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格萨尔王传》史诗的主人公岭·格萨尔的生活原型虽然是历史人物,然而作为历史人物的岭·格萨尔与作为文学人物的岭·格萨尔既一脉相承,血肉相连,又不完全是一人,不可划上等号,因为史诗中的岭·格萨尔,已由历史人物升华为文学典型形象。

文学艺术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用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感染,启发和教育读者。所谓形象,是指文艺家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它是文艺区别于科学反映现实的特殊手段,没有形象,就没有文学艺术。文艺作品中的形象主要是指人物形象,即通过人与人及人与环境的关系来描写人物形象。文艺作品将现实生活形象化、典型化的根本任务,就是塑造典型人物即典型形象。文学艺术只有将典型形象描写得鲜明生动,具体可感,有血有肉,个性与共性高度统一,才能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深刻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给读者留下真切的印象,使其在感情上受到震撼,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外文艺大师历来高度重视文学艺术的形象性与典型人物、典型形象描写问题。

1859 4 19 ,马克思在《致裴·拉萨尔》的信中指出:人物形象应“沙土比亚化”,反对把人物形象“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1859 5 18 ,恩格斯在《致裴·拉萨尔》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沙士比亚”。 1942 5 23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可以而且应该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有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革命的文化,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


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何谓创作中的典型?——典型既是一个人,又是很多人,就是说:是这样的一种人物描写:在他身上包括了很多人,包括了那体现同一概念的整个范畴的人们。……典型是创作的基本法则之一,没有它,就没有创作。”“典型的本质在于:例如,即使在描写挑水人的时候,也不要只描写一个挑水人,而是要借一个写出一切挑水的人。”

运用上述论断观察《格萨尔》史诗的主人公,不难看出,岭·格萨尔确实是一个文学典型形象。在他身上具有史诗典型人物的三个基本特征:

是强烈的艺术真实性

艺术真实是艺术家在深入了解生活、感受生活的基础上,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对生活本质的某些方面及其表现形态的正确反映,是艺术家正确的真实观、审美观与客观生活结合的产物。它来源于生活真实,却又不同于生活真实,不拘泥于生活真实,高于生活真实。鲁迅先生说得好:“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我们是听到过的,因为后者须有其事,而创作则可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然而他所据以缀合,抒写者,何一非社会上的存在,从这些目前的人、事,加以推断,使之发展下去这便好象预言,因为后来此人、此事,确也正如所写。这大约便是韩先生所谓大作家所创造的有社会存在的可能的人物事状罢。”《格萨尔》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的高度辩证统一,在塑造典型人物岭·格萨尔时,既尊重历史,又超脱历史,表现出强烈的艺术真实性。尽管《格萨尔》史诗中的主人公以藏文史书中的岭·格萨尔为生活原型,但是它绝不是一个历史人物岭·格萨尔的传声筒或其业绩的照抄、照搬、照相、图解,而是以其为主要原型,同时综合了几个、几十个、几百个格萨尔,乃至藏族历史上所有民族英雄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范和不朽业绩,艺术加工成一部脍炙人口的诗性历史。从这部史诗的全部内容来看,所描写的大多数故事情节都以史实为依据,具有高度的文学纪实性和真实性。例如《霍岭大战》、《降服妖魔》、《门岭大战》、《姜岭大战》等等都是藏族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部落战争,在藏族历史典籍中均有记载,构成《格萨尔》的主体。还有相当一部分故事情节,是按照文学艺术通过典型化塑造典型形象的原则,运用推测、想象、夸张、虚构等方法创作出来的。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3 年出版的《夹岭大战之部》,汉译名《降伏外洲夹尔国大战英雄心宴妙语开启骡宗及兵器宗为主福运门如意宝库》,共分五章,说唱体,唱词 5486 行,署名作者强求僧巴曲吉罗追。它叙述格萨尔大王与大海彼岸外洋的夹尔国打仗的故事。梗概是:夹尔国王南洒托神通广大,称霸一方。该国金矿丰富。藏历阳大牛年(丁丑年),天母授计格萨尔大王征服夹尔国,并要他把贾擦霞朵尔从天上请到下界参加战斗。随同格萨尔参战的还有丹玛 ? 巴拉等大将和惹乍、阿扎、日努、卡切、朵夏、香香、宁卡、香雄、木里、阿拉、贝惹等属国军队。战争开始后,岭军攻占了夹尔的坚城杰尕宗,摧毁了希日喇嘛恶咒修法堂。经过多次激战,格萨尔大王用神箭射死夹尔王南洒托赞,打开了玛瑙宗珊瑚宗、金刚石宗、松耳石宗、如意末尼宗、兵器宗,将各种珍宝运回岭国,分赐百姓。格萨尔还用巨斧劈开骡宗石岩,取得无数紫骡,赶回岭国。

