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编者按】长篇报告文学《躬身——缘起于甘南的“环境革命”与人文传奇》,任林举著,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作品通过大量生动的细节触摸宏大历史变革中的个体温度,以无数真实的故事串联起甘南革命性实践的壮阔画卷,全景式展现了甘南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和创新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艺术地再现了甘南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改变命运、创造奇迹的辉煌历程。

 

        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2016年12月,我随单位一把手陪同省局领导一行检查考核州县局某项工作。省局领导在肯定我们工作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我们感到不安。他们离开甘南时,经请示政府领导同意,我们陪同来到了州外某市,想看看某市的该项工作,学习借鉴。检查中,省局领导看到某市街面上垃圾处处,尘土层层,风一起,塑料片、纸片等乱飞乱舞,就不客气地对陪同的某市某领导说,你们的环境卫生也太差了点吧?你看人家甘南,走到哪里,也不见一星垃圾,大街小巷干净的像自己家的客厅、卧室一样,走着心里都舒服,你们也该向人家甘南学习学习。某市领导一脸窘迫,应诺连连。我听了,脸上虽然没有表露,但心里却十分欢喜,暗暗为我们甘南的“环境革命”及其产生的巨大效果自豪。

        说实话,“环境革命”刚开始的时候,一听说要大家到处捡垃圾,把视线之内的垃圾全捡完,而且要长期保持,我也犯嘀咕,持怀疑态度,和在读到长篇报告文学《躬身》前,听说任林举先生要采写甘南“环境革命”的报告文学时,我所持的态度是一样的。因为此前我不认识任林举先生,也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对他的创作能力没有认识度。我认为对一个外地作家来说,要写出全面反映甘南州“环境革命”的长篇报告文学,光采访收集素材就够受的了,何况写出优秀的大部头的著作,那难度不是一般的,恐怕也是和一些商家一样,来甘南走上一圈,签个意向协议,然后就不见人影了。出乎我的意料,他竟然写成了,而且写出了一部具有史诗品质的著作,一部用敬畏和仁爱、纪实与诗意尽心叙写的优秀作品。

        捧读长篇报告文学《躬身》,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段话:

        “我坚信这是一个传奇。

        一个极其简单的动作或姿势,被一个人倡导并反复强调,又有很多人心领神会紧随其后,十个、百个、千个、万个……最后,75万人一同重复着一个动作,躬身。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五年之后,一个简单的动作拥有了神奇的意义。躬身,已经远远超离了它自身所拥有的具象,变成了一种象征或隐喻。如今,当人们再一次俯下身去的时候,最初的目标模糊了,却意外地发现,人与自然之间有了更多的敬畏与和解,人与人之间有了更多的理解与和谐。”

        这是一段具有诗意和哲学意味的文字,它磁铁一样、奶酪一样的吸唤力,深深地触动了我的阅读神经,使我一下子便对作者本人有了好感,也对这本书有了强烈地阅读冲动。我抽用工作之余的零碎时间拼接成块,反复阅读,反复思考,觉得它是一部史诗——一部由作家躬身采访和书写的史诗,也是一部由甘南州各级党委、政府躬身书写的史诗,更是一部由甘南州各族人民躬身书写的史诗。

        史诗一词的解释,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7月第3次修订版里,是这样说的:“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这是传统意义上的狭义释义。在一些学者和人们的宽泛理解中,史诗早已经被赋予这样两个内涵:一是由人通过实践创造的“壮丽的、足以传世的业绩”;二是由作家对“壮丽的、足以传世的业绩”书写的优秀的足以传世的作品。正暗合了近年来,甘南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开展彻底擦亮甘南底色,改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方式,革除人们落后思想和保守心理,革新甘南整体形象和气质内涵,实现由“经济跟跑者”向“生态领跑者”华丽转身的“环境革命”。这一场“革命”无疑是“壮丽的、足以传世的业绩”。而著名作家任林举先生籍此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躬身》,因其对“环境革命”全方位、全视角、全空间、全要素系统而细致的采访,以及对这一世纪工程的发轫、进程、效果、理念等的深刻认识、客观梳理、忠实书写和精准概括,而有了重要的足以传世的历史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不存敬畏难勤政,只有仁者能躬身。“环境革命”实践及其文学作品《躬身》,以理念的创新、实践的执着、成果的突出、成效的显著、影响的深远,必将成为人们心中不朽的史诗。

