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英秀,女,藏族,甘肃甘南人。兰州文理学院教授,甘肃“小说八骏”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理事。发表有大量小说、文学评论和散文、诗歌作品。小说曾被《小说选刊》等刊多次转载,获多种文学奖励。出版有小说集《纸飞机》(中文、英译本)和《严英秀的小说》等。

 

新世纪女性作家的第三空间写作

——简评严英秀小说

                    

王 菊

(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  要】新世纪以来,涌现出了大量年轻的女性作家,其中,严英秀是集教学、科研和写作于一身的学者型作家,她的作品体现出传统文学创作与现代文学叙事的集合,以多重复杂的主题和独特丰富的表现方式,表征着第三空间写作的特色。

【关键词】女性作家;严英秀;第三空间

 

        严英秀,作为20世纪90年代后新成长起来的实力女作家,用她独特深入的女性视角营造出了一个丰富多样的小说世界,凸显出了对现代女性情感生活的密切关怀和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有力观照。

 

一、第三空间的现实表达

 

        一直以来,生存是个严肃的话题,但同时又是无法回避的话题。特别对于女性,一百多年来的妇女解放运动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的生存方式从千百年来传统的居家相夫教子转变为了:不仅在家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而且还要在外与男人一样在社会上拼搏而求生存;女性从私人家庭空间进入到了社会公共空间,并兼顾这两个空间。因此,女性的生存更难于男性,身上所担的使命比男性更多了。女性作家纷纷拿起自己手中的笔来写女性生存的故事。女性作家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还要提笔进行文学创作,她们自然会把自己的创作目光投向女性,以女性意识来关注和反映女性的生存、生活和生命,现实、理想和灵魂,她们更要兼顾的是三个空间:除了私人家庭空间、社会公共空间以外,还有的就是文学创作空间。

        在女作家严英秀小说中的女性人物:有下岗后苦苦求生的郑洁(《玉碎》)、有为了改变现状苦苦奋斗的夏京蕾(《苦水玫瑰》)、有为了工作苦苦委屈自己的娜果(《可你知道我无法后退》)、有为了更好生活苦苦选择和等待的美容院里的打工妹们(《一直对美丽妥协》)……她们为生存而挣扎,为自己的生存家园而努力不惜或不得不用汗水、身体、尊严来营构!因为“一般来说,女性写作更多的表现女性题材,描写女性的少女时代、恋爱、婚姻、家庭、日常琐事、成年和晚年,抒写女性生命史,由此展开她、她们与男性、家庭、社会、世界的多重和微妙关系……” 这是严透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创建起的文学创作空间,这是她自己三口之家的私人家庭空间、大学教师的社会公共空间之外的自己关注社会、理解现实、认识女性、表达自我的空间!

        在她文学创作空间中排列着的这些人物中,有述说少女情怀的,如《玉碎》中的郑洁;有回顾友情的,如《1999:无穷思爱》中的英、栗、简画;有执着于恋爱的,如《恋曲1990》中的李清、胡春桂、何小琪;有倾诉婚姻家庭生活的,如《被风吹过的夏天》中的董一莲、杜玄、姚思琴……这些人物由社会生产,同时也生产了社会,是作家严英秀的第三空间,正像美国学者爱德华•索雅指出的“在第三空间里一切都汇聚在一起:主体性与客体性、抽象与具象、可知与不可知、重复与差异、精神与肉体、意识与无意识……不一而足。” 20世纪70年代开初出生的严英秀的这个第三空间是不同于以往中国女作家的空间的:20世纪20年代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是寻求女性独立和自由恋爱的落寞彷徨;20世纪30年代萧红《生死场》中的女性、国家与战争的关系;20世纪40年代张爱玲《倾城之恋》中战乱与婚姻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杨沫《青春之歌》中女性与革命的话题;20世纪80年代张杰《方舟》中女性与社会政治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王安忆《长恨歌》中城市、女性、历史的话题……在严英秀的文学创作空间里,不仅有对知识女性的关注,如:萧波(教师)、梅沁(编辑)、苏笛(图书资料员)、李清(教师)、田园(教师)、岳绒(教师)、朱棉(教师)、龙珠旺姆(医生)、董一莲(教师),而且还有对下岗女工郑洁、美容院打工妹若若等的倾力塑造。这是一个关注女性生活、爱情、婚姻、家庭的空间,直击工厂工人下岗、农民工进城打工、教师评职称、医患关系、民族关系、干部滥用职权等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各种具象与抽象的现状交汇的空间。这个空间里有神似杨绛、谌容、宗璞、张抗抗等当代女作家对知识女性的描绘,也有如池莉、王旭烽等对下层女性的塑造。这个空间还交织着城市与乡村城镇、中心与边缘、异地与故乡等多重奏的乐章。

