为佛教讲因果——法身有法身的因和缘,色身有色身的因和缘,二者不同质,混淆不起来的。显宗修法侧重法身智慧的修证,色身的相好需要在三大阿僧祇劫中广修六度万行才能获得,没有一蹴而就的道理。但按照密法理论,六度万行不是色身的近取因,只是助缘,色身修证的秘密及其教理和方便法门只在无上密中才有,这是其一。其二者,无论显密,见性智慧(法身)的修法与色身的修法都是两条线,需分别修,或者说是两条腿走路,不可能用一条腿就走到目的地,也就是说,仅凭积集智慧资粮不可能圆满福德资粮,反过来也成立,因为这两种资粮是不同性质的事物,怎能混为一谈?这就是仁波切所说“识变识,色变色”的逻辑理由。其三,按照显宗理论,菩萨见性进入菩萨初地后还必须花两大阿僧祇劫继续修行,完成从二地到十地的跨越,到达十地后还需“百劫修相好”,这点常识作为法师的您难道不知道?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后者说的不仅是积累福德资粮、修证色身的过程,还有智慧逐步向深广开拓的过程。因此,说禅宗见性成佛成的只是一半的佛,是有教理、有逻辑,还有事实依据的,岂容不学无术之辈否认!

即使法师对上述道理一时理解不了,但法师自宗天台宗的“六即佛”没学过吗?第五“分证即佛”是什么意思?难道贵宗的别圆教二教也讲“见性即成佛”而没有次第阶梯的吗?果如是,别教初地见道、圆教初住见道之后的位次阶段都是无意义的摆设吗?难道藏通别圆四教各自的“位次”在法师眼中都看不见的吗?藏通别圆及“六即佛”体系设立的本身就表明了修证境界的“位次”。您是不是又要说我“师心自用”、“误解”了贵宗的教义呢?

所以当多识仁波切说禅宗的“见性成佛”只是成了一半的佛,因为见性只是成佛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的时候,法师急吼吼自作聪明地认定仁波切是“将禅宗的见地直接打为只是通声闻乘的空性见而已”,这至少说明法师的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以及佛教基础知识(包括法师自宗天台宗的基础知识)堪称可怜——除了这点还能说明什么呢?

【原文】

还有在藏传佛教的修法中讲到,藏密修法可以通过修持脉轮或者观想等密法,获得色身的福德圆满?那么请问仁波切,藏地哪位大圆满或者大手印成就者获得了圆满的法报化,微尘相好的报身相,及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应化身成就,福德色身已获圆满呢?

【评破】

一、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在“霹雳火”一文的第(二)部分第二节(二、以藏传佛教历史上并无“八相成道”的“即身成佛”案例,来否认密法的“即生成佛”理论,这种说法合理吗?)中有详细回答和阐述,法师不会装看不见吧?这里继续纠缠这个问题,除了浪费彼此和读者的时间精力,还有什么其它的目的和效果吗?

二、藏地密法行者不只有大圆满或大手印的行者,大部分修的是新译派无上密的本尊法,而这两者的理论架构和“技术路线”是不同的,所以不应该混为一谈。难道法师只认可大圆满、大手印为密法,其它密法就不是密法吗?可见法师对密宗密法的认识是何其无知。

三、色身圆满的是报身佛,而如释迦牟尼佛的佛身属于殊胜应化身,也有圆满相好,但与身居报身佛国的报身相有很大不同,难道法师认为释迦牟尼佛的身相可以跟卢舍那佛的身相相提并论吗?应身佛是此娑婆世界的教主佛,我在上一篇驳文中已经明确指出:一佛世界无二佛并出,作为释迦牟尼佛教化的娑婆世界,目前仍是释迦佛的教化期,怎么会有其他应化佛示现作教主佛于此呢?这是一个佛教徒应有的常识。如果法师记性不好,请回头再读本人“霹雳火”一文相关解释。作为一个弟子众多、说法多年的出家法师,坚持在这类常识问题上犯错而不肯改过,实不应该。

四、我们这里讨论的是显密佛法的理论框架和技术路线的不同,从而造成成就佛果的速疾迟缓等方面的不同结果,这是学术层面的讨论,不是具体个人的实修结果的比较,换言之,我们讨论的是法,不是人。法师坚持将二者混为一谈,不知是确实理解能力有障碍,还是故意为之?再次请法师回头读一读在下的“霹雳火”一文。

以上这种低级错误,如果法师仅仅因为迫切想赢得辩论的胜利而一味地胡搅蛮缠,那就太丢法师这个身份了。

【原文】

而针对我的那篇驳文中,作者屡屡提到,藏地修法有圆满色身的修法,但是只是成就色界天身的圆满报身。并说汉地并没有这种修法,我们接着往下看。

【评破】

不知道法师以为的“只是”色界天身的是何身?首先,根据显宗说法,佛陀报身常居密严净土,而只为初地以上菩萨说法。其次,此天为色界天五净居土之最,故又称“色究竟天”或“色顶天”。色究竟天众区别于色界的其它凡夫天众,其色身极为微妙清净,为证得三果阿那含以上圣者所居。所以,色界天身不“只是”色界凡夫天身,还有圣者的微妙天身。三者,密法中所说的本尊天身,是指密宗佛,即本尊身,属于佛的报身,与色界凡夫天人的天色身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大乘显教经论中描述的佛陀报身有五决定:身决定、处界决定、说法对象决定、所说法决定、住世时间决定。而密法描述的本尊佛的天身为七支金刚身:身具相好支、拥抱明妃支、大乐支、性空支、永不间断支、不入寂灭支、慈悲饱满支。所以无论显密,经论中所述佛陀的报身哪里是色界天人的凡俗身可比?这种密宗佛的色身修法如果说汉地显宗中有,那还是请法师明确告知笔者和读者,比如“拥抱明妃支、大乐支”二种佛身特征,汉传显宗中哪宗哪派有此修法?是怎么修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前文说过,显宗经论中有“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之说,意思是菩萨需在三个无量劫中修福慧资粮,之后再用一百小劫修佛的相好,难道作为显宗的禅宗可以突破这一规律?如果可以,总得有明明白白的道理可以讲出来吧?法师能替禅宗讲讲这个道理吗?十地菩萨花了百劫才修得佛的圆满相好,难道禅宗和贵宗圆教菩萨能在此一生就修圆满了?如果确实有,那还是请法师出示文献,讲讲背后的理论依据。

由上可知,如果说法师对显宗佛的概念已经很不清楚,非常糊涂,对于密宗的佛身概念更是完全无知,怪不得混乱不堪。看来现在的某些佛教徒,包括高坐法台的某些法师还是要补补逻辑和常识课啊。

【原文】

据我了解,在藏传佛教圆满次第的修习中,有拙火瑜伽、气瑜伽、四喜瑜伽,而在气瑜伽的修习中,《时轮金刚续》对人身体脉、气、明点在内的整个结构,也就是内时轮,都有详细的说明,是比较清楚地介绍藏传佛教对色身修持的方法。修行人一般通过对脉轮和气的修持,让身体产生大乐,将粗层次的气和心加以融合和分解,最后生起微细的明光,并转为道体,而后再有《密集金刚续》中所说明的生起幻化身,或者如《幻网续》、大圆满所说的那样,证得虹光身。

修持无上瑜伽的人,上根就能在当生获得圆满觉悟,中根在中阴身阶段获得圆满觉悟,下根是在来生获得圆满觉悟,当然有的瑜伽士也可以通过颇瓦法获得迁识,再继续修持(但是现在能有这种功夫的行人,极为稀少,或几乎无有听闻)。而其中所注重的只是对色身的转换和利用,以用于获得圆满觉悟,并未涉及如世尊般获得圆满色相与随形好的修持。

【评破】

法师引了一大堆东拼西凑的“密法资料”,相信您自己也并不理解自己在说什么。

一、时轮续与密集续二者不存在先后的修证次第关系,而是并列的且是不同的两种密续体系,其修持理论和方法路径非常不同,比如,时轮不修幻身,而密集特重幻身;时轮修六支瑜伽,以不变乐证空色身,而密集修五次第瑜伽,以大乐证幻身。法师“而后再有”四字暴露出其对密法体系的纯然无知。

二、密集金刚的幻化身和大圆满的虹身完全是两个东西,根本不是一个体系的修法,其产生的原理和修法过程也完全不同:(1)断障悟空的理论和方法不同:以密集为代表的无上密本尊法须以最细分光明心彻底断除最细分所知障,获得最究竟的证悟;而大圆满则不需要阻断粗分心识运作而能现证究竟智慧(这点跟禅宗类似);(2)二者在气脉方面的修持也是完全不同的:密集金刚等本尊法需要把体内各脉之气收摄集中在中脉内进行净化,而大圆满则不需收摄业气,而是利用“虹光”的修持让业气在各自的脉内就地净化。所以不同的修法体系产生的结果也就有了不同——一个修出的是幻化身,另一个成就的是虹光身(或称虹化)。把两种完全不同的密法体系混为一谈,此为法师对密法体系纯然无知的第二例。

顺便问一句:法师所说的汉传各宗,尤其贵宗的“极为秘密的”“无上密法”在破悟和气脉修持上,是采用的大圆满路线,还是密集金刚的路线呢?抑或是另辟蹊径却始终不能、不敢向外透露以至于除了法师本人外根本就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呢?

三、气脉明点的修持,目的不是为了“让身体产生大乐”,因为身体的乐受无法产生智慧,只有心识的乐才能产生智慧,所谓“大乐”是智慧修到极高境界时产生的一种心意识的感受。所以气脉明点的修持不仅是对色身的修持,也是对法身智慧的修持,目的不是为了“让身体产生大乐”。大乐是无上密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其本质就是智慧。不懂何为大乐,此为法师对密法无知又一例。

四、所谓“将粗层次的气和心加以融合和分解”不知是什么修法,按密法理论,人的气和心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金刚体,何来“融合”一说?而法师竟然妄图将心气二者“分解”,不知用的是什么工具或化学药剂啊?真是可笑之至!佛法,无论显密,对心和气只有净化一说,从没有分解和融合之说。完全不懂密法的核心——心气不二的金刚体理论,是法师对密法无知的第四例。

五、所谓“微细的明光转为道体”不知所云,莫名其妙。不知您所谓的“明光”是一种什么东西?“光”是物理概念,是一种物质或能量形态,而“明”指的是一种特性,是形容词。“明”不是光,但光有“明性”,所以“明光”者,明亮的光也!不知道法师所谓的“道体”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是抽象概念?精神意识体?还是某种具有物质属性的东西?如果是前二者,“明光”这种物质性存在是如何突然转变成非物质的抽象概念或精神意识类的存在的呢?如属于后者,“明光”是如何在人体内转变成“道体”的呢?是如道教炼丹那般在人体内凝结成的“金丹”吗?难道法师竟然是道教中人,混入到我佛门中来的吗?真是要笑死人了!

如上所说,气脉明点的修持不仅仅是对色身的修持,更有对智慧的修持。因智慧能照破无明的黑暗,所以将智慧称作“明”,有明照、明见、明白、明智之意,用来形容空性智慧的本质特性,密法中称之为“光明”,亦作“光明心”,以凸显心在其本质层面上所具有的空性、明觉、本自清净的特质。无论在显在密,“光明”都不是法师以为的“明光”——“明亮的光”哦!尤其密法中的“光明”或“光明心”是特指的,不能随便改称“明光”之类不规范的名称。

光明心有粗细高下不同的层次,成佛时候的光明心在《大乘起信论》和《大智度论》中称为“一切种智”,而《现观庄严论》称之为“一切相智”,也就是说,真正的光明心指的是佛地的智慧,是乐空不二的空性见。运用密法修炼而得的最细光明心来断障破执,具有比显宗粗分的心识更强大而彻底的力量。为什么?因为显宗不能生起细分和最细分光明心,而细分和最细分光明心只有在死亡过中才会出现,但显宗中没有以死亡为道、转死亡为法身的理论和方法。转凡夫三身(死亡、中有、投生)为道用,成就佛陀果位的法报化三身的教授只有无上密中才有。这就是为什么只有无上密的金刚禅才能彻底断除最微细所知障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无上密不共于显宗最核心的秘密。正因如此,即便显宗经典也说,十地菩萨最后生也必须接受诸佛的大灌顶,运用无上密法修金刚喻定,才能最后破除最微细所知障而最终成佛(——见笔者“霹雳火”一文相关段落)。由此可知,说显宗也有与无上密同样的密法的说法,纯属胡编乱造的欺世谎言。

望文生义,不懂光明心,混淆“光明心”与“明亮的光”是法师对密法无知到可笑的第五例。

六、不懂装懂,胡说什么“通过颇瓦法获得迁识,再继续修持”。所谓“迁识法”,顾名思义,是将自己的神识迁入到另一个补特伽罗体内的方法,属圆满次第的高端修法。修炼成熟后,行者可将自己的心识迁移到另一个活的(如玛尔巴大师父子的故事)或刚刚死亡的(如三世东科活佛故事)有情的体内,所以也叫夺舍法。但颇瓦法的目的却不是为了夺舍,而是一种特殊的“净土往生术”——功夫纯熟的行者在临终时能将自己的心识射出体外与本尊或上师的心识合一,从而往生诸佛本尊净土。颇瓦法不仅可以自修,还可以用来帮助临终者往生诸佛净土,这样的事情在藏地并不鲜见。颇瓦法在藏传佛教各宗各派中都有活的法脉传承在,且种类繁多,修者众多,不是什么高深的修法,也不难练,一般几天(7~21天)就可出现合格征兆。法师洋洋自得地吹嘘自己“几乎无有听闻”“现在能有这种功夫的行人”,一副学富五车,精通迁识法的模样,颇有喜感。

不懂且混淆颇瓦法和迁识(夺舍)法,是法师对密法无知的第六例。

七、所谓“所注重的只是对色身的转换和利用”,真的是外行到家了:无上密法对色身的修持从来不是以“转换色身(肉身)”为目的的,无论按照密法理论还是显教教理,人的粗大肉身是不可能用任何方法当下“转换”或转化成本尊微妙天色身的。您当密法的修持是动外科手术或是玩魔术吗?如果直接将凡夫肉身观想转化成本尊身,这是印度外道的修法,所以法师理解的所谓密法其实是外道法——这是法师对佛教密法无知的第七例。

八、所谓利用或“转换”色身“以用于获得圆满觉悟”,我在“霹雳火”一文中引用过多识仁波切文章中的话:“佛教一切讲因果,因果规律是无因不生,异因不生,同因同果。如无种不生苗,豆种不生麦苗,只由麦种生出麦苗等等。佛的色身和法身不是同质之物:色身是有相的智慧载体;法身是无相的智慧功能。这二者不同质而其成因也截然不同,不能相互代替。”因此,无上密的修持不是为了“利用”色身如何如何,而是色身本身就需要修持,也就是说,无上密既要修法身,同时也必须修色身。将色身修持视为法身修持的因或如法师后文所说的“资粮”,这是法师对密法无知之第八例,也是法师对显宗佛教基础知识无知之又一例,不懂因果律也。

九、事实上,无论显密,都不会将色身修持视为法身修持的因或“资粮”,而恰恰相反,法身才是佛色身的所依:在无上密圆满次第的修持中,虽然幻身(佛陀报身之因)的近取因是五色“持命气”,但却是从最细光明心(佛陀法身之因)中现起的——可见,法身不成,报身和化身乃是无源之水,根本无法产生。根据这一原理,密法的仪轨也是先修法身,再修报身,最后修化身,三身依次而生,从事部到无上瑜伽部生圆二次第莫不如此。不懂法报化三身生起原理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法师对密法无知第九例,也是对显宗基础知识的佛身概念无知的另一例。

十、法师说圆满次第中“并未涉及如世尊般获得圆满色相与随形好的修持”,不知所本是何“资料”?无上密对佛果位圆满色身的修炼恰恰是其不共于显宗的主要特色(或者说殊胜点)之一。笔者上一篇驳文“霹雳火”对此其实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密法对佛陀色身的修持主要就是通过对本尊天色身的观想而达到,本尊身的天色身难道不是“圆满的色相和随形好”吗?这种对本尊圆满身相的观想在生起次第就需要修习成熟并达到坚固,而圆满次第的所有修炼都是建立在此本尊圆满色身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妄言圆满次第中“并未涉及如世尊般获得圆满色相与随形好的修持”,是法师对密法无知的第十例!