《美岭大战》讲述格萨尔大王征服北美洲的故事,汉译名是《攻取北美洲夏瓦玉隆玛瑙宗英雄大战动听鼓音》,手抄本,说唱体,唱词 4178 行,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2 年出版。它共分四章:第一章告别宴会,第二章英雄大战,第三章征服北美洲,第四章夺取玛瑙。故事情节是:北美洲原是佛教之国,但在南茹国王的三个儿子中,长子尺尊和次子达尺只拉都不崇佛,只有幼子达尕尼玛笃信佛教,使尺尊怀恨在心,欲除之。他遂命屠夫将达尕尼玛绑送荒野寒林。幼弟乘机解脱捆绳,逃往岭国,谒见格萨尔。于是格萨尔在降服国后立即带兵征讨北美洲。南茹王与其十三岁的幼子亲自出阵抵抗,结果先后被岭将巴拉米江和丹玛杀死。南茹王妃投诚,降下苯教旗,树起尊法旗。格萨尔一箭射开宝山三门,取出玛瑙,分赐众将,班师回国。

青海省民间文艺研究会曾经搜集到的《德岭大战》,描写格萨尔大王与德国希特勒打仗的故事。诸如此类的《格萨尔》部本,绝无史实根据,纯属虚构,只能是一种艺术真实。我国已故的著名的格萨尔学家王沂暖先生曾在《卷跌浩繁的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一文中指出:《美岭大战》等部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了《格萨尔王传》虚构的成分很多,恐怕不能当作历史看,而且是一种神话故事。即使借用了一些真的国名和地名,也不是真的历史事实。”为什么呢?因为岭·格萨尔是公元十一世纪的藏族历史人物。德国是在 1870 1871 年普法战之后,才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希特勒是 1934 年才出任德国元首兼总理的。他们之间相距 7 9 个世纪,哪有可能发生美岭大战、德岭大战呢?至于夹岭大战也纯属虚构。岭·格萨尔生存在藏族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低下的生产力决定他不可能率军漂洋过海,跑到大洋彼岸与所谓的夹尔国打仗。既然如此,《格萨尔》史诗的作者们为什么还要创作《夹岭大战》、《美岭大战》、《德岭大战》等部呢?我认为应从塑造文学典型形象的需要去理解。作者们之所以要创作这些部本,无非就是要把岭·格萨尔塑造成一个无比高大完美的典型人物,告诉人们:他不仅是藏区所向无敌的雄狮大王,而且是威震四海、天下无敌的世界民族英雄。

二是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文学艺术要通过个别表现一般,通过现象表现本质,就要进行艺术概括,创造典型形象。周恩来同志论文艺的名言就是:“人物要典型。不要把本来的搬上舞台,原人上台是最难的。”典型形象既是一个人,又是很多人。《格萨尔》史诗的主人公是“把许多英雄人物的有代表性的功绩‘抽象化’分离出来,然后再把这些特点‘具体化’——概括在一个英雄人物的身上”。他既以历史人物岭·格萨尔为模特,又把古代一切藏族英雄的美德与业绩集于其身,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创造出藏族民族英雄典型形象岭·格萨尔。他完全是一个艺术加工的文学典型人物,可能嘴在西藏,脸在青海,衣在四川。对于典型形象岭·格萨尔,古今学者都有明确的认识。清代著名学者松巴堪布 ? 益喜班觉尔早在《关于格萨尔的答问》中指出:“格萨尔虽然实有其人,但《格萨尔王传》中的格萨尔,则是根据历史上的人物,而作了添枝加叶的渲染夸张,己经不是原来的真面目了。”“格萨尔的故事,像汉族的唐僧一样,虽然另有唐僧的正传,却有各种关于他的故事,戏剧等,和外界各种佛陀经中的传说一样,是经过夸张和文学加工而成的。”王沂暖先生生前十分赞同松巴勘布 ? 益喜班觉尔的观点。他在《〈格萨尔王传〉中的格萨尔》一文中说:“即使格萨尔是指某一个历史人物,这也只是一个素材,或者只是一点点素材,而绝大部分则应如松巴 ? 益喜班觉尔所说,‘是根据历史上的人物,而作了添枝加叶的渲染夸张,已经不是原来的真面目了’。事实正是如此。并且文艺创作的一般方式,即使有一个人作模特儿,也不是只写一个人,而是东取一点,西取一点,用许多人的情节,来写一个人。甚至作许多不是人所能做到的情节,如妖魔鬼怪,神通变化等等。应当肯定《格萨尔王传》,就是这样被藏族人民创作出来。它是汉族《西游记》、《封神演义》同一个模式的作品,极富浪漫色彩。”

