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并记住完玛央金这个名字,是在1994年。那年,我初中毕业,在县城一个工地上打工,下雨天没活干时就去书店看书。当时,离县城车站不远处有一家书店叫星星书店,是那时候经常去的地方。就在那家书店看到了一本诗集《日影•星星》,一看作者是甘南人,叫完玛央金。也就从那时起,我便记住了诗人完玛央金这个名字。所以说,我最早读到的完玛央金的作品更多的是诗歌,而不是散文。对于她的散文,我相对较系统地阅读是她的散文集《触摸紫色的草穗》,当然,后来也在她的博客上断断续续地读了一些散文。
我们常说“文如其人”,我觉得这句话放在完玛央金身上再恰当不过了。第一次见完玛央金大概是在十四年前,她的朴素,她的温和善良,她的平易近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过去了,完玛央金留给我的印象始终如一,像一面旗帜,更像是一面镜子。我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她和她的文字已经融为了一体。如果了解了她的生活和做人,也就读懂了她的散文;反之,读懂了她的散文,也就了解了她的生活和做人。可以说,完玛央金是在用自己的人品去创作的,这是值得我学习的一个榜样。
完玛央金的散文在质朴自然中渗透着真善美,这是读她的散文给我的第一印象。比如《看向阳花去》中,一位老阿妈面对“一朵瘦弱但开得坦诚热烈的黄花”, 无限怜悯地看着它说:“噢,就是向日葵呀,这么大一点点儿。”老阿妈“像抚摸孩子的头顶似的摸过它,看它即刻摇摆起来,慌忙用双手扶住”。这是多么细微而感人的动作,但却体现了老阿妈真诚的爱和善良,她所体现出的美是一种人性美。在老阿妈的身上,作者看到了“乐观、热情、没有丝毫愁苦的脸”,体会到了“那里永远驻留着博大的爱和无私的奉献,那里像向阳花一样永远渴望光阴,没有贪婪横行的阴影。”老阿妈指给作者看那朵向阳花,更多的是指给我们看,告诉我们在生活的草丛中去传递“老阿妈那种对身边事物关注爱的热切精神”。这就是完玛央金笔下的“小人物”,她们都是质朴的,善良的,真实的,阳光的。而这样的“小人物”在她的散文里还有很多很多,虽然她们有的低微,有的贫穷,有的孤独……但她们在完玛央金的笔下,却传递着一种大美,一种人性的光芒。用她自己的话说:“能在人的心灵上掀起波澜的简单,应该是一种非常好的简单,是文学所要达到的至高境界。”
完玛央金的散文给我的第二个印象是具有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和柔韧。比如《冶力关杂记》中有一段写到“上山途中,朋友一定要让我骑马,把我拉向等待在一旁的马队,我执意不上。也许朋友觉得我不领他一番好意,无奈我有一次玛曲草原上,被受惊吓的马摔下马背的经历,不敢上马。再者,我实在是不习惯于高高居上,让那与我同龄或是比我大的农民兄弟为我牵马。拉马的中年男子对我是百般地说服,甚至是诱惑,想让我上他的马,最终我还是没能让他如愿。我宁肯不给他15元 收入,而不想他在生活中只剩数钱一件高兴的事了。”这段描述体现了作者“对外部世界和自我内心的敏感”(何来语)。尽管我很少写散文,但我想散文和诗歌的创作一样,需要保持一颗敏感的心,真如鲁迅在《书信集•致徐懋庸》中所说:“文学与社会之关系,先是它敏感的描写社会,倘有力,便又一转而影响社会,使有变革。”当我读完散文集《触摸紫色的草穗》后,深刻感受到了完玛央金散文里细腻的情感和观察,以及通过文字所折射出作者生命的柔韧的光芒,一次又一次触动着我的心灵,比如《窗花》《童年纪事》等等。
读完玛央金的散文,还有一个印象,就是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甘南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宗教文化、民俗风情,在甘南作家的作品中形成了一种独具魅力的美感,给外界散文创作提供非常独特的民族体验和艺术感染力,这一点,在甘南诸多诗人和作家的文本里都有所体现,这是非常宝贵的。因为这一点在甘南小说、散文、诗歌、散文诗等创作体裁中都有所体现,这里就不再赘述,只想引用完玛央金的一段话,她曾说:“在甘南,草原平展广阔,白云成群成对,江河蜿蜒曲折,我的同胞诚信、直爽、乐观、智慧,感恩于帮助自己生存下来的每一个有生命和无生命的自然存在,而不去做无止尽的所求,生活浪漫充满灵性。故乡和母族赋予我这种人生,我的人生供养和丰富了我的写作。如果说人们记住了些我的话,完全得益于故乡和母族。民族问好优秀传统是民族作家写作的灵魂。”
其实,我对完玛央金散文的阅读和认识是非常浅陋的,对于散文创作而言,我只是一个初学者,用完玛央金的话说:“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赶路者,处在一段路途上,没有看见目的地,还在完成一个个路标的指示……”
完玛央金,女,藏族,1962年生,甘肃卓尼人。甘南藏族自治州文联副主席、《格桑花》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甘肃作协会员。著有诗集《日影•星星》《完玛央金诗选》和散文集《触摸紫色的草穗》。
花盛,藏族,甘肃甘南人。作品散见《诗刊》《民族文学》《青年文学》《星星》《诗选刊》《飞天》《诗歌月刊》《青年作家》等刊。曾获全国十佳散文诗人奖、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学奖、中国散文诗天马奖、甘肃省黄河文学奖等多个奖项,入围2015年华文青年诗人奖。著有诗集《一个人的路途》《党家磨3号》,散文集《岁月留痕》,散文诗集《六个人的青藏》(合著)。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