短短300多字一段话中,竟犯有如此之多对于显、密佛法的错误,有些甚至是严重的低级错误,说明法师对于密法的了解处于完全无知、一窍不通的蒙昧状态,哪里来的勇气对密法说三道四、指指点点?!

【原文】

而且驳文中作者也自己举出了观点说,八相成道的释迦牟尼佛是殊胜应化身,不是真正的佛身(报身),而报身的“五决定”1、2条也决定了地球上我们是不可能见到报身佛的。

既然驳者不论应化身,只论报身的话,那么我么历史上慈云遵式大师四十九日修行成就顶上肉髻和手垂过膝二相(现世转换色身),命终证入常寂光净土,算不是报身成就呢?(菩萨入报土,诸佛证寂光。大师都证入常寂光了,难道还不能圆满报身?此点也正好可以驳斥驳文中这位大德说的:“台宗祖师再高的证量,哪怕是古佛再来,也不能示现“即身成佛”的成就”。当然驳者师心自用,误解法华三昧忏和六祖坛经的种种文字有很多)

【评破】

说什么“既然驳者不论应化身,只论报身的话,那么我么历史上慈云遵式大师……”云云,可笑至极,难道法师认为慈云大师在地球上修得的“顶现肉髻”、“手垂过膝”二相属于圆满的报身佛相,而在色究竟天只为初地以上菩萨说法的佛反倒是化身佛吗?难道法师认为报身佛相居然不如应化佛身相圆满吗?作为一个佛教法师竟然连应化身和报身究竟为何这种最起码的佛教常识都不懂,怎么好意思上台给信众讲经说法的!

非常遗憾但非常肯定地告诉法师,您所引慈云遵式大师的成就根本就不能证明大师示现了即身成佛,因为第一,如前所述,即便按显宗所说,佛的报身除具足相好之外,尚有其它种种特征,如常居色究竟天为菩萨说法,微妙清净色身具圆满光明、身相广大不见顶(具体请读一读《观无量寿佛经》对阿弥陀佛身相的描写)…….,如此种种,请问慈云大师的“报身”有哪一点符合?

第二,即使只论应化身,也如前所述,须如释迦佛般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才有个“佛”的样子,这点法师不否认吧?哪怕《西游记》中的妖魔鬼怪变化成佛也知道不能只变出两三个相好,否则怎么骗得过唐僧师徒呢?而慈云大师成就的二相离释迦佛圆满的相好有多少差距?难道法师连小学生掰手指头数数的技能也忘了吗?

第三,有近似佛身相的不一定是佛,如辟支佛既有佛的名称,也有近似佛身的相好,但却不是佛。即便是十地菩萨,其相好已极其接近于佛,但他仍然只是菩萨,而非佛。同理,慈云大师虽身具某些相好,但这无法成为衡量其是否成佛的标准。这点佛教常识,作为一个佛教法师,怎能不懂?

第四,我不懂什么叫常寂光净土,但仅从名称上看,“常寂光”者,侧重描述的是此净土的智慧悟境特征,属于法身境界,为法身佛所居。即便按照法师自宗天台宗的说法,能证入常寂光土者也未必是究竟圆满之佛,也有可能是分证此土的法身大士。若要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必须彻底证入常寂光土。那么慈云遵式大师到底是分证此土的菩萨,还是彻底证悟了的圆满佛呢?法师您能拿出证据来吗?

第五,在佛教传统中,对“成佛”的界定极为严谨,轻易不会将祖师的证悟境界与佛果等同,即便汉传佛教的八宗共祖龙树菩萨也只被认为是证得初地 果位(这点法师自己也说过,见法师《密宗修行和显宗修行,哪个更为殊胜呢?》一文),而不是佛果位。如果慈云大师确已成佛,那他的这个成就有哪些经典可以一一印证?仅仅举出肉身二相是远远不够的。了解一下初地菩萨的神通和功德,对于我们凡夫来说已是不可思议,如果到了佛地,那种境界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凡夫是完全无法蠡测的。那么慈云大师的神通功德到了何种境地,有文献可以佐证吗?请出示证据。

第六,如果慈云大师确已成佛,那必定得到了汉传佛教界的一致公认,请问有哪些佛教文献、哪些祖师大德明言慈云大师究竟成佛了?慈云遵式大师是法师您的本门本宗祖师,如其成佛缺少佛教界的公认,至少贵宗文献总会有明确记载吧?如果有,请您出示证据。

第七,佛教经典中对此阎浮提世界的下一任教主佛的名字(弥勒佛)、他的成佛时间等信息已有明确的授记,慈云大师显然不具备接任释迦佛的教主佛资格,所以他临终前完全不可能也不会如法师您这般无知无畏,在生前示现身相圆满的教主佛形象。因为如前所说,佛经中一再强调:一佛世界无二佛并出,即便藏传佛教界公认的米拉日巴大师即身成佛时,也不是以圆满相好的教主佛面目示现在娑婆世界,更不可能在地球上示现报身佛相,难道慈云大师就能以释迦之后弥勒之前的教主佛面目现世吗?难道身相广大的报身佛竟然不是居住在色究竟天的清净报土,而是生活在这阎浮提的秽土世界吗?更何况,法师之前在自己的博客文《密宗修行和显宗修行,哪个更为殊胜呢?》中也清清楚楚地提到:“但予亦深知,释迦如来独受记之当来下生圆满究竟成佛者,唯有弥勒菩萨是也,”怎么到了这里法师就说慈云大师即身成就了“圆满身相”的报身佛了呢?看着今天的法师打昨天法师的脸,倒是有趣。

最后,即使大师彻证了常寂光净土,其圆满报身的显现也必须是命终进入净土以后的事,并非此生此身此土所能示现。而您自己也说慈云大师是“命终证入常寂光净土”的,并非“即身现世成佛”——法师所举慈云大师的例子不仅不能驳斥在下的观点,却居然又一次“正好”自我打脸,驳斥了您自己,不觉得可笑吗?

综上所述,慈云大师即便是古佛再来,证悟境界与佛等同,而且还示现了顶现肉髻、双手过膝等色身成就,也只能在命终后证入常寂光净土,是不可能也根本没有示现过佛陀报身的圆满身相,因而大师的成就不是即身成佛,也非即生成佛!法师大费周章跟在下争论半天,不过是急于取胜而罔顾逻辑与事实的胡言乱语,证明法师即使对自宗教义的理解也是错谬百出,除了对自家祖师的成就无脑吹嘘夸大,毫无符合教理的理性认识。

既然说我“师心自用,误解法华三昧忏和六祖坛经的种种文字有很多”,举上一两个例子不难吧?法师屡屡只提观点,避谈依据而乱扣帽子,是输不起吗?随口乱说,不举一例的做法,显得法师很没底气,会让人觉得法师其实自己也未必识得自家宝藏(这点从以上关于慈云遵式大师的“成佛”说及其对常寂光净土的理解可见一斑),不过是张口唬人,耍赖而已。

【原文】

所以说,藏传圆满色身的修法,只是证悟的资粮而已,与汉地的修法只是表现形式或有差别。

【评破】

这话委实不像一个传道授业多年的出家法师所应具备的教内常识。根据《大乘经庄严论》所概括,佛的报身五类特征之一就是报身以清净法界为依止,即法身才是报身的依止,而不是相反。具体已如上驳斥,不再赘述。

其次,藏传密法的色身修法并非“与汉地的修法只是表现形式或有差别”,所谓色身修法是一种方便法门,显宗中只有在三大阿僧祗劫中广修六度万行一条道,而密法中有佛果四遍净、六种天乃至无上密中生圆二次第的种种特殊修法,此中显密的差别既是理论的,也是表现形式的,具有本质的不同。请参考上文所述,及笔者前一篇驳文“霹雳火”相关内容,那里的解释足够说明问题。

需要再次强调指出的是,即使在显宗里,如上面所引《大乘庄严经论》所述,色身修法也并不“只是证悟的资粮而已”,因为显宗成佛同样需要圆满证得色法二身,不是只需要证得法身,而把色身当作法身的资粮的。佛的色法二身,是一体两面,虽相互影响,然非同质事物,各有成就的因和缘,不能混淆。法师作为一个佛教的专业人士,追随者众,影响不小,却连这些最基本的佛教常识都稀里糊涂,一再混淆,正应了多识仁波切语:“糊涂法师说糊涂法,度化糊涂众生,一塌糊涂!”

【原文】

我想在这里我先来列举佛陀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中一点来解释一下,以便读者对历代大成就上师们与佛陀做一个比较,看看哪位大成就者,圆满了佛陀的色身福德。

现在仅仅列举佛陀色身福德,八十随形好中之一好之福。

“文殊师利。如是三千大千世界主摩醯首罗。及彼世界。一切众生所有福聚。如是福聚挍计筹量。无量无边亿百千倍。成一独出大辟支佛所有福聚”,“文殊师利。且置如是一大千界。假使十方诸佛世界一切众生及辟支佛所有福聚。如是福聚挍计筹量。至于无量亿百千倍。成一最后生身菩萨福聚 ”

“文殊师利。如是最后生身菩萨福聚。及彼十方尽虚空际。所有世界一切众生。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彼诸众生所有福聚。如是福聚挍计筹量。至于无量亿百千倍。成彼如来身一毛孔所有福聚。文殊师利。如是如来身诸毛孔。其数乃有九万九千。如是毛孔一一皆具如上所说无量福聚文殊师利。如是如来一切毛孔所有福聚。如是福聚挍计筹量。复至无量亿百千倍。成如来身随好之中一好福聚 ”(《大乘百福庄严相经》)

又在《中观宝鬘论颂》摄菩提资粮品第三中对佛陀的色身福德也有一个比较清晰地描述可以参考。 

从不思议福,出生佛妙相,

大乘教中说,王应如是听。

诸独觉所生,学无学所生,

世间所生福,如世间无量。

以此福十倍,感一毛孔相,

佛一一毛孔,与彼福相等。

生一切毛孔,所有诸福德,

以彼之百倍,感一随形好。

所有福国王,成一随形好,

如是至八十,所生福亦尔。

感八十随好,所有福德聚,

此等之百倍,成一大士相。

三十二相因,是大福德聚,

以此等千倍,感毫如满月。

白毫相福聚,亿倍共合集,

能感无见顶,救怙之顶相。

如无见顶福,百亿俱胝倍。

当知能感得,具十力法螺。

彼福虽无量,如说与十方,

世界等无余,略说为有量。

【评破】

法师最擅长的大概就是抄书了吧?但抄书之前请先把抄书的目的和所抄内容的意思搞明白,好吗?否则堆砌再多的经书文字也不过是唬人的废话,反而可能自相矛盾、自打耳光,而这种喜剧性效应一遍遍发生在法师身上,难道还嫌不够吗?

请问您抄写这两段文字想要“解释”什么?您想让读者如何比较“大成就上师们与佛陀”?比较他们之间的什么呢?您引用经论中对佛相好的描述,是意图证明藏传佛教密宗中没有即身成佛的案例,并进而否定无上密法的即身成佛理论吗?很遗憾地提醒法师:从上一篇驳文“霹雳火”到本文,笔者始终认为,不能以是否示现佛的圆满身相为标准来衡量是否即身成佛,所以您这里大段的引文根本无法达成您的意愿——您作了无用功。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此两段经文中,如法师所说,只不过是对佛陀的色身福德的一个“描述”而已,并非对佛色身修持理论和方法的阐述,也无任何对如何积聚色身福德资粮的探讨,所以您究竟想“解释”和“比较”什么,很是让人费解。如果连这点都说不清楚就大抄特抄经文,说明法师根本读不懂佛经大论,中学语文课算是白上了! 

至于所谓“看看哪位大成就者,圆满了佛陀的色身福德”,前文及“霹雳火”一文已经多次驳斥,不值再驳。如若不服,请法师比较佛身特征与慈云遵式大师的“报身相好”:大师有白毫相吗?大师有无见顶相吗?——大师的相好圆满了吗?法师您又一次自我打脸,让人怪心疼的。

【原文】

而若是不能获得圆满的福德色相,也就是说对内时轮的修习,色身福德,乃至法报化三身的圆满,无非是获得了圆满觉悟的资粮而已,那么这个是无法作为无上密法优越于汉传佛教宗派的地方。

【评破】

首先,这个思维混乱的病句让人很是疑惑,不知道法师究竟想表达什么意思:“若是不能……,也就是说……乃至……,无非是……,那么这个是无法……”,试着简化一下:“若是不能……那么这个是无法……”,意思就是“若是不能获得圆满的福德色相,那么这个是无法作为无上密法优越于汉传佛教宗派的地方。”如此,这句话中就有如下几个问题:

1、法师时时不忘把藏传无上密法与汉传佛教对立起来,看来如果不把汉传佛教信徒煽动起来把无上密甚至整个藏传佛教彻底搞臭是不肯善罢甘休了。必须时时提醒法师:汉传佛教(失传的真言宗除外)是显教,但显教不等于汉传佛教。法师能理解这两者的不同吗?如果理解不了,请回中学请教您的语文老师。

2、按法师的这个句式去理解,无上密的殊胜在于能获得圆满的福德色相(当然法师实际想要表达的意思与这个完全相反,所以说他思维混乱,写了病句,相当地可笑。),对,但不准确,也不完整。读过我“霹雳火”一文的读者朋友应该知道,多识仁波切对于密法之于显法的殊胜处总结了十条理由,简单概括如下:(1)显宗没有金刚体理论;(2)对转世因子的理解和阐释,显宗偏重纯意识,密宗的阐释更全面,更平衡;(3)密宗对色身资粮的积聚方法更快速、更巧妙;(4)密宗修止观的方法更多;(5)显密断障悟空时运用的心的层次不同,显宗无法破除最细分的所知障,因为没有修最细分的光明心;(6)密法更重视对物质肉身的净化,能快速净化最细分的身(精气脉);(7)密法更重视身心与环境的关系,利用其规律进行身心的修炼;(8)对待烦恼的态度和方法不同,显宗转烦恼为菩提,密宗以烦恼为道用;(9)显密对密咒的功用看法和利用不同;(10)显宗没有完整系统的佛果四遍净修法。总结起来,密宗修法之所以殊胜于显宗修法,主要就是一个根本、两大关键点:金刚体理论指导下的幻身修法和光明心修法,所以无上密的殊胜不仅在于能快速证得圆满的福德色相,还在于能更彻底地破除所知障,圆满法身功德。

3、理解病句的麻烦在于要费神费力地猜测写作者的真正用意。法师这句话分为六段,前五段的意思应该是:“圆满的色身福德是获得圆满觉悟的资粮”,那就有必要再次重复,色身的修持不是作为法身修持的资粮或前置条件而存在的,如上多识仁波切所总结的第二、三条,色法二身的成就各有其因和资粮。法师总是混淆二者,连佛教基本的因果律都不要了,这是对佛法基石的破坏,而不只是对密法的无知!

4、“若是不能获得圆满的福德色相……色身福德,乃至法报化三身的圆满,无非是获得了圆满觉悟的资粮而已”云云,就是说,要获得圆满觉悟,就必须先获得圆满色身成就。简而言之:见性之前,须成就圆满报身。先不管这个说法有多荒谬,但这话正好可以驳斥法师和其他人士关于禅宗“见性就是成佛”的错误观点:既然禅宗修士或天台圆教菩萨甫一见性即已成就法报化圆满三身,请问他是先开悟(成就法身)还是先修得了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报身成就)呢?请问哪一位历史上顿悟“成佛”的祖师示现了开悟之前就已成就了“圆满的色身福德”之相好的呢?慈云大师是先修出了相好才见性开悟的吗?所以,按照法师的说法,任何一个禅宗人士或汉传佛教其他宗派中人都绝不可能获得圆满觉悟而成佛了,因为“圆满的福德色相”只是“获得圆满觉悟的资粮而已”——由此,法师以自己荒谬的逻辑证明了禅宗“见性成佛”的荒谬性——这是为禅宗辩护还是在给禅宗抹黑呢?

