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琴新著.jpg

《文化地理视域中的当代藏族文学研究》(徐琴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22年6月)


        刚杰·索木东是甘南卓尼藏族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长期居住在兰州。他的文学创作涉及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等方面,但其诗歌创作影响较为突出,近年来引起了读者和研究界的广泛关注。刚杰·索木东的诗歌主要触及故乡记忆、民族文化、生命哲思等方面内容,其中蕴含着独特的诗歌艺术魅力。

        在刚杰·索木东的诗歌王国里,故乡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细读刚杰·索木东的诗歌可以发现:他的诗歌写作始终与故乡“甘南”相关。在《故乡在甘南》组诗里,他写道:“一条悠长的路通向甘南/亘古的风雪塞满我的温暖/故乡啊,甘南/一堆篝火燃起一匹马的寂寞/贴紧热身子是你痛心的贫穷/不敢正对那黑色的大地/同胞的弟弟坐守马背/鹰飞起的村庄年年失火/夕阳下的天穹开阔的苍苍凉凉。”1诗人用篝火、马匹、大地、鹰、村庄、天穹等带有明显特征的地理符号构建了一幅神圣的故乡甘南地理空间图,这是记忆中的故乡的样子,是精神家园,如此亲切熟悉而又倍感陌生。《草原图景》中展现草原风貌,“打马而过的寨子里/无言的神看到了吗/我黑脸蛋的新娘/背水走进三月/她幸福的影子/是春天最美丽的注脚/母亲河开始拐弯的地方/只能叫做家乡/那匹长高了的马驹/留守在阳光的路口/白头发的阿妈/洁白的心愿/就在转经桶的祝福里/随炊烟一起/在暮色中静静升起。”2寨子、新娘、母亲河、马驹、阿妈、转经桶、炊烟、暮色,这些草原特有的符号,形成了一幅祥和美丽的草原图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云朵飘过,鹰隼/依旧翱翔苍穹”3,辽阔的大草原,深沉的苍穹,展翅高飞的神鹰,悠然自在的羊群,奔腾的骏马……天地之间,故乡是一幅唯美的风景画。刚杰·索木东在诗歌中用笔墨描写故乡的自然景物,勾勒故乡的原始风貌,传递着诗人对故乡自然风景的无限热爱与赞美。

        故乡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生存环境,是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是作家笔下歌之不尽的主题。莫言曾在《超越故乡》一文中谈到了对故乡的深刻认识:“这地方有母亲生你时流出的血,这地方埋葬着你的祖先,这地方是你的血地。”4无论时间之流怎么改变,我们与故乡这种血脉相连的关系是无法斩断的。故乡赋予了诗人刚杰·索木东独特的精神品质,是他创作的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虽然因为工作的原因,诗人离开了故土甘南,但却始终无法放下那片养育他的土地。他用文字寄托心中的情思,寻找回家的路,以饱满的情感尽情书写故乡记忆,抒发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诗意乡愁。刚杰·索木东始终抱着书写故乡的姿态去写作,“在临水的城市仰望青藏”5,“特写甘南”6,“四季的屋檐下,怀念村庄”7,书写故乡。

        迈克·克朗指出“地理景观是不同民族与自己的文化相一致的实践活动的产物。”8文学与地理空间紧密相连,在文学作品中,地理空间的塑造不仅仅指向其自然属性,更多的被赋予了社会属性以及文化属性。诗人刚杰·索木东在诗歌中对故乡地理空间的勾勒,使其心中的浓郁的乡愁有了依托之处。一方热土,一腔热血,一世深情。走出甘南,历经岁月的磨难,但“在暗夜深处/还是无法学会/对一些东西视而不见”9。刚杰·索木东孤居在异乡之中,精神上却始终找寻回归故乡的路。在《守望名叫甘南的那片草原》,他写道:“从一顶黑帐篷开始/所有记忆都无法忘记/一阵风吹走大草原的牛羊/一轮洁白的月亮里/坐着我以泪洗面的新娘/用烈酒和热血燃起堆堆篝火/我亲亲的牧人兄弟/你用烈酒和热血/点燃我孤居城市的每一个黑夜。”10