 

二、第三空间的心理表达

 

        “女性写作擅长心理描写,在孤独、寂寞、痛苦、愤怒、神经质、歇斯底里、性欲抑或欢悦、真挚、忍耐、觉醒、狂热、热烈等情感世界中,刻画人类存在的潜意识、意识和自我意识,在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中展现人类奋斗过程的时间史。” 对女性人物的塑造除了对其人物形象、所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与之相关的各种人物和事件的描绘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女性人物的心理呈现,这是身为同性的女性作家最为擅长和广泛使用的小说建构手段。在严英秀的系列中短篇小说中,对笔下女性人物的心理刻画主要体现在:回忆、内心独白、幻觉、梦境等几个方面。

        回忆——《玉碎》中郑洁对童年时期翡翠玉镯及与玉镯相关的姑姑的爱情故事的回忆,《纸飞机》中萧波对十二年前女学生阳子来家里做客的回忆,《沦为朋友》中安康对十五年前的梅沁的回忆和于怀杨回忆与梅沁相识的场景,《1999:无穷思爱》中回忆十年前校园追爱的女生们,《自己的沙场》中苏笛对自己少女时代的回忆,《苦水玫瑰》中夏京蕾对在家的回忆,《一直很安静》中田园对自己20年学习、恋爱、工作生涯的回忆,《雨一直下》中索南次仁对大学生活和恋爱的回忆,《雪候鸟》中岳绒对自己与谷秋子的恋爱的回忆……

        内心独白——《一直很安静》中高寒一系列的内心独白,《雨一直下》中龙珠旺姆对丈夫黎帆焦灼等待时的内心独白,《雪候鸟》中岳绒对旧恋人谷秋子怀念时的内心独白,《被风吹过的夏天》中董一莲与何染在宾馆相处时那种激情澎湃动荡的内心独白,《苦水玫瑰》中夏京蕾面对讹诈自己的无耻李援朝痛苦无奈时的内心独白,《恋曲1990》中桑平对未婚夫石野的思念时的内心独白,《1999:无穷思爱》中“我”对栗思念时的内心独白……

        幻觉——《雨一直下》中龙珠旺姆不时听到已逝丈夫黎帆的声音“旺姆,你听到你家乡的雨声了吗?”《可你知道我无法后退》中朱棉母亲重病时产生的年轻时期为了阻止丈夫出轨而残害猫的如回忆般的幻觉,《恋曲1990》中桑平听到各种嘈杂声音的幻觉……

        梦境——《雨一直下》中龙珠旺姆在梦中对丈夫黎帆思念,《被风吹过的夏天》开篇董一莲与何染经历具有抗日气氛梦境的描述……

        在严英秀系列的小说中,通过心理描述,试图探讨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

        女性的社会定位、价值取向、生命激情和原始性欲该如何安置和存放的问题。通过回忆、内心独白、幻觉、梦境等直观地再现笔下女性人物正常的夫妻情、朋友情、母女情、思乡情,以及我们在生活中频频可见的婚外情、师生恋,甚至还有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大胆地表现了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婚姻情感外的幽深复杂的情感世界,这其中融合了女性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朋友道义和寻求被爱被呵护的心理诉求。随着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提高,随着女性在社会中活动半径的扩大,女性能大胆地爱、勇敢地表达爱,甚至以身去体验婚外的爱情。在严英秀的小说中,有年轻女性不顾一切的执着恋爱,有中年女性在婚姻家庭外的猎奇式艳遇,这些其实是女性生命体验的一种表达:初恋时的羞涩,追爱时的执着,婚姻家庭生活平淡乏味(婚后丈夫缺少对妻子的关心和关注)背景下的追求婚外激情……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作家借助心理描述来展现人物感情和作者思想的一种大胆而又自由的表达,陈染《私人生活》、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等等作家作品更是如此。真如伍尔芙所说 “我们可以取材于每一种感情、每一种思想、每一种头脑和心灵的特征;没有任何一种知觉和观点是不适用的。” 