至于“乃至法报化三身的圆满”这句话更是自相矛盾:既然已经法报化三身圆满了,怎么还只是“获得了圆满觉悟的资粮而已”呢?法师的语文和逻辑水平实在让人震惊。

5、扯什么“内时轮”?就这么点似是而非的密教知识还敢洋洋洒洒大放厥词!您懂什么叫“内时轮”吗?把内时轮当作“获得圆满的福德色相”来修习,不仅语意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更是混淆了内时轮和别时轮的概念。而且,法师以为凡是修密法的必定要修时轮吗?您以为凡是密法都必须用时轮的名相来解释吗?混淆因果、把所有的密法烩成一锅浆糊,法师倒是很有附佛骗子的风范。

还得再强调一遍:“殊胜”一词从来没有抬高踩低的意思。法师三番五次混淆这些词汇的含义,而且总是误导读者将“显宗”与“汉传佛教”混为一谈,如果不是故意的,那只能说您的语文水平过于低下,否则,这顶“挑拨藏汉佛教关系”、“断灭藏汉传后来人学法之活路”的帽子您是戴定了!

【原文】

因为在我们天台宗的修法中,也是有圆满六即佛果位的行法,在以前的论述中我也多有提及。

【评破】

六即佛就是无上密法?这是贵宗哪位老师傅教您的?得到过贵宗之内哪些大德的公认?其他宗派认可吗?宋代普润大师法云的《六即佛颂》您读懂了吗?其中哪一颂、哪一句能表明这是属于无上密修法的?

再次问您:您的“密法”概念是什么?怎么定义的?如果不懂密法的概念和定义,请上拉复习,或重读“霹雳火”中的相关阐述。当然,您非要这么认为,那也只能祝您开心就好了,毕竟,戳破阿Q的意淫幻想也是挺残忍的嘛。

【原文】

在汉传佛教的诸多修法中,大多是以三种止观、四种三昧、九种大禅和种种三昧忏法来启发觉性,最终获得色身与智慧的转换,这个正如宗萨仁波切所讲的那样,只有修持方法的不同,其知见都是圆满的。

【评破】

反复胡乱使用“转换”一词,说明您的佛学常识像个门外汉,而您的语文水平也远不够用来学习高深复杂的佛学理论。然而,您说的这些止观、三昧、大禅、忏法不是用来“启发觉性”的吗?什么叫“觉性”?觉性是如何“转换”行者色身的?您用金钱还是声光电来转换的呢?我也不必让您拿出这种“转换”的理论依据和技术路线了,因为这里法师再一次犯下了混淆因果、混淆概念的低级错误,如果还是不懂,上拉复习。而且法师常常只说结论,不讲理由,不给证据,这不是讨论,更谈不上辩论。法师还是应该静下心来补补课,否则如同顽劣小儿的缠斗,除了让人生厌,得不到任何您想要的结果。

是啊,宗萨仁波切说的只是“知见”相同但其修持方法的不同嘛,又没说“色身”的修持方法的同或不同,更没说最后身断障的方法的同或不同。抬出宗萨仁波切的“所讲”并不能支持法师您的相关观点,您又一次作了无用功。

【原文】

在我看来不但知见是圆满的,所证入的果位也都是一样的,都是六即佛中的次第(我只是用最高的圆教六即去对接,而多识仁波切对菩萨阶级的阐述,拿到天台宗只能算藏通二教菩萨的行持)。

【评破】

一、再次给法师复习:知见圆满未必福德圆满,非同质事物故。二、显密所证果位当然一样啦,否则怎么都是佛教呢?但证入的方法和路径及其背后的理论体系却是不同的啊,所以其证果的速度和圆满程度就有差别。

说“多识仁波切对菩萨阶级的阐述,拿到天台宗只能算藏通二教菩萨的行持”,据我所知,贵宗藏通二教偏重小乘修证阶位的阐释,您这是咬定多识仁波切“对菩萨阶级的阐述”是小乘的了?还真是把自己的无知当博学了啊。多识仁波切“对菩萨阶级的阐述”主要根据《现观庄严论》而阐述,此论是弥勒菩萨对般若经的隐义,即广行般若的开显,是阐释菩萨修行地道阶次,即道次第的总则和标准。仁波切辨析“禅宗见性不等于成佛”时对菩萨阶级的阐述主要就是根据此论而作,按法师的意思,《现观庄严论》竟然是小乘论著?因为争强好胜,您不惜一再歪曲对方的原意,甚至贬低对手观点背后的理论依据,这种行为令人不齿,也有谤法之嫌。

我想法师不仅对《现观庄严论》的“菩萨阶级的阐述”并不了解,对自宗的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的教义恐怕也没能真正领会。拿着并不认识的自家印章自以为是地硬往更不了解的别人家账本上盖,以及高抬圆顿、贬低渐次的做法,如您所说,这算不算“执此谤彼,瞎人眼目”、“自赞毁他,诽谤佛法”呢?算不算“妄言自他之优劣”、“断灭藏传后来人学法之活路”呢?

以对自他宗派教义混沌错乱的理解和随心所欲的胡乱解释来比较二者,只能说您胆子真大。

【原文】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上面提到的汉传佛教祖师通过修法而转换色身,获得究竟智慧及圆满报身的慈云遵式大师的公案。

【评破】

法师认为凡人之色身与佛陀之色身有差别吗?如果没有,何来“转换色身”一说?若有差别,凡俗粗劣的肉身是如何即身“转换”为佛陀微妙的天色身的呢?即便殊胜如释迦佛祖的应化肉身,也没有在示现成佛之际变成天色身这样的报身相啊。基本的教理和逻辑,甚至常识都不懂,怎么就敢随口胡说呢? 

关于慈云大师所谓“成就圆满报身”的说法前文已破,请法师上拉回看——您自己明明说是大师成就了“少分”相好,非说是“圆满的”报身,连幼儿园小朋友都会的掰指头数数您都不会,真正是岂有此理!

【原文】

在《镡津文集》中记载,天台宗十六祖遵式大师,由于苦学感疾以至于呕血,故毅然入大慈室,用消伏咒法行道,满七七日听到室内神人告约,十方诸佛增汝福寿,于是见到一位巨人,持金刚杵,以拟其口。又亲见观世音菩萨,从其口中引出数虫。并用手指灌注甘露于口,大师不但身心疾病消除,而且顶上肉髻隆起寸余,手垂过膝,声若鸿钟,肌如白玉而现佛少分相好,命终之时弟子问大师往生何处,大师直言常寂光土。

【评破】

再次提请注意:大师答弟子问往生何处的时候,是大师的“命终之时”,而且是“往生”其中,不是“现居”于常寂光土的哦,法师是不是连这两个动词的差别都不懂呢?而且大师只是“现佛少分相好”,不是“圆满报身”的相好哦!真搞不懂,法师这样反复自抽耳光,乐此不彼,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原文】

什么是常寂光土?我想学过教理的肯定不会不清楚,这是诸佛的净土,生与无生,皆是戏论,大师现世即以证得大般涅槃、圆满觉悟,难道证入常寂光的人没有圆满的报身相吗?难道比起大圆满行人的证量会低吗?

【评破】

同问,“什么是常寂光土?”好像法师自己学过了教理,似乎很懂的样子。请问,诸佛净土有几种?常寂光土是哪种?为什么称此土为常寂光而不是其它?凡是证入常寂光土的必定是圆满证入的吗?“分证即佛”是什么意思?法师自宗的教理不会不知道吧?

说什么证量,我记得我们一开始辩论的是密法与显法哪个更殊胜,即两者的教义理论、方便法门的问题,并不是两者修持的结果——证量的高下——您总不能拿我这样只会念念仪轨的“密法行者”的证量跟一个已经证得初地甚至十地的显宗菩萨的证量来相比吧?法师真想在辩论中取胜的话,是不是应该先补一补基本概念和逻辑的课呢?

另外,要想跟大圆满行人比拼证量,请去问大圆满行人。我不懂大圆满,更不修大圆满。大圆满是密法,但不能代表所有的密法,因前文说过,大圆满与新译派的本尊法两者的教义和实操形式差异很大。您想跟张三比赛跑,却跑去跟李四比舞蹈,不觉得荒唐吗?

再次提醒:您自己所引资料中只说慈云大师“现佛少分相好”,哪来的“圆满报身”?如此清晰明白的说法,法师不识字的吗?

【原文】

而大圆满成就者,有何处记载有现世可得相好者?未舍身而证入常寂光者?

【评破】

大圆满成就者现世得相好的记载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大圆满行者不以修得现世相好为目标,而是以临终虹化成佛或往生净土为目标。由此可见,法师对自以为很熟悉的大圆满根本不了解。不仅大圆满和藏传佛教其它密法体系,即使汉传佛教也好像从没有哪个教派把现世得相好当作修法成就的一个标准的,法师此问纯属文不对题,无的放矢,很无厘头,也很外行。对于所谓“现世可得相好者”我已懒得再回复,相关的驳斥,请上拉复习,“霹雳火”一文中也引用了多识仁波切的论述,也请回看复习。把早已被驳斥得体无完肤的观点不厌其烦地反复“播放”,既浪费彼此的时间精力,又证明了自己的无知、无能,很愚蠢。

藏传佛教徒,包括大圆满行者有没有“未舍身而证入常寂光者”我不知道,因为藏传佛教中鲜见“常寂光土”这种说法,但“未舍身而证入常寂光者”的说法本身就说明证入者没有圆满成佛,“未舍身”故。不懂?上拉复习,或自己好好想想。

但藏传佛教中不舍肉身直接飞入空行净土继续修行的事例倒是听说过几个,至于临终往生各种净土,或证得虹霓身(不是大圆满的虹化身)也是有记载的,而即身成佛者如米拉日巴尊者,还有尼泊尔来的潘唐瓦大师及其汉家明妃罗金环即身修成胜乐金刚父母,世受传颂,当然还有中阴阶段成佛如宗喀巴大师者,更是广为人知。

最后,所谓“未舍身而证入常寂光者”,前面法师自己所引述的资料说的是慈云大师“临终”往生净土,到这里又成了“未舍身而证入”,究竟哪一句是真的?法师这样顾头不顾腚地表演,也太卖力了!

【原文】

(当然不乏有现世证悟心性者)所以说驳者曾引用的宗大师的话“幻身修法,可以代替三个无量劫的福德资粮”,我们汉地也有之,只是表现形式不同,故而说我汉传佛教低于无上密者,无有是处?(有人可能说,我可没说显宗就是汉传佛教,不要着急,后面我会提到驳者确实是这样认为。

【评破】

“现世证悟心性”属于智慧成就,不等于现世证得究竟圆满(法报化三身)的佛果。您需要好好复习复习这个基础知识。

接下来,请先搞清楚密法中的“幻身”是什么,以及幻身的修持原理是什么,再来夸耀汉传到底有没有幻身修法吧。如果忘记了,请上拉复习。您是不是以为慈云大师的 “现佛少分相好”就是幻身?对于法师在完全无知的情况下就敢放肆地对密法甚至显宗教法胡说八道的胆量,在下只能诚惶诚恐地献上膝盖了!

“故而说我汉传佛教低于无上密者,”在下何时何处说过此话?还请明确指出来,不要血口喷人哦!

“有人可能说,我可没说显宗就是汉传佛教,不要着急,后面我会提到驳者确实是这样认为。”我当然没说过啦,我说的是“汉传诸宗即是显宗”,理由是汉传佛教的密宗早已断了传承,只留下一些零散咒语和个别的下三部密法,即便现在汉传密法开始有了回传,但相比其他宗派,其影响几可忽略,因为不成体系,且教义无存,徒具外在形式。当然,考虑到法师的语文水平,也许我应该在“汉传诸宗即是显宗”一语之前加上“现在的”三字才能较不容易地引起法师的误解吧?然而,读者诸君可能已经发现,法师在这里引用在下的原话时故意(?)颠倒了我原话的词序,这就颠倒了显宗与汉传佛教这两个概念的总别关系,显然法师又双叒叕地祭出了歪曲对方观点的招数。按照法师歪曲了的观点,请问:藏传佛教中的显宗也是汉传佛教吗?法师的逻辑问题是如此之多,我不知道是您故意为之呢,还是真的不懂呢?如果习惯性故意歪曲对方的原话,我不知道您这法师是怎么当的,这不是水平问题,而是人品问题了。

另外,对于您感人的理解力和逻辑力,我确实挺着急的。我认为我已经在前面说清楚了,至于法师您能不能正确理解我也无能为力,而您认为的确实不是我认为的啊!

【原文】

仁波切又说:“单一的见性智慧是大小乘共有的,只能破除粗分的烦恼障,获得小乘的四圣果。” 

此句话更是证明了仁波切口中的见性只是小乘的空性见,因为见性智慧既然与小乘共有,而小乘是无法了知大乘中的密义的,那么既然是共法,那就说明这里仁波切认为的见性肯定是小乘的空性见。那么刚才我再前面分析了,佛陀难道仅仅是有空性见吗?然后还是小乘的空性见,就去发菩提心和修持色身就可以了吗?这个真是匪夷所思(天台宗认为大小乘区别不仅仅看有无发菩提心,还有对不思议法性的认识)。要知道,在汉传佛教的教法中,大乘的不思议第一谛空,是不共小乘的。但仁波切在诸多开示中都将藏密修法的“见性”和其他菩萨论中的“见性”与汉地圆顿教法中“见性”一法混乱。而在针对我的驳文中,作者也是持此观点,一厢情愿的在驳斥。可见其对汉传教法的理解,也是混乱的。

【评破】

法师写的这一段一如既往地混乱不堪,对多识仁波切的乱批证明法师的基础佛学知识千疮百孔,但概括起来无非是以下四个问题:一是逻辑问题,二是大小乘区别的标准,三是小乘人能否了知大乘义,四是“见性”问题。以下分别破之:

一、一个逻辑问题:

法师认为,因为见性智慧是大小乘的共法,所以见性智慧就只能是小乘法。我没冤枉法师吧?按如此逻辑,方程是初、高中和大学数学共同的内容之一,是不是就说明大学高等数学的方程就完全等于初中数学的方程呢?佛教有三乘:人天善乘、解脱乘、菩萨乘,其中人天善乘是解脱、菩萨二乘的共道,按法师的说法,人天道的业果轮回、死亡无常、求生人天等内容就是佛教的全部内容了吗?如此逻辑思维能力,法师是如何从佛学院、从大学硕士项目毕业的?让人颇为好奇。

回到多识仁波切所说“单一的见性智慧是大小乘共有的,只能破除粗分的烦恼障,获得小乘的四圣果。”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要破除烦恼障就必须有见性的智慧,而大小乘都必须断除烦恼障,因此大小二乘都需要有见性智慧。如果大乘连断粗分烦恼障的智慧都没有,怎么能断细分的所知障、最后证得佛果呢?难道法师认为只有小乘人才能断烦恼障,大乘人不必也不能断烦恼障,只是断所知障吗?作为一个佛教法师,犯下如此荒唐的逻辑错误而不自知,反而习惯性地洋洋自得,自以为抓到了论辩对手的小辫子,状若小丑,不亦悲乎?

法师竟然还能问出“佛陀难道仅仅是有空性见吗?”这种毫无逻辑、毫无常识的问题,如此低下的理解力和混乱的思维逻辑,不知您怎么给您的徒众讲经说法的,太恐怖了!

