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怀着一颗学习的心去采访平措老师的。因为初到拉萨,对于这一块热土,我并没有很深刻的理解,对于这一片天空下的人们,我也并没有很多的认识,因为常常让视线停在了表面,所以感到我的心是浮躁的,而这一次采访,让我开始向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走近了。
采访之前,知道平措老师是自治区文联的,当时从心里就有一种很迫切的渴望,想要看看他的作品,想来应是想要完成一次对西藏文学的瞻仰,只是我并不知道,平措老师的最大成就却是相声小品创作,然而并没有失望,仍是得到了几篇他发表在《西藏民俗》和《中国西藏》上的文章,于是回到家,一夜看完。
看平措老师的文章,像是在习习的晚风里听一个故事,感受一种文化,没有浮躁,没有不安,所有的过去未来,似乎他都为你一一准备好了,就在眼神的下角,等你慢慢品味。

起步文学
1981年,平措扎西从日喀则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6年后,又进了西藏大学的校门。当时的西藏,以藏文创作的新小说还处于起步的阶段,看了很多别人写过的小说,他心里总是觉得缺了些什么,而缺的这一部分正如看见一盘很漂亮的菜,吃起来却索然无味。那就自己写吧,尝试了很长时间,写了很多的内容,然而或许年轻的手笔过于稚嫩,或许那只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它们只在自己的视线绽放过。
生活总是厚待执着的人。时间已经到了1987年,他的第一部藏文新小说发表在《西藏文艺》上,名字是《索多和她们》:一位年轻的藏族小伙考上了中专,而他那四位同班的藏族女孩考上了大学,青春的友谊,年轻而自傲的心,让这位藏族小伙的生活有了许多掺杂着痛苦的快乐,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一代年轻人对于生命的理解,那就是自信,那就是对于知识的孜孜以求,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这部小说不再只是一篇单纯意义上的小说,它完成的,还是一个刻画生活的过程,那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今天我们翻出来看它,还能深深地感受到其中浓郁的青春气息和像独属于那个年代的一道一道的生活风景。那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给予了他灵感,赋予了这篇小说新鲜的血肉,读书求学的几年时光,让平措扎西得以积累出如此贴近校园贴近青春的感动。文章出来了,发表了,有人关注他了,然而那都不是最重要的,他开始找到了自己的创作之路——融入生活。
虽然现在他创作的小品早已深入拉萨的大街小巷,但是文学一直是他最钟爱的,他并没有放弃过对文学的创作。平措扎西告诉我,今年他打算出一部二十万字的小说,现在还有三四万字没写,可是今年内一定会把它完成,至于内容,我并没有多问,让他保留一些惊喜给我们吧。

无心插柳
时间是1990年。戏剧家协会在全区举行首届话剧小品汇演,话剧家协会的主席找到了当时已经调往文联工作的平措扎西,请他为这次汇演写一个藏语小品剧本。而当时在西藏,汉语小品已经达到了一个高潮,藏语小品却还是一片空白。写什么呢?我们的父老乡亲又喜欢看些什么呢?创作的本意是要寓教于乐,在汇演之前,心里是忐忑的,第一次把笑声和教育意义融入一块,会不会顾此失彼?
演出结束后,现场的掌声经久不息,藏语小品《我们的女婿》受到了空前的喜爱:一个内地大学毕业归来的藏族小伙要到牧区的山里去见岳父岳母,带去给岳父岳母的礼物竟然是一个裸体的石膏像,藏语说不好,就说了许多的汉语掺在其中,教岳父岳母跳舞跳的是迪斯科,想当然了,岳父岳母怎么会满意他呢。闹了如此多的笑话后,小伙子终于明白,一定要学好本民族的语言,了解本民族的文化,才能了解我们的父老乡亲,才能贴近他们的心。这个剧本的创作有一个大的氛围,就是当时全区正在提倡学好藏语文,学好藏语言,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的农牧区人民。
这一次的演出引起了轰动,平措扎西从此踏上了小品创作之路。无心插柳的人,倒是收获了一大片绿荫。

创作之路
在小品的创作生涯中,平措扎西最满意的是“拉巴啦系列”。并不是因为这个系列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那么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他一次一次尝试着去超越自己,在这个路程中,他体会到了更多创作小品的快乐和艰辛,对于小品创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还是生活,一切的成功都来源于他对生活的观察,来源于对生活的积累。1992年,平措扎西到阿里去搞社会主义教育,在6个月的时间里,他深入群众,听了很多,看了很多,也想了很多。一次偶然的机会,措钦县曲强乡的一位乡干部给他讲了一个笑话:一个醉汉把脸碰伤了,到医院去看,而医生也是个醉汉,于是手术出了问题,该缝的没有缝合,却把不该缝的缝住了。一笑之后,平措扎西把这个故事深深地记住了,回到拉萨以后,有了轰动一时的小品《醉鬼拉巴啦》,之后他又创作出了续集《三年以后》和《拉巴啦家的烦恼》。也许很多人不认识拉巴啦,但是说到酒鬼,大家都会说:拉巴啦……
创作的路走到了这一步,似乎已经是自己的艺术生涯中一个不可超越的顶峰,然而平措扎西并没有满足于这些成就,更没有停止不前。怎样才能有更深形式的教育意义,让人们不只是笑,还要在笑声中学到很多东西,为西藏的民族文化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就是之后的《逛八廓街》、《新逛议八廓街》。这部小品系列把民族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以小品的笑骂形式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在笑声里反思了很多。
以保护文物为题材的小品还有《文物的呼声》这部作品,提到这一部作品,平措扎西一改严肃的表情,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这部作品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是开创性的一部,在这部作品中,平措扎西使用了一种很新的表现手法:音乐、相声、小品、化妆相结合,共同创作出一部反映文物流失、文物保护重要性的群口音乐相声。谈到这个作品,他已经不仅仅只是在给我讲述他的创作历程,他似乎还是一个演员,在给我进行生动的表演,而我,是他的一个观众。

寻找灵感
创作的人都是辛苦的,更多的时候,要面对的不仅是周围环境的干扰,还要面对的是来自于自身的精神压力,那就是如何面对创作灵感的枯竭。要创作新东西,要超越自己,要贴近父老乡亲,这一条条的要求,没有人给他提,但他自己给自己施压力,自己给自己出题目。于是拉萨的大大小小的甜茶馆,大大小小的寺院,街头巷尾,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早上出了家门后,天黑才回来,天太冷,就披着被子坐在床上写,感受到的东西,连夜就把它记下来,再反反复复修改。
我知道,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所有受百姓喜爱的作品也都不会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中的艰辛和滋味,又岂是三言两语所能道尽。

我深深地祝愿,平措老师会给我们创造更多的惊喜,更多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