        首先,《躬身》是甘南州各级党委政府用敬畏和仁爱,用勇于躬身的实干写就的史诗。《躬身》里写到的近五十个人物里,州县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就不少,如俞成辉、赵凌云、扎西草、杨雄、郭子文、扎西才让、杨海强、罗永成等。包括那些在书中没有提到姓名的数以千计的州县乡党委政府领导,他们都是怀着一颗敬畏和仁爱之心,是勇于躬身的实干家,是“环境革命”的坚定支持者、自觉实践者、奋力推进者。书中十分真实,十分感人的书写了他们中代表性人物的言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想说一个书里没有写到,而我亲眼看到的事例。

        2016年夏天的一个下午,我下班回家途中,看到前面不远处,州委书记俞成辉同志和几个干部正向前走着,我就不近不远地随着走,不敢超越到前面去。在走到州委党校大门左侧的店铺前时,俞书记看见地上弃置着一个空的红牛易拉罐,东倒西歪地躺在地上,风一吹,还任性地滚动几下。他就弯下他瘦高的身躯,把易拉罐捡起来,然后走进那家店铺,过了一会,空着手走了出来,身板挺的虽然很直,但脸上却隐约显出一缕忧思。待他们走远后,我走进这家店铺,问店主,刚才那位大个子人给他说了什么话。他说,大个子进来后把那只易拉罐交给了他,并给他说,请他们注意门前环境卫生,有垃圾了及时捡拾掉,维护好门前的环境卫生,这样于私于公都有利而无害。

        这件事给我的震动很大,更令人感慨非常。一位主政一方的堂堂州委书记,竟然当街躬下身子捡拾随时遇见的垃圾,动作是那样自然而然,仿佛是在捡拾自家院子里的垃圾,实在令人敬佩。从此,每当我上班和回家,走过那家店铺时,俞书记躬身捡垃圾的情景就会在我脑海中浮现,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看看店铺门前有没有易拉罐之类的垃圾。可喜的是,多年来,这家店铺乃至周围店铺的门前总是干干净净的,一次也没有发现过垃圾,足见他们对俞书记那次躬身的震撼、敬重和响应,也足见领导带动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更足见老百姓对打造干净美丽环境的热诚认可和积极支持。有句话说得好,有怎样好的领导,就有怎样好的百姓。甘南的“环境革命”中各级党政领导身先率范,躬身践行,用事实印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其次,《躬身》是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用敬畏和仁爱,用勇于躬身的实干写就的史诗。书中写了鲁耀科、杨世栋、王志祥、姚江明、卓玛加布、达珞、尕玛达杰、加羊东珠、才加布、拉毛加、谢卓玛……等四十多个干部群众,是甘南州70多万各族干部群众中的典型性人物,正是他们的一颗敬畏和仁爱之心,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的自觉,勇于躬身实干、奋力改变现状的“革命行动”,为甘南也为自己成就了一部空前未有的史诗。书中的事迹我就不列举了,还是举两个我亲身感受到的事例吧。