三是浓厚的神话性

关于这个问题,另文将作详细论述,此处只简述几句。神话是原始人类的文学形式,是远古人类认识的自然、解释自然的形象思维。史诗脱胎于神话,保存了神话。《格萨尔》史诗记载了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岭·格萨尔就是一个最具神话色彩的典型形象。他既是现实人物,又是神话人物;既是人间君王,又是天神之子;既是人杰,又是神灵;既是人类大智大勇的典型代表,又是神意神力的集中显现。这一切决定岭·格萨尔是一个不可战胜的英雄典型。

总之,《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伟大的艺术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岭·格萨尔大智大勇高尚伟岸的形象不仅是艺术的神化的,也是广大的藏族人民乃至中华民族对英雄和正义的真切崇尚。

艺术真实是艺术家在深入了解生活、感受生活的基础上,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对生活本质的某些方面及其表现形态的正确反映,是艺术家正确的真实观、审美观与客观生活结合的产物。它来源于生活真实,却又不同于生活真实,不拘泥于生活真实,高于生活真实。鲁迅先生说得好:“艺术的真实非即历史上的真实,我们是听到过的,因为后者须有其事,而创作则可缀合,抒写,只要逼真,不必实有其事也。然而他所据以缀合,抒写者,何一非社会上的存在,从这些目前的人、事,加以推断,使之发展下去这便好象预言,因为后来此人、此事,确也正如所写。这大约便是韩先生所谓大作家所创造的有社会存在的可能的人物事状罢。”《格萨尔》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的高度辩证统一,在塑造典型人物岭·格萨尔时,既尊重历史,又超脱历史,表现出强烈的艺术真实性。尽管《格萨尔》史诗中的主人公以藏文史书中的岭·格萨尔为生活原型,但是它绝不是一个历史人物岭·格萨尔的传声筒或其业绩的照抄、照搬、照相、图解,而是以其为主要原型,同时综合了几个、几十个、几百个格萨尔,乃至藏族历史上所有民族英雄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范和不朽业绩,艺术加工成一部脍炙人口的诗性历史。从这部史诗的全部内容来看,所描写的大多数故事情节都以史实为依据,具有高度的文学纪实性和真实性。例如《霍岭大战》、《降服妖魔》、《门岭大战》、《姜岭大战》等等都是藏族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部落战争,在藏族历史典籍中均有记载,构成《格萨尔》的主体。还有相当一部分故事情节,是按照文学艺术通过典型化塑造典型形象的原则,运用推测、想象、夸张、虚构等方法创作出来的。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3 年出版的《夹岭大战之部》,汉译名《降伏外洲夹尔国大战英雄心宴妙语开启骡宗及兵器宗为主福运门如意宝库》,共分五章,说唱体,唱词 5486 行,署名作者强求僧巴曲吉罗追。它叙述格萨尔大王与大海彼岸外洋的夹尔国打仗的故事。梗概是:夹尔国王南洒托神通广大,称霸一方。该国金矿丰富。藏历阳大牛年(丁丑年),天母授计格萨尔大王征服夹尔国,并要他把贾擦霞朵尔从天上请到下界参加战斗。随同格萨尔参战的还有丹玛 ? 巴拉等大将和惹乍、阿扎、日努、卡切、朵夏、香香、宁卡、香雄、木里、阿拉、贝惹等属国军队。战争开始后,岭军攻占了夹尔的坚城杰尕宗,摧毁了希日喇嘛恶咒修法堂。经过多次激战,格萨尔大王用神箭射死夹尔王南洒托赞,打开了玛瑙宗珊瑚宗、金刚石宗、松耳石宗、如意末尼宗、兵器宗,将各种珍宝运回岭国,分赐百姓。格萨尔还用巨斧劈开骡宗石岩,取得无数紫骡,赶回岭国。

《美岭大战》讲述格萨尔大王征服北美洲的故事,汉译名是《攻取北美洲夏瓦玉隆玛瑙宗英雄大战动听鼓音》,手抄本,说唱体,唱词 4178 行,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2 年出版。它共分四章:第一章告别宴会,第二章英雄大战,第三章征服北美洲,第四章夺取玛瑙。故事情节是:北美洲原是佛教之国,但在南茹国王的三个儿子中,长子尺尊和次子达尺只拉都不崇佛,只有幼子达尕尼玛笃信佛教,使尺尊怀恨在心,欲除之。他遂命屠夫将达尕尼玛绑送荒野寒林。幼弟乘机解脱捆绳,逃往岭国,谒见格萨尔。于是格萨尔在降服国后立即带兵征讨北美洲。南茹王与其十三岁的幼子亲自出阵抵抗,结果先后被岭将巴拉米江和丹玛杀死。南茹王妃投诚,降下苯教旗,树起尊法旗。格萨尔一箭射开宝山三门,取出玛瑙,分赐众将,班师回国。

