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长篇小说的发展势头已愈来愈迅猛,在中国文坛成为最热闹的一个门类。一个作家所持的文化立场与文本视野仍然是评判一个作家的尺度。
近日,长征出版社出版的我省作家陈玉福的“1号系列”长篇小说《1号专案组》在书市买点很热,首印十万册在长沙书市上当日就预定一空。这部作品通过一个大型煤矿上层人物之间勾心斗角的悲残故事,反映了当地和省委领导班子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廉洁奉公的省委书记于波与泯灭良知的堂弟于涛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支配下的生活方式贯穿了故事的始末。
正义与邪恶、良知与龌龊的较量是历代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1号专案组》在承载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宏观经验之后,又以当下最新的生活气息承载了作家独特的表述方式。“爱滋病”是当代生活中最敏感和恐怖的符号。煤矿著名的全国劳模梁庭贤被诬陷身染爱滋病住进了医院。如何破获这个案件与煤矿贪脏事件始终扭织在一起,构成了长篇的故事框架。如果说长篇小说的结构就是一座楼房的主体,那么,故事所呈现的当代信息便同一座楼房的建筑装饰材料一样鲜明地体现消费时尚。这便是获得视觉效果的因素。
二十世纪末,社会问题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种种观念、情感、欲望、想象和思想等积压于内心,期待一种象征性解决。于是,长篇小说便承担了阐释这一愿望的使命,承担起了反省二十世纪中国社会文化状况的责任。当作家的审视态度与读者的阅读愿望不约而同时,一部作品便获得了当下的文化市场。这是《l号专案组》获得市场的外部条件。
作家陈玉福在这部作品问世之前,其实早已有1号系列《1号会议室》、《1号别墅区》、《1号考查组》等长篇小说问世,且产生了很好的市场效应,《1号会议室》再版了7次。55字的长篇巨作《1号考查组》在《南京日报》、《贵阳晚报》、《今日新报》、《兰州晚报》等12家报纸连载,轰动了文坛。这部《1号专案组》才刚刚上市,就在全国的书市上看好。说明了作家具备了驾驭能走向市场长篇的能力,这是很难得的。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先生评价《1号专案组》时指出:“读者需要充满活力的作家和作品。”
近十年来,随着全球文化水准的提高,我国小说由八十年代的社会问题出发,从写什么转向怎么写。经典叙事的作家也刚刚进入一个较为宽松和理想的发展成熟阶段。可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艺术已由从前单纯的教育与审美功能迅速转化为消费与娱乐功能。作家陈玉福尽管身居文化的偏僻省份甘肃,但他能迅速的抓住这一社会转型期的特点,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文学矿藏,那就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是读者最关注的生活。他以犀利的批判精神揭露官场宦海的肮脏嘴脸,张扬民间的英雄主义思想。这不能不承认作家陈玉福坚持的一种很可贵的知识分子精神和崇高的文学立场。其实作家陈玉福首先以文化消费者的姿态进入文学创作后,他真正获得的却是一种建立在消费之上的启迪方式。这不得不使人感叹一个有良知的作家的苦心孤诣,不得不钦佩作家审时度时的聪慧。这便形成了这部作品畅销的内在因素。
在长篇小说的建构中,文体与故事是相辅相成的一鸟之两翼。新鲜、独到、个性特色突出的文体会使故事闪闪发光。即是古老的故事也会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因为文体是故事的支架,反过来说故事是文体的血肉。在《1号专案组》中看出作家陈玉福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同时在文体意识上也是有一定经验的作家。他在作品中既采用直线式的结构方式,又以交待材料贯穿其中,使读者误入纪实文学的歧途。其实是作家有意谈化了传统小说的经验,借着文体强化“记实”的错觉。在当下记实文学比虚构文学热的情况下,作家陈玉福在文体中成功地引入了这一特点,不能不说他在当下有意识地寻找一条通向读者的路,是以市场为基本对象而作的深入的研究。现在,作家陈玉福的《1号专案组》又一次拥有了众多的读者,这说明这种有意识的选择是富有价值的。这不能不说明《1号专案组》的文体也是构成这部作品畅销的重要原因。
《1号专案组》的语言即质朴又很鲜活,体现了生活的质地和况昧,例如作家开卷不久的一处描写:“对于采煤工来说,这哪里是煤呀,这简直就是自己的孩子呀!郑天隆头上的汗珠真像菩萨娘娘水晶瓶里的甘露水,洒到处,那煤就唰唰下来了,老劳模心里乐开了花,他说,“贤子,小心点,别把它们的胳膊腿弄断了!”
语言对一部作品的作用像一件宝器上的光泽一样重要,此类语言在这部作品中比比皆是。这也是读者看好这部长篇的原因之一。愿这位长期生活在基层的作家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多领悟其中的奥秘,使他目前看好的长篇小说能更上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