        与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男性作家所写的反映婚外恋(基于性的渴望)的小说女性被建构被想象着相比,女性作家想主动地表述和想象,想通过自己笔下的女性婚外恋(基于情感基础的)描写:所谓“男欢女爱”,男性重性、身体和感官享受,而女性更重情、心理和精神抚慰,来反映出女性盼望被爱、被关注、被呵护的一种精神愿望。因为女性认为爱情是人生的主旋律,不管结婚前还是结婚后,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了婚姻家庭的男性除了忙于工作以外,大多可能忙于上网、看视频、打游戏、看比赛、喝酒……相对而言,女性除了工作以外,就是家庭、孩子、家务活,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逐渐被丈夫盲视,因此已婚女性渴望的爱情似乎只有在婚外情中能获得……但是,综观严英秀的小说中对女性人物婚外情的心理描写,这些女性的婚外情基本上都是“发乎情,止乎礼义”的,都是无疾而终,因为对家庭、丈夫、孩子的责任会在伦理道德牵引力的作用下最终会把暂时“出轨”的女人拉回到现实当中来,回归家庭!这也是作者不断拷问身为女性的自己的人生难题,借用其小说《1999:无穷思爱》中“我”的一段内心独白或许可以解释:

        “友谊,精神女人终其一生寻找的真实而深刻的情感,一份切肤之痛。还有爱情,拨开了一切迷雾,褪去了一切伪饰的一辈子的爱情。我们女人,已然走过了伤痛的花季如今踟蹰在成熟的果园里的女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男人和爱情。什么样的幸福才能驱走我们心头无边无际的寒冷和绝望。” 

     

三、第三空间的叙事表达

 

        严英秀的系列小说中,除了《1999:无穷思爱》以外,基本上都采用的是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展开叙事的,这样便于展开小说的故事情节、安排各种人物关系。此外,在叙述时间顺序上,还大量地采用了倒叙、插叙的方式:《沦为朋友》中先是写梅沁无缘故地要把新买手机送给素不相识的保安,随后才开始倒叙故事的原委;《玉碎》先安排了玉碎一幕然后倒叙才开始交代整个故事;《雨一直下》中龙珠旺姆与索南次仁的恋爱过程、对龙珠旺姆母亲年轻生活的插叙;《恋曲1990》中胡春桂山区童年生活、青年婚姻生活插叙;《自己的沙场》中对苏笛与晓楠恋爱的插叙;《沦为朋友》中安康与梅沁相识和结婚的插叙……这样增强了故事的悬念,同时也利于能完整地交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衔接前后故事情节,并让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这应该是罗兰•巴特在其专著《S/Z》中分析阅读单位时指出的“阐释性代码(hermeneutic code)”,掌管着小说中的奥秘与悬念“以不同方法表述问题、回答问题,以及形成或能酝酿问题、或能延迟解答的种种机遇时间……其功能乃至可以构成一个谜,并使之解开。” 