二、大小乘区别的标准:

首先必须说明,当我们谈论大小乘区别的时候,我们是从“道的实修”,即地道的角度来讨论问题,而不是从宗义,即对空性智慧的认识角度来讨论,因为若从宗义角度谈大小乘,则有讲大乘宗义的小乘行者,以及持小乘宗义的大乘行者两种情况,这与所修之大小乘“地道”的区别不是一回事。

法师说,“天台宗认为大小乘区别不仅仅看有无发菩提心,还有对不思议法性的认识”,这就是不懂大乘入道标准、混淆大小乘宗义与大小乘修道的表现。法师大概率不知道佛教的三重门——皈依入佛教门,发心入大乘门,灌顶入密乘门。经典中称智慧为“佛母”,她决定了一个补特伽罗的解脱,而称菩提心为“佛父”,他决定了菩萨的种姓。换言之,成佛与否,在此一“心”,不在智慧。所以,进入大乘道的唯一标准就是任运发起真实无倒的菩提心,即凡是进入了大乘资粮道的行者就能称为菩萨。

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说:

“大悲心与无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

这是指成佛资粮是大悲心、无二慧与菩提心,即智慧与福德两种资粮。接着又说:

“从此由得彼心故,唯以菩萨名称说,

生于如来家族中,断除一切三种结。”

此偈清楚说明,要获得“菩萨”之名、生于如来家族,即进入大乘道,必须以“得彼心”即菩提心为前提。以下一偈更是点出大乘菩提心的殊胜力量:

“即住最初菩提心,较佛语生及独觉,

由福力胜极增长,彼至远行慧亦胜。”

意思是,初地菩萨由于发起了菩提心,所以其福德就已胜过了声闻和缘觉,而到了七地远行地,其智慧也胜过了声闻和缘觉。

需要指出的是,《入中论》中说的初地以上菩萨属于已经见道的圣位菩萨,其智慧已经能断除粗分的烦恼障,而刚发菩提心入大乘资粮道,甚至加行道的菩萨属于未断烦恼的贤位菩萨,他们对法师所谓的“大乘不思议第一谛空”,或“对不思议法性的认识”还没到位,也就是说,贤位菩萨的智慧还没达到小乘圣人的境界,即使初地到六地圣位菩萨的智慧也还不能胜过小乘罗汉,这也说明,有没有入大乘道的标准就是菩提心,不是智慧。否则,按照法师的说法,难道资粮道、加行道和初地至六地的菩萨因为智慧不够,没有证得“大乘不思议第一谛空”,或“对不思议法性的认识”不到位就不是大乘的菩萨吗?这点大乘地道知识,法师应该补补课。即便按天台四教位次来说,请问法师:圆教五品弟子位和别教十信位行者是大乘菩萨吗?如是,判断其是否菩萨的标准是他们证得了“大乘不思议第一谛空”,还是“对不思议法性的认识”已经圆满?他们连见思惑都未断除,是怎么区别于藏通二教的小乘圣人而成为大乘菩萨的呢?法师连自家宝藏都不认识,就敢对教内耆宿大德肆意评判,果然无知者无畏。

法师强调“在汉传佛教的教法中,大乘的不思议第一谛空,是不共小乘的”,须知,所谓不共小乘的“大乘不思议第一谛空”属于成佛的智慧资粮,与以菩提心为原动力积聚的福德资粮不是同一性质的事物。虽然大小乘智慧有深浅、广狭、大小、强弱和圆满程度上的差别,但如上所述,见性证空的智慧不是大乘独有的,菩提心才是,否则无法解释资粮道、加行道的贤位菩萨,以及初地到六地的圣位菩萨都是大乘菩萨这一事实。

同为当代汉传佛教法师的大安法师这样说:“要成佛,须发菩提心。是否发菩提心是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区别所在。菩提心是成佛种子。”这才是汉藏佛教界一致公认的大小乘区别的正解。

法师对成佛资粮和菩萨入道标准这么基础的教理也稀里糊涂,这是法师在玷污自己的宗门!法师不仅对密教完全无知,对于显教知识的学习也必须从头再打基础。

三、小乘人能了知大乘密义吗?

法师说“小乘是无法了知大乘中的密义的”,语言表达混乱,“小乘”、“大乘”是佛教不同目标、不同教义的两大修道体系,是抽象名词,自然无法像人一样有“了知”的能力。我想,这里法师的意思应该是“小乘人是无法了知大乘密义的”吧?如果是这样,证明法师没有读过《心经》和《金刚经》这两部所有大乘佛教徒都耳熟能详、甚至日常诵读的经典,要不怎么能说出这么无知的话呢?请问,《心经》的当机者舍利弗尊者对经中的大乘密义能了知吗?《金刚经》当机者须菩提尊者对佛教最高深的空性密义无法了知吗?阿难尊者如果不懂大乘密义,大乘佛经是怎么传下来的呢?大迦叶尊者如果不懂大乘密义,又是怎么传承出禅宗一脉的呢?难道他们都只是录音机、复读机?法师认为这样的录音机和复读机“传承”的佛法还是活的佛法吗?可见,小乘行者完全有可能了知大乘密义,只是他(她)实修的是小乘道,目标是自我的解脱而已。因此,笼统说小乘行者不懂大乘密义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且有诽谤圣者的嫌疑,是法师对佛法常识无知的又一例证,法师当慎重哦。

令法师感到“匪夷所思”的是以“小乘的空性见,就去发菩提心和修持色身就可以了吗?”小乘罗汉回小向大,发菩提心,转而修习大乘佛法的案例在佛经中比比皆是。法师出身天台宗,难道连《法华经》都没有读过吗?还是根本就不认识汉字呢?要知道,《法华经》中佛陀授记回小向大最终成就佛果的阿罗汉可不止一个两个啊。我前面说法师玷污了自己的门派,难道不是事实吗?

四、禅宗的“见性”问题:

您说多识仁波切“将藏密修法的‘见性’和其他菩萨论中的‘见性’与汉地圆顿教法中‘见性’一法混乱”(不知道法师的中学语文怎么学的,这般语无伦次的病句实在有点太多了),那么,您认为的“藏密修法(按:所谓“藏密”的称呼,我在“霹雳火”一文中早就指出其错误,法师此文孜孜不倦地坚持以此称呼藏传佛教,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的‘见性’和其他菩萨论中的‘见性’与汉地圆顿教法中‘见性’”分别是什么呢?能否请博学多闻的法师您来“不混乱地”给我们讲讲清楚呢?

从法师这一段话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所谓“混乱”从来就是法师自己所学糊涂混乱导致的结果。关于“见性”一词的概念,多识仁波切在《驱暗复明曙光论》中说得很清楚:“‘见性开悟’的最低界限,或者说唯一的时段在第三道位见道上。”也就是说,“见性”是大乘菩萨进入见道、由凡夫位踏入初地圣位的开悟境界,而禅宗的开悟见性,或称“见性成佛”,正是指此种情况,而天台宗别教的见性在十地位之初地,圆教见性在十住位的初住,只是位次安立的名称不同,其实都是指同一个境界。法师不懂自宗“见性”位次的含义,更不懂“其他菩萨论中的‘见性’”含义,还自以为是地整出个子虚乌有的“藏密修法的‘见性’”来,自己脑子混沌,非要说别人“混乱”,真是愧对天台宗列祖列宗!

禅宗“见性成佛”一语让许多汉传学人误以为一见性即等同成佛,甚至有个别藏传僧人也相信禅宗的“见性成佛”指的是圆满了三身的佛,但即使法师您自己也知道,成佛需要具备两种资粮: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那么请问:“见性”的资粮是智慧还是福德?法师心中的“汉地圆顿教法中的‘见性’”资粮又是什么呢?把智慧和福德两种资粮混为一谈,煮成一锅“八宝粥”的,不知出自哪本佛经或祖师大论?还请法师指点指点。如果“八宝粥”式的资粮不存在,那么禅宗的“见性就是成佛”的理论依据到底在哪里呢?

其实,无论禅宗的或其他“汉地圆顿教法”的“见性”与“藏密”或其他宗派、其他菩萨论典中的“见性”有何不同,他们所见的“性”一定也必须是智慧属性的,难道禅宗或其他“汉地圆顿教法”所见的“性”是属于“八宝粥”式的?“教外别传”所成的佛与“藏密”等其它宗派是不同的吗?

即使按禅宗自宗的说法,见性也不等于成佛,否则为何说“理虽顿悟,事须渐修”?又说“悟后起修”,《楞严经》更是明确说“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因次第尽”,这说明顿悟见性后还有许许多多的“事”要修,并不是一步跨越了生死海,到达了佛地。其次,六祖慧能大师与五祖弘忍大师告别时说:“迷时师度,悟了自度。”请问,既然一悟便是成佛,为何大师还说要“自度”?难道成佛后还没到达彼岸,还在修道之中没进入无学道?

所以,禅宗的见性只是初见法性(或曰佛性,或空性智慧),离智慧圆满还差十万八千里,毕竟菩萨之道有十级台阶要跨,难道禅宗宗徒就能一步登天、连过十关、“顿超十地”?这把成佛看得也太容易了吧?禅宗自己不也讲要“破三关”吗?“见性”只是“破本参”(初关),是见道的起点,连菩萨初地也尚未证入,这就是需要“悟后起修”的真正含义。所谓“保任”是见性之后的“除事”功夫,不是一蹴而就的,否则,一悟成佛,何须“保任”?还说什么“事须渐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说的正是修行的开始,而不是结束。即便按某些无知者所说,破牢关就等同于成佛,那不也得一步步来吗?怎么会刚见性(破了初关)就成佛了呢?再退一步讲,即便破了牢关的禅宗行者见性后智慧圆满,那他/她的福德资粮又是如何圆满的呢?显教所说成佛需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完成五道十地的过程,难道是佛在撒谎吗?

佛教是讲因果、讲逻辑的,不讲因果、混淆逻辑的说法,即使出自大菩萨、大祖师之口,佛教也是不承认的。请法师好好复习多识仁波切总结的见性不等于成佛的十个理由:

(一)见性在第三级见道,成佛在第五级无学道。

(二)见性的最低界限在见道上。

(三)见性的不仅是大乘菩萨,二小乘也得见性。

(四)有佛名未必都是“佛”。

(五)禅宗自己也并不把“见性”看做终极佛位。

(六)既然“见性”就是“成佛”,已“开悟”见性的达摩为什么还要修止观面壁九年?

(七)在大乘显宗的成佛模式中只有三个无量劫和许多个无量劫修成佛果之说,没有本世肉体成佛和即生成佛之说。

(八)在大乘经论中所说的“成佛”,不是人身肉身成佛,而是“报身成佛”。

(九)佛果是具法身、报身、化身等“三身”者,法身和色身(报身)各自的成因不同。

(十)“成佛”是断尽烦恼和所知二障的自性清净境界。

以上十条的具体解释和论述请复习“霹雳火”一文中相关部分。因此,如前文和“霹雳火”一文所述,多识仁波切认为禅宗的见性成佛只是成了半个佛,既符合教理,也合乎逻辑和因果法则。如果法师还是不服气,请根据以上十条理由,一条一条以理辩驳。

【原文】

“成佛还要完成以大慈大悲心和利众成佛心(菩提心)为动力的六波罗行,即菩萨大行。”这又是仁波切迷于汉传见性起修之处,尤其是天台宗十乘止观中的第一乘修法,便是观不思议境,即是观不思议法性,而且此一观法,已经圆满具足其它九乘的修法,故而单提不思议性而遮其他乘的修法(实是遮而具足,如五品位就已经开始正行六度)。而第二乘的修法才是真正发菩提心,因为行者对圆满具足世俗与胜义菩提心的不思议教法难以信入,故而才进一步劝令其真正发菩提心。我想这种修法是在藏密的显宗基础中所不能看到的,这也就涉及到了天台宗无上密的部分,当然这其中还有更为精彩的地方,在这里学人不愿意多费口舌。

【评破】

所谓“天台宗十乘止观中的第一乘修法,便是观不思议境,即是观不思议法性” 云云 ,不过反反复复重弹见性即是成佛的陈词老调,不值再驳,因为“观不思议境”、“观不思议法性”等等都只是见性智慧,即便此一观法“已经圆满具足其它九乘的修法”,但它仍然只是主要在法身智慧方面下功夫。六度正行虽然能积累成佛的福德资粮,但并不是修持佛陀色身的近取因,而只是其助缘。对这种重复多遍的陈词滥调,具体所破请上拉复习。

还要请问:十乘观法中的发心、止观、破法遍、识通塞、道品调适、对治助开、知次位、能安心和无法爱“九乘”,哪一个是修佛的色身的观法?怎么修的?

再者,既然说“此一观法,已经圆满具足其它九乘的修法,故而单提不思议性而遮其他乘的修法”,难道不正是说这一观法包含了修菩提心的内涵吗?这跟多识仁波切“成佛还要完成以大慈大悲心和利众成佛心(菩提心)为动力的六波罗行,即菩萨大行”的说法有矛盾吗?法师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的特点再次展现于此。

说什么“这种修法是在藏密的显宗基础中所不能看到的,”您读过几本“藏密的显宗基础”的著作?了解了“藏密的显宗基础”的哪些修法就敢下此断语?法师当知,无论汉传、藏传,只要有正统传承,其教法必然“圆满具足世俗与胜义菩提心”,否则怎么称为大乘佛法?至于“观不思议法性”、“观不思议境”,不过是天台宗别有发挥的一种显宗止观修法而已,并不是其它宗派就缺少类似的观法,事实上,只要是大乘佛法,这种观法必然是其修法中的核心部分,缺少这种“观”的修法,别说成佛,就是见道开悟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法师以上这段啰啰嗦嗦的胡话,进一步证明了您的显宗知识很是虚浮、浅薄与混乱,实在难称合格的佛教法师。

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因为好胜心作祟而胡乱比较是要不得的,属于很low、很傻、很愚蠢的做法,除了对教法、对自己有害,没有任何好处。

“这也就涉及到了天台宗无上密的部分,当然这其中还有更为精彩的地方,在这里学人不愿意多费口舌。”看到这里,我估计读者们跟我一样要笑出声来了。法师别学黄口小儿这样幼稚,好吗?到了这最关键的地方,您卖什么关子呢?您倒是坦白说说天台宗的无上密到底是啥模样的呢?那些“更为精彩的地方”究竟精彩在何处呢?再次请问法师:“天台宗无上密”跟藏传佛教的无上密是一还是异?如是一,请出示“天台宗无上密”的文献根据,让我们一一对比研究;如是异,又不能说明白、讲清楚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天台无上密”,那只能说明法师在骗人、在糊弄鬼呢,理由请上拉复习前文。

查《佛学大词典》,对“观不思议境”是这样说明的:“对此种观法,赵宋天台山家派(正统派)之知礼,在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上说槌砧、淳朴之喻。观为观之主体,三观相当于‘槌’;不思议境为所观之客体,所观之三谛相当于‘砧’。此三谛三观虽有能所之关系,但皆为观慧之内容,故以观不思议境智慧之槌砧,来锻炼凡夫日常所起之无记六识心(淳朴,即素材)。以三千三谛为妙体,则须观六识心,三谛三观即为所观。以此而成立两重之能所关系。对此山外派认为不思议境乃是真如本身之真心。”可见,这种观法完全是对显宗智慧观修的描述,没有一丝一毫的密法气味,虽然确实是显宗中的高妙观法,但仍不出显宗之“密”的范畴,与真正意义上的密法之密,毫不搭界。

我倒是想问问这世界上所有的天台宗弟子:你们听说过有“天台宗无上密”的教法的吗?

法师这种故作神秘状,顾左右而言他的伎俩,玩得次数有点太多了,很没意思,无论读者还是笔者,谁也不是小孩子,可以这么任您糊弄欺骗。

【原文】

“见性真智是破除见惑获得的成就,在见道时就可以获得,但其圆满在佛道,即无学道。见性到成佛,中间还要经过一地到十地的修道。按《现观庄严论》的观点,从见道到十地,要经过两个阿僧祗劫的修持。所以说,成佛必然见性,见性未必是成佛。”这一段就是仁波切值得优越的地方,他始终认为汉传佛教见性一法只是断见惑,而修法必须要是《现观庄严论》中所介绍的钝根菩萨的修持,仁波切可能只知道《现观庄严论》的次第修法(但是否真正悟入现观庄严论的观点,本文不做长篇论述,假使就按仁波切所理解的那样),那他也根本不知道汉传所依圆顿教理《法华经》、《涅槃经》中所安立的别圆二教的修法。

在汉地圆顿修法中,禅宗曰见性,天台曰圆解,皆有六即之不同,皆是圆见真如法性,第一义谛空的意思。而第一义谛空,与小乘之空性见,是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是实相见的异名,一个是连法性尚未触及到的业感缘起性空见(讲这一点的原因是想告诉驳者,汉传修法,不仅仅是在知见方面,因为俗谛门中具足一切修法,尤其是天台的实修,以圆解摄持的自性禅,无量百千万亿陀罗尼,观想观像四种念佛等行法有无量无边)。所以仁波切对汉传佛教还是非常缺乏了解和深入的,但仁波切对汉传佛教的评价确是不客气的。那位针对学人的驳者,对学人的评价亦是颇不客气,甚至通篇都是带着质问的态度,后面学人会略略提到。

【评破】

法师对仁波切的那段话的解读实在好笑,不过就您的理解能力大概也只能如此歪解了。仁波切说“见性真智是破除见惑获得的成就,在见道时就可以获得,但其圆满在佛道,即无学道。”字面意思并不难理解:破除见惑、见道时必须有见性智,但此时的见性智慧尚不圆满,只有到了无学道的终点——佛道,见性智慧方才圆满。到了法师的脑子里,这句话的意思却成了“他始终认为汉传佛教见性一法只是断见惑”,也不知道您的语文是跟谁学的,您的中学语文老师看到您的这种解读能力,估计也会直摇头的,看到您的又一句病句“这一段就是仁波切值得优越的地方”,我想他们的头肯定能摇出一整首交响曲了。且不说法师把仁波切的意思满拧了一道,只说您再一次栽赃仁波切贬低汉传佛教(法师从哪里看出来仁波切这句话是特指汉传佛教、且是贬抑其“见性一法只是断见惑”的呢?),说您蓄意挑拨仁波切和汉传佛教界的关系不冤枉您吧?这里又要请法师分辨两个概念的不同: “见性一法只是断见惑”VS.“断见惑需要见性”,看不懂吗?回头仔细读一下仁波切的原话。

接下来,仁波切引用《现观庄严论》的观点,说明菩萨见道后的修道需要经历十个层次、两大阿僧祇劫方能最终成就佛果,以证明“见性未必成佛,而成佛必然见性”的观点。然而如此明白易懂的一段话,到了法师的笔下却变成了仁波切不懂“汉传所依圆顿教理《法华经》、《涅槃经》中所安立的别圆二教的修法”,“只知道《现观庄严论》的次第修法”。法师的意思是“汉传所依圆顿教理《法华经》、《涅槃经》中所安立的别圆二教的修法”是不依五道十地阶次而一步登天的,这种“别圆二教的修法”是无需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而能立地成佛的。如此说来,且问法师:贵宗四教仪中,不说别教,单说圆教之“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等妙二觉的52阶位是什么修法?“六即佛”没有次第吗?