        2018年冬天的一个中午,我下班回家经过羚城香巴拉广场,看见年近80岁的岳母在广场的条凳上歇缓,身边放着一桶酸奶。我就上前把她搀扶起来,把酸奶桶提上,想着一起回家。不料酸奶桶子的提手脱了,酸奶桶跌落在地,桶子跌破了,洁白的酸奶倒在了地上。虽然广场很干净,一星垃圾、一缕尘土也没有,仿佛洗过。但要把再倒在地上的酸奶收揽起来带回家去继续吃,还是心里有顾忌的。见不远处有一个环卫阿姨,我就打算喊她过来,让她将跌破的桶子和酸奶一起打扫走。可岳母却说,没事,你去对面铺子里买个桶桶,这么干净的地,酸奶揽上了还可以吃。我就去她说的那家杂货铺买了一个桶装方便面,把面饼取出来,用桶子把地上的酸奶揽上。岳母掏出纸巾,躬身把被酸奶“污染”了的地搽干净。那位环卫阿姨见状,过来把跌破的桶桶扫走。回家途中,岳母似乎自言自语地说:“以前挨饿的年代,人们把牛马粪便里的几颗粮食都捡出来吃;现在生活这样好,环境这样好看,地这样干净,人们倒造起了孽,馍馍掉在地上,也不捡起来,哪会儿要是惹恼了老天爷,闹起天灾,降下饥荒来,我看会饿死很多人的,尤其是没有吃过生活苦头的年轻人,一点活路都会没有的。”

        岳母的话令我惭愧。岳母没有念过书,连自己的姓名都不会写、不认识,却懂得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法则、规律和奥秘,明白干净的自然环境和干净的社会(社区)环境的重要意义,并积极而自觉地维护,还能看到美好环境下,个别人不懂得珍惜粮食的隐忧。这使我不由得想起我们家刚搬到合作时发生的一件事。

        1985年3月,我们家由临潭农村搬迁到州府合作,住进了父亲单位的家属院。那是一排砖混结构的瓦房,一家两间,一院七家,大家共用一个公共厕所。七家中有一家是单位的领导家。一个院子的娃娃们经常一起玩。我大弟性格开放,比较野,不怎么爱念书,也不懂“领导家的孩子惹不得”这个道理。他就把领导家的二公子给惹了,人家明里打不过他,就来阴的。那时家属院中到处堆满垃圾,厕所更是肮脏不堪,下雨天厕所顶漏水,更是难以下脚。一天,大约是星期天,我大弟去上厕所,二公子瞅准机会,乘我大弟蹲便之际,照准他的脸就撒了一泡尿,然后提着裤子得意的笑着跑掉了。大弟抹了一把脸,方便完回家气愤地给父母说了这事。父亲让大弟先把脸洗了,然后对他说,到处堆满垃圾的合作,也把一些人的思想意识给弄脏了。他脏他的,我们不跟着脏就行。他撒你一脸尿,你总不能跳起来把尿给撒回他脸上去吧,我们家不干这样缺德的事情。外面世界的垃圾我们没办法弄干净,但我们要把自己心地上的垃圾打扫干净,也不枉为人一遭。母亲很生气,但也不支持大弟去报复,她低了一会头,然后扬起脸,硬气地说,从今天开始,这个厕所我去打扫,这个院子里的垃圾我去清理,不信扫不净垃圾;厕所干净了,院子里没有了垃圾,我看谁还好意思当垃圾人不。

        母亲说干就干。从那天起,她每天先去打扫院子里那个公厕,再打扫院子里的垃圾。我们几个孩子不忍心,放学了也跟着母亲打扫。经过一次又一次地躬身打扫,院子里也一下子干净清爽了起来。渐渐的,大家也自觉注意起环境卫生来,不乱倒乱扔垃圾了,公厕变得干净了,院子也变得干净整洁了,邻里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比以前更加和睦了,大家相互尊重、帮助,一年下来,竟被单位评为环境卫生明星院落。而这个院落里的孩子们也变得更加努力上进。那个撒了我大弟一脸尿的公子,也自觉清理了心地上的垃圾,变得懂礼貌、讲道理、知进退、正能量了,多年后当了一名警察,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以身殉职成了烈士,葬在了烈士陵园。我大弟虽然辍学了,但也积极上进,努力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最终成了一名身怀绝技的厨师。