        在严英秀的小说中,还有大量“情节性代码(proairetic code)”的植入,这些情节性代码将读者带入了相应的叙事情节,并恰到好处地起到了凝练故事情境和升华故事主题的作用。特别是,各篇小说中巧妙地穿插了相应的流行歌曲的歌词:《雪候鸟》中熊天平歌词“随候鸟南飞,风一刀一刀地吹”,《沦为朋友》中陈奕迅歌词“十年之前,你不认识我,我不属于你,我们还都陪在陌生人左右……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 ,再也没有拥抱的理由”,《被风吹过的夏天》中“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王菲的歌“当时我们听着音乐,还好我忘了是谁唱,当时桌上有一杯茶,还好我没将它喝完”,还有“爱到心破碎,也别去怪谁,只因为相遇太美。就算流干泪伤到底心成灰,也无所谓。我破茧成蝶,愿和你双飞,最怕你一去不回……”《恋曲1990》中“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黑漆漆的孤枕边是你的温柔,醒来后的清晨是我的哀愁,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的追寻,寻寻觅觅长相守是我的脚步。也许明日太阳西下倦鸟已归时,我将踏上旧时的归途,人生难得再次寻觅相知的伴侣,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自己的沙场》中“也不知在黑暗中究竟沉睡了多久,也不知要有多难才能睁开双眼。我从远方赶来,赴你一面之约,执迷留恋人间,我为她而狂野。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我就在这里呀,就在这里呀,惊鸿一般短暂,如夏花一样绚烂……”“孤独站在这舞台,听着掌声响起来,我的心中有无线感慨……”《1999:无穷思爱》中“朋友你今天要远行,干了这杯酒。忘掉那天涯孤旅的愁,一醉到天尽头。也许你从今天开始的漂流,在没有停下的时候。让我们一起举起这酒杯,干杯吧朋友。”……通过这些大量歌词的特意安排和编码,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心理的展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映衬和推动的作用,让读者感觉到作者借用歌词而达到了水到渠成的功效,巧妙而切题。除此之外,随着现代通讯的发达和便捷,短信叙事方式也被作者用在了小说中,特别是《自己的沙场》中苏笛与陶一北的短信交流,《沦为朋友》中梅沁与于怀扬的短信交流等等。与传统文学中会出现的书信叙事不同,以往很多作家的小说中都借助书信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和推动故事情节,虽然书信能充分表情达意,但书信有滞后性,而手机短信及时、快捷、简短,正能满足20世纪90年代后碎片化表达的需求。在小说中,小说人物用手机短信诉说着爱恋、思念,作者利用短信叙事的方式展现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变化和发展,将手机短信叙事纳入到了人物故事的序列之中,让小说情节完整自然。

        除了上述的阐释性代码、情节性代码以外,在严英秀的小说中还能捕捉到大量象征性代码(symbolic code),这些象征性代码可引导读者对其小说中的一些细节做出象征意义的推论。如伽达默尔对象征的阐释“对象征性的东西的感受指的是,这如半片信物一样的个别的、特殊的东西显示出与它的对应物相契合而补全为整体的希望。” 

        小说《玉碎》中的玉,玉是美石,玉是美好的象征,但是玉也是易碎之物,或许是因为美好而美好,亦或许因其易碎而珍贵。在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经历或感情,但是却有些人不懂得美好之物的珍贵而去珍惜它,这样会导致它的损毁和破灭。玉,是贯穿整篇小说的线索。玉,在小说中有实物之形,其实更有深刻的象征之意——(1)亲情。既有奶奶对小姑的疼爱之情,也有小姑对我的关爱之情,这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2)爱情。小姑对大学生男朋友无私奉献和执着等待的爱情。(3)夫妻之情。王志强对郑洁的盟誓之情。这些如玉般美好的情感也如玉一般破碎了:郑洁因嫉妒小姑能得到玉镯而恨小姑,亲情泯灭了;小姑因爱情破灭自杀了,随着小姑的去世对郑洁的关爱也没有了;由于丈夫和自己都纷纷下岗了,生活艰难,丈夫答应给妻子买宝石的愿望落空了……总而言之,作者在小说的安排中利用玉象征了美好之物的损毁或破灭,体现出人世间的许多无奈,将各种无奈撕裂开来排列出来展示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读后感到疼痛。小说中刻画的女主人翁郑洁不是高大上的英雄和伟人,而是普普通通的下岗女工,这种疼痛和无奈在大众消费的情况下更能引起众多读者的共鸣。