其次,法师显然没读过《现观庄严论》,也根本不了解此论内容,所以才能说出“悟入现观庄严论的观点”这种胡言乱语,而说《现观庄严论》是只适合钝根菩萨的次第修法云云,则完全是傲慢无知者的胡扯。《现观庄严论》是慈氏菩萨对佛陀二转法-轮《般若经》中广行密义的提炼、总结和概括,是按照境行果,总以三智,分八事,详七十义阐释声闻、缘觉和菩萨修行阶位及各别自证智之行境,引导行人践行现观般若的一部普适性著作。也就是说,它包含了菩萨在整个修道过程中,从初发心入资粮道,经加行道、见道、修道,直至无学道成就佛果现证法身果位,所有必须要修学的内容、所要达成的目标,以及所修各地道的标准,为不同根器的菩萨提供了精准的修行路径,所以它既非钝根者的“专属教材”,也非利根者的“快速通道”,而是所有大乘菩萨,无论钝根、利根都必须遵循的“修行导图”或“成佛指南”。谓予不信,引原文为证:

“诸钝根利根,信见至家家,

一间中生般,行无行究竟。”

大意为,随信行的钝根者需渐次修证,随法行的利根者可顿悟无生,但都需“行无行行”, 最终在无分别心中证得涅槃。

若论与天台教义的区别,后者以分类细致的“判教”体系摄受大小乘不同根器,而本论紧扣般若经显隐二义,以严谨的体系化架构、次第与顿超的辩证统一和悲智双运的终极框架,统摄完整的菩提道修行,同样普适大小乘各种根器。因此,说《现观庄严论》是一部只适合“钝根菩萨”的“次第修法”之论,纯属外行,没有比“师心自用”这顶帽子更合适法师的了。法师强调藏传佛教只是“适合钝根菩萨的次第修法”,处处或明或暗地自夸“汉传佛教的圆顿修法”,务必要贬低藏传佛教,这似乎正是法师自己深恶痛绝的自赞毁他的做法,不知您如何自圆其说?

另外,仁波切原文说的是菩萨修道需经历十道、两大阿僧祇劫的“修持”,即“实践”、“实修”之意,而您把“修持”一词篡改为“修法”,意为“修持之方法”,而后又说什么“修法必须要是……的修持”,您连这两个词的意思都分别不出来,还能自信满满地批这批那,并且还妄想“长篇论述”仁波切“是否真正悟入现观庄严论的观点,”当真滑稽。建议您先补补中学语文课,把句子写通顺、写明白了再作“长篇论述”吧,否则一下笔就满篇病句,您自己不尴尬,也会让读者尬掉眼珠的!

法师接下来一段文字大谈所谓“第一义谛空”,说什么“而第一义谛空,与小乘之空性见,是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是实相见的异名,一个是连法性尚未触及到的业感缘起性空见”。法师以为只要堆砌了一堆高大上的名词就可以当作虎皮来吓唬人,但您显然低估了自己对这些概念无知颟顸的程度,暴露出法师对佛教显宗中这些常见但重要的概念的模糊而混乱的认知水平。

所谓“第一义谛”,又叫真谛,理谛,或胜义谛,是相对于俗谛,即事谛,覆谛,世谛,或世俗谛而言的。佛教大小二乘的四部哲学中都有二谛的概念,但对真俗二谛的定义各不相同,即使同一哲学部派中不同的宗派对此二谛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所以法师笼统地对比第一义谛与小乘的空性见,足见您对二谛的概念认识是多么无知而混乱。后面又说什么“俗谛门中具足一切修法”,更是暴露出法师对二谛的定义一窍不通——“俗谛”是哲学概念,不是您寺庙里的库房,可以什么都往里装,您就别费心往它“门”里装什么“修法”了。

上文已经批驳了法师认为多识仁波切“口中的见性只是小乘的空性见”的说法,所以法师据此认为“仁波切对汉传佛教还是非常缺乏了解和深入的”谬论就不值得再费笔墨了。指责“仁波切对汉传佛教的评价确是不客气的”,只能说明法师的知识积累、理解能力与自己的好胜心和不着边际的宗派偏见成反比。至于怨怼本人对法师的“评价亦是颇不客气,甚至通篇都是带着质问的态度”,倒是要请法师自己好好反省一下的——您对多识仁波切的“评价”态度如何呢?您在“评价”仁波切的时候暴露出来的知识水平的低下、逻辑的混乱、观点的偏激、态度的轻浮傲慢等等,让人对您表示出多大程度的客气您才满意呢?挑剔别人的态度前,怎么不先端正一下自己的态度呢?难道法师也坚信“缺点都是别人的,功德都是自己的”吗?这种贼喊捉贼的把戏出自一个出家法师之口,还真是长见识了!

【原文】

还有一个重点就是,修习无上瑜伽而成佛是否与汉地修法的成佛有区别。刚才我们提到的无上瑜伽的修法,及迁识法的修习(这是那洛巴大师集密续诸多精要而成的噶举派的基本修法),在格鲁中也有那洛巴六瑜伽,这些观想方法在萨迦派的道果和宁玛派的心髓之中都可以发现。但传统宁玛巴大圆满见解中心部、界部、口诀部中所说明的空性见,是有别于小乘的空性见的(心部和界部。这些见解在密续中都有清晰地解释,我想仁波切应该比我了解,但我不明白,仁波切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出来,认为佛的空性见是通小乘的,还是只是认为汉地的见性就仅仅是小乘的空性见。),而口诀部的修习,才是法身和报身的修证,也就是力断和顿超的二身道修法。(我认为此些密法观点更有说服力,其部分引用来自嘉瓦仁波切,)

【评破】

法师总是把密法跟汉传佛教并列作比较,显示出低水平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里把无上密跟所谓的“汉地修法”并列而比较,更是荒谬。接下来又是一段语无伦次的卖弄其不知道从哪里拼凑来的密法知识,目的无非是再一次歪曲多识仁波切的观点,但也再次暴露出法师自己对密法、对所谓“大小乘空性见”的无知。关于这点,前面多有破斥,此处不再浪费笔墨。

法师竟然知道那洛巴六瑜伽?可是您知道那六瑜伽是干什么的吗?跟迁识法是什么关系呢?大圆满的心部、界部、口诀部各部是怎么修的呢?这些修法仅仅是修空性的吗?您说大圆满口诀部有法身和报身的修法,那么请问您,汉传显宗中有哪个修法是有大圆满这般明确的报身修法的呢?您说的那些“三种止观、四种三昧、九种大禅和种种三昧忏法”等等,哪一个修法是修报身的?有证据吗?是天台“观不思议境”,还是“六即佛”?又或是“法华三昧忏法”?禅宗的“参话头”能参出报身吗?净土宗人念佛可以念出阿弥陀佛的报身吗?另外,您说的宁玛的心髓不知是什么东西,如果是指大圆满心髓,您竟然“发现”其中有那若六法和迁识法的内容?对于自己的无知,即使不愿意承认,也不要拿它当博学到处乱讲啊,低调一点对您难道就这么困难吗?真要笑出腹肌了。

【原文】

还有我也比较认同宗萨仁波切看法,宗萨仁波切在回答他人的提问“禅宗和金刚乘有何不同”时说到,“在见地上,我不认为两者有任何不同,但在修持的方法上有很多不同。禅宗的修持相当单纯,极简主义。金刚乘则正好相反,从牛粪直至各种仪轨,所有一切。”我想到这里我们就非常清晰了,这种认为禅宗见性只是小乘空见的观点,也仅仅是多识仁波切的看法而已,这里宗萨仁波切非常清楚地说道,禅宗和金刚乘的见地是没有任何不同的。

【评破】

前面已经详细说过,“认为禅宗见性只是小乘空见的观点”不是多识仁波切的观点,而是法师的文化与佛学水平太低、逻辑思维能力太差导致的误读,纯属歪曲。禅宗属于大乘宗派,这是几乎全世界佛教徒都公认的一个事实,多识仁波切对汉传佛教再无知也不会把这个基本常识搞错,您只需对我在“霹雳火”一文中所引述的仁波切原文稍微浏览一下,怎么都不会得出上述的结论。您反复指摘仁波切误解禅宗之见为小乘见,只能说明您歪曲别人观点的本事无敌地强大。

【原文】

以上是仁波切对禅宗的偏见,现在我们来看看仁波切对净土的误解。

“净土是与苦聚尘世相对的没有烦恼的清净佛国世界。佛经中谈到的佛国净土很多,其中常见的如阿弥陀佛的佛国西方极乐世界,药师佛国琉璃光世界,文殊佛国遍现观世界,无烦恼佛国欢喜世界,弥勒佛国喜足天等等。往生以上净土,虽非解脱,但具有无比殊胜的闻法、消业、解脱的条件。在佛教的目标体系中往生净土仍属于人天善果,故在此附带介绍,不另立体系。”

“在佛教的目标体系中往生净土仍属于人天善果”我想汉地的法师看到这句话时,肯定嘴巴都惊讶的合不拢了,看到这句话,我首先想到的是《往生论》偈颂中的一话:“大乘善根界,等无讥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

昙鸾大师注解此段:“净土果报,离二种讥嫌过,应知。一者体,二者名。体有三种:一者二乘人,二者女人,三者诸根不具人。无此三过故,名离体讥嫌。名亦三种。非但无三体,乃至不闻二乘、女人、诸根不具三种名故,名离名讥嫌。”

也就是说在极乐世界连女人和二乘的名字都挺听不到,更不要说三恶道六道轮回之名了,正如《佛说阿弥陀经》中所记载:“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我想多识仁波切大概不知道,身为阿弥陀佛化身的善导大师,早就亲自解答了这个问题,说明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是以阿弥陀佛的伟大愿力而做强缘,以凡身而入报土,并非是人天善果。正如《观经疏·玄义分》中说:“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而且一经往生,花开见佛便成具足三十二相,菩萨智慧。如《无量寿经》说:“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所以多识仁波切的这种看法,实在是不通净土宗教理所致。

【评破】

常言道:没文化,真可怕。法师乱批多识仁波切论往生净土仍属人天善果的这段话就属于此类没文化的案例。多识仁波切这段话出自《佛教理论框架》一书,其中一部分讨论了佛教的三级目标体系,所谓三级目标即人天善果、二乘罗汉果和无上佛果,对应道次第体系即三士道,分别是人天道(下士道)、解脱道(中士道)和菩萨道(上士道)。法师在“嘴巴都惊讶的合不拢”之时,肯定是没有理解仁波切这段话究竟讲的是什么,不仅因为法师引述的时候少了前面还有一句“在自身解脱烦恼和人天善果之间,佛教还有一个带业往生净土的奋斗目标。”而且法师对接下来这句“净土是与苦聚尘世相对的没有烦恼的清净佛国世界”也没读懂,尤其对“往生以上净土,虽非解脱,但具有无比殊胜的闻法、消业、解脱的条件”这句话更是理解不了,而只是对结论“在佛教的目标体系中往生净土仍属于人天善果”大惊失色之下断言“多识仁波切的这种看法,实在是不通净土宗教理所致。”

法师首先需要搞清楚“往生净土的修道目标体系”和“汉传佛教净土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要混为一谈。多识仁波切说得很明白,往生净土作为一个修道目标,是介于人天善道和解脱道之间的一个目标,这样的定位并没有否定诸佛净土的种种殊胜,更没否定汉传佛教净土宗的大乘宗派属性,只是说,往生净土在整个佛教的三级目标的修道体系中既非单纯的人天道目标,也非真正意义上的解脱道或菩萨道的目标,而是属于二者之间的一个过渡性目标。

汉传佛教净土宗虽然属于大乘宗派,以成就佛果为目标,但因为佛果遥远,佛道艰难,所以它以求生阿弥陀佛净土作为稳妥的过渡,因为“净土是与苦聚尘世相对的没有烦恼的清净佛国世界”,“具有无比殊胜的闻法、消业、解脱的条件”。不但净土宗,其它宗派,如禅宗、天台宗等汉传佛教的宗派,以及藏传佛教新旧译各宗派,也都是以成就佛果为最终目标,但也都有求生各种净土作为中转站的修法,理由同上。所以,虽然大乘各宗派的最终目标都是成佛,但求生净土是达到终极目标之前的一段过渡期,一个中转站。难道法师认为往生净土就是净土宗人的终极目标吗?如果是,那这净土宗与外道的死后入天堂享永生还有区别吗?法师当知,大乘行者的终极目标,从佛果四遍净的处遍净角度来说,是成就自己的佛国净土,而不是往生到别的佛国净土后就赖在那里成佛不走了,否则的话,难道阿弥陀佛最后会与无量无边的佛陀共住其西方极乐世界吗?因此,混淆往生净土的修道目标和汉传佛教净土宗的大乘属性是概念不清、思维混乱的表现,十分外行。

其次,净土宗号称“三根普被”,唱“九品往生”,请问:三根者中,上根之人多,还是中下根者多?九品往生者中,上品往生者众,还是中下品往生者众?按照常识,必是中下者众而上上者寡。那么问题来了,根据《观无量寿经》所说,除上品上生者一经往生即能花开见佛,悟无生法忍而见道,得入菩萨初地(虽达解脱,但还未达到终极目标——成佛,所以即使对上品上生者来说,净土一站也仍是中转站而非终点站),其余往生者要花开见佛都有一个时间滞后,也就是说,这些往生者在往生后、解脱前那一段时间,法师认为他们处于何种道、得了何种果呢?他们解脱了吗?他们成佛了吗?显而易见,绝大部分往生者在往生后尚未达成佛道三级修道目标体系中的二、三级目标,即解脱和成佛目标中任一目标,只能是比普通的人天善道更好一点的道,所以将净土往生者此时此阶段的“证果”状态归于殊胜人天善果,难道不是合情合理、也符合事实的吗?