        诗中,黑帐篷、牛羊、洁白的月亮、烈酒、篝火、牧人兄弟等地理意象构成原乡风貌,从而与都市形成强烈的对比。鲁迅曾说:“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11对于刚杰·索木东而言,回忆所得的温馨和当下心灵的孤寂是共存的。故乡是美好的,充满温情的,而远离家乡居住在都市的诗人,却常常感受到孤独,只能依靠故乡的回忆来获得心灵的慰藉。诗人对同胞的问候以及抒情则暗示着诗人的身份认同。无论走到哪里,诗人都无法忘记自己的根在故乡,是故乡的一份子。

        刚杰·索木东“用文字渴望心中永世不渝的亲情”12,在诗歌中突出书写母亲、父亲的形象,从而表达对亲人、亲情的赞美。在“那个黝黑健硕的图博特女人/就是在秋季天空下/最美的神灵”13中,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女性形象,那是伟大的母亲。善良勤劳的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默默劳作:“一盆牛粪火燃起的冬天/阿妈刚把最后一粒种子/连同秋天一起收起/一场大雪已经迫不及待地落满草原”14。“我”用“一双瘦手平静地细数着/你日渐稀疏的白发”15,明白了母亲日渐老去。在“阿爸走过山梁/一段衰老走过山梁/成排的青稞倒在地头上”16中,诗人将成熟的青稞比喻成年老的父亲,由此感叹岁月的沉重,父亲衰老的悲伤。

        “冬去春来”17诗人背着“无处安放的行囊”18“游牧在一座城市”19,“用四季的四种方式怀念甘南”20,找寻精神的归宿。刚杰·索木东守望故乡,回望记忆深处的那片土地,在诗歌中安放来自灵魂深处的乡愁。

        四季在轮回,岁月在改变。诗人一次次捕捉季节的足迹,曾创作《冬去春来的十四行》(系列组诗)45首。在诗人的笔下,春、夏、秋、冬各有其风采,带给诗人四种不同的感触。在刚杰·索木东的笔下,春天是充满希望的,“三月的气息温暖如初/远行的行囊舍弃在地/一株车前草/正准备破土而出”21。夏天的图景在诗人眼中总是辽阔高远的,正如在《写给八月》中刚杰·索木东写道:“那是喀纳斯的水妖吗?/在青山绿水间/把天地的韵致/慢慢拉长/那些蹒跚中学步的乳牛和羔羊/那些乌云后带露的草地和心情/还有那些/将最后收留我们的/帐篷,炊烟/丰腴如夏至的女子/吉祥大地,我们有缘/幸福地遇见。22

        诗人通过额纳斯湖、乳牛、羔羊、草地、帐篷、炊烟、女子、大地等的状态,呈现出了夏天的故乡的青山绿水,生机盎然,含蓄地表达遇见大地的幸福之感。自古大多数文人的笔下,秋天都是给人以伤感。而在刚杰·索木东看来,秋天却是积极向上的,“成排的青稞扑倒在地头/高原一高再高/一只苍鹰挂住蓝天/一只仰望生命的眼睛/被一些光芒深深刺中”23。秋是诗人是灵魂成熟的象征,是生命的理性的召唤。冬天雪落大地,覆盖了一切,刚杰·索木东对冬天感到恐惧,“我有三扇窗户/春天、夏天和秋天/而冬季,来临的时候/我大开门扉/让风雪,阻塞/远处的目光”24

        诗人刚杰·索木东在诗歌创作中展现民族符号,呈现独特的民族文化,从而使他的诗歌具有了鲜明的民族性。刚杰·索木东延续民族血脉,用诗歌追溯民族过往,展现民族悠久浩瀚的文化。度母、妙音女神、法号、桑烟等一些带有民族文化性质的符号常常出现在刚杰·索木东的诗歌中。诗人借助特定的符号,传达自己对于民族文化的认识,使读者感受到了浓郁的藏民族文化的魅力。

