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嘉才让:哧溜闪进风雨的幕布
汪什代海·卓玛
洛嘉才让对诗歌的打磨,更见于他平日里对感觉的敏锐捕捉。在他的汉语诗歌中,他更强调将“世界”转变为“语言”的过程,追求使二者同一化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个过程,诗人调用了多种手段。
首先,在洛嘉才让的诗歌里,联觉不但体现为感觉的联结,还体现为视觉意象与听觉想象力,它们共同构成诗歌陌生化艺术的手段之一。洛嘉才让的《聆听》是将各种感觉充分调动集结起来,是感觉联结的一次集中展示:
牧草萋萋,一爿夕阳点燃
无数火狐
此时,聆听一种风雨
是来自岩石的启示?
是来自天空的启悟?
牛羊安详,拉伊密匝匝
疯长在
牧人悠悠人生的河岸
河对岸,埋葬着
一万条火狐的哀歌
斯人不语。
惟有聆听。
聆听,其实是一种
透及灵魂的证悟
火狐,火狐
哧溜闪进风雨的幕布
雨过风静
侧耳聆听
人在岸上,生活在路上
诗歌开始的“火狐”显然是夕阳光芒照耀在草原上的动感及光感的形象化表达,这里拟人化的表达引出“聆听”这一内涵丰富的姿态。聆听什么?“岩石的启示”?“天空的启悟”?聆听亘古的时光在草原的显现。“拉伊”,安多藏族对情歌的命名,此时听觉转化为视觉,拉伊疯长,伴随牧人的一生,因此,可以聆听亘古,可以聆听短暂。由情歌而发“一万条火狐的哀歌”——时光的哀歌。最后,火狐“哧溜闪进风雨的幕布”,夕阳落幕,时间永不落幕,“人在岸上,生活在路上”,诗人将在拉伊中再次生长、再次聆听时光新一轮的律响。将夕阳拟人化处理,将歌声视觉化显现,将抽象具象化再现。这是一个诗人吹响了联觉的集结号。
视觉意象是一种再现性意象,它深入到我们的感觉内部,有时甚至无法清晰地界定它,但诗人往往能够具备这种能力,并将这种感觉以诗的语言表现出来。以洛嘉才让的组诗《躁动如初·一头豹子》为例:
豹皮在阳光下
一闪
一头生活中的豹
恰好越过正午的窗棂
头两句与后两句形成了感觉上的联结。“豹皮在阳光下∕一闪”这种感觉实际上并非实写,而是正午强光下引发的视觉的联想:强光刺激形成的瞬间光晕像豹皮似的。紧接着,“一头生活中的豹∕恰好越过正午的窗棂”一句正是将这种视觉感觉想象化之后的画面,然而这个画面又是完全虚拟的:“生活中”的豹子,越过“正午的窗棂”,诗人将强光刺激形成的光晕在那一瞬间的运动感定格在了这一画面中,前者与后者都是想象与感觉的结合,这种将正午强光在眼睛中形成的瞬间光晕定格化、形象化的视觉想象,将及其短促的瞬间抽象感觉拉长,变形成具体可见的形象。日常生活中我们很难形容这种感觉,而诗人却形象化地制造了日常感觉与艺术感觉之间的疏离,强化了我们的感受力。
洛嘉才让的《枪口》也是这样一种对常态的反拨:
如一座枯井
藏着
内心的阴暗
黑洞洞的
对准缝隙间迟疑的春天
晚上,梦到
眼睛变成两个
枪眼
淌出白色的琼浆
被掏空的身体,汗渍渍地
遗弃在衰败的夜晚
枯井一如既往
守在路的尽头
这首诗歌反映的显然是一个梦境的状态,是典型的超现实主义诗学的表现内容。诗歌传达出的是隐藏于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恐惧,这种恐惧与不安将诗歌的意象无限放大了,这才有枪口如“枯井”的比喻,诗人内心深处对阴暗、不安的感觉被外化为枪口、枯井等外物,枪口、枯井都具有强有力的吞噬生命与活力的能力,因而被诗人极力抗拒,却无能为力,因为它总是“守在路的尽头”,此时,枪口与枯井成为死亡的象征。相对于传统诗歌对肯定性范畴的再现,现代诗歌总是要展示诗人内心深处隐藏得很深的不安和冲突,就像《枪口》所要传达的对死亡与恐惧的描述。尤其是诗人对死亡用“琼浆”这样类似矛盾修辞的手法,使其所要传达的情绪与感觉更具变异的色彩。
再以洛嘉才让的近作为例。《时间笔记》是诗人多首短诗的集结,这些短诗的共同点是将生活中的点滴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但总的贯穿着一种意蕴,那就是:诗人在巨大的城市机器的轰鸣中仍旧倾听着内心的声音,在这个加速度的现代化进程中,仍旧保持心灵的柔软、敏感。《时间笔记》之《西宁又雪》就是这样一首诗:
大雪之前,喜鹊已蹲在树上
吟诵起内心的史诗
十个太阳还隐伏在东方的鱼肚里
惊蛰这天
人们依旧在机器的轰鸣中
无暇抬头望望天空。
雪就白茫茫地下了一地
在城市这一个巨大的建设工地上,诗人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萌动,而人们却“无暇抬头望望天空”。这首诗一方面展示诗人的想象力,一方面以否定的意味展示了今天中国人的精神现实。《时间笔记》另一首短歌《蝴蝶》也是如此:
蝴蝶斑斓,闪耀在秋日的阴影中
它们从半空中
像受伤的鸟一般坠落。它们是
大地最后的修辞。
寂静,闪耀。如寒夜的尾灯。
诗人擅长将自然界的生命与都市的无机物特征形成参差的对照。生命活力的消失恰好应和了都市夜晚冰冷的死亡感。诗人总是将碎片式的点滴想象累积在一起,等待它们爆发生命力的那一刻,这里,“蝴蝶效应”的引发并非缘于它的振翅而是它的坠落。这种“蝴蝶效应”式的想象力联动指向了一个否定的向度,是对现代文明的深刻怀疑。
洛嘉才让的碎片化写作就是要在现代社会时刻保持怀疑和警惕,就如美国文学评论家欧文·豪所言:“现代主义一定要不断地抗争,但决不能完全获胜;随后,它又必须为着确保自己不成功而继续奋斗。”碎片化就是在多元社会中,为了不被同质化而努力保持自己个性的一种写作。碎片化决定了这种写作拒绝崇高、宏大,会始终对此做出决斗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