        小说《纸飞机》中,纸飞机表面上是多年前剑宁折给幼小的儿子玩的玩具,实际上这纸飞机也是有深刻象征意义的:(1)幸福。纸飞机是承载着爱的媒介,能让孩子高兴,能让家庭幸福。正因为阳子看到了男教师剑宁一家融洽幸福的玩纸飞机的场景,她默默地隐忍着对老师剑宁的爱,不忍心去破坏这份幸福,为此她虽然结婚生子但出乎意料地依然为所爱的人保留着自己的初吻。(2)美好的回忆。阳子小心翼翼地维护和珍藏着这份美好的记忆,本来在与剑宁和萧波多次的交往中,这份美好的记忆她已经不愿再提及和触碰,可当她听说自己所爱的男人剑宁已经要离婚离开自己幸福的家庭,所以她说是剑宁“折断了那飞机的翅膀。毁了我们大家。” (3)短暂。虽然是飞机,但是却是纸做的,纸作为材质只要不珍藏,显然寿命就不会长久。表面上剑宁和萧波美满的婚姻家庭,却因剑宁与自己的女学生的婚外恋接近导致一个中年夫妻家庭的毁灭。同时,短暂的象征意义还体现在阳子想求得剑宁的一吻,虽然为了这一吻她苦苦地等待了很多年,虽然她刺向剑宁后似乎这个吻长时间停留在了自己的唇间,但随着剑宁身体的倒下去,这也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满足而已。总之,纸飞机搭乘不起太多太多的幸福,纸飞机装载不下真正的幸福,纸飞机也寄托不了永不改变的爱恋……纸飞机这个代码多层的象征意蕴给小说和读者形成了一个个理解的涟漪,一圈圈荡漾开去!

        小说《可你知道我无法后退》中,虽然没有对实际的猫进行描绘,但是小说中多次提到女主人翁朱棉对猫的厌恶和恐惧,同时小说着力描写的另一个女性人物娜果被朱棉感觉得她是一个像猫一样的女人,因此猫在小说里也成了象征代码具有了象征意义。猫,这种动物具有夜行、伏击的技能;猫与狗不同,狗是忠实于主人的,猫呢?在主人面前卖萌,在夜晚又偷偷地四处活动……在小说中猫的象征意义有:(1)阴暗。对于娜果的爱情、婚姻和工作,作为导师的朱棉有多方的关心和帮助,没曾想娜果隐瞒着自己的导师一切,已经与张教授结婚已经解决了工作问题……这让朱棉大大地感觉意外!(2)窥探。猫有夜行的习惯,而夜晚是藏着各种秘密的时段,因此猫能窥探着世间一切的秘密,包括恋人夜晚幽会的秘密。小说末尾交代的那只猫就窥探着朱棉父亲与那个女人的幽会,而且还陪伴着他们,替他们保守着那份婚外情的秘密。因此,作者多次提到朱棉对猫的讨厌,其实是对阴险之人的讨厌,对喜欢窥探别人秘密之人的憎恶!

        在严英秀小说中,除了以上所述,还有很多象征性代码,如月亮、手机、风、沙场、玫瑰等等,在她的精心加工、打磨、镶嵌之下,使得小说变得灵动而又鲜活,具有可读性和时代性。

 

        总之,从现实家园到理想场域,女作家严英秀运用多种叙事表达方式,独到又生动地展开了自己的多种体悟和开掘,她在私人家庭空间中体验生活、在社会公共空间中体验社会、在写作空间中描绘生活反映社会,“写作将不是由于其用途,而是由于他花费的劳动而被保全。于是一种作家——艺匠的形象形成了……他加工、切削、磨光和镶嵌其形式,正像一个玉石匠从材料中引出艺术来,把个人的孤独和努力转化为规则时间的劳动似的。” 通过多年的写作实践,她已然游刃有余地穿梭在这三个空间,并借助第三空间(文学创作空间)来演绎自己对女性意识与潜意识、责任与义务、本能与冲动、青春与成熟、忠诚与背叛、灵与肉、阴暗与光明等等的思考,通过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叙事手法来搭建起属于自己的第三空间,这既是一个属于作者自己的自由空间,同时也是向读者开放的广阔空间;是女性作家从女性视角描写女性的空间,也是能让男性读者读懂女性的认知空间。

 

【参考文献】

1、张首映:《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04页

2、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94页

3、张首映:《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04页

4、(英)弗吉尼亚•伍尔芙:《论小说与小说家》,瞿世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13页

5、严英秀:《纸飞机•1999:无穷思爱》,作家出版社2011年,第268页

6、(法)罗兰•巴特:《S/Z》,屠友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79页

7、(德)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张志扬等译,三联书店1991年,第52页

8、严英秀:《纸飞机•纸飞机》,作家出版社2011年,第103页

9、R.Barthes,Writng Degree Zero,translated by Annette Lavers and Colin Smith,the Nooday Press 1968, p63

 

【作者简介】王菊(1971- ),汉族,四川省凉山州人,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学人类学、民族文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