        在民族文化的书写中,诗人刚杰·索木东对藏传佛教文化似乎格外关注。诗歌中诗人对庄严神秘的佛塔以及宏伟壮观的寺院的描写,能够折射出他对藏传佛教文化的敬意。这在“大金瓦殿的桑烟刚刚升起”25,“禅定的白塔,仍然保持着沉寂的姿势”26,“三尊大佛面向大海/一位菩萨护佑南国”27等诗句中都有所体现,以这些带有鲜明藏地地域色彩的书写彰显了其精神指向。在诗歌《扎西达杰:八吉祥之外的言语》中,刚杰·索木东写出了在佛教中象征吉祥的八种物象(即轮、螺、伞、幢、莲、瓶、鱼、结)。在《西藏笔记》(组诗)中致意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罗布林卡、纳木措、扎叶巴寺、甘丹寺、桑耶寺、雍布拉康、昌珠寺、敏珠林寺、羊卓雍措、白居寺、扎什伦布寺,他尊崇藏民族文化传统,在一次次回顾往昔时他发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动于民族文化所赋予他的力量,也明白了祖先的伟大。

        “十二年后,再次朝拜/才逐渐明白——/若要轻松地拾级而上/就要放下,沉重的行囊”28,“人近中年”29的刚杰·索木东卸下了繁重的枷锁,直面心灵深处的呼唤,接受民族文化的洗礼。然而面对着势不可挡的现代化大潮,在社会向前发展的大趋势下,民族文化融合进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母语的丢失。诗人刚杰·索木东在《卓尼,或者禅定》中写道:“手握一张/远离母语的船票/我分明听到/两种血脉被活生生割裂的声音!”3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然而,刚杰·索木东却面临着母语丢失的沉痛的现实。这种文化变异的强大的力量默默地发生着影响,诗人无法阻挡,只能无奈的承受。正如诗人在《茶,马,或者远逝的古道》中所表露的心声:“将醒未醒的梦里/为我注入/母语丢失的历史/还有,历史一样/无比沉重的呼吸。”31源于生命之初的语言遗失在风中,成为陈旧的历史,只能在梦中回味。“一些母语已经最后忘记”32,而“在远方的都市/割离母语的阵痛/便会被祝福/慢慢弥漫”33

        此外,诗人心目中神圣的寺庙在现代城市文化和消费观念的冲击下渐渐地变得世俗化和商业化。刚杰·索木东在诗歌《塔尔寺》里表述:“神圣的经卷中/衮本贤巴林/绛红色的僧衣/正在隐去/喧闹的塔尔寺/我只能空手而来/空手而去”34“在梦开始增多的夜晚/我无法放牧/自己日渐减少的羊群”35。一系列带有鲜活的民族文化特色的事物如今都变了模样,从前的那些刻有民族印记的东西如今已慢慢消退,呈现在诗人眼前的成了另一番场景。诗歌《打铁,或者一个久远的印象》中“三十年后,再次路过/街坊,那件打铁的屋子/富丽堂皇,迎面而立/一个妖冶的姑娘”36,多年以后,昔日的那顶伫立在风中的黑帐篷变成了富丽堂皇的房子,那位有着黑色脸蛋的姑娘变得妖冶无比,昔日的古朴自然已经烟消云散。

        现代文明对文化传统的碰撞与冲击使得诗人刚杰·索木东怅然若失。民族文化是刚杰·索木东灵魂深处所信奉的,牵绊着他善感敏锐的心灵。面对神圣的民族文化,刚杰·索木东用诗歌去传递,去实践,去反思。“那么多的往事/堵在胸口,甚至写不出/人近中年的孤独”37,“而今,我步入中年/慢慢消淡了,乡愁/抒情,和遥远的故事”38。当年龄逐渐增长,阅历逐渐增加,诗人不再随波逐流,而是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对待往事,对待生活。诗句“而今,我喜欢/远离所有的喧嚣/以自己的方式/慢慢靠近,那些/落满灰尘的往事”39,“我选择爱/映照生活的平淡”40。《在冬夜里穿越黄河》、《路发白的时候,就可以回家》、《夜,黑的出奇》等诗篇中,诗人都通过黑夜来直面自我,发出心声。