青海省民间文艺研究会曾经搜集到的《德岭大战》,描写格萨尔大王与德国希特勒打仗的故事。诸如此类的《格萨尔》部本,绝无史实根据,纯属虚构,只能是一种艺术真实。我国已故的著名的格萨尔学家王沂暖先生曾在《卷跌浩繁的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一文中指出:《美岭大战》等部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了《格萨尔王传》虚构的成分很多,恐怕不能当作历史看,而且是一种神话故事。即使借用了一些真的国名和地名,也不是真的历史事实。”为什么呢?因为岭·格萨尔是公元十一世纪的藏族历史人物。德国是在 1870 1871 年普法战之后,才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希特勒是 1934 年才出任德国元首兼总理的。他们之间相距 7 9 个世纪,哪有可能发生美岭大战、德岭大战呢?至于夹岭大战也纯属虚构。岭·格萨尔生存在藏族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低下的生产力决定他不可能率军漂洋过海,跑到大洋彼岸与所谓的夹尔国打仗。既然如此,《格萨尔》史诗的作者们为什么还要创作《夹岭大战》、《美岭大战》、《德岭大战》等部呢?我认为应从塑造文学典型形象的需要去理解。作者们之所以要创作这些部本,无非就是要把岭·格萨尔塑造成一个无比高大完美的典型人物,告诉人们:他不仅是藏区所向无敌的雄狮大王,而且是威震四海、天下无敌的世界民族英雄。

二是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文学艺术要通过个别表现一般,通过现象表现本质,就要进行艺术概括,创造典型形象。周恩来同志论文艺的名言就是:“人物要典型。不要把本来的搬上舞台,原人上台是最难的。”典型形象既是一个人,又是很多人。《格萨尔》史诗的主人公是“把许多英雄人物的有代表性的功绩‘抽象化’分离出来,然后再把这些特点‘具体化’——概括在一个英雄人物的身上”。他既以历史人物岭·格萨尔为模特,又把古代一切藏族英雄的美德与业绩集于其身,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创造出藏族民族英雄典型形象岭·格萨尔。他完全是一个艺术加工的文学典型人物,可能嘴在西藏,脸在青海,衣在四川。对于典型形象岭·格萨尔,古今学者都有明确的认识。清代著名学者松巴堪布 ? 益喜班觉尔早在《关于格萨尔的答问》中指出:“格萨尔虽然实有其人,但《格萨尔王传》中的格萨尔,则是根据历史上的人物,而作了添枝加叶的渲染夸张,己经不是原来的真面目了。”“格萨尔的故事,像汉族的唐僧一样,虽然另有唐僧的正传,却有各种关于他的故事,戏剧等,和外界各种佛陀经中的传说一样,是经过夸张和文学加工而成的。”王沂暖先生生前十分赞同松巴勘布 ? 益喜班觉尔的观点。他在《〈格萨尔王传〉中的格萨尔》一文中说:“即使格萨尔是指某一个历史人物,这也只是一个素材,或者只是一点点素材,而绝大部分则应如松巴 ? 益喜班觉尔所说,‘是根据历史上的人物,而作了添枝加叶的渲染夸张,已经不是原来的真面目了’。事实正是如此。并且文艺创作的一般方式,即使有一个人作模特儿,也不是只写一个人,而是东取一点,西取一点,用许多人的情节,来写一个人。甚至作许多不是人所能做到的情节,如妖魔鬼怪,神通变化等等。应当肯定《格萨尔王传》,就是这样被藏族人民创作出来。它是汉族《西游记》、《封神演义》同一个模式的作品,极富浪漫色彩。”

三是浓厚的神话性

关于这个问题,另文将作详细论述,此处只简述几句。神话是原始人类的文学形式,是远古人类认识的自然、解释自然的形象思维。史诗脱胎于神话,保存了神话。《格萨尔》史诗记载了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岭·格萨尔就是一个最具神话色彩的典型形象。他既是现实人物,又是神话人物;既是人间君王,又是天神之子;既是人杰,又是神灵;既是人类大智大勇的典型代表,又是神意神力的集中显现。这一切决定岭·格萨尔是一个不可战胜的英雄典型。

总之,《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伟大的艺术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岭·格萨尔大智大勇高尚伟岸的形象不仅是艺术的神化的,也是广大的藏族人民乃至中华民族对英雄和正义的真切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