        母亲和岳母一样,也是一位一生慈善厚德、勤俭持家,热爱劳动、喜欢干净和美的人。她们总是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整洁有序,把孩子们打扮得清清爽爽、整整齐齐,并用简单的仅有的几件什物,把屋里屋外装扮得雅洁而美丽,来家的人无不夸赞。而我知道,这都是她们自小善于躬身勤劳,并把躬身和勤劳坚守一辈子的结果。在甘南,像母亲和岳母这样的人民群众是绝大多数,只要党和政府顺应民心,规划的好领导的好,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也享受得到,他们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有句话说的好,我们的党是最好的党,我们的人民也是最好的人民。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而《躬身》就是70多万甘南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用实际行动写就的一部史诗。

        第三,《躬身》是作家林任举用敬畏和仁爱,用勇于躬身的实干写就的史诗。一个作家,如果不能胸怀一颗敬畏和仁爱之心,他就无法写出优秀的为读者所喜爱、为时代而代言的作品。《躬身》全书26万字,含目录379页,由“河之故乡”、“化茧成蝶”、“大道至简”、“与命拔河”、“净土之争”、“白龙之祭”、“洮水流珠”、“花开岷迭”八章和“小引”、“尾声”、“后记”共十一部分组成。“十一个部分”字数不同,但都用“环境革命”这根红线相串,用一个个真实的人物和故事,对甘南州近十年来改天换日般的发展变化进行了全景式叙写,艺术地再现了甘南州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躬身实践,革故鼎新、破茧成蝶,不忘初心、创造奇迹,谋求新发展、致富奔小康的执着行动、拼搏精神和崭新形象,展现了甘南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和创新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向世界揭示了一场“缘起于甘南的环境革命与人文传奇”,揭示了这场依然在持续的“革命”和“传奇”在解决甘南州积弊很深的贫困落后面貌和人们保守迟滞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拔出这些病根的创新价值、实践禀赋和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是文艺之母。文学艺术的成长离不开人民的滋养,人民中有着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习近平总书记还说:“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长篇报告文学《躬身》深刻反映了近十年来“甘南的时代变迁和社会变化,真实记录了当事者的理想信仰和思想感情,生动讲述了普通人的人生奋斗和命运故事。纵论甘南高原自然地理,高屋建瓴,视通万里;钩稽七县一市历史人文,思接千载,如数家珍;细绘古朴多彩民情风俗,蕴藉丰富,动人心弦”,是一部集时代性、人民性、史诗性于一身的非虚构文学力作,再一次展示了作家在报告文学创作上的不俗实力,以及他的敬畏之心和仁爱胸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15日 02 版;

2.甘南日报:【连载】长篇报告文学《躬身》(一),《甘南日报》2022年1月31日版;

3.任林举:《躬身》,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年9月版。

敏彦文.jpg

        敏彦文,回族,中共党员,甘肃临潭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政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刊社子曰诗社社员,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少数民族作家协会理事,甘肃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在国内著名文学期刊发表作品若干。出版诗集《相知的鸟》、散文集《生命的夜露》《在信仰的草尖》、文学评论集《甘南文学夜谭》。作品及创作业绩入选《回族文学通史》《甘肃文艺五十年》等多种权威选本。获甘肃省首届黄河文学奖,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铜奔马奖、甘肃省第五、第六届少数民族文学奖,甘南州文艺成就奖,黄河首曲格萨尔文艺奖等。有诗歌被谱曲传唱、被选入高考模拟题库和实训书籍。鲁迅文学院第十七期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

微信图片_20220908075922.jpg

        任林举,中国电力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近年主要从事报告文学、散文及文学评论的创作。著有《玉米大地》《粮道》《时间的形态》《此心此念》《家住大泽西》《躬身》等。曾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老舍散文奖”“丰子恺散文奖”“三毛散文奖”“长白山文艺奖”“吉林文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