        他还将笔端伸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用悲悯的目光凝视“残缺的世界”41。诗歌《断手》、《断腿》、《残耳》中,刚杰·索木东对那些不完整的生命个体给予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关照。“惟愿,黎明的这碗薄粥/尚能煨热,这个/冰凉的人间。”42在《抱残,或者守缺》中,诗人写道:“其实,这么些年/我们都过得太过复杂了/当你慢慢老去的时候/就会明白——/抱残,或者守缺/远比追求完美/要自在得多。43 

        “双翅之上,是苍穹,是流云/那是自由自在的风/而脚下,是众生,是大地上/那些需要超度的灵魂。”44经过漫漫岁月的洗礼,诗人刚杰·索木东的心灵得到了沉淀,他理解了生命,认识了真正的自我,与世界达成了某种和解。他的诗歌一方面契入个体的心灵,写出了幽闭而敏感的灵魂,另一方面又以极大的悲悯之心关注众生。在《漫天的大雪落在冬天之外——献给在玉树地震中遇难的同胞》、《舟曲,太近的灾难让我彻底失语》等作品中显现出了他深刻的现实主义关怀精神。

        刚杰·索木东以甘南为出发地,到达了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他对亲人、对众生投以人文关怀,用慈悲之心看待万物,用文字构筑了一隅精神的栖息地。


注释:

1.刚杰·索木东:《故乡在甘南》,载《甘南报》1997年7月15日。

2.刚杰·索木东:《草原图画》,搜狐博客,2006年12月28日,http://gsomsdong.blog.sohu.com/27204309.html。

3.刚杰·索木东:《大地,或者信仰》(外二首),载《民族文学》2015年第2期。

4.莫言:《超越故乡》,出自《会唱歌的墙》,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第199页。

5.刚杰·索木东:《肉身如此承重》(组诗),载《白唇鹿》2017年第1期。  

6.刚杰·索木东:《特写甘南》,搜狐博客,2006年12月11日,http://gsomsdong.blog.sohu.com/24717305.html。  

7.刚杰·索木东:《四季的屋檐下,怀念村庄》,搜狐博客2007年5月29日,http://gsomsdong.blog.sohu.com/48036207.html。 

8. (英)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杨淑华,宋慧敏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 35页。  

9.刚杰·索木东:《大鹏、孔雀,或遗失的世界》,载《飞天》2015年第9期。  

10.刚杰·索木东:《守望名叫甘南的那片草原》,载《飞天》2002年第4期。  

11.鲁迅:《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37页。 

12.刚杰·索木东:《守望草原的虔行者——我的自述》,搜狐博客,2006年12月18日,http://gsomsdong.blog.sohu.com/25674523.html。

13.刚杰·索木东:《西藏女人——写给母性的高原和高原的母性》,藏人文化网, http://blog.tibetcul.com/home.php?mod=space&uid=7057&do=blog&id=31464。

14.刚杰·索木东:《甘南:用四季的四种方式怀念》,赵逵夫主编:《灿烂星河:西北师范大学校友诗选》,甘肃文化出版社2012年版,第628页。

15.刚杰·索木东:《这个季节的雪没有落下》,《母亲节,给母亲写过的5首诗和1篇散文》,搜狐博客,2007年5月11日,http://gsomsdong.blog.sohu.com/45565125.html。

16.刚杰·索木东:《甘南:用四季的四种方式怀念》,出自赵逵夫主编:《灿烂星河:西北师范大学校友诗选》,甘肃文化出版社2012年9月版,第630-631页。

17.刚杰·索木东:《冬去春来》,《民族文学》2007年第3期,第129-132页。

18.刚杰·索木东:《无处安放的行囊》,新浪博客,2013年4月19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63ab210102e5xy.html。

19.刚杰·索木东:《游牧在一座城市》,《故乡是甘南》(组诗),藏人文化网, http://wx.tibetcul.com/zuopin/sg/201105/26643_5.html。