其三,法师引述的《往生论》也好,昙鸾大师的注疏也罢,还是《阿弥陀经》经文,说的都是净土的种种殊胜,并没有超出多识仁波切所说净土“具有无比殊胜的闻法、消业、解脱的条件”这一表述的内涵。正因为净土“具有无比殊胜的闻法、消业、解脱的条件”,所以往生净土是其获得解脱乃至成佛的殊胜保障,故而说其“仍属人天善果”。

其四,法师引善导大师《观经四帖》中“玄义分”语,意图证明垢障众生仗佛愿力即可生佛报土。然法师忘了,此等垢障往生者按《观经》所言,显非上品上生者,他们往生后并不能即刻花开见佛,哪怕上品中生者之花也须得“经宿则开”,更遑论“垢障者”之花了。因此,即便此辈垢障者得生报土,也必是在莲花中继续修炼,而不是花开见佛直接身入报土,所以是“入而非入”的状态。如上所述,此时往生者仍未能达到修道第二级的解脱目标,故其所证“果位”仍是殊胜人天善果。

其五,接下来法师引述《无量寿经》经文“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更是不懂经文,胡乱引用。法师所引片段并不完整,完整经文应如下引:“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作诸功德,信心回向。此诸众生,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看!这些能“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而“如诸菩萨具足成就”的,已经具备“明信佛智,乃至胜智,作诸功德,信心回向”的功德资粮,这是“垢障众生”能比的吗?而此类垢障众生和“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的众生恰成对比,他们“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对佛陀智慧犹疑不定,“然犹信罪福”,故而“此诸众生,生彼宫殿,寿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是故于彼国土,谓之胎生。”可见,法师所引经论与自己想要达成的目的要么自相矛盾,南辕北辙,要么离题万里,毫无关联,证明法师读不懂净土经文,自己才是不懂净土“教理”之辈。

其六,净土宗不以教理立宗,所谓“教宗天台,行归净土”这一口号本身就已表明,净土宗没有与众不同、独属于其自身的教义体系,谈不上成宗立派的“教理”(哲学)体系,其所专长的不过是一套修行方便及其背后的一套“方法论”,即“如何才能往生(西方)净土”。若非要谈论净土宗的“教理”,大德们也总是引用天台、华严或其他宗派的教义来阐释净土往生的原理和方法。因此说多识仁波切“不通净土宗教理”,正说明法师自己不知净土宗教理为何物,纯属乱扣帽子。

第七,藏传佛教对净土往生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各大教派祖师大德大多都撰写过各种各样的往生极乐净土的祈祷文,比如宗喀巴大师撰写的《往生极乐世界祈愿文》,也是我格鲁派弟子经常念诵的功课之一,只不过藏传佛教中没有建立单独的净土宗。因此,藏传佛教徒对净土往生这一法门一点都不陌生。

其次,藏传佛教行者求生的净土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选择,除了汉传佛教中常见的显教佛净土,还有种种密教本尊的净土,如时轮金刚的香巴拉净土、莲师的邬金刹土和金刚瑜伽母的空行净土等等。要知道,密教行人所修习的本尊法中就已包含了净土往生的内容,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密教本身就是一种更全面、更深邃的净土法门,这从四部密法都必修佛果“四遍净”就可以看出来。如见悲青增格西所言:“念佛法门,在密续中几乎都是念佛的修行,念佛与修密几乎是等同,但密续是完全以心来念,而非唯口念。”而藏传佛教的功课中,包括大多数普通藏族百姓的日常功课,大多为观音和度母法门,以念观音或度母咒为主,其首要目标也多为求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或观音、度母的净土,这点与汉地的净土宗几乎完全相同。

说到如何往生净土,四川大藏寺的迦那格西说:“往生极乐世界需要修往生四因:首先为发菩提心,其次集资净障,再者修持往生极乐世界之法,此为正行,最后将所做一切善根回向往生极乐世界。”看!这与汉传佛教净土宗所提的“信愿行”三资粮何其相似!但藏传佛教更进一步强调提出,往生诸佛净土需要具备“五力”,即白法种子力、发愿力、对治力、串习力及祈祷依止力。可见,藏传佛教对于净土往生这一法门的“教理”的理解和阐释并不比汉传佛教的少和浅,汉藏二传的净土往生教授可谓各有千秋,正可以互相发明,相互增益。因此嘲笑多识仁波切“不通净土宗教理”,等于一个小学生指责中学或大学的物理老师不懂物理这门学科一样荒诞可笑。

【原文】

以上我所列举多识仁波切对汉传佛教的曲解,也只是我偶尔见到的两点而已,其他方面的开示,还待日后有缘深入拜读其著作后才能再细细分析。而那篇驳斥雪相点名道姓的批驳仁波切的说法,应该用到这篇文章里才算合适,因为前面的文章,学人只是引用了一下多识仁波切书中的一段话,对方就说我给多识仁波切安上了“断灭汉传后来人学法之活路”“执此谤彼,瞎人眼目”“自赞毁他,诽谤佛法”的大帽子。(这只是对某些现象批判的苦切语)

请看我的原话:“故其自宗悟解证量尚未臻至极致之时,切莫轻言他宗之不是,若其尚未全面了解他宗祖师之本迹本怀(即这位祖师的本门是圆教,或别教,或藏通二教之佛或菩萨,他所设立这个法门的目的是什么?),教门施设之权实大小(是唯一佛乘?还是暂离苦趣?是感发神通,修定炼身?还是成就罗汉菩萨果位?)之前,切莫轻言此宗殊胜,另一宗不殊胜,此法殊胜,另一法不殊胜,执此谤彼,瞎人眼目也。” 本句全文可参考《密宗修行和显宗修行,哪个更为殊胜呢?》

【评破】

来看您的原文:“大仁波切曰:‘显宗的法,必须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才能成佛,密宗可以一生成就,或者三年内,甚至二十一天,即可成佛’。此话一出,真是惊煞吾眼,好似我等汉传修行人,依显宗修法,今生成就是无望了,更莫要说去弘扬了,这真是断灭汉传后来人学法之活路也。”

再看我的回复:“不知道雪相法师笔下的这位‘大仁波切’是否就是指的多识仁波切,如果不是,那很好,因为就在下记忆所及,多识仁波切在任何文章、著作或讲话录音中都没有提到过‘密宗可以在二十一天内成佛’的说法,相反,倒是多次驳斥过所谓的‘七天成佛’的谬论! 

“如果法师指认引文中的这位‘大仁波切’正是多识仁波切的话,在下大可怀疑:这段所谓的‘大仁波切曰’要么是您引错了文字,要么是您自己加工了的!如果不幸我的怀疑被证实,那我要请问:在引用辩论对手的原文中加入您自己的臆想之词,这属于什么行为呢?!”

而您上面自引的“原话”距您评论“大仁波切曰”的“断灭汉传后来人学法之活路”一语相差十万八千里。请问:您把这两段不同的话扯在一起来说,想混淆什么?您“只是引用了一下多识仁波切书中的一段话,对方就说我给多识仁波切安上了……”?,您这顶大帽子是我给您按上的,还是您自己戴上的?您如此不顾脸面地否认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心安否?

说什么“故其自宗悟解证量尚未臻至极致之时,切莫轻言他宗之不是”,显然法师对自宗天台宗的悟解证量已臻极致,远超智者大师的五品弟子位啦!否则您怎敢大言不惭地乱劈藏传佛教无上密法呢?又怎敢以教理权威自居狠劈多识仁波切的观点呢?

又说“若其尚未全面了解他宗祖师之本迹本怀……,教门施设之权实大小……之前,切莫轻言此宗殊胜,另一宗不殊胜,此法殊胜,另一法不殊胜,执此谤彼,瞎人眼目也。”可是您在前面说过天台宗的十乘观法“这种修法是在藏密的显宗基础中所不能看到的,”在后文还说“藏地的显宗确实不怎么殊胜”,难道说您已经全面了解了藏传佛教各宗各派的祖师之“本迹本怀”以及“教门施设之权实大小”了?那您可以到藏地去开宗立派,扬名立万啦!如果不是,那谁才是那“执此谤彼,瞎人眼目”之辈呢?

【原文】

还有一段问答。“问:法师您好,我发现有一位比较著名的格鲁派仁波切公然在书里提及仅仅修显宗无法成佛,只有最终修密法才能成佛。而且看他的观点,似乎认为汉传诸宗即是显宗,无法成佛。同时那位仁波切也在书里写到,宗喀巴大师说密法比佛还珍贵,成佛没什么难的,遇到密法才是真正的困难。对此,法师您怎么看待和评价这种奇异的观点呢?”

答:如你所说,观点奇异,如此自赞毁他,诽谤汉传,实在不值一提。汉传佛教,古来以来,智者、六祖、贤首、道宣都是菩萨应世,玄悟佛心,又即生成佛者,浩若烟海,不计其数。此著名仁波切,自大之态,实是夜郎国人也。”

这两段是我两篇小文中,言辞颇为严厉的部分,我想若是有点智慧的人就可以看出,学人到底是针对别人所提出的这个问题来做回答(而且也只是针对一种现象来驳斥),还是从学人在故意诋毁多识仁波切?

【评破】

只是针对一种现象,还是直接针对多识仁波切,凡是认得汉字的应该都能一眼看清——“此著名仁波切,自大之态,实是夜郎国人也。”法师不会连自己写的字都不认得了吧?这不是故意诋毁,什么才是?

【原文】

而文中作者竟然用提问人的观点来驳斥学人,让学人找出宗喀巴大师说密法比佛珍贵的地方,成佛没什么难出自哪里?这又是驳者分不清哪些才是学人观点的地方,我想驳者连提问和回答都能混乱,还有什么不能乱扣帽子的可能。

【评破】

首先说明一下,这段问答,我一共引用了两次。这里笔者要承认在第一次引用的时候有一点疏忽,没有把雪相法师的回答同时引用出来,但这并不影响笔者对这种错乱的理解力及其错误的结论的批驳,但我在此引文下面明确点出这是信众的提问:“我不知道这是那位请教雪相法师问题的信众的转述有问题,还是法师自己抄录的时候的笔误?又或者是二位之中的一位作的“加工”呢?”何况法师自己的回答明白无误地表明其对这位信众观点的认同——“如你所说,观点奇异,如此自赞毁他,诽谤汉传,实在不值一提。”并在此基础上说出“此著名仁波切,自大之态,实是夜郎国人也”这样的诋毁之词(感谢法师自己把完整的问答拷贝在此)。既然您认同提问人的观点,而且据此对仁波切作出如此严厉而不负责任的指责,那我驳斥该观点的时候以您为对象,应该也没什么不对,因为这里的重点是驳斥观点,而您恰恰认同这个观点。而我在第二次引用这段问答并作出驳斥和说明的时候也明白点出这是信众提问而法师作认同回答的事实。笔者哪里分不清提问和回答了呢?

通观法师前后几篇文章,要说乱扣帽子的把戏,还是法师更为擅长。好不容易自以为是地挑出一根刺,哪里能轻易放过?

【原文】而且驳者接着又引用宗喀巴大师“比佛更难遇的是金刚乘”的观点,来抠字眼,说提问者错解其义。我想既然驳者提到了这句,再联系提问者是外行的原因,他所表达的也确实就是这句话的意思,因为驳者在引用多识仁波切的书中确实引用到,宗大师的观点,“密法比佛更稀有难得”的时候,讲道千佛之中只有四尊佛才有密法。那么提问者,自然就会认为成佛不难,得遇密法才难,这个没什么奇怪。

【评破】

看来我的“抠字眼”还是有必要的,因为在我抠完字眼后法师还是那么“体贴”提问者的说法,认为“密法比佛更难得”等同于“成佛不难,得遇密法才难”的说法是“没什么奇怪”的,这可是真奇了怪了——如果因为信众是外行而词不达意(法师显然一直自认是个密法的行家里手,而且说法多年),那经过在下“抠字眼”式的批驳,法师竟然还是认为“密法比佛更难得”的意思就是“成佛不难,得遇密法才难”的意思,我不知道是该为法师对提问者的“体贴”而感动呢?还是该为法师如此低下的理解能力而“震动”呢?我认为法师还是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我的“抠字眼”的功夫,这对提高您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会很有帮助。

【原文】

当然我的文章真正所驳斥的中心,是不修密法不能成佛,汉传即是显宗,无法成佛。想必看过原文或者看到上面我所提到的那些观点和例子的人,还会认为我批评的有错吗?所以,这到底是谁给谁扣大帽子,挑拨汉藏佛教,我们就非常清楚了。

【评破】

首先,说“汉传诸宗即是显宗,无法成佛”的是提问者,而且还把这个观点硬加在多识仁波切头上——“看他的观点,似乎认为汉传诸宗即是显宗,无法成佛。”我认同“汉传诸宗即是显宗”,理由如“霹雳火”一文相关部分所述,本文前面也有解释,但说“汉传无法成佛”却不是我方观点。信众外行这不怪他,但法师知道在下会抠字眼后还是这么明确地认同这种说法,这就是栽赃构陷!这种歪曲对方观点,再对此大加挞伐的戏码一再上演,法师的功夫愈益精纯了。

所谓“显宗无法成佛”的表达是不准确、不完整的。我在“霹雳火”一文中明确指出:“所谓‘仅仅修显宗无法成佛,只有最终修密法才能成佛’,前后两句必须结合起来理解,不能仅仅盯着前一句而下结论说这是轻视显宗、藐视汉传。

“说‘仅仅修显宗无法成佛’,不是说‘修显宗不能成佛’,而是单凭显宗无法即生成就究竟佛果。”我还说:“密宗并不否认显宗的成佛模式,但认为,如果离开密法,特别是无上密续而单凭显宗教法最终是无法成佛的。”这个说法不仅有密续依据,也有显教经典的支持,相关道理和依据我在“霹雳火”一文中有详细的说明,这里就不浪费时间重复了。法师这里再一次把已被我方推翻的观点拿出来纠缠不休,但却没有任何新的角度、新的证据、新的道理来支撑,这是什么意思呢?

【原文】

驳者说通读全文也找不到任何一条反驳是针对多认识波切的话,上面我已经说过了,只有在另一篇文章中我才提到了多识仁波切,而我引用多识仁波切的文章,只是用来作为藏传佛教的观点,是用来作为如法的教证的。

【评破】

您提不提仁波切名字,在哪里提的,都不影响我对您的错误观点进行批驳,辩论就应该只对观点不对人,对不对?不能因为您提了别人的名字,别人才有资格跟您辩论;您不提人名字,难道您的错误别人就说不得吗?

其次,在下对法师错误观点的批驳只是针对您的两篇博文(《四生道人:密宗修行和显宗修行,哪个更为殊胜呢?》、《有著名仁波切说,不修密法不能成佛?》),我在“霹雳火”一文中明确指出,在下“通读”的就是那两篇文章,难道您还写了第三篇反驳仁波切的文章?难道您在前述两篇文章中只提观点结论,到了第三篇文章才给出反驳及其论据?这倒是很新鲜的作文方式,世所罕见。但即便如此,针对我能看到的两篇博文展开批驳也并不需要我看到您的其他第三、第四篇文章,否则我是不是要一直等到法师圆寂后才能写文章全面批驳您的观点呢?这么荒唐的理由也能堂而皇之地说出来,不服真是不行啊。加上一句:即使您前两篇文章的观点和结论需要到第三篇文章中才予以论证,但翻遍您这第三篇正经八百写出来的万字长文,也没看到您给出哪怕是一条称得上证据的句子来啊!

后面这句话就更绝了:“而我引用多识仁波切的文章,只是用来作为藏传佛教的观点,是用来作为如法的教证的。”意思是法师对多识仁波切的文章是认可的喽,否则为什么要“用来作为如法的教证”呢?可是,您被我批驳的那两篇博客文章中可没有一言一语、一丝一毫这样的意思啊,我只看到诸如“观点奇异,如此自赞毁他,诽谤汉传,实在不值一提”、“此著名仁波切,自大之态,实是夜郎国人也”、“观此著名仁波切所言,实乃夜郎自大也。”请问这些话是对多识仁波切文章的认可呢,还是属于诋毁诽谤呢?法师说话总是这么玄妙高深,让人摸不着头脑。学佛几十年,这样的法师还是第一次遇到。

【原文】

但驳者一看到后却兴奋地认为学人在诋毁仁波切,根本连文章是什意思,中心论点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然后就急吼吼的说我给仁波切扣帽子,这也怪不得驳者会出说要用霹雳火烧毁我的无知偏见,要知道辩论首先要有慈悲的心,要以大悲甘露利益有缘,不能随便给出家人扣帽子,不能随便发火,或者挑起事端,这是非常不好的行持,若把握不好,很容易造下极大过失,我想这个脾气得好好改改才行。

【评破】

说出这段话的简直形同无赖——我“兴奋地认为”、“急吼吼的说”?您有他心通还是诛心术?您文章什么意思、中心论点是什么,白纸黑字,是您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在您的那些文章语句中,我都一一原文引用在我的文章中,我还保留着您这两篇原文,而您的那两篇文章在网上也能搜到,明晃晃的证据在前,还想狡辩吗?

您也知道“辩论首先要有慈悲的心,要以大悲甘露利益有缘,不能随便给出家人扣帽子,不能随便发火,或者挑起事端,这是非常不好的行持,若把握不好,很容易造下极大过失,我想这个脾气得好好改改才行。”但您的那些张狂言辞中又透露出几许慈悲心?您给您的读者灌溉的是大悲甘露还是傲慢硫酸?您给别人扣了多少顶帽子?这些言行若不算挑起事端,什么才是?就看看您本篇“复驳”,您的脾气不仅没改,反而变本加厉,难道我不应该用霹雳火烧一烧您的狂慢无知、口吐的“芬芳”吗?作为出家法师,是不是应该在行持方面给我这个在家人树立一个更好的榜样呢?

【原文】

之所以如此,这都是因为驳者有着强烈的粉丝心态,才会做出的反应,“我上师、我们善知识,我们的教法,被人攻击了,我要还击,我要讨回公道”,故而在这种心态下,一般人绝不会首先考虑到要先好好审题,再谦卑的回复用作探讨。还有一看到类似的提问驳者就能联想到说的正是多识仁波切(当时我都不清楚这些理论到底是谁提出来的),看来多识仁波切在这方面的对比肯定讲了不少。

【评破】

我不知道,这位法师原来还学过说书呀——“我上师、我们善知识,我们的教法,被人攻击了,我要还击,我要讨回公道”,这几句话端的是绘声绘影、生动有趣啊!看来法师不好好显示一下他心通的成就是睡不着觉了。

首先,把以理服人的辩论看作是粉丝心态作怪,这显然是不打算好好讲理,而是要堵住对手之口嘛。既然您可以驳斥他人的观点,就应该允许他人反驳您的驳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不应该是一个现代社会的行为法则,更从来不是佛教允许的行为准则。作为一个佛教法师,能不能有点讲道理的胸怀和风度?

其次,如果看到有人有意无意歪曲一位大德的观点,再妄加诋毁诽谤,造成对大德本人、对教法的恶劣影响,作为一个佛教徒,难道仅仅因为这位大德是自己的上师就要做缩头乌龟吗?按照您这个逻辑,当您认为多识仁波切或其他藏传法师的言论“冒犯”了汉传佛教和您的宗派,您也不应该对他们作出任何反驳,因为那是您“强烈的粉丝心态”作祟之下的反应:“我上师、我们善知识,我们的教法,被人攻击了,我要还击,我要讨回公道”,但您自己不是也“大言不惭,欲为汉传显宗讨个说法”了吗?法师的双标玩得好溜,令人佩服!

再其次,批评在下在粉丝心态下没有好好审题,您怎么定义“审题”?是要按您的东躲西藏、东拉西扯、前后矛盾、混淆是非的模式来审题吗?读过我“霹雳火”一文的读者可以自行判断,到底我有没有好好审题。您那两篇博文火力那么集中,还需要我“好好审题”?是不是法师以为别人的审题能力都如您一般模样?如果您的审题能力过关,您也不可能写出这篇错谬百出、行文混乱、反复纠缠早已被彻底驳倒的观点的“问难”和“复驳”了。一个自己的“大作”连初中程度都没达到的写作者竟然抱怨他人不会审题,这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第四,所谓“首先考虑到要先好好审题,再谦卑的回复用作探讨”,想要别人谦卑对己,是不是应该自己先做到谦卑对人呢?看看您的那两篇博客,哪一篇体现出了您的谦卑呢?再看看您的这篇“复驳”,又哪里看得出阁下的谦卑呢?法师自己如此地狂妄傲慢,竟然在这里扮演起教师爷,教训起人来,没有比这更讽刺的了。

五者,您说“一看到类似的提问驳者就能联想到说的正是多识仁波切”,您指的是哪一类提问呢?难道不是这一段:“大仁波切曰:‘显宗的法,必须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修行才能成佛,密宗可以一生成就,或者三年内,甚至二十一天,即可成佛’”?我在这段引文下面说了两个“如果”,您是没看见,还是不会“审题”呢?正因为您在两篇博客的其它部分直接指名道姓地指责批评了仁波切的相关观点,所以我才假设了两种情况分别辩破,即使您“都不清楚这些理论到底是谁提出来的”,但这种显然经过引者加工歪曲过的所谓“大仁波切曰”理论,难道不应该澄清事实并给予驳斥吗?至于其它的问题,您指名道姓地引用仁波切的原话,这还需要“联想”吗?法师这满嘴胡吣的本事很是不小呢。

【原文】

而且驳者说我的文章里都是谬论、断章取义、歪解原文、都是奇异之作、互相矛盾、自毁长城、啼笑皆非、无知偏见……这难道是针对法义的辩论?这难道是说的某一种现象?读者该明白,这确实是直捣黄龙,对学人的不屑之词。正如上面我所提到的,通篇文章都是对学人的质问,故而我也不愿意过早的回复。(本次是针对多识仁波切的回复,而略作解释)

【评破】

不必生气,本人文责自负:“谬论、断章取义、歪解原文、都是奇异之作、互相矛盾、自毁长城、啼笑皆非、无知偏见……”,所有这些词汇的背后我都给出了充足的、您所谓的“针对法义的辩论”之证据,只要稍有理智,不怀偏见,就能发现本人所用的这些词汇都一一对应着您的具体“高论”,请您耐下性子,仔细复习“霹雳火”一文。您这里单单“提炼”出以上这些词汇,无非是想向读者喊冤求同情,意图把读者的思路带偏罢了。看看您自己的用词,您觉得那些是“针对法义的辩论”吗?

 “自赞毁他,诽谤汉传,实在不值一提。”

“此著名仁波切,自大之态,实是夜郎国人也。”

“观此著名仁波切所言,实乃夜郎自大也。” 

以上言辞出自《有著名仁波切说,不修密法不能成佛?》:

 “这真是断灭汉传后来人学法之活路也”,

“轻视显宗”、“诋毁汉传”、“伎俩”、“忽悠”,

“执此谤彼,瞎人眼目”,

“妄加评判”、“ 妄言宗派间修法之胜劣”、“ 难逃自赞毁他,诽谤佛法之罪业”……

以上言辞出自《密宗修行和显宗修行,哪个更为殊胜呢?》:

至于说对您不屑、通篇都是对您的质问云云,难道只许您骂人,不许我质问吗?只是,批评别人辩论用词的时候,您是不是该反省反省自己的态度和遣词造句,给世人树立一个更好的榜样让人服气呢?您是出家师,人天导师啊!给点好榜样呗!

【原文】

对于其中驳者所引用的众多观点,实在是令我感觉其自我膨胀的原因也是因为看多了众多轻视汉传修法的仁波切,像多识上师这样的观点所致,其中驳者引用到,“五部大论并不是单一的五部著作,而是三藏十二部佛经内容的分门别类的知识总汇,学完五部显教理论并非学业的终点,接着要进入佛教知识的顶峰,金刚乘“四续部”学理研修领域,完成这个领域学业任务的学者才算显密兼通的学者,这样的学者才能纵览佛教教理的全貌,才有资格评说显密理论的优劣长短。”——《密宗的两个法脉》这里面多识仁波切认为五部大论是三藏十二部知识的总汇(汉传佛教正依三藏十二部),但只有进一步学完四续部才能纵览佛教教理,难道这句话不正是说汉传佛教的教理没有四续部殊胜吗?

【评破】

说学完显教大论后需进一步学完四续部才能纵览佛教教理,怎么就成了“说汉传佛教的教理没有四续部殊胜”呢?这样的理解能力,或者说这样歪曲对方观点的恶意,令人叹为观止。我不知道法师的那些弟子看到法师这样的品行会作如何评价,真令人不寒而栗。

学完显宗而不学密宗,就不能对佛教的整体面貌有真正的了解,这不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吗?如果法师的智商实在不够理解这点,那我还是啰嗦一下,做做这个低级的解释工作吧:佛教整体(F)上由显(X)和密(M)两部分构成,所以F=X+M,而汉传佛教(H)总的说来属于显教,缺少密教的传承,那么汉传学人如果要完整了解佛教的面目,则需要完成F=H(即X)+M的工作,也就是说,汉传学人需要完成M的学习,才能如仁波切所说:“这样的学者才能纵览佛教教理的全貌,才有资格评说显密理论的优劣长短。”那么法师是从哪里看出来这个等式中有H<M(“汉传佛教的教理没有四续部殊胜”)的意思的呢?这个逻辑推理的脑洞实在太大,令人无语,法师应该申请一下专利。

【原文】

还有驳者引用密宗道次第等内容的驳斥,根本就是不了解汉传佛教才会说出的可笑观点。还有驳者很多的回答也都是自己设立一个命题,强加给学人,然后再做出评判,这样的对教理的曲解和师心自用,通文有很多。

【评破】

请教法师:我说了哪些只用密宗道次第论等内容的驳斥,而说出了哪些根本不了解汉传佛教的可笑观点呢?我又哪里自设什么样的命题强加给您的呢?既然那么不服不忿,为什么不一点一点、一条一条、一句一句举证呢?我对什么教理作了哪些曲解和师心自用难道不是非常紧要的问题吗?您为什么不具体指出来一一批驳,也好让我了解一下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呢?您一再只抛论点,不给证据,这与红*卫兵小将们的路数有什么区别呢?

到底是在下“自己设立一个命题” 强加给您,“然后再做出评判”,还是法师大人阁下屡屡歪曲我方观点,强加给我方,“然后再做出评判”的,读过本文和“霹雳火”一文的读者自有判断,大庭广众之下最好不要反复上演贼喊捉贼的戏码。

在下引用《密宗道次第广论》等密教经典驳斥了法师对无上密法的无知偏见和狂傲荒诞的谬论,不正是卯眼对榫头,恰好匹配吗?难道辩论密教的事却用显教的理才是恰当?何况在下恰恰也引用过显教经典的说法来证明了有关密教的殊胜点,比如说,显教十地菩萨最后生必须得十方诸佛大灌顶修金刚禅破最细分所知障,才能最终成就佛果的事实。所以无论显密经典,只要能证明某个观点成立,为什么就不能引用呢?所以要问法师:我需要对汉传佛教的显宗了解到多大的程度才有资格讨论藏传佛教的密宗呢?到底是谁可笑?请法师明白这一点:讨论A比B更殊胜这个命题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了解A不共于B的部分,也即A有而B无,或A比B更圆满的部分,就可以下这个结论——正是密宗有不共于显宗之处才显示出密宗相对于显宗的殊胜性,这样的道理法师听不懂吗?至于密宗不共于显宗的内容和特点,前文和“霹雳火”一文已有详细说明和阐述,请法师上拉复习。

【原文】

还有驳者所列举的观点,如“大小乘在见性空慧上没什么区别”,“还有色变色,识变识”“显宗只有在精通义理的基础上,反反复复坚持冥想依法”等等观点学人也有不同的认识,乃至是反驳。正如多识仁波切自己说的,“若非显密圆通的龙象,坐井观天的青蛙辈,怎么晓得佛法的三千大千世界”。

【评破】

既然有不同的认识,“乃至是反驳”,却连一个字都不肯说,这大概是专属于您的一种很奇特的论辩方式吧?既然引用多识仁波切的“若非显密圆通的龙象,坐井观天的青蛙辈,怎么晓得佛法的三千大千世界”这句话来为自己辩护,法师应该自认是“显密圆通的龙象”之才了,可是,看看您所有这些显密观点,我看不到龙象的影子,只看到一个不服不忿、狂妄无知的井底之蛙的“魅影”。

慢着,您认同多识仁波切的“若非显密圆通的龙象,坐井观天的青蛙辈,怎么晓得佛法的三千大千世界”这句话,但为什么对前面仁波切那句“只有进一步学完四续部才能纵览佛教教理”却不认同,反而栽赃仁波切“难道这句话不正是说汉传佛教的教理没有四续部殊胜吗?”您的脑回路着实清奇,“审题”能力已经超出人类智商极限,这不是“互相矛盾”、“自毁长城”、令人“啼笑皆非”还能是什么呢?

如果说对其他问题有“不同的认识,乃至是反驳”(虽然法师一字也说不出来),还算情有可原,但对“色变色,识变识”这样最基本的因果铁律却不承认,就是说,法师认为“色可以变识,识可以变色”——原来法师根本不是佛门中人,而是在扮演上帝的角色——法师说要成佛,于是法师便成了佛——根本不用管成佛的客观规律!

另外,您引用多识仁波切原文的时候再一次出现了错误,原文是“大小乘,显密乘在修见性空慧方面没有什么差别,其主要差别在修方便道方面。”而您引的是“大小乘在见性空慧上没什么区别”,少一个“修”字,这一字之差,意思天差地别!法师总是在错引、歪曲、错解、误读的情况下进行所谓的“批驳”,剔除是否故意的因素,就这种理解能力而言,实在没资格参与辩论!

【原文】

综上略述,学人先回复一下驳者的抛出来的三个观点。

第一,无上瑜伽的修法,圆满色身福德资粮的修法,汉传佛教也有,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然后显宗不等于天台宗。

第二,即使只有一尊佛讲密法,也不代表密法就最为殊胜。就像藏地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学习藏传的,但是汉地学习藏传的却只有百分之三一样,这是每个地方的法缘不同,根器不一样。若认为越少的法流传就是越殊胜的话,那么藏地人连修学禅宗和天台宗的机会都没有,那是不是证明,天台宗和禅宗在藏地要比密法殊胜?

第三,驳者认为显宗经典中找不到明确破除最微细分所知障的理论和方便法门,那是因为藏地的显宗确实不怎么殊胜。然后驳者后文几乎是讲显宗与汉传混为一谈,把藏通二教的修法与别圆顿教混为一谈,不明学人所讲的根机与驳者所说的“根基”完全不一样。汉地无根性顿悟成佛的法要及例子有很多,故不值得再反驳。

【评破】

依您的顺序来:

一、啰啰嗦嗦反复强调这点,却总是躲躲闪闪,不肯明白说明什么才是汉传佛教显宗的无上密。顾左右而言他,令人怀疑法师的诚信。我不妨再次明言:如果汉传显宗真有无上密法,不管其表现形式如何(我断定法师其实根本不懂所谓的无上密的“表现形式”),都属于而且必须属于密法,而不是显法,因此就不能说这是显宗的无上密法。所谓“显宗的无上密”这一说法本身的逻辑就自相矛盾。密法,尤其是无上密法区别于显法的不只是表现形式,更有其内在的基道果理论体系和相应的实修体系的不同,因而其差异不是那些对密法教理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所能了解的。法师显然没有得到过任何一种密法的灌顶,哪怕是下三部密法的灌顶,所以肯定没有机会更没有资格阅读真正的密续资料。法师在所有地方胡说八道的那些所谓密法知识都是得自零零散散、不成体系、混乱芜杂,甚至错误连篇的道听途说。以为靠这些真真假假的密法知识就能跟多识仁波切这样显密圆通之人来辩论显密的优劣长短,委实不自量力,狂妄自大。“夜郎国人”这顶帽子法师戴上,不大不小,不偏不倚,可谓恰到好处!

然后,我哪里说过显宗等于天台宗了?突然冒出这句,真是莫名其妙。但是,天台宗显然而且必然属于显宗,从古到今,有哪位祖师大德说过天台宗是属于密教的?又有哪位天台宗祖师传过该宗的“无上密法”的?哪位天台宗祖师说过,天台宗的六即佛、圆教十乘止观等等是无上密法的?拿证据来说话!世间学问都要讲证据,而法师在所有地方声称的天台宗或汉传佛教任何其他宗派有“无上密法”的说法,没有一处给出过任何文献、经典或史实上的证据,因此可以断定这些全部都是法师自己凭空臆想和无端编造的谎言。一个佛教法师信口开河,连起码的证据都没有就敢下结论,此种造谣撒谎的行为与骗子何异?怎能以法师身份代佛说法?!