20.刚杰·索木东:《甘南:用四季的四种方式怀念》,出自赵逵夫主编:《灿烂星河:西北师范大学校友诗选》,甘肃文化出版社2012年版,第628页。

21.刚杰·索木东:《冬去春来》,载《民族文学》2007年第3期,第129页。

22.刚杰·索木东:《写给八月》,新浪博客,2014年6月24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63ab210102eavw.html。

23.刚杰·索木东:《甘南:用四季的四种方式怀念》,出自赵逵夫主编:《灿烂星河:西北师范大学校友诗选》,甘肃文化出版社2012年版,第631页。

24.刚杰·索木东:《季节背后的伤》,中国诗歌网http://www.zgshige.com/c/2015-11-19/734939.shtml。

25.刚杰·索木东:《甘南:用四季的四种方式怀念》,赵逵夫主编:《灿烂星河:西北师范大学校友诗选》,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2年9月版,第629页。

26.刚杰·索木东:《再回甘南》,《甘南日报》,2011年4月22日。

27.刚杰·索木东:《南普陀寺》,《闽南纪行》(组诗),新浪博客,2012年11月5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63ab210102e2dr.html。

28.刚杰·索木东:《西藏笔记》(组诗),藏人文化网,2017年9月30日,http://wx.tibetcul.com/zuopin/sg/201709/43433.html。

29.刚杰·索木东:《甘南屋檐下》,新浪博客,2016年2月13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63ab210102w0ld.html。

30.刚杰·索木东:《卓尼,或者禅定》,中国诗歌网,http://m.zgshige.com/c/2015-10-28/696663.shtml。 

31.刚杰·索木东:《茶,马,或者远逝的古道》,出自《自白》(组诗),载《飞天》,2013年第11期,第87页。

32.刚杰·索木东:《断章或者思念》,出自《高原行吟》(组诗),载《民族文学》2003年第9期,第62页。

33.刚杰·索木东:《在十月,祷告或者怀念》,出自《高原行吟》(组诗),载《民族文学》2003年第9期,第62页。

34.刚杰·索木东:《塔尔寺》,出自《自白》(组诗),载《飞天》2013年第11期,第88页。

35.刚杰·索木东:《青稞点头的地方》,载《飞天》,2002年第12期,第77页。

36.刚杰·索木东:《打铁,或者一个久远的印象》,藏人文化网,http://wx.tibetcul.com/zuopin/sg/201512/37139.html。 

37.刚杰·索木东:《甘南屋檐下》,藏人文化网 http://wx.tibetcul.com/zuopin/sg/201602/37812.html。

38.刚杰·索木东:《而今,我步入中年》,载《草地》2016年第1期,第37页。

39.刚杰·索木东:《这个世界我逐渐熟悉》,出自《煨暖岁月深处的幽暗》(组诗),载《西藏文学》2016年第6期,第59页。

40.刚杰·索木东:《在冬天听到花开的声音》(外一首),载《飞天》2000年第12期,第66页。

41.刚杰·索木东:《残缺的世界》(组诗),载《飞天》2012年第13 期,第22页。

42.刚杰·索木东:《抱残,或者守缺》(组诗),载《黄河文学》2017年第10/11期。

43.刚杰·索木东:《抱残,或者守缺》(组诗),载《黄河文学》2017年第10/11期。

44.刚杰·索木东:《神鹰》,《在北国的夜里想到大海》(外一首),载《诗林》2015年第 3期,第81页。


节选自《文化地理视域中的当代藏族文学研究》第十章第七节

(徐琴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22年6月)

徐琴202108.jpg

        徐琴,女,陕西汉中人。中山大学文学博士,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致力于现当代文学研究和藏族文学研究,在《当代作家评论》《当代文坛》《小说评论》《民族文学研究》《青海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出版学术专著《文化身份的建构与书写——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研究》《文化地理视域中的当代藏族文学研究》等。主持 “当代藏族文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建构研究”“文化地理视域下的当代藏族文学研究”“当代藏族女性文学研究”等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a195aa59043c9a70662bc705ff6c9f58_r.jpg

        刚杰·索木东,藏族,又名来鑫华,甘肃卓尼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各类文学期刊,收入数个选本,译成多种文字。著有诗集《故乡是甘南》。现供职于西北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