二、“越少的法流传就是越殊胜”的说法属于明显的编造和栽赃,端的连底裤都不要了。法师大概是没有学过“稀有难得”、“物以稀为贵”这样的词汇,否则怎么会把它等同为“越少越殊胜”呢?我实在忍不住再次吐槽一下法师这样的语文水平。

首先,“稀有难得”和“物以稀为贵”两个词汇的内涵,并不是只要“稀有”和“难得”就一定是珍贵的,某物之所以珍贵,必然有其不共于其它或同类事物的地方,比如具有实用性、功能性,或美学等等方面的价值,这从所谓“稀土”、“稀有金属”和一些宝石之类的贵重物资上可以看出来。一块毫无用处、平平无奇的石头再稀有也不会让人感觉难得和贵重。同理,密法的殊胜不是只有“稀有”一个理由,还有其他更重要的理由,即不共于显宗的优点,这才显示出密法比之于显宗的殊胜。这些在“霹雳火”一文中多处有详细的说明,本文的前面也总结了多识仁波切十条密法的殊胜点,也足够说明问题。

第二,密法的稀有难得是相对于整个贤劫中所有一千尊佛所传的所有佛法来说的,不是仅限于对当下地球上的汉藏两传的佛法进行的比较。而且,汉传佛教宗派在藏地很少得到传播有许多原因,但归根结底是藏传先贤们的主动选择。由此也证明法师以禅宗、天台宗在藏地鲜有传播而得出禅宗和天台宗在藏地比密法更珍贵的假设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偷换概念,纯属无理取闹。

第三,密法在藏传佛教流行之地的传习比之于显宗教法并不少见,而是蔚为大观,藏传佛教各教派对显宗的重视程度与对密法的重视可谓半斤八两,一般无二,但我们仍然认为密法稀有难得,比显宗教法更加殊胜,显然这种比较与“越少的法流传就是越殊胜”的理由完全不沾边,而是由密法本身不同于显宗教法和密宗有显宗无的优点而得出的结论。同理,无论汉传佛教显宗的任何宗派是否能在藏地广为流传,都不能否认密法因稀有难得而更显殊胜的观点,因为密法的稀有难得与某宗某派的流行度大小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所以法师的无理取闹毫无成功的可能。

第四,根据以上理由,可以这么说,由于汉传佛教的密宗密法与藏传佛教密宗的下三部密法完全一致,所以在藏传佛教中也是比显宗更殊胜的教法,虽然无上部密法被认为更加殊胜。同理,汉传佛教的密宗如果能流传至今,我们也会认为,相比汉传佛教的显宗,汉传佛教的密宗有其更加殊胜之处,但这仍然不是对汉传佛教显宗的贬低,更不是对汉传佛教整体上的诋毁。

第五,密宗密法与显宗显法是并列的两个同层同级同角度的分类概念,与汉传佛教的具体宗派,甚至汉传佛教本身这个概念是不同的分类法,把两者混为一谈,是法师一直以来习惯性犯的逻辑错误,或是因不懂而无意间所犯,或者是明知错误而故意犯之,到底怎么回事,只有法师自己明白了。

三、因为我说“显宗经典中找不到明确破除最微细分所知障的理论和方便法,”所以法师就认为“藏地的显宗确实不怎么殊胜。”这种小孩子斗气式的说法倒是很符合诋毁他宗、诽谤藏传的做法。既然您认为“藏地的显宗确实不怎么殊胜”,那么您一定能拿出汉地佛教的显宗经典,找到明确破除最微细分所知障的理论和方法了。还是那句话:请出示证据!

然后,法师认为我的两个“混为一谈”,不过是倒打一耙罢了,不仅不是我的混乱,恰恰是法师自己分不清“汉传佛教”和“显宗”这两者的概念,更是把“禅宗的见性智慧只是小乘的空性见”这个论点强加给多识仁波切,而这正是法师自己对“性空正见”和禅宗的“见性成佛”,以及天台教义中藏教的空观概念的无知和混淆。此外,法师继续这种只下结论,不给证据、不讲理由的做法,纯属挑动情绪的非理性做法。从您自始至终,在所有这三篇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学问储备和思维能力来看,您不仅对自己宗派的理解(如对法华忏文字的理解)而且对很多基础的佛教知识(这方面的bug实在太多,读者一路跟下来想必对此也有深刻的印象了)也是碎片化的、不成体系、稀里糊涂、不明所以的,也所以才有那么多令人啼笑皆非、自相矛盾的说法。

说什么我说的“根基”和法师说的“根机”完全不一样,还说什么“汉地无根性顿悟成佛的法要及例子有很多,故不值得再反驳。”大概是那阿贵老师傅总上身的缘故吧,法师除了自我陶醉在臆想的胜利中,就只是负责下结论,而从不负责给证据,也不肯作解释。我好奇的是,法师自己懂不懂什么叫“无根性成佛”呢?法师所谓的“根性”和“根机”是一回事吗?我的“根基”和法师的“根机”到底哪里不一样的呢?相信法师自己对这“三根”也是云里雾里,否则既然有这么多的“法要和例子”为什么不拿出一个两个三个让在下开开眼闭上嘴呢?因为“有很多”,所以“不值得再反驳”?这算是什么理由?最后,关于这“三根”,法师哪里曾经反驳过在下的?何来一个“再”字?

【原文】

本文只是略述而已。而驳者认为越微细的修法就越殊胜这个理就像是生病了去西医体检,各种仪器、验血等手续做完,再讲一大堆医学知识和理论给病人,最后再开各种处方药治病一样,若是对中医有信心,能找到殊胜的医生的人,只需要把把脉,甚至是略略观察一下病者的气色和表象,一副汤剂就好了,并没有繁琐的方法论,你说这两个治病哪个更为殊胜呢?所以我觉着前面所引用的宗萨仁波切的观点才是更好的观点,“禅宗的修持相当单纯,极简主义。金刚乘则正好相反,从牛粪直至各种仪轨,所有一切。”

【评破】

不知法师的脑回路是否总是这样拥堵,说起话来总是如咬着一块石头般糊里糊涂,让人莫名所以。请问我方何时说过“越微细的修法就越殊胜这个理”的?还要请教什么叫“微细的修法”?我怎么没听说呢?我方涉及的有关“微细”的内容,是说密法理论讲人的物质肉身和意识有粗、细、极细这样的分类,密法利用人的细分和极细分的物质和意识进行修道,这才是无上密不同于显宗的最根本的殊胜之处,也是其理论基础。这与“微细的修法”之说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看来法师说话之所以常常词不达意、废话连篇,甚至颠三倒四、胡言乱语,一定是从小就没有好好听从老师和家长的教诲——读书写作业的时候不能粗心,要细心啊!

对于宗萨仁波切的那段话,我也同意,而且据我所知,现代的藏传佛教界也都倾向于认可这点,多识仁波切本人也多次这么评价过禅宗的这类优点(其实多识仁波切对禅宗的评价非常之高),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说,这是禅宗的殊胜之处——不知法师有没有理解在下的这段话?殊胜与否涉及的是一种比较,而比较必须在一定的角度和框架内进行,而不是在不同的角度和框架之间不停地横跳。法师之所以在思考和辩论中犯下如此之多离奇的错误,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因。

【原文】

当然有人会说,在经典中确实有记载,密宗修行比显宗殊胜的开示啊。如驳者所引用的种种教证。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白两点,第一点汉传佛教与显宗不能化等号。第二除了唐密,其他宗派也有密法的内涵,其他宗派对无上密的定义也不一样。

正如以法华经开宗的天台宗,在其所依的根本经典法华经中记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难道这个不是如来的金刚语吗?所有之法、自在神力、秘要之藏、甚深之事,难道不如无上瑜伽殊胜吗?我想这个依于法华经修持的行人,是所不能答应的。

【评破】

第一,汉传佛教是不能与显宗划等号,但汉传佛教是显宗,显宗不是汉传佛教。理解吗?

第二,除了唐密,汉传其他宗派没有密法的内涵,但可能吸收了一些密法的内容,比如某些仪轨、咒语等。“内容”不等于“内涵”,内涵需要教义体系和修道体系的支撑。

第三,其他宗派从来没有对无上密有任何定义,因为他们不学、不修、不了解,有人甚至抵触、诽谤无上密。无上密作为佛教密宗的一个特定系统,有它特定的、严格的定义,不仅其他宗派不能也没资格给无上密乱下定义,即使无上密的修习者也无权随意给无上密下定义,能给无上密下定义的只有佛陀。

第四,不要一看到经典中“秘密”、“秘要之藏”、“极密”,甚至“无上密法”之类的词汇就误以为指密宗的无上密。理由同第三点。

至于您接下来的那段可笑的文字,除了重复已被在下反复驳斥的陈词滥调外,没有任何新鲜的东西,实在懒得再回复。所谓“依于法华经修持的行人,是所不能答应的”云云,恐怕只是法师您自己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而已,别把其他“依于法华经修持的行人”硬扯进来。

【原文】

而驳者在文中引用多识仁波切的话来证明,修无上密的人未必都能成佛,而且又举了很多例子,说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少;参禅的多,开悟的少;修止观的多得法华三昧的少,那么既然认为修无上密和念佛参禅一样难,那又怎么能证明无上密法比汉传修法更殊胜呢?而且驳者也很聪明的,别人要说天台有这样的例子,他就说显宗不等于汉传,而当我引用天台的教理来做论证的时候,他又评论到“雪相法师对密法之“密”和显宗之“密”一无所知,妄划等号的做法纯属贻笑大方”,这难道不正是说汉传佛教就是显宗吗?只不过作者是给天台宗的无上密法加了一个“显宗之密”的帽子,而有人若是对天台的无上密法都不了解,还敢拿着无上瑜伽来比较一个高下,这不是在自说自话吗?而我们汉地高僧大德传记中,历代都有念佛往生,参禅开悟,和证得法华三昧的例子,而且是浩若烟海,这个难道就不及密法殊胜?驳者可以参考《净土圣贤录》《佛祖统纪》《高僧传》等。

【评破】

说修密的多,成佛的少;念佛的多,往生的少;参禅的多,开悟的少;修止观的多,得法华三昧的少等等,这些与证明无上密的殊胜有什么关系呢?可以告诉法师的是,相比念佛、参禅、修止观等显宗的方便法门,修无上密倒是要难上很多的,正如骑脚踏车、开汽车比驾驶飞机要容易多了,但飞机确实有比自行车、汽车更多的殊胜之处啊。前面说了,所谓“殊胜”是一种比较,但比较有条件、有范围、有角度等的限定,不是随便乱比较。如果非要说骑车、开汽车比开飞机殊胜,那只是它们更好上手、更容易操作等等。同理,如果说显宗的方便法门殊胜于密法的话,就在于它们更容易起修,操作难度更低,因而更容易达成它们的目标。但是,这并不能否定密法有比显宗法门殊胜的地方啊。所以,当我们说密法,尤其是无上密比显宗更殊胜的时候,显然是在讲密法不同或不共于显宗的优点,而不是笼而统之地、绝对地说密法“优越于”显宗,或如您一再栽赃地那样,说什么汉传佛教“低于”无上密。如果连这个道理都想不通,我想法师确实是该“回炉再造”一番了。

至于下面法师说在下“很聪明的”那段话,这种歪曲和造谣已经不是一般的水平了,而是已经达到了无耻的高度。请问法师,在下哪里有您说的“别人要说天台有这样的例子,他就说显宗不等于汉传,而当我引用天台的教理来做论证的时候,他又评论到‘雪相法师对密法之‘密’和显宗之‘密’一无所知,妄划等号的做法纯属贻笑大方’”?搞得好像咱俩在面对面辩论似的,法师除了会说书,还擅长写小说、编剧本呢。可惜,只要读过在下“霹雳火”一文的读者,是不会找到在下说过这种思维混乱、毫无逻辑的胡话的。请法师不要编造剧本强按在在下的头上,小的丢不起这个人。

说什么“有人若是对天台的无上密法都不了解,还敢拿着无上瑜伽来比较一个高下,这不是在自说自话吗?”所谓“若是对XXX都不了解,还敢XXX”的意思,是“天台的无上密”是天下尽知、广为流传、常见常闻的密法喽?那您还不赶紧拿出证据来昭示天下,以彻底封住在下之口?可是您为什么从头到尾都一副三缄其口、秘不示人的样子,就是不肯公开说清楚“天台无上密”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拿一个子虚乌有的“天台无上密”来反复乱炖乱炒,让人哭笑不得。但即使有“天台无上密”这样的东西,怎么就不能拿来与藏传无上密比较比较呢?不同宗教之间都可以比较(所谓比较宗教学法师大概是没听说过的),同一宗教之内不同教派、不同体系之间为什么就不能比较呢?果然,法师不许百姓点灯的急切状态跃然纸上。

“而我们汉地高僧大德传记中,历代都有念佛往生,参禅开悟,和证得法华三昧的例子,而且是浩若烟海,这个难道就不及密法殊胜?”这些“浩若烟海”的例子,在下在“霹雳火”一文中已有清晰有力的驳斥。法师如此不辞辛劳地重复这些陈词滥调,看着既无聊又可怜。汉地高僧大德的成就案例是一回事,密法殊胜不殊胜是另一回事,前者是行者的证量,后者是法的性质、特色。前面说过,“我们讨论的是法,不是人。”法师记得这句话吗?何况,藏传佛教历代的证悟者未必比汉传佛教中少,获得各种成就的修密者,说“浩若烟海”、“不计其数”也毫不夸张,但这并不是证明密法殊胜的主要理由,更不是唯一理由。汉藏二传中的成就者,无论多寡,唯一能证明的只是如《金刚经》所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只要按佛陀的教导去做,无论显密汉藏,最后都能获得经典中所载的各种成就,这就是佛法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可实证性。所以拿成就者的多寡来作为法的殊胜与否的证据是不够的,也是很外行、很可笑的做法。

【原文】

 ……

其实要说的话还有很多,要逐文驳斥的观点也记了很多,但是一开始我就说了,此次仅仅是略述而已,故而点到为止,有些观点表达出来就好了,往后来哲自然能举一反三,起码不至于像某些藏密行者鼓吹的那样,汉传佛教没有藏密殊胜,让人退失对汉传教法的信心。南无阿弥陀佛!

【评破】

法师的“略说”确实是“点到为止”——只讲观点就到此为止了,这不,这句话就非常“略”而点到为止地表达了您想要表达的观点:“起码不至于像某些藏密行者鼓吹的那样,汉传佛教没有藏密殊胜,让人退失对汉传教法的信心。”从头到尾改不了歪曲、甚至编造对方观点再抡棍子的作风,恨不地道,很不佛教,很不像个佛教法师啊!

此文通篇看下来,加上之前被本人批驳过的那两篇博客,我倒是担心有些汉地佛教徒会不会因为法师这种歪理十八条的蛮横做派,既建立不起对藏传佛教的信心,又退失了对汉传教法的信心。果真如此,本人不揣冒昧,建议这些同修佛子先研究一下笔者对这位法师的两篇博客文章和这篇所谓的“问难”和“复驳”所作的两篇驳文吧,或许有助于您恢复对整个佛教,而不只是对其中一个佛教传承的信心。

回复完法师全文,可以说是身心俱疲,想必读者诸君对此心有戚戚。

法师对在下的所谓“复驳”无非是不厌其烦、喋喋不休地重复了他的两篇博客文章(《有著名仁波切说,不修密法不能成佛?》和《密宗修行和显宗修行,哪个更为殊胜呢?》)中对无上密法的错误观点和“论辩”路数。针对笔者的反驳,法师除了引用慈云遵式大师的“即身成佛”案例而提出“2=32等式”(二相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或现佛少分相好就等于现佛圆满相好)这种荒唐的“成佛标准”外,并没有提出任何新的证据和理由,也没有从任何新的角度来自辩,可说是毫无新意。这种街头顽童般的缠斗精神和技艺,在一个网络上小有名气的出家法师身上展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其次,针对多识仁波切的两个所谓“问难”,法师的论辩方式仍然是通过歪曲对方观点的伎俩来达到栽赃污蔑的目的。正是这种低劣下作的“辩论”方式,除了暴露出法师的人品堪忧之外,更以其拙劣的文字理解和表达能力、混乱的逻辑思维能力、千疮百孔的佛学显密基础知识,证明其完全不能胜任复杂高深的佛教教义的学习和理解。建议法师回炉闭关,先好好补补汉语语文,把高中语文课学好、学达标,再补上一些基础的形式逻辑课,这样至少能正确理解他人的话,并写出规范、顺畅、让人明白的句子,否则不仅不能理解佛经大论,连日常对话也不能正确理解,还谈什么给信众讲经说法?那可真是误人子弟,毁人不倦了。

法身慧命重要,法师切不可继续自误误他了!

言尽于此